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在保护环境上,现代人能否向古代人学习?孟子的一句话给出了答案

在保护环境上,现代人能否向古代人学习?孟子的一句话给出了答案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502 更新时间:2023/12/17 2:30:28

也许古人对环境的保护最开始并不是出于长远考虑,而是对自然有一颗敬畏之心。大家知道,在古代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说法,即为“道”,“道”是道家用来探究自然、社会、生命关系的一种说法,自然规律即是道。所以中国古代人们认为,人只有遵循自然发展规律,才能得到天地的庇护,生存下来,获得保全。《庄子》内篇《齐物论》认为万物归根结底是平等的,将自然确立为主体,并强调了人与自然万物应该和谐统一,互利共生。这些无疑给我国现阶段的“可持续发展”理论带来重要发。

[var1]

其实,古人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意识亦十分强烈。《商君书·画策》中记载:“黄帝之世,不麛不卵”。意思就是说,在黄帝那个时代,是不允许人们捕猎小的鹿、拾取鸟蛋的。鹿是古代重要的狩猎对象,被古人成为百兽的象征,而卵是鸟禽类繁衍的基础。从中体现了早在黄帝时期人们已经意识到如果不顺应自然规律,最后自己恐也不能生存下去。孟子作为儒家学派的代表人之一,为梁惠王排忧解难时,谈到了使百姓增加的方法,其中之一便是在赈灾救民的同时,还应注意不能“坐吃山空”。孟子提出: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var1]

当一个国家食物充足,资源丰富时,百姓还有谁不愿意投奔过来呢?唐代诗人李商隐,为竹笋打抱不平。当时达官贵人尝遍了大鱼大肉,只想尝尝鲜,每年春天就开始打竹笋的主意,当时在长安城内,这可是一道有名的菜肴。李商隐见状,提笔写道:“嫩箨香苞初出林,於陵论价重如金。皇都陆海应无数,忍剪凌云一寸心?”——为了解馋而毁掉一片竹林,你们的良心不会痛吗!

如今人们的环保意识日益强烈,垃圾入篓、垃圾分类等规定被大多数人不约而同地遵守着,但乱丢垃圾的事情仍然屡见不鲜。如果在古代你随意丢弃垃圾,会有什么样的后果呢?

[var1]

西周时期,朝廷颁布的《伐崇令》中写道:“毋坏屋,毋填井,毋伐树木,毋动六畜,有如不令者,死无赦。”这在如今看来有点过分严格了,但无不体现了朝廷对环境治理和维护的决心之大。《韩非子·内储说上》记载:“殷之法,弃灰于道上者断其手。”竟有如此严格的街道法,我们可以想象古代的街道上一定十分干净整洁。这是春秋战国时期对街道环境相关的条令。而子贡得之,便告诉老师孔子,认为其太过苛刻,但孔子却认为这是知治之道,便对子贡说如果街上有灰尘,灰尘飘扬蒙蔽了路人,便会使他们十分生气,容易发生矛盾。一向主张以“仁”待人的孔子,也认为此法令“虽刑之可也”,说明古人的确十分注重城市清洁卫生啊!《汉书·五行志》中也提到了秦朝对乱丢垃圾的处罚规定——“秦连相坐之法,弃灰于道上者黥。”

历史迈入唐朝以后,国家对生活垃圾的管理制度就更加完善了,《唐律疏议》中规定:“具有穿穴垣墙,以出污秽之物于街巷,杖六十。主司不禁,与同罪。”为了治理环境,各朝不惜颁布重典酷刑,该行为虽未必可取,但古人的环保理念之强,却值得我们学习。

[var1]

随着时代的更替,自然规律从一开始的推崇、敬畏演变成后来的征服、改造。人类似乎有点妄自尊大,企图大肆索取于自然,妄想着征服自然。殊不知,河域在缩小,荒漠在扩大,冰山在融化,气候在变暖……好在人类已经慢慢意识到遵循自然规律应该不分古今,始终如一。倡导低碳节约,绿色环保的理念在人们的心中根深蒂固,人类也不再去过多干扰大自然原本的生态规律。笔者同样希望这一切好的迹象,能够开启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新篇章。

感谢观看由「南書(书)房」带来的独家原创文章,如有不足之处,还请诸位多多指正。

更多文章

  • 三国魏国最强,却也短命,是三少帝之故?另有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三国中为什么魏国最强,三国时期魏国一直都很强吗,三国历史上魏国

    这真要从文帝曹丕说起,他老爹曹操早就提醒他,司马懿深不可测,要远离,可曹丕对他信任有加,这真是很无奈啊。曹丕为他的后代养了一个大老虎啊。[var1]另外,曹操儿子众多,而且能力也都不差,曹丕知道他的权力来之不易,他对兄弟防范很严密,都给分配得远远的,寒了兄弟的心。到了明帝,他的确年轻有为,他的两位对

  • 为何只有楚国才有资格灭亡秦国,而其他五国却只能靠边站?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var1]首先我们把镜头切换到战国末期,这个时候楚国和秦国比起来相对衰弱,即便是这样,楚国仍然是其余六国中最强大的国家。特别是在长平之战之后,白起一举坑杀四十万大军,攻破邯郸,赵国迅速衰败,于是楚国无可争议的成了对抗秦国的最强力量。公元前241年,楚、魏、赵、韩、卫五国联合起来攻打秦国,居中心地位

  • 她是汉朝最美公主,嫁给祖孙三人,甚至还给每位丈夫都生了孩子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汉朝四大传奇皇后,汉朝最牛的公主,九大古装最美公主

    在古代,古代帝王为了巩固自己的江山,都会选择自己的女儿去敌方国家和亲,来保一时的和平,留给自己足够的时间休养生息,在强大的汉朝也不例外。她是汉朝最美的公主,却被汉元帝派去和亲匈奴,两国之间在60年来未发生过战争,她就是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王昭君。王昭君出生在湖北宜昌的一个穷苦人家,从小的王昭君就聪明伶

  • 司马懿“阴养三千死士”,如何保证死士誓死效忠,手段真高明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司马懿真的养死士吗,司马懿率3000死士起事,司马懿最初养死士的目的

    诸葛亮是三国时期难得的军事奇才,而后更是名列武庙十哲之一,其用兵稳健,几乎不犯错误,在与曹魏的多次交锋中都占尽优势,取得不错的战果。然而最终诸葛亮北伐也未能攻克长安,这与他的老对手司马懿有着极大的关系,司马懿擅长防守,最终拖死了诸葛亮,除了军事能力,司马懿在政治上也颇有建树,他“阴养三千死士”,用特

  • 五虎上将的儿子中,为何刘禅最器重张飞之子?你看张飞的老婆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刘禅娶了张飞的女儿,刘禅张飞有孩子吗,刘禅张飞哪个强

    五虎上将事实上,五虎上将的说法来源于三国演义,在正史中,压根儿没有五虎上将的说法!不过罗贯中之所以会把关羽、张飞、马超、赵云、黄忠五人描述为五虎上将,其实也不是空穴来风,完全虚构,因为在《三国志》这本史书中,确实是将关张马赵黄五人放在一起描写的!在三国演义中,黄忠和马超的儿子并没有出现,赵云的儿子赵

  • 汉朝建立初期,刘邦为增长人口定下一法令,女性苦不堪言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刘邦如何恢复汉朝人口,刘邦建立汉朝初期,刘邦怎么增加汉朝人口

    周末七国纷争,并入于秦。及秦灭之后,楚、汉分争,又并入于汉。乱世出英雄,但乱世也是至黑暗的时期,人口锐减数值令人咋舌。汉朝建立初期,终结了秦末乱世,为了快速增长人口,刘邦颁布下一条法令。这是这条法令,让女性苦不堪言。 《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汉兴,功臣受封者百有余人。天下初定,故大城名都

  • 项羽乌江自刎6年后,江东子弟重振旗鼓归来,最终与刘邦同归于尽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项羽为什么会在乌江自刎,项羽乌江自刎为何不肯过江东,项羽自刎乌江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项羽的一生,几乎都充满了个人英雄主义的色彩。在很小的时候就因为武力出众而被许多人敬佩,后来长大了,又在众多起义军当中脱颖而出,以至于最后成为西楚霸王。强悍的能力让其拥有充足的自信心,但同时也让其容易刚愎自用,难以采纳合适的谏言。项羽的乌江自刎,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正是其过刚

  • 她是汉朝最美公主,却死在亲生父亲刀下,行刑前受尽“煎熬”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汉朝四大传奇皇后,汉朝悲惨公主结局,汉朝最牛的公主

    在中国的古代,尤其是出身在帝王家,很多时候都是被人羡慕的对象。因为出生到长大,都是衣食无忧,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但是,表面上确实很光鲜亮丽,但私底下为了争权夺利,手足相残的事情时有发生,今天小编介绍的这位是皇帝最喜欢的一位公主,却亲手把她送上了断头台,这是犯了什么大错,让亲生父亲下如此狠手。 他是汉

  • 三国中的蜀汉,前期人才鼎盛,为何后期却少有出众的人才?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三国蜀汉后期将领,蜀汉的人才,三国时期蜀汉真的很弱吗

    蜀汉的人才,在五虎上将老去战死后,在诸葛亮五丈原陨命后,出现了巨大的断层,蜀汉后期的政治形势是割裂的,费祎的死背后疑点重重。士族集团是人才最大的产出方,蜀汉外来政权的本质,北方派系,荆州派系和益州本土派系始终不能整合,让北方和荆州的人慢慢老去后,最强大的益州派系人才不能充实蜀汉的人才库,诸葛亮的光芒

  • 唐朝皇帝为何无视赵云黄忠马超,但把诸葛亮当名将供奉?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唐朝人对诸葛亮的评价,诸葛亮赵云黄忠,历史马超和赵云谁最强

    首先,马超入不了唐玄宗的“法眼”非常有道理。据《三国志》所载,马大帅哥是位害死了自己父亲的不孝子。历史上,曹操为了拉拢帅哥马超,特地把他的父亲马腾给安排到了许昌做了官。然而不安分的小马却联合韩遂一起攻向了许昌,也就在这个情况下,曹老板一刀劈了马腾。看到了吧,马超明知自己的父亲在曹操手里还去打别人,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