01为人勤学爱读书
朱元璋很小的时候,就上了一所私塾,所以他能读懂一些文字。但因为家境贫寒,不得不中途退学。后来,他的双亲、哥哥相继因病去世,他也曾当过僧人,时常向一些老僧请教佛法,虽然他的文化底蕴很浅,却始终不卑不亢,孜孜不倦。随后朱元璋加入郭子兴的红巾军,英勇善战,得到了赏识。他还迎娶了郭子兴的干女儿,一路高歌猛进,在汤和、徐达的帮助下,组建了自己的小队。
朱元璋趁着红巾军内乱的时候,趁机南下,一路上朱元璋都会想方设法的笼络读书人,让他们在自己的地盘上站稳脚跟,然后请朱升、李善长、刘基这些有头有脸的人物自己授课。朱元璋成为大明皇帝后也未停止学习,他在京城的奉天门东侧修建了一座文渊阁,在国事结束后,他常常“令鸿儒通读经史,自习,日夜不疲。”
朱元璋经过数年的刻苦钻研,不但能够阅读古代的高深典籍,而且能够写出诗词来。《御法道德经》,他只用了十天就写完了。根据历史资料,朱元璋一生著述甚多,除七卷、二十卷、三十卷、55卷等多种版本外,还有《资世通训》、《祖训录》和《皇明祖训》等著作流传至今。
02娶了一位贤内助
朱元璋从和尚,再到乞丐,再到大明帝国的皇帝,他的成就都离不开一个女人,马氏。
说到马氏,她的先祖是宿州的富豪,马氏的父亲马公因为杀害而流亡,临走之前,将自己最疼爱的女儿马氏交给了郭子兴。马氏自幼聪慧,郭子兴对她更是疼爱有加,便将马氏当成了自己的亲生女儿。郭子兴后来当上了五大将军,就想给这个女儿物色一个好女婿了就在这时,朱元璋突然出现。朱元璋不但身经百战,而且学识不错,渐渐赢得了郭子兴的信任和欣赏。郭子兴将马氏许配与朱元璋,以此来笼络人心。
朱元璋南下时,马氏曾为朱元璋办理过公文,并且办得有条不紊,并且劝说朱元璋勿扰百姓,勿乱杀害,深受朱元璋的钦佩。后来朱元璋东征、南征北战,马氏在后方数次临危不乱,长江交通被元兵截断,和州被隔绝,马氏便鼓励将士,安抚族人,稳固后方。朱元璋攻占南京,兵源匮乏,马氏又亲自缝制士兵的衣服和鞋子。朱元璋和陈友谅一战,马氏将所有的金银珠宝都给了这些将士,让他们的士气得到了极大的鼓舞。
朱元璋继位,马氏小心翼翼地调解朱元璋与他的功臣、他的儿女们的关系,马氏51岁的时候病逝,此后朱元璋没有再立后。
03刘伯温出谋划策
一个有成就的叛军领袖,必须要有远大的抱负。但是,要实现这种理想,就必须要有策略地思考和规划,而制定策略的人常常是至关重要的。而帮朱元璋制定策略的人,就是刘伯温。
刘伯温才高八斗,精通天文,兵法,数理,诗词歌赋,可谓多才多艺。他是元末明初三位杰出的思想家之一。朱元璋的成功之道始于刘伯温,如果没有刘伯温的出谋划策,他想要打败陈友谅,几乎是不可能的,刘伯温在奏折十八条法令,亲自拟定了打败张士诚和陈友谅的战略,以及对中原的北伐计划,帮助了朱元璋一步步的实现其空中阁楼的美梦,一统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