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两位在狱中长大的皇帝,一个中兴汉朝,一个有雄心却难救明朝败亡

两位在狱中长大的皇帝,一个中兴汉朝,一个有雄心却难救明朝败亡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2082 更新时间:2023/12/30 13:46:31

在中国帝王界当中,经历坎坷者甚多,但在狱中长大成人者,唯有汉宣帝刘询、南明隆武帝朱聿键两人而已。那么,身为天潢贵胄的刘询、朱聿键,因何被送进监狱?他们是如何摆脱牢狱之灾,进而成为皇帝的?两人最终的结局如何?

刘询原名刘病已,生于征和二年(前91年),是汉武帝的曾孙,戾太子刘据之孙,悼皇考刘进之子,生母为王翁须。刘询出生数月后,“巫蛊之祸”达到巅峰,刘据因受佞臣江充等人的陷害,被迫起兵诛杀他们,但事后遭到汉武帝的讨伐,最终兵败自杀。刘据自杀后,妻儿子女全部遭到处决,刘进夫妇自然也在其中。

汉武帝画像

按照律法规定,刘询也应该被处死,但由于他还是个婴儿,因此便被送进监狱看管。幸运的是,刘询在狱中受到廷尉右监丙吉的悉心照顾,不仅健康地活下来,而且在他的帮助下免除死刑。后元二年(前87年),汉武帝驾崩,临终前接受丙吉的建议,下诏承认刘病已的皇曾孙身份,并将他交由掖庭抚养。此时,刘询已经年方5岁。

汉昭帝在位时,刘询经常在民间游历,并与贩夫走卒、市井小民交往,由此深知民间疾苦、吏治得失,并与平民女子许平君结为夫妇。元平元年(前74年)六月,汉帝刘贺因为“荒淫无行,失帝王礼宜,乱汉制度”,被权臣霍光废黜。霍光废黜刘贺后,听从大臣丙吉等人的建议,将刘贺的堂侄刘询扶立为帝。

霍光画像

汉宣帝即位之初,将军国重事全部委托给霍光处理,自己则表现得像个傀儡,由此解除霍光对他的戒心。但在暗地里,汉宣帝却一直在拉拢霍光的副手张安世,谋划削夺霍家的权势。地节二年(前68年)霍光病死后,汉宣帝在张安世的支持下亲政,两年后又借助霍禹(霍光之子)谋反案,将霍光及其党羽全部灭族。

铲除霍家势力后,汉宣帝全身心地投入到治国中。经过汉宣帝近20年的努力经营,王朝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经济繁荣、四夷宾服,呈现出少有的中兴景象,跟汉武帝晚年人口死亡过半、赤地千里的惨景,真不啻于天壤之别。正因如此,后世对汉宣帝不吝赞美之词,并将他治下的盛世成为“孝宣之治”。黄龙元年(前49年),汉宣帝驾崩,终年43岁。

汉宣帝画像

跟汉宣帝相比,朱聿键的经历则更为坎坷。朱聿键生于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是明太祖朱元璋第九世孙,唐端王朱硕熿之孙,唐王世子朱器墭的长子。朱硕熿是个混蛋王爷,因为想废黜世子,改立宠妾所生的儿子为储,便将朱器墭父子关进监狱,想把他们活活饿死。幸好,府中小吏张书堂等人经常暗中给朱器墭父子提供饮食,才让他们得以存活下来。

朱聿键11岁时被关进监狱,期间目睹父亲遇害,心情悲愤可想而知。朱器墭死后,朱硕熿又想废黜朱聿键的世孙之位,亏得布政使陈奇瑜出手阻拦才没能得逞。崇祯五年(1632年),朱硕熿迫于压力释放朱聿键,后者此时已经27岁。同年,朱硕熿终于病死,朱聿键随即袭封为唐王。然而,朱聿键袭封4年后,便因擅自举兵抵抗清军惹恼崇祯帝,被关进中都凤阳的监狱中,时间长达8年之久。

隆武帝画像

南明弘光帝朱由崧登基后,朱聿键得到广昌伯刘良佐的帮助,才得以获释出狱,并被册封为南阳王,时在弘光元年(1644年)。次年,朱聿键奉命迁往广西平乐府就封,但刚刚走到苏州时,便得知清军已经攻占南京、俘获弘光帝。随后,朱聿键迅速逃往杭州避难,并在镇江总兵官郑鸿逵、户部郎中苏观生等人的护送下到达福州,依附于南安伯郑芝龙。

当年六月,弘光帝遇害的消息传至福州,朱聿键在遗臣们的拥护下出任监国,1个月后又登基为帝,并改元为隆武。隆武帝登基后,以驱除鞑虏、匡复社稷为己任,下令分道北伐。与此同时,隆武帝还致力于整饬吏治、结束党争、安抚流民,并积极拉拢大顺军、大西军余部,以共同抗击清军。若这些措施皆能得以实施的话,明朝极有可能会中兴,即使再不济,也能与清朝划江而治。

郑芝龙画像

可惜隆武帝空有雄心壮志,但手中却没有任何实权,而尽掌军政大权的郑芝龙,又是一个反复无常、待价而沽的货色。最终,在清廷的利诱下,郑芝龙背叛隆武帝,不仅屡屡阻止其北伐计划,而且还将福建拱手让给清军。隆武二年(1646年)八月,隆武帝逃往汀州途中被清军抓获,不久便被杀害,年仅41岁。

史料来源:《汉书》、《资治通鉴》、《明史》、《南明史》、《思文大纪》。

更多文章

  • 《宋史·岳飞传》中记载岳云是岳飞养子!事实到底是怎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而更让后人称道的是“抗金父子兵”,其子岳云(1119至1142)字应祥,岳飞之子,云十二岁从张宪军,慷慨忠勇,颇有父风。岳云在历次对金对伪齐作战,以及剿灭杨幺安定后方等战斗中屡立大功,却多被父亲隐瞒不报,岳云毫无怨言。朝廷也多次欲赐岳云官位,但岳飞上书曰其子尚存乳臭,恐不得军功,十分坚决地推辞朝廷给

  • 为何刘邦能放走张良,朱元璋却不能放走刘伯温?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刘伯温为什么放走张良,刘伯温临死最后一计骗过了朱元璋,张良刘伯温小说

    朱元璋称赞刘基是吾之子房,可是他也在汪广洋的封伯诰词中说“剸繁治剧,屡献忠谋,比之子房、孔明。”没错,这个汪广洋就是被刘伯温diss说不配为相的三人之一。可见,朱元璋心目中的子房并不只刘伯温一个人。在朱元璋的人才队伍中,并没有真正的子房。不是因为别人水平低,而是朱元璋自己就是顶级的谋士,对天下大势洞

  • 朱标一共有五子,除朱允炆下落不明,朱棣如何处理其他四人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朱标要是没死朱棣还敢反吗,朱标死后还有朱棣吗,山河月明朱标拿鞭子抽朱棣

    朱标两位太子妃、五子朱标一共两位太子妃,她们分别是常氏、吕氏。常氏是,开平王常遇春的长女,洪武四年(1371年)朱元璋亲册为皇太子妃。1374年,常氏生长子朱雄英,也就是朱标的长子,1378年,生次子朱允熥。吕氏,为太常寺卿吕本的女儿,1377年,生次子朱允炆,1385年,生四子朱允熞,1391年,

  • 汉之吕后,唐之武后,清之慈禧,为什么唯独明朝无太后专权之事?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吕后武则天慈禧谁厉害,同治不死慈禧敢专权吗,吕后专权原文

    历朝历代,如果碰到皇帝年少,朝廷无主,经常会出现太后垂帘听政的现象,其实这事情也无可厚非。在封疆王朝,皇权的级别最高,如果皇帝无法亲政,最亲近的就是皇帝的母亲,也就是太后,为了防止皇权旁落,那么权力就成太后独享。汉朝有吕后专政,唐朝有武曌夺权,清朝也有慈禧垂帘听政,那么为何明朝就能独善其身,没有后宫

  • 游子黄森屏,已是国王但依然想做大明臣子,朱棣最后以王礼葬他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黄森屏墓,文莱黄森屏照片,黄森屏有多少后人

    但很少有人知道,在郑和之前,远在朱元璋时代,中国就已经有人显迹于海外,并且建立了自己的国家,还最终回到了明朝,在那个航海异常艰难的时代,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这个人名叫黄元寿,他在历史上留下的名字不叫这个,因为朱元璋给他改了个名字,元朝都被大明推翻了,再叫元寿也不好听。朱元璋改的名字叫黄森屏,这个名字

  • 宋朝火药技术已经成熟,火枪和早期手雷已面世,为何偏偏没大炮?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宋朝时期火药运用,宋朝火药武器的应用,宋朝火药的发展

    公元808年,炼丹家在无意间发明了火药,之后在将近100年后的公元904年,唐朝将领郑璠使用“火箭”进攻豫章,烧掉了龙沙门,成为了人类有史以来第一次使用火药进行作战的记载。此时,欧洲尚处在黑暗的中世纪中期。而后历经五代十国,两宋时期迎来了火器发展的高峰。此时,火球、火药箭、长竹竿火枪、突火枪的出现,

  • 明朝圣旨出现在美国农村,被成功拍卖几千万,是谁的圣旨这么值钱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明朝最硬气圣旨,明朝圣旨真品图片,明朝天启年间的圣旨

    令专家都大跌眼镜的事情发生了,这道新发现的圣旨,竟然在佳士得拍卖会上拍出了2000万的高价。难道这圣旨还有什么珍奇之处?为什么说这道圣旨掀起了如此之大的反响?主要在于圣旨上所记录的内容,是一段313字劝诫大臣守法廉洁的话。然而圣旨中间所盖的玉印,竟然是正德皇帝朱厚照的。谁都知道这位明朝第10代皇帝,

  • 萨尔浒之战前明朝想求和?努尔哈赤:只要给我这两样东西立刻停战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明军兵败萨尔浒战败原因,历史上萨尔浒之战对明朝的影响,萨尔浒之战明朝败了多少

    抚顺是明朝控制建州女真的前哨,也是后金出入辽东的门户。明游击李永芳率军驻守于此。但在面对努尔哈赤的大军来袭时,李永芳及余军并无丝毫抵抗,举城投降。努尔哈赤乘胜追击,又攻取了抚顺以北、铁岭以南沿边的抚安堡、花豹冲堡、三岔儿堡等大小十一个城堡。抚顺失守,明朝大为吃惊,认为努尔哈赤不过一小部落,不足为怪,

  • 努尔哈赤为何能够迅速壮大后金?明朝给人给火器,还送一重要官职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努尔哈赤如何建立后金,努尔哈赤与后金关系,努尔哈赤真的是靠十三个人起兵吗

    同年五月,努尔哈赤以报父祖之仇起兵,以“遗甲十三副”取图伦城,揭开了其统一建州女真的序幕。他先后击败了尼堪外兰及附近建州女真部,万历十七年(1589年)攻克兆嘉城,完成了对建州女真各部的统一。其军队也在战争中得到不断的扩大,具体过程,《八旗通志》中有如下记载:太祖高皇帝初设四旗。先是癸未年,以显祖宣

  • 中国历史两大布衣天子——刘邦和朱元璋,他们为何有那么多人才?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列位,欢迎来到照理读史。我们翻阅历史的时候,经常会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有的朝代的功臣集团往往出身并不是那么好。比如说我国古代有两大布衣皇帝,一个是汉高祖刘邦,一个是明太祖朱元璋,这两个人几乎都可以说是起于危时。刘邦地位相对好点,是个小官——亭长。朱元璋更惨,要过饭当过和尚。结果他们成为帝王之后,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