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父死娶母,兄死娶嫂”,匈奴奇葩风俗为何不灭?其中原因太无耻

“父死娶母,兄死娶嫂”,匈奴奇葩风俗为何不灭?其中原因太无耻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4374 更新时间:2024/1/16 11:36:20

在我国,也有许多离谱的风俗,这些风俗在当代人看来,是非常奇葩的,比如说三寸金莲,这种以伤害人的身体部位为代价所产生的的畸形的美,是不值得提倡的。在古时候的匈奴部落中,也有着一些十分离谱的风俗,“父亲死了娶母亲,如果兄弟死了就娶嫂子”,这种来自于匈奴的奇葩风俗为何不灭?其中的原因太过于无耻。

在现代社会中,随着经济与文化的快速发展,人们所了解到的知识也更加全面,而教育的普及也让每个人都能够有接受教育的机会,所以在现代人看来,古时的很多制度以及习俗是极不可取的,其中又是以缠足、男尊女卑以及活人殉葬最为离谱,但综合起来,就是人们受封建思想的影响太深,在他们的心目中,做出这种事情是非常正常的,所以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而关于匈奴的陋习,其实也是非常值得说道的,关于匈奴部落中,父亲死了娶母亲,兄弟死了娶嫂子这种事情,如果要探究,便要追寻到匈奴的起源。但事实上仅靠现存的一些资料以及文献记录,匈奴是如何起源的这件事情还是非常模糊,大多数人认为所谓的匈奴其实就是一群在草原上生活的游牧民族,他们最初人数很少,但随着时间的发展,人数慢慢增多,形成了匈奴。

对于这样一种看法,有赞成的也有反对的,赞成的认为这种说法比较合理,但反对者就认为这种并没有文献证据支撑的说法纯属子虚乌有。但若想真正得到答案,还需要很久。但匈奴之所以能在中国人民的心目之中留下印象,其最主要的还是因为和汉武帝的几次战争。

汉朝的边境上就是匈奴,而相比于已经独尊儒术、讲究礼仪的汉人来说,匈奴人就显得过于嗜血好杀,常在边境对汉朝的老百姓进行烧杀抢掠,而这也引起汉武帝的愤怒,遂下令远征匈奴。在几场战争中,匈奴往往是输多胜少,而汉朝的几位将领则是凭借着这几场战事打出了赫赫威名,例如“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的卫青大将军,以及“封狼居胥”的冠军侯霍去病,这些人物在历史上都留下过属于自己的痕迹。

说到匈奴,在战败之后便向汉朝求和,而求和有一个条件,就是希望汉朝将一位公主嫁给匈奴的首领来稳固双方的关系,从而便有了“昭君出塞”。但事实上,王昭君在匈奴的生活并不如汉朝一样舒适,在她的丈夫死去之后,她嫁给了自己的儿子,在自己的儿子死后嫁给了自己的孙子,而这种奇葩的风俗并不只出现在王昭君身上,整个匈奴都遵守着这样的制度。

这种风俗的大体作用是在一对夫妻中,如果丈夫去世,就要由其他的亲属来接替丈夫,而女子也需要对这名亲属继续履行作为妻子的责任,但事实上,匈奴人可能并不明白,这是对女性的一种不尊重。但就是这样的一种制度,竟然在匈奴中存在了非常久的岁月,而匈奴对此所用的理由是,一个女性在失去丈夫之后,必须要有人来照顾他,而且还需要这个人来照顾孩子,所以事实上这是帮助了这对妻儿。

但事实上真的如此吗?恐怕真相并不是这样,在彼时的匈奴,由于生存环境十分恶劣,孩子的生存率十分低下,而为了能够提高孩子的存活率,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多生孩子,而匈奴正是运用这个道理,将女子活生生变成了一种生育工具,希望能够尽可能多生孩子,如果生得多,再怎样都能存活一两个,就靠这种方式,匈奴继续着他们的习俗。

还有一个理由就是匈奴的资源非常匮乏,如果丈夫去世之后,女子嫁给其他的人,势必会将家中的财物带走,这对于匈奴来说是一种财富的流逝,是完全不能接受的。这种习俗已经消失在历史中,但从中也可以看见,匈奴的所作所为都是因为没有足够的知识所导致的,这也在强调教育对于人的重要性,只有当教育水平以及所接受教育的人数上升之后,社会才会更加美好。

参考资料:

《礼记》

更多文章

  • 孙策去世后,弟弟孙权为什么如此对待身为嫂子,貌美如花的大乔?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孙策死后孙权对大乔做什么,孙策死了孙权是怎样照顾嫂子的,孙策死后大乔嫁给孙权吗

    可二乔又跟铜雀台有什么关系呢?为什么周瑜没有赢赤壁之战,二乔要被关起来?说起来还是因为美貌惹的祸。在这个娶妻不是为了拉拢谋士下属,就是为了拉拢其他势力的时代,能够凭借美貌被孙策好周瑜娶得,可想而知这得有多漂亮啊。连正史《三国志》上都有记载“时得桥公两女,皆国色也。策自纳大乔,瑜纳小乔。”此等国色自然

  • 曹操向一才女提亲被拒绝,她被俘匈奴12年后,曹操重金赎回引风波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曹操最开始投奔的将领,曹操在荥阳一战中遇险被谁所救,曹操辜负了后代对他的认知

    曹操作为三国时期的第一大枭雄,除文治武功之外,他的风流韵事也被人们津津乐道。邺城的铜雀台究竟是不是为了锁住二乔而建已经不重要,毕竟一场赤壁之战,把曹操打回中原,所谓“揽二乔于东南兮,乐朝夕之与共。”也成为一个笑话。至于甄宓的传闻,古人谈论的比较多,不过可信的证据不多。况且曹孟德攻打袁绍肯定不是为得到

  • 张飞杀他父,曹操占他母,他长大后终于扬眉吐气、名震天下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张飞捉曹操,张飞后来是被谁杀的,张飞正史杀了多少名将

    三国时期,有非常多的猛将出现在人们的眼前。东汉末年,一片乱世,更能体现出各国的统治者和他们谋士究竟是有真本事还是只会去搞一些噱头。有这样一个在三国生存的人,张飞杀他父,曹操占他母,他长大后终于扬眉吐气、名震天下。对于曹操的评价,还是有很多赞扬他的人。历史之中的曹操,也确实是非常的有才华,所以,作为西

  • 曹丕见二牛打架,命曹植作诗一首,但不得出现“牛”,成千古佳话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曹丕看二牛打斗让曹植作诗一首,曹植和曹丕谁死得早,曹丕和曹植的诗词

    我们小学的时候都曾经学过曹植所写的《七步诗》:“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便是曹植在受到曹丕压制时所作,此时的曹丕虽然已经登上宝座,但是因为曹植自幼便聪慧过人,深受父亲曹操的喜爱,而且在朝野之中也素有才名,所以曹植便深为忌惮。便召过曹植说:“久闻弟弟天赋才学过人,成诗只在须臾

  • 中国唯一不能修关帝庙的地方,方圆15里不准祭拜关羽,只因一个人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关公庙为啥叫关帝庙,关羽庙揭秘,中国唯一不能修关公庙的地方

    我国的历史非常悠久,在历史长河中出现了非常多的优秀人物,后人们便会将这些人们形象做成画作或是雕像来祭拜,讨个彩头。根据职业的不同也有不同的膜拜对象,例如当老师的人会拜孔子,信道教的人拜老子等等。 关羽应该是最受全国人民膜拜的历史人物了,根据统计全国上下的关帝庙已经接近三万座,这还不包括民间所立的关

  • 中国古时候的“匈奴”,如今后代在哪里?学者:分布非常广泛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岳飞在《满江红》中提笔写下“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以此抒发自己报国杀敌的豪情壮志,诸葛亮在《出师表》中也记录了自己“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的故事——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帅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从不计其数的边塞诗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匈奴未

  • 世人皆知“既生瑜何生亮”, 却不知后半句, 那才真正体现周瑜胸襟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周瑜十大经典名言,胸襟坦荡可以描写周瑜吗,周瑜说的既生瑜何生亮是什么意思

    正是因为《三国演义》有着如此广泛的群众基础,所以书中有很多的故事也都广为流传,关于周瑜的就有“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三气周瑜”等等,尤其是在“诸葛亮三气周瑜”这个故事中,周瑜尽管运用自己毕生所学,竭尽全力去运谋筹划,但是最终却依然一无所获,甚至于为诸葛亮做了嫁衣裳,以至于被气得箭伤复发,

  • 秦相李斯背叛扶苏,结局凄惨,被实施酷刑,临终说了句话令人唏嘘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李斯与赵高合谋害扶苏,历史上李斯支持扶苏吗,李斯为什么要陷害扶苏

    要成就霸业从来不是单单靠武力就够的,不然也不会有“力能扛鼎”的西楚霸王乌江自刎,也不会有能忍“胯下之辱”的韩信“飞鸟尽、良弓藏”,除开强大的行军能力外,能够治理国家的政策也是非常之重要。古之为帝者不一定全都是文治武功样样出色之人,但一定是善于用人之人,秦始皇与汉武帝作为中国历史上最为出名的“千古一帝

  • 曹操看重他却不可得,刘备错过了他,孙权重用他,成就了江东霸业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曹操看重刘备还是孙权,刘备曹操孙权手下各有哪些将领,曹操跟刘备谁的地位高

    三国的诸侯们,都不愿意错过每一位名将,每一位谋士,但是有一位名将,被曹操看重却不可得,刘备曾经跟他打过交道,但是却没有得到他,只有江东的孙策,降服了他,孙权重用了他,成就了东吴霸业,他是谁呢?这个人就是太史慈,太史慈的形象跟关羽差不多,都长着长长的胡须,都是美髯公,不过,太史慈这个人的高超的地方在于

  • 纨绔子弟曹爽想独揽大权,他哪里是司马懿的对手啊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这里简单介绍一下曹芳和曹爽。曹芳的来历比较神秘,据《三国志》记载,曹叡没有生下儿子,就从本家收养了两位,分别是齐王曹芳和秦王曹询,因为保密工作做得好,所以没有人知道这两个孩子真正的来历。据后来一些人的猜测,曹芳很可能是曹丕弟弟曹彰的孙子,当然也只是猜测而已。至于曹爽,他的来历就清晰了很多,非但是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