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罗艺为什么没有进入大隋朝的好汉排名?他的武功比靠山王杨林如何?

罗艺为什么没有进入大隋朝的好汉排名?他的武功比靠山王杨林如何?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2210 更新时间:2024/1/9 17:31:50

这样一个人物,为何没有出现在好汉排名中呢?我们根据不同的文学作品来分别进行一下分析。

罗艺为什么没有进入大隋朝的好汉排名?他的武功比靠山王杨林如何?

《说唐全传》中的罗艺

《说唐》中罗艺的战绩不算多,但我们依旧可以从一些侧面描写看出他不俗。首先,杨林横扫天下,靠的就是过人的勇武,所到之处“顺我者昌,逆我者亡”,可是征讨幽州时,两个义子被罗艺打死,杨林非但没有报仇,反而一反常态,好言招安,甚至答应了罗艺“听调不听宣的”的无理要求。

我们都知道,年轻时的杨林是使枪的,秦琼的父亲秦彝就是被杨林一枪刺死。居他自己所说,因为年老,用不动枪,所以才改用了虬龙棒。可是他的虬龙棒三百斤一对,所以我觉得所谓“使不动枪”完全是托辞,那么有没有可能是见识了罗艺的罗家枪后受了打击,所以才弃枪使棒呢?我想不排除这个可能。

其次,从罗艺仅有的几个战绩,特别是对战苏定方看,他的实力不可能比秦琼差。

第三,罗成一身武艺得自罗艺的传授,尽管大概率青出于蓝,但既是父亲又是老师的罗艺也必定不是泛泛之辈。

最后一点就是在《说唐后传》罗通扫北时,从异族将领的态度看,罗艺在他们心中的地位要远高于罗成。

那么拥有不俗实力的罗艺为何没有上榜呢?其实就《说唐全传》而言,罗艺未必没有上榜,很可能只是没有提及。因为书中的十八好汉只点明了十三个,连很多人认为铁打的十七尉迟恭都没有明确点出。

所以罗艺很可能属于十八好汉之一,只是没有交代而已。

评书中的罗艺

隋唐类比较出名的评书一部是《隋唐演义》,一部是《兴唐传》。他们基本都是以《说唐全传》为蓝本加以改编的,原本的十八好汉在《隋唐演义》中成了十三杰,另外还加入了四猛、四绝的设定;而《兴唐传》则是四绝、四猛、九老、十六杰,十六杰还只是力量的排行,与武艺高低没什么关系。

罗艺在两部评书中不在任何榜单之内,个人认为原因无外乎以下几点:

第一,延续了《说唐》中罗艺不上榜的设定,这也算是对原著的一种尊重。

第二,抛开《兴唐传》,《隋唐演义》的作者是单田芳先生。单老评书的特点是说得精彩、热闹,但是逻辑性差,bug多。他自己提出的十三杰每次人员都不一样,哪里还顾及得上罗艺?

第三,在《兴唐传》中,罗艺属于老辈,是不参与四绝、四猛、十六杰排名的。但是他又不是开隋功臣,甚至某种程度上讲他还给隋朝的建立添了不少麻烦。九老中除了丁延平,谁也不是他罗家枪的对手,为了降服幽州,大隋曾经精锐尽出,结果还是铩羽而归,最终不得不采取招安的策略。

罗艺VS杨林

刚才说过了,在《说唐全传》中,二人尽管没有交手,但杨林对罗家枪还是很忌惮的,而杨林弃枪使棒很可能就是因为见识了精妙的罗家枪,觉得自己在枪法的造诣上很难超越,所以另辟蹊径。

当然了,这也不代表杨林就不如罗艺。毕竟当时罗艺岳父、大舅(哥)都亡于杨林之手,可以说身负血海深仇,但是最终同意了招安,说明他对杨林,或者说大隋的军力还是相当忌惮的,不太愿意鱼死网破。

所以就这部书二人的武艺而言,应该处于伯仲之间,属于相互认可又相互忌惮的关系。

而在单老的《隋唐演义》中情况大致相同,罗艺的笔墨虽然更少了,但是从姜家枪的特殊地位以及罗成能够逼死杨林的实力看,罗艺起码与杨林也处在同一档次,不然很难教出罗成那样本事的儿子。

到了《兴唐传》,罗艺无疑是强过杨林的,因为当初讨伐幽州,开隋九老参战的几位只有丁延平可以打平罗艺,其他杨林、鱼俱罗都不是对手。

同时,罗家枪或者说姜家枪在这部书中地位超然。罗成曾在手下留情的情况下两枪就刺伤了天下无敌的李元霸,而他的枪法全部来源于罗艺。罗艺在四平山轻轻松松就踹营而出,说明即便上了年纪,依旧宝刀不老。

其实个人觉得,罗艺之所以显得有些与众不同,与历史也有关。隋唐类的文学作品除了历史大方向,其他全部是虚构内容。甚至这些所谓的高手大多也都是虚构的,历史上隋末唐初著名猛将秦琼、尉迟恭在这些人面前都不够看。

那么作为历史真实人物的罗艺在小说中就不太容易定位。毕竟在历史上论勇武,他肯定是不如秦琼和尉迟恭的,但是按照剧情,他又不能比这两位差,所以索性就将人物淡化,同时不上排行榜,以模糊其武艺。

当然了,以上种种,都是一些个人浅见,不喜勿怪。

更多文章

  • 唐太宗曾询问李靖刘邦和刘秀能力的高低,李靖为图自保而赞许刘秀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唐太宗和李靖,刘秀李靖,刘秀和唐太宗谁厉害

    二人之间是如何谈的呢?“太宗曰:‘汉高祖能将将,其后韩、彭见诛,萧何下狱,何故如此?’靖曰:‘臣观刘项皆非将将之君。当秦之亡也,张良本为韩报仇,陈平、韩信皆怨楚不用,故假汉之势,自为奋尔。至于萧、曹、樊、灌,悉由亡命,高祖因之以得天下。设使六国之后复立,人人各怀其旧,则虽有能将将之才,岂为汉用哉?诚

  • 武则天被逼退位后,为何不到一年就死?专家:史书都不好意思记载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在很多人提到武则天时,第一时间想到的便是她威武的女皇形象,纵观封建社会几千年的发展历程便会发现,武则天成功打破男权社会对女性的诸多限制,进而走上权力的巅峰。对于这样一位具有特殊意义的历史人物来说,在对她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其身上的每一件事情,都有着一定的特殊价值。通过对武则天的一生进行了解便会发现,在

  • 李世民霸占弟媳杨氏时,长孙皇后为何不劝阻?多年后魏征说出实情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李世民骂魏征长孙皇后,李世民纳弟媳杨氏为妃,魏征个人资料简介

    由于李世民不仅只取得了玄武门之变的胜利,也用实打实的个人成就和历史贡献,而得到后世的认可和赞美,并一跃成为了历史的红人。可惜:人红是非多!李世民这前脚刚压下“玄武门之变的葫芦”,后脚就又升起了“霸占弟媳杨氏的瓢”。以至于有人都宣称:就是因看中了弟媳杨氏,李世民才冒天下之大不韪,而发动玄武门之变的。对

  • 唐朝历史:永贞内禅,让位给儿子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永贞内禅对唐朝的影响,永贞内禅,唐朝真实的禅让

    关键词:唐顺宗即位、王叔文被贬前因:唐顺宗即位公元805年,唐德宗病逝,唐顺宗成为皇帝。▲唐德宗李适(kuò)(742年5月27日-805年2月25日)后果:王叔文被贬公元805年,王叔文被贬为渝州司户,历时一百四十六天“永贞革新”结束。▲王叔文被贬过程始末一、永贞内禅公元805年,唐顺宗李诵禅位给

  • 先秦:商周交替的“牧野之战”真的是以弱胜强?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牧野之战发生在西周吗,牧野大战,商周牧野之战发生在哪一年

    周军军力 周武王十一年,武王姬发率军东征殷商。那么这次周军出征殷商使用了多少兵力呢?这个问题在《史记》中有明确的记载:“(周武王)乃遵文王,遂率戎车三百乘,虎贲三千人,甲士四万五千人,以东伐纣。”其中戎车就是战车,商末周初一辆战车可能配置十名士兵,三人在车上,分别是一名赶车的御,一名长戈兵和一名弓

  • 我们都被骗了!温碧霞版妲己哪里是反派?分明是思想先进大女主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温碧霞的妲己照片,温碧霞演绎苏妲己的照片大全,温碧霞妲己笑起来太美

    神话故事里,妲己原本是善良的,她变坏都是因为狐狸精附体,而温碧霞版本的妲己,却为大家呈现出了另一个版本她面容姣好,香肩半露,恰到其份的媚和狠,在纣王身边就是小鸟依人。看着风光无限的背后,却背负着一个沉重的枷锁。苏妲己,是冀州苏护的女儿。刚出生时,便天生异象,万狐来贺,苏护心生疑虑,便让姬昌来卜算一卦

  • ​明代宗朱祁钰在位多少年?他在位期间有什么功绩吗?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明代朱祁钰怎么登基的,明代皇帝朱祁钰做了几年皇帝,明代皇帝朱祁钰地位

    稳定局势明代宗朱祁钰是朱瞻基的次子,出生于1428年9月11日即明宣德三年,他出生的时候,朱瞻基的长子朱祁镇已经1岁了。朱祁钰的母亲原本是朱瞻基作为皇太孙时期的宫女,母凭子贵,在朱祁钰出生后,被封为贤妃。明朝严格执行嫡长子继承制度,所以朱祁钰一辈子注定只能当个闲散王爷。宣德十年正月初三,明宣宗朱瞻基

  • 最得民心的张士诚为什么没能得到天下,反而输给朱元璋?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朱元璋和张士诚之间的故事,张士诚得人心为何会输给朱元璋,朱元璋张士诚谁厉害

    再过几天就是农历七月三十,佛家地藏王菩萨的生日。在这一天晚上,苏州古城区的大街小巷里,市民们会点上香烛,并把香烛插在地上,俗称“烧久思香”。但其实这香却不是烧给地藏王菩萨的,而是烧给吴王张士诚的。元末农民战争时期,吴王张士诚盘踞苏州城,为当地百姓做了不少好事,深受百姓爱戴,即使最终被朱元璋消灭,苏州

  • 为什么柴荣主张先解决契丹,而赵匡胤要后解决契丹,两个人谁更正确?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柴荣临死前怀疑赵匡胤,柴荣对契丹有什么影响,柴荣是怎样打败契丹的

    柴荣继位之后,命令亲近大臣上《为君难为臣不易论》和《平边策》两个策论,柴荣亲自一一阅览,采纳了王朴提出的“攻取之道,从易者始”的建议,制定了“先南后北”的战略,即:先攻下江南、岭南,再取巴蜀,其后是辽国的燕云之地,最后是河东。赵匡胤称帝后,与赵普一起制定了“先南后北、先易后难”的统一全国的思想,但是

  • 靖难之役时,击败过朱棣的4大名将,朱棣称帝后他们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跟着朱棣靖难之役有哪些人,靖难之役朱棣都杀了哪些兄弟,朱棣靖难之役有多少人

    建文帝最开始任用耿炳文为将。耿炳文是朱元璋时期的老臣,身经百战,但他擅长防守,不擅长进攻,朱棣是一位擅长进攻的名将,两人交手结局可想而知,耿炳文惨败给了朱棣。输给朱棣后,耿炳文选择了他最擅长的防守。如果让耿炳文死守下去,可能会拖垮朱棣,但是建文帝对这个结局十分不满,他撤换了耿炳文,用了李景隆为将,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