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唐太宗李世民为人大度,为啥跟父亲李渊的头号功臣恩怨情仇15年?

唐太宗李世民为人大度,为啥跟父亲李渊的头号功臣恩怨情仇15年?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209 更新时间:2024/2/4 16:39:05

公元617年,曾经强盛无比的大隋王朝已经摇摇欲坠:对外,面临着东突厥的背叛与侵袭;内部,以瓦岗军为代表的农民起义遍地开花。面对已然到来的大乱,但凡头脑清醒的有识之士都在考虑如何安身立命、进而化危机为机遇。

当时,北方的晋阳(太原)是抵御突厥入侵的大本营,镇守在此的是隋炀帝的表哥、当朝唐国公、晋阳留守——李渊,陪同他的是二儿子李世民。此外,城里还有两位当时看似不起眼、但后来叱咤一时的人物:时任晋阳宫监裴寂、晋阳令刘文静

那个时候,裴、刘二人之间的关系可以用“莫逆之交”来形容,由于家人都不在身边,俩个大男人便搭伙住在一起。

一天晚上,他们望着远处城头因警告突厥来袭而燃起的烽火,各有一番思绪涌上心头。

裴寂悲观地哀叹:“咱们贫贱到如此地步,又赶上世事纷乱,怎么才能安身立命呢?”

刘文静则乐观得多,他笑道:“时势是可以预测的,况且你我知己为伴,贫贼又有何可惧?”

当然,刘文静只是宽慰老友而已;实际上,他已经在物色可以共成大事的潜在效命对象。经过一番接触,时年19岁的李家二公子李世民引起了他的强烈兴趣,于是便刻意结交。他甚至兴冲冲地这么向老友裴寂评判李世民:““这可不是一般人啊!性格豁达犹如汉高祖刘邦,英明神武仿佛魏武帝曹操,年纪虽轻,却是命世之大才!”

但裴寂当时并不以为意,因为他正抱着一根更粗的大腿:李渊。俩人早有旧谊,如今闲来无事,便经常一起谈天说地、喝酒吹牛,以至于通宵达旦。

没多久,由于家族跟当时正在瓦岗造反的李密有姻亲关系,刘文静被抓捕入狱。李世民前去探望时,刘文静孤注一掷,劝其抓住乱世带来的机遇、成就一番伟业。

而这正是李世民前来探监的本意,俩人一拍即合。于是,李家二公子一边保住刘文静、一边在其协助下暗中收买死士。刘文静还到处散播谣言,声称皇帝要征召当地所有年轻男子入伍远征高句丽,搅得人心浮动、对朝廷越发不满。

同时,为了提高说服李渊的概率,他们决定收买裴寂。知裴寂者、莫如刘文静,在他的建议下,李世民大方地拿出了自己几百万私房钱,安排亲信故意在赌桌上输给裴寂。爱财的裴寂大喜过望,从此跟李世民关系越来越亲近,并且决定帮其说服李渊造反。

为了断绝李渊的后路,在一次仅有他二人的酒局上,裴寂利用自己的职权、从隋炀帝杨广的晋阳行宫里挑出两位美女陪着李渊喝花酒。在当时,这可是欺君杀头之罪。

在身边人的一再劝诱下,李渊终于在同年5月宣布起兵反隋,裴寂、刘文静也由此改变了自己的命运,前者被任命为长史、后者为司马,跻身于太原起兵的元勋。

但若将二人作比较,刘文静所起的作用显然比老友更突出;而在接下来艰苦卓越的奋斗过程中,这份差距进一步拉大。

起义之初,鉴于兵力仅有三万,刘文静提出了向突厥借兵的办法,并且主动请缨、亲自奔赴草原促成此事。

随后,当李氏军队被隋军牵制在河东时,刘文静带着突厥兵马赶来、极大缓解了局面。

其后,李渊带兵西进关中,刘文静率军留在河东牵制隋朝大将屈突通。经过一个多月的拉锯战,刘文静漂亮地击破了这支隋朝廷生力军、降服屈突通,趁势占领了大片区域。

用句略显夸张的话来形容刘文静不可取代的作用:他仿佛是上天赐给李氏父子的帮手。

而反观裴寂,则显得逊色许多。起兵之初,他献出晋阳宫的宫女、粮食、布匹、铠甲,但这只是借花献佛;随后的行军途中,他基本没起过什么积极作用。

但如今有句俗话:“领导说你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行也不行。”裴寂虽然能力、贡献远远比不上刘文静,但他也有自己的核心优势:跟“领导”李渊的关系够铁。

李渊此人优点不少,比如身胸有城府、善于收买人心、富有谋略、能征惯战、精于骑射等等,但缺点也很明显:私心过重,用人不公。公元618年称帝后,他便无视实际功劳、把自己的酒肉老友裴寂抬高到无与伦比的尊位:拜尚书右仆射(宰相),每天都派人定时赏赐御膳,其他金银财宝更是不计其数;而且,李渊与裴寂“视朝必引与同坐,入閤则延卧内,言无不从”,已经超过了君臣之间的关系。

而才能、贡献远超裴寂刘文静,最高的待遇仅仅是“鲁国公,民部尚书、陕东道行台左仆射”,跟裴寂完全不在一个层级。久而久之,愤懑之情溢于言表,两个曾经的知己逐渐反目成仇。

公元619年8月,因酒后抱怨、怒称要“斩裴寂首”,刘文静被抓捕下狱,还被李渊扣上了“谋反”的帽子;虽然一些重臣为其喊冤、李世民也出面求情,但在裴寂的要求下,李渊最终还是处死了刘文静,这么一位公认的“举义首谋”,竟落得如此下场。

据《新唐书》称,临行前,刘文静曾抚胸感叹:“高鸟尽,良弓藏,果不妄。”

根据史料分析来看,李渊对刘文静如此绝情,不排除有故意打压李世民的可能。刘文静死后,太原被刘武周攻陷。强敌当前,李渊竟派压根不会打仗的裴寂前去应对,结果唐军一溃千里、损失惨重;但即使如此,李渊也仅是将其关了几天就“遇待如初”。(最终,还是靠李世民收复了太原)

可想而知,那时的李世民会对裴寂抱有何种情绪:自己的头号智囊都保护不了,以后还怎么带队伍?但所谓胳膊扭不过大腿,谁让人家是皇帝的头号死党呢!

即使在后来发动政变、夺取皇位后,李世民也很难毫无缘由地针对裴寂,毕竟一来太上皇李渊还在,二来裴寂虽然无功,但好歹也是首义元勋。初登大位,李世民的首要任务是安定人心、弥合各方矛盾,万万不能被人扣上不孝、不义的帽子,甚至还得优待裴寂。

所以,在公元626年给功臣定封户时,由于刘文静已不在世,裴寂当仁不让地位居第一,获爵邑1500户,长孙无忌、房玄龄等以1300户紧随其后;

贞观初年,李世民亲去长安城外行祭祀之礼时,曾让裴寂与长孙无忌同乘金辂之车,显然是让这两人分别代表李氏两代人的头号功臣。

但给予裴寂这份礼遇,只是李世民的权宜之计,他需要的只是合理的时机。

公元629年初,僧人法雅因妖言罪被杀,因为曾经听过他讲经,裴寂被免官,并被要求离开长安、返回老家。当裴寂请求留在京师时,李世民不再隐忍、愤而痛斥:“你的功劳不称其位,仅以私恩位居第一;武德年间政令混乱,你身为宰相、难辞其咎。如今让你回乡,有什么问题?!”言外之意,没干掉你就算不错了。

裴寂只好返乡。但人一旦倒霉、喝凉水都塞牙缝。没不久,当地有个神经病宣扬“裴公有天命”,这可把裴寂吓坏了,他赶紧派人将其暗杀。

但这显然有杀人灭口之嫌,李世民听说后,给裴寂列了四份罪状:“身为三公,而与妖人法雅交游;免官在家、心生抱怨,声称自己是国家的头号功臣;隐匿妖人之言不奏;专行杀戮以灭口。”随后表示要杀了裴寂。

后来,在众人的请求下,李世民高抬贵手、将裴寂流放了事静州。但他心里其实很清楚,裴寂这种人不可能会危害朝廷,自己罗列的罪名不过是“欲加之罪”的帝王权术而已。

不久后,静州山羌造反,有人声称裴寂被这些叛军拥戴为首领。但李世民并不相信:“国家对裴寂有恩德,而且我还放了他一马,他肯定不会这样。”果然,没过多久当地就传来奏疏,报告裴寂率领家僮击败了叛军。

李世民闻讯感慨不已,这才想起了裴寂的优点,于是便下诏征其入朝。然而,那时的裴寂已经去世,时年60岁,随后朝廷对其追封相州刺史、工部尚书、河东郡公。

平心而论,李世民与裴寂的恩怨,已经超出了私人的范畴,也很难说出个孰是孰非。

作为太原起兵的首批功臣,裴寂的才能、功劳虽比不上刘文静,但在坚定李渊信心这方面,他的作用不可替代。

随后,他与刘文静反目成仇,固然有俩人性格偏执的原因,但李渊的不公才是罪魁祸首。

而站在李世民的立场上,一来他早就看不惯父亲的用人风格,二来他对裴寂害死自己的头号功臣刘文静耿耿于怀。人非圣贤,不可能指望他会对裴寂“一笑泯恩仇”。但总体而言,他的反应尚在合理范围之内。

至于刘文静的遭遇,则是个不折不扣的悲剧。假如他能克制情绪、在展示才能的同时适当隐忍,后来的凌烟阁第一功臣极有可能是他。

更多文章

  • 为何武则天嫁给李世民12年无子嗣?只因她有一缺陷,令人难以接受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武则天为什么嫁给李世民父子,武则天是几岁嫁给李世民的,武则天为何没为李世民生育

    不过,李世民一生一共有14个儿子,21个女儿,加在一起一共就是35个孩子,在子嗣上面,他也对得起先祖,为家族开枝散叶了,但是这35个孩子中,却没有一个是他和武则天的孩子,陪伴李世民十余载之后,27岁的武则天再次入宫,成为李治的嫔妃,先后为他生下了6个孩子。当年李世民纳武则天为才人的时候也才四十岁,而

  • “五胡乱华”真的是游牧民族的错吗?西晋贵族才是罪魁祸首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西晋五胡乱华有多可怕,五胡乱华是正史吗,谁灭了五胡

    首先,我们要了解这些游牧民族是不是侵略者。游牧民族进入中原,并非都是侵略,很多是被中原王朝吸纳了。东汉时期,南匈奴投靠汉朝,被安置在漠南地区,为汉朝守卫边疆。东汉末年,曹操将将南匈奴分为五部,是的南匈奴完全编入了曹魏政权。不只是匈奴,汉末各大军阀都将匈奴、乌桓、西羌等编入军队。也就是说,这些民族早已

  • 李渊实在是聪明绝顶,玄武之变后说了这话,不失体面又保住了性命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李渊为什么不怕玄武门兵变,李渊对玄武门之变的态度,李渊为什么没能控制玄武门之变

    这样只要登顶皇位,就可以号令天下的好事,自然会有很多人向往。所以在历朝历代都会发生一些起义自立为王,发动宫廷政变夺取皇位等等这样的事情。而说到宫廷政变的话,相信大家对唐朝初期的玄武门之变是比较了解的。在这次宫廷政变之后,李世民成功从他父亲李渊手中夺取了皇位。兄弟之争,李世民决定夺太子之位在隋朝末年起

  • 司马家族一统三国后,晋朝灭亡为啥如此快?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晋朝被灭后司马家族子孙去哪了,司马家族统一三国后干嘛了,三国统一后司马家族是怎么灭亡的

    西晋王朝的灭亡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司马炎建立西晋政权以后,司马氏族分封诸侯,为八王之乱埋下隐患。由于诸侯势力的增大,使中央集权受到威胁,到了中央政权无法控制的地步。二是司马炎没有选好继承人,把皇位交给没有任何能力的司马衷,由于司马衷不能治国,一切都由皇后贾南风说了算,由于贾南风的乱国。导致了八

  • 武则天要杀袁天罡,为了活命袁天罡说了8个字,谁知一语成谶!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武则天下令处死袁天罡,武则天怎么处置袁天罡的,武则天为什么关押袁天罡

    然而,古代的预言家也常常会因为他们的职业而深陷危机,我国唐朝的袁天罡便是这样,袁天罡对唐朝未来的国运预测便一度惹恼武则天,武则天曾想杀袁天罡,为了活命袁天罡说了八个字,谁知竟一语成谶!袁天罡出生于唐朝,历经三代帝王,是李世民和武则天时期的人。他从小便酷爱玄学,这也使得他后来在预言领域能够出类拔萃。当

  • 三顾茅庐之真相,刘备看中的不仅仅是诸葛亮,更关键是这一点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杜甫诗云:“三顾频烦天下计”,三顾茅庐佳话,历来为人们津津乐道。故事中的刘备谦恭有礼尊重人才,终于打动了天下大贤“卧龙”先生,得到了“跨有荆益联孙抗曹”的隆中战略,并在这杰出的战略构想下,成为“三分天下有其一”的一代明主。三顾茅庐发生在汉献帝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当时诸葛亮未及而立,不过一介布

  • “冢虎”司马懿祖籍是哪里?大概今天什么地方?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山东司马懿祖籍,冢虎资料,司马懿冢虎讲解

    司马懿,字仲达,生卒年为(179年—251年),享年72岁。他是曹魏三朝元老,曾两次托孤,还是西晋千秋霸业奠基人。司马懿与卧龙诸葛亮斗智斗勇多年,被称作“冢虎”。司马懿少年时期,聪明好学,是闻名乡里的一代神童。曹操求贤若渴,听说司马懿的才能后,派人征辟他到府中任职。司马懿见东汉政权已经被曹操所掌控,

  • 曹操最中意的2员猛将,实力在关羽之上,却被罗贯中黑惨了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曹操最厉害的十大猛将,曹操十大猛将排行,曹操的手下十大猛将排名

    曹操最中意的2员猛将,实力在关羽之上,却被罗贯中黑惨了一本《三国演义》的名著,让大家对三国充满了兴趣。自古乱世出英雄,三国时期,也是一个人才辈出的时代。尽管战争杀伐不断,担着恰恰也是它的精彩之处。对于三国中的各个人物,因为《三国演义》的缘故,所以大多数人都是偏向于蜀国刘备这一方,所以众所周知的一些名

  • 项羽看走眼韩信,刘邦也看走眼?不是巧合!历史让项羽刘邦委屈了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刘邦与项羽之间的故事,关于项羽和刘邦的人物评价,老梁说项羽刘邦

    韩信!我们都知道,被誉为“兵仙”的韩信,后期虽然牛奔哄哄,可前期是没有得到过重用的,很多人也都惋惜项羽错过了这么一个军事天才。可是,有时候细想起来,这事有点蹊跷啊!就算项羽没有识人之能,那以“善于用人识人”著称的刘邦,竟然也对韩信看走眼了?这有点不太科学。难道这两位大人物,都不具备“伯乐”的特质?韩

  • “三英战吕布”中,如果刘备不助战,吕布能杀的了关羽和张飞吗?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三英战吕布刘备为什么要救吕布,吕布和刘备张飞关羽三人打斗,为何刘备关羽张飞三人打不过吕布

    不过,吕布虽然武艺高强,但他的为人却不敢恭维,他见利忘义、过于反复,所以在当时吕布的名声并不是很好。在书中,有关吕布武艺最精彩的描写体现,个人认为就是刘备、关羽、张飞三英战吕布这段了。因为,关羽、张飞都是当世万人敌的猛将,他们是除吕布之下,很少有能打败他们的,而吕布却能以一人之力独战张飞、关羽、刘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