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嫡尊庶轻,为什么古代人很重视嫡子?浅谈唐代“嫡庶”之别

嫡尊庶轻,为什么古代人很重视嫡子?浅谈唐代“嫡庶”之别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4842 更新时间:2023/12/26 14:35:13

常言道“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可见古人对于自己的血脉得以传承的重视。在古代一夫多妻的广泛流行的大背景下,以及结合古人注重血统出身的观念。从而产生了嫡子与庶出之分,也正是这种泾渭分明的身份地位决定了他们的继承权与未来。

自周室以来大小分宗层级分明被统治者视为治世之本。历朝历代对于嫡庶的区分都重视非常。当然随着五胡乱华的发生,在游牧民族慕强的心理下,这种传统的禁锢在一定程度上被打破过。那么,在包容兼并开明非常的盛唐这种嫡庶观念会有什么变化呢?

一、自古有之,嫡尊庶轻

周武王天命所归讨伐殷商,通过血流漂杵的牧野大战夺得了天下的治理权,而后总结殷商神教立国的弊端设立了独特的宗法分封制。

此制度分封有功诸侯使后代继之,而继承的前提就是嫡庶之分。只有尊贵出身的嫡子才拥有继承家业的权利,而庶子则只能委曲求全苟且偷生远没有嫡子的尊贵与权利。

嫡庶制度是在宗法制保护下的封建集权维护方式,上至天子下到官宦皆以此法为尊,由此避免了许多权利之争从而使得整个社会较为平稳地向前发展。

所谓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正是统治者希望维护的铁律,只有在这样严苛的层级制度下,统治者君权神授的地位才得以保全与维护。

在古代生产力落后以及战乱频繁的动乱下,人们对于男丁的渴望不言而喻,这也是中华数千年重男轻女的渊源。而正是由于古人对于生产力的渴望,使得原本就重视后继有人的思维变得尤其偏爱男丁。

在男丁之中,正妻所生的嫡子尤其被重视。这除了嫡子具有两家的鼎力支持外还决定于嫡子在封建社会中独有的继承权。

父业子承在古代的大环境下以及时至今日都是天经地义理之亦然。嫡子在封建社会中是一个宗族的第一继承人,倘若没有嫡子的出现那么对于家庭财产的维护与归属是很棘手的事情。

庶子相对于嫡子的继承权,在封建礼法的规定下显得虚弱无力。这也是为什么每个家族都格外重视嫡子的原因,更是一个家族倾举族之力培养嫡子的动力。一个好的领头人会带领着家族走得更高更远,而名正言顺的嫡子正是这个角色的不二之选。

随着封建集权的加强不断加强,在唐朝之前由于五胡乱华以及豪强得势的政治冲击,使得宗族礼法制度有了一定程度的破坏。但由于隋唐两个大统一王朝的相继出现,这种混乱的状况并未持续太久。宗法制度随着中央政权的建立重新成为了历史舞台上的主要角色。

二、地位分明,参差巨大

在弘农杨氏掌握天下的很长一段时间中,宗法的维系以及嫡庶的分明都严格苛刻如前朝,但随着朝代更迭至李唐以及科举制度兴盛发展,朝廷摆明了以贤才取士的态度,使得下层人才有了向上发展的机会。自此而后,嫡庶分明的礼法在一定程度上被打破了。

由于科举制度使得无论出身高低贵贱的人都有了上升途径,所以原本对于嫡子来说得天独厚的继承权受到了冲击。倘若庶子的文采与政治能力强于嫡子,那么嫡子所面临的境况无疑非常尴尬。况且唐太宗玄武门之变夺得国家的实际控制权,其本身对于礼法以及嫡庶的冲击不言而喻。

在等级森严的封建王朝里,嫡庶之间还是有着显而易见的差别,这种差别形成与产生的原因还要从他们的母亲说起。在中国古代妻与妾的区别差异很大,妻子享有同丈夫相同的地位,而妾却被视作家庭的财产,可以买卖交易。

那么妻子与妾室所生的孩子自然而然地受到了区别对待。在白居易所写的《井底银瓶引》中,一个痴情女子不顾封建礼法的压迫毅然与情郎私奔,最终却因为礼节不够完备而只能居于妾室之位,所生孩子也只能算作庶子。

由此可见封建礼法的森严苛刻了,后来这段凄美的爱情故事被元代的作家改编成了《墙头马上》。“墙头马上遥相顾,一见知君即断肠。”虽则如是却最终无法跳脱礼法观念与嫡庶之别,这不失为一种可悲。

嫡庶之间的区别早在纳妾娶妻之时就开始了,妾室所出的孩子不仅无法得到宗族礼法的鼎力相助,也无法使得民心归服。在玄宗一朝的前期,惠妃非常受君王爱重,虽无皇后之名却可以使用皇后的仪仗拥有皇后的权利。

即使是如此地位高权重,名不正言不顺的武惠妃依旧不能得到臣下的信服。坊间甚至肆意妄言她不过是一个玄宗的下人,可是这种不尊重的言论即使是贵为君主的玄宗也无可指摘。原因无他,武惠妃无皇后之实是宗族礼法压制下的公理。

妻妾之分的严谨决定了嫡庶之间的天差地别。妾室所生的孩子称之为庶子,虽然有继承家产科举仕途的权利但是庶出的儿子只能称呼嫡妻为母亲,而对于自己的生母却无如此称呼的权利。

因为妾室是宗族家长的所有财产,所以在一个宗族的大家长去世后,妾室只能由继承的嫡子所奉养安置,而庶子没有赡养生母供奉其牌位的权利。

这对于人伦礼法来说是一种很大的残忍,子欲养而亲不待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生身母亲健在身为庶子却没有奉养的权利,无疑这对于庶子来说是很大的心灵伤害。此外,庶子在平时也不能称呼生母为母亲,而只能对父亲的嫡妻尽孝。

正是如此森严的妻妾之分与嫡庶之别,将唐朝的礼法制度执行到底,而唐朝的男子在正妻没有尘埃落定之前,即使纳妾生有庶子那么这个男子仍然以未婚的身份来论处。

许多有妾室以及庶子的男子在身死之后,宗族对其妾室的名分以及庶子的继承权都不予承认。

这正是最为根本的嫡庶之别,占据了从古而今封建王朝最为注重的名分之差,使得嫡庶之间建起了一堵高墙,墙的两边差别巨大泾渭分明。

三、科举兴起,逐渐式微

由于太宗时期科举制的推行,许许多多出于庶子但素有才能的人得以参与政治掌握权势,逐渐地拉近了嫡庶之间的差别与距离,同时对于宗法制度存在一定的冲击。

众所周知,李唐出生于陇西集团且与鲜卑素有交集,这就使得了最高阶层的统治者对于嫡庶不甚于重视。上行之下效之,从而对于整个唐朝社会产生影响,使得嫡庶关系逐渐发生变化。

由于统治者具有胡人血统,而游牧民族一向无论嫡庶只以强弱分高下,所以这就决定了唐朝统治者骨子里的慕强心理。太宗时期,宗法所尊崇的太子李承乾并非最为得势的皇子。而玄宗李隆基干脆并非是正室所出的嫡子了。所以宗法与嫡庶的规矩在王室乃至官宦之家是逐渐消亡的。

庶子随着自身的兴起逐渐地摆脱了低微的地位,通过他们对于家族对于本宗所做的贡献,庶出的地位得以提高,宗族里的话语权逐渐变大。

另外,由于唐朝初期战乱频繁地百废待兴,这种情况下朝廷的人才缺口极其巨大,统治者放开人才选拔制度,奉行“人才以此尽,而不以嫡庶论之”这无疑是对庶出地位改变的巨大支持。

除了科举的选拔制度支撑以外,唐朝律法规定的财产分配制度也是对于嫡庶冲击极大的因素,由于唐朝经济的兴盛与繁荣,律例规定无论嫡庶而均分家产。

这也在很大程度上给予了庶出完整的继承权,而经济基础正是上层建筑的决定者。这种均分制度的推行,不仅保持了唐朝经济的持续繁盛以及人口的增多,更保证了庶子的地位提升与权益完备。

随着科举制度与遗产均分的推行,唐朝的嫡庶之别逐渐地有了一定程度地削弱。礼法对于嫡庶的压迫由于庶子逐渐地拥有了上升途径以及经济来源而削弱。由此盛行了千年的宗族嫡庶在一定程度上走向了式微的道路。

可是,深入人心的等级制度以及宗法观念在往后的社会中还是具有超然的地位,嫡庶之间的分别依然有着明显的差异。这也是当时封建社会中的局限性所决定的,非人为地改变,但不得不说的是李唐所推行的科举制度对于嫡庶宗法的改变是翻天覆地的。

科举如同我们今天的高考制度一样,保证了上升渠道的存在,从而使得整个社会有向上的动力与源源不断地活力。

参考文献

1、《井底银瓶引》

2、《史记·伯夷列传》

3、《科举制起源辨析——兼论进士科首创于唐》

更多文章

  • 杜牧中进士后写下一首诗,短短4句狂傲无比,但却让人无话可说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杜牧流传下来多少诗,杜牧最有名十首诗,杜牧最有名的五言绝句

    “中国从隋朝开科取士,直到清朝最后一届科举考试,历经1000多年时间,仅产生了10万余名进士,平均1年只录取100人左右。”由此可见,范进考中举人后的癫狂之举并非夸张描写,在古代,考中举人或进士足以被看作是一项了不起的成就。唐朝著名诗人杜牧,年仅26岁便进士及第。欣喜激动的他为友人写下一首分享喜悦的

  • 杨玉环在马嵬驿殒命,李隆基的做法到底值不值,历史已给出了答案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李隆基怎么得到杨玉环的,杨玉环真的死于马嵬驿的战乱中吗,杨玉环死在马嵬坡时李隆基多大

    盛世王朝在马嵬驿这个地方用一个女人的性命湮灭了大军将士的怒火,大唐终于兴于李隆基,衰于李隆基。盛世王朝最鼎盛的时刻,应该是中国唐朝的开元年间,此盛世正是由唐玄宗李隆基造就的,但是这个盛世因他而衰败。李隆基在位之初,励精图治,任贤选能,大唐一步步的走向了繁荣富强,在当时的世界上,可以说让任何一个国家都

  • 武则天自创18个汉字,有17个废除,唯一存世的1个,却很少人认识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武则天自创的18个汉字,武则天一生创造了几个字,武则天发明最霸气的汉字

    宋代史学家欧阳修在《新唐书》中写道:“载初中,又享万象神宫。……作曌、天、地、日、月、星、君、臣、戴(初)、载、年、正,十有二文,太后自名曌,改诏书为制书。”意思就是说,武则天刚刚登基时,创立了12个新字,用以彰显自己新登基之后的新气象。而后为了进一步强化皇权,武则天又增加了另外几字,并且不断演变新

  • 他被称唐朝“名句制造机”,可惜诗红人不红,名字大家耳熟能详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诗人罗隐,被称唐朝“名句制造机”,可惜诗红人不红。很多人可能听到他的名字时会感到有点耳熟,他和李商隐一样名字里面都带有一个“隐”字,但后人对李商隐的熟悉程度并没有隐藏,相反,罗隐才算得上真正的隐者。罗隐出生于公元833年,他的祖籍在浙江杭州,杭州在历史上是一个盛产诗人的地方,所以杭州也算得上是一个文

  • 陕西发现上官婉儿墓,出土史料令人无法直视,专家:水性杨花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河南迁藏上官婉儿墓,上官婉儿墓发现过程,考古上官婉儿墓

    唐朝历史之中,还有一个让人们展开多方面了解的历史人物,那就是上官婉儿。上官婉儿和武则天的关系非常的错综复杂,上官婉儿的父亲上官仪就是被武则天下令抄斩的,而上官婉儿之所以能躲过一劫也只是因为她年龄稍小,和母亲被发配到了边塞。陕西发现上官婉儿墓,出土史料也是令人无法直视,专家表示,上官婉儿水性杨花。上官

  • 李白被儒生讥讽,他笑着写下一首诗,成了千年来骂人的绝唱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用李白的诗诉说了李白的一生,李白讥讽儒生,李白最古怪的诗

    隋朝时期就有儒家学者提出过“三教合一”,唐朝时统治者就开始将三教并行,虽然儒家一直是我国正统学派,但是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儒释道三家并行,不可避免的就会受到其他教派的影响。李白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长大,受到的教育虽以儒家为主,但是佛教、道教也对他的人生阅历进行了极大的丰富。这对他洒脱不羁、超前想象的性格

  • 武则天喝醉酒后,随口给东边一小国赐名,如今已经成为笑谈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这个古时候的东边小国就是今天的日本,它与中国的交往历史非常久远,早在西汉的时候就已经有了往来,当时的汉光武帝将它称为“倭奴国”,将它的国王封为汉倭奴国王,并且赐了一枚印章。直到今天,这个象征着大汉皇权的“汉倭奴国王”印章依然被保留在日本福冈市的博物馆中。而日本人们在经过与中国的深入交往,学习到很多先

  • 杨贵妃为保持美貌,使用它导致不孕,现代女性常用的一物中也有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杨贵妃美貌绝伦,杨贵妃高清免费看,杨贵妃保养秘籍

    杨贵妃能被唐玄宗选中成为贵妃,除了她那美妙的舞姿,动人的眼神,还有就是她俏丽的面容。美人难逃色衰,但杨贵妃的美貌却能在时光的涤荡中保持原样,所以唐玄宗也才一直沉迷于她不能自拔。杨贵妃为保持美貌,一直使用一种东西,它里面的成分直接导致了杨贵妃不孕,其实现代女性常用的一物中也有这样的成分。唐玄宗李隆基和

  • 李白用实力推销自己,但最重要的一点李白能做到,你是否能做到呢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李白是怎样崛起的,李白四个阶段,李白的技巧有哪些

    我认为古代人特别是文人特别会推销自己,就像是汉朝的司马相如,唐朝的李白,宋朝的范仲淹等等,但是我今天主要说的是唐朝的李白。李白我们都知道是中国历史上被誉为"诗仙"的一个存在,我们就来看看这历史第一人是如何把自己完美的推销出去的,把自己的名声打的甚至超过了皇帝的,这可是在历史上独一份了。李白在推销自己

  • 李渊在位发生“玄武门之变“,为什么“靖难之役“发生在朱元璋死后?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李渊为什么不怕玄武门兵变,玄武门之变李渊为什么急忙禅位,李渊为什么没能控制玄武门之变

    大唐和大明的创建者因为有了不同的人生,才会发生两种不一样的结局?先来说说大唐的创立者李渊,李渊是贵族之后,等到隋朝建立后转身就成了皇亲国戚,隋炀帝的表兄。但是即使这样一个尊贵的人所面临的也是只有锦衣玉食,却无承欢膝下的快乐。原来在李渊七岁的时候,李渊的父亲李昞就去世了,七岁的李渊就已经是唐国公了,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