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也有许多离谱的风俗,这些风俗在当代人看来,是非常奇葩的,比如说三寸金莲,这种以伤害人的身体部位为代价所产生的的畸形的美,是不值得提倡的。在古时候的匈奴部落中,也有着一些十分离谱的风俗,“父亲死了娶母亲,如果兄弟死了就娶嫂子”,这种来自于匈奴的奇葩风俗为何不灭?其中的原因太过于无耻。
在现代社会中,随着经济与文化的快速发展,人们所了解到的知识也更加全面,而教育的普及也让每个人都能够有接受教育的机会,所以在现代人看来,古时的很多制度以及习俗是极不可取的,其中又是以缠足、男尊女卑以及活人殉葬最为离谱,但综合起来,就是人们受封建思想的影响太深,在他们的心目中,做出这种事情是非常正常的,所以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而关于匈奴的陋习,其实也是非常值得说道的,关于匈奴部落中,父亲死了娶母亲,兄弟死了娶嫂子这种事情,如果要探究,便要追寻到匈奴的起源。但事实上仅靠现存的一些资料以及文献记录,匈奴是如何起源的这件事情还是非常模糊,大多数人认为所谓的匈奴其实就是一群在草原上生活的游牧民族,他们最初人数很少,但随着时间的发展,人数慢慢增多,形成了匈奴。
对于这样一种看法,有赞成的也有反对的,赞成的认为这种说法比较合理,但反对者就认为这种并没有文献证据支撑的说法纯属子虚乌有。但若想真正得到答案,还需要很久。但匈奴之所以能在中国人民的心目之中留下印象,其最主要的还是因为和汉武帝的几次战争。
汉朝的边境上就是匈奴,而相比于已经独尊儒术、讲究礼仪的汉人来说,匈奴人就显得过于嗜血好杀,常在边境对汉朝的老百姓进行烧杀抢掠,而这也引起汉武帝的愤怒,遂下令远征匈奴。在几场战争中,匈奴往往是输多胜少,而汉朝的几位将领则是凭借着这几场战事打出了赫赫威名,例如“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的卫青大将军,以及“封狼居胥”的冠军侯霍去病,这些人物在历史上都留下过属于自己的痕迹。
说到匈奴,在战败之后便向汉朝求和,而求和有一个条件,就是希望汉朝将一位公主嫁给匈奴的首领来稳固双方的关系,从而便有了“昭君出塞”。但事实上,王昭君在匈奴的生活并不如汉朝一样舒适,在她的丈夫死去之后,她嫁给了自己的儿子,在自己的儿子死后嫁给了自己的孙子,而这种奇葩的风俗并不只出现在王昭君身上,整个匈奴都遵守着这样的制度。
这种风俗的大体作用是在一对夫妻中,如果丈夫去世,就要由其他的亲属来接替丈夫,而女子也需要对这名亲属继续履行作为妻子的责任,但事实上,匈奴人可能并不明白,这是对女性的一种不尊重。但就是这样的一种制度,竟然在匈奴中存在了非常久的岁月,而匈奴对此所用的理由是,一个女性在失去丈夫之后,必须要有人来照顾他,而且还需要这个人来照顾孩子,所以事实上这是帮助了这对妻儿。
但事实上真的如此吗?恐怕真相并不是这样,在彼时的匈奴,由于生存环境十分恶劣,孩子的生存率十分低下,而为了能够提高孩子的存活率,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多生孩子,而匈奴正是运用这个道理,将女子活生生变成了一种生育工具,希望能够尽可能多生孩子,如果生得多,再怎样都能存活一两个,就靠这种方式,匈奴继续着他们的习俗。
还有一个理由就是匈奴的资源非常匮乏,如果丈夫去世之后,女子嫁给其他的人,势必会将家中的财物带走,这对于匈奴来说是一种财富的流逝,是完全不能接受的。这种习俗已经消失在历史中,但从中也可以看见,匈奴的所作所为都是因为没有足够的知识所导致的,这也在强调教育对于人的重要性,只有当教育水平以及所接受教育的人数上升之后,社会才会更加美好。
参考资料:
《礼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