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唐朝最“短命”的考试,曾风靡一时,为何最终消失在历史

唐朝最“短命”的考试,曾风靡一时,为何最终消失在历史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146 更新时间:2024/1/23 4:17:36

作者:我方特邀作者千秋远

说起中国古代的科举制,一般咱脑海里想到的——这是儒家的事,好像有志于科举的读书人,那都是圣贤传人、孔孟门生。

嘿,其实,这个答案还真不一定对。起码在一些特殊的时期,科举可不光是儒家的事。

一、科举制小起底

熟悉历史的朋友,一定知道,这科举制是咱中华文明的发明专利,它这一路走来,其实也挺不容易: 选拔人才这事,本身就是非常复杂的一项系统工程,从先秦时代的“乡举里选”到汉代的“察举制征辟制”,再到魏晋时期的“九品中正制”,直到南北朝时期,开科考试才开始冒头,而真正确立科举取试,则是隋唐。

我们今天看开科考试好像很简单,仿佛它就是一个很自然的过程,但其实它的最终成形,可是经历了上千年的探索。

二、唐代科举

但不管怎么说,到了大唐朝,咱的人才取试制度终于算是定了!

不过,相比于后来明清,大唐朝的科举,那可真叫一个包罗万象,仅是其中的常科就有:秀才科、明经科、进士科、俊士科、明法科、明字科、明算科、一史科、三史科、道举科、童子科等50多种。

这不同的科目,不但考试时的侧重点不同,而且连学习方向都不一样。比如明法科重点考察法律、法规,明算科侧重点在于数学计算,一史科、三史科着重考验历史功底。

怎么样,这分科有没有像咱们今天考研的各种专业分类?光看学科分类,大唐朝的科举很明显更注重专才的培养。有50多种科目可供选择,莘莘学子尽可以发挥优势、选择长板。

三、明经与道举

而这其中,比较值得议论的是其中的道举!

虽然咱都知道,唐朝的老李家笃信道教,但这个道举和道教真的有关系吗?

嘿,真的有关系!

说道举,得先说一下明经。所谓明经,就是明习经学的意思。考这科目,需要考生对儒家经典(尤其是十三经)熟悉再熟悉,说白了,这很大程度考验的是——记忆力。

正因为对记忆力要求很高,年龄越大,记忆力越衰退,一个人要是过了30还没通过明经取试,这辈子估计也就这样了,所以才有“五十少进士,三十老明经”的说法。而很多牛掰人物,二十岁之前就能通过明经考试,比如元稹,14岁就已经明经及第。

咱前面说了明经的重点参考是儒家经典,比如《礼记》、《春秋左传》、《毛诗》、《周礼》、《仪礼》、 《周易》、《尚书》、《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论语》、《孝敬》,这本来也没道家什么事。

不过没关系,因为唐朝的老李家崇信道教。其实树立宗教信仰这事吧,不光是老李家迷信,这也跟李唐王朝的政治稳定有很大关系——老李家的道家始祖,你们一般人有吗?

老李家从开国皇帝唐高祖开始,就对道教情有独钟,武德8年,唐高祖还特别下旨,给三教重排次序:道家第一,儒家第二,佛家第三。道家地位已然至高无上,但此时的它,还不能进入教科书。

很快,大唐王朝的权柄交接到了唐高宗手里,高宗皇帝李治虽然昏庸无能,但在崇道这条国策上,那执行的是非常彻底,甚至在他手里,老子当了皇帝——太上玄元皇帝,后世太上老君的说法,就是从此肇始的。

在这,得说一下他媳妇武则天了,她一看老公皇帝还有这爱好,迎合的本事也来了:“上元元年(674年)十二月……天后上意见十二条,请王公百僚皆习《老子》”。这下好玩了,当官的都学了《老子》。很自然的,公元675年,唐高宗又“(诏令)士子加试《老子》”,考明经的不但要学《老子》,而且《老子》在经学中的地位还特别高——属于上经!

到此,道家经典已经成功登陆科考教科书!

而道学独立的趋势,到了唐玄宗时期,更加明显!李隆基对道教的推崇,比他祖爷爷和爷爷更上层楼,不但亲自注解《道德经》,而且还在开元29年(741年)颁布了《令两京诸路安置玄元皇帝庙诏》。这诏书更有意思了,不但各省都要给太上老君立庙,而且还要在老君庙里开设崇玄学堂,学有所成的还能推荐进京考试。

嘿,这标志着:从此以后,道举正式和明经“分家单过”了,它成了一门独立的科举门类!当然它的考试内容也更加丰富了,除了《老子》,又增加了《庄子》、《列子》、《文子》、《庚桑子》。

再后来,因为《老子》又名《道德真经》,所以把《庄子》改名叫《南华真经》(庄子号南华真人)、《列子》改名叫《冲虚真经》(列子号冲虚真人)、《文子》改名叫《通玄真经》(文子号通玄真人)、《庚桑子》改名叫《洞虚真经》(庚桑子号洞虚真人)。儒家不是有十三经吗?这下,道家也凑齐了五经。

四、士子与道举

传统士子的目光大都盯着明经和进士,而道举异军突起,就为广大考生们的选择,多开了一条道路出来。

那年月,也正因为道举,很多名流加入了对道学研究的大军。

比如白居易,虽然通过了难度更高的进士及第,但是老白的道学研究,可也没拉下,他就曾经写过《读老子》、《读庄子》、《逸老》、《读道德经》等诗。在《村居寄张殷衡》中,白居易还写道:“金氏村中一病夫,生涯漫落性灵迂。唯看老子五千字,不蹋长安十二衝。”

钱起在《送李栖桐道举擢第还乡省侍》也写道:“几年深道要,一举过贤关。名与玄珠出,乡宜昼锦还。”

说起与道举的渊源,还得着重说一下李商隐。弱冠少年时代的李商隐对自己的天赋并没有什么清醒的认识,尤其是父亲去世之后,急于改变现状的他,在14岁前后,就前往当时的道教胜地玉阳山学习道学,也是在这里,他结识了初恋宋华阳。

虽然李商隐最终是进士及第,道学学习并没有为他后来的仕途提供太多的帮助。但,令后人看起来朦朦胧胧的《无题》系列,据说记录的就是他与宋华阳青涩的爱恋。这或许,便是道举的无心插柳。

而通过道举走上人生巅峰的,其实也不少,比如元载、姚子彦、独孤及、冯子华等人。

五、道举的没落

始于盛唐的道举,最终还是走向了没落。从开元29年(741年)设立道举,到五代李嗣源(930年)时期正式废止,道举一共存续了189年。

而被废止的原因,或许是它无为之治的理念与五代的乱世之治,格格不入。

参考文献:王海霞《道具制度与唐代士人》,付莉《道举的兴衰与唐代士大夫》,林西朗《唐代道举制度述略》,伊顿书屋《李商隐玉阳学道及其道教无题诗》

更多文章

  • 山西男子捡到“烂木匣”,内藏193件唐朝金器,专家估值:1150万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我国地大物博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稀世珍宝,其中一些已经陈列在博物馆中,供大众瞻仰。剩下的一部分还处于隐藏阶段,等待着“有缘人”的发现。曾经陕西就有一个男子在除草时发现了一个“烂木箱子”,看似其貌不扬的箱子中竟然藏着193件唐朝金器。 上个世纪70年代,山西省军屯沟大队组织村中居民一起去割草。共同劳作割

  • 司马懿无意留下一难题,困扰后世君王四百年,李世民对此一筹莫展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李世民点评司马懿,李世民对司马懿的看法,司马懿无意留下一道难题

    看过三国演义都知道,里面的各种人物都让人佩服,敬服其聪明才智,尤其是司马懿与诸葛亮之间的对决,司马懿是一个有谋略的人。司马懿的一生都在“下棋”,虽说司马懿与诸葛亮对决时,他都属于一个劣势状态,但在大部分的对决中又几乎都是司马懿获胜,战利都被收入囊中。司马懿虽有才有谋,但却是一个狠辣之人,还给后世留下

  • 印度洋打捞出了明代石碑,内容翻译后,才知郑和下西洋的真实目的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印度洋发现郑和下西洋的石碑,印度洋发现明代石碑,郑和下西洋事件史书记载

    但是事实真是如此吗?为一个废帝真的要进行7次下西洋的大型活动,是否过于劳民伤财。而直到近代在印度洋打捞出一个明代石碑,才为这件事划上一个完美的句号。通过翻译完整的内容,才知道郑和下西洋的真正目的。一、一块石碑引发的郑和下西洋的目的这块石碑是什么,怎么还跟明代有关系。这个在印度洋打捞的石碑,位置在于斯

  • 元朝大内鬼:救朱元璋等七千英雄,后成反元大帅、明朝开国第一将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元朝大将一览表,朱元璋和元朝打仗杀了多少人,明朝朱元璋的故事

    朱元璋、常遇春、胡大海等七千英雄到武科场比武夺状元,太师脱脱定下十条毒计,其中第三条毒计是在武科场内遍设地雷,等把状元毒死后,就引燃地雷把天下英雄都炸死。徐达正好被脱脱安排负责埋设地雷,他认为脱脱这么干是伤天害死,于是串通火工司,造雷时偷减药料,埋雷时又做了手脚,等到点地雷时,只响了几个,没炸着几个

  • 死囚即将问斩,朱元璋:你姓啥,罪犯:姓范,朱元璋:赦免死五次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朱元璋为什么赦免姓范的,朱元璋死前说的最霸气的话,朱元璋死前五字遗言

    朱元璋不能说残暴,却也足够残忍,在杀人上面他是说杀便杀,这点也让很多大臣都惶惶不安。但朱元璋有一次审问一个死刑犯时,却因为得知了犯人的名字而将他无罪释放,还赐他一首诗,这又是为何?就在这样的严刑下,大量的官员人头落地,但即便这样,依旧发生了明初几大案这样的事情,明朝的贪污不断的另一个理由是官员的俸禄

  • 都说明朝败于清军之手,其实,明朝真正败于两个漂亮女人之手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明朝抗击清军的将领,明朝打清军败了吗,明朝和清军打仗赢过没有

    追溯山海关的历史,可以追溯至隋文帝。他为了防止蒙古人南下,在此修筑了一座城关——榆关。至此,此关成为了隋唐两代数次征战高句丽的前头堡。后来,唐太宗为了唐帝国的边患永安,亲征高句丽未果,至此而返,遗恨此关。之后,又有千古罪人后晋皇帝石敬瑭,为了自己的个人利益,将此关在内的中国北部防线燕云十六州送给了契

  • 宋朝这个法律条款,令苏东坡不敢给王朝云正室的名分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王朝云照片,王朝云临终遗言,苏东坡与王朝云在惠州西湖的故事

    在我国的封建社会男人三妻四妾是个非常正常的现象,区别在于你如果有钱有身份有地位的话,你就可以三妻四妾。如果你是个穷光蛋,不用说三妻四妾,就是一个老婆你也养活不起。在我国的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轼,曾经也是妻妾成群。但是到最后他被贬,出知定州的时候,跟随他的就只有一个小妾王朝云

  • 继岳飞之后的英雄,带领18000人对战15万金军,大获全胜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岳飞大破金兵的战役,和岳飞同时代的抗金将领,除了岳飞以外还有哪些抗金名将

    宋朝是紧接着五代十国的时期,因为前者长期混乱的原因,导致宋朝朝势动乱薄弱。在对外战争上也出现了很多对宋朝不利的事情,因为与金国长期的混战斗争,出现了割地求和的局面,此时还出现了许多奸臣出卖国家,还使民族英雄岳飞白白丧失了性命,然而继岳飞之后,又出现一位英雄,出现了一个名为虞允文的文官,从而将宋朝执政

  • 明朝秀才失手打死屠夫, 不但未获刑, 还被封了高官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到了衙门之后,官吏因为是许镃见义勇为所失手打死了屠夫,因此官员想要他们私了这件事,经过与屠夫的家属协商后最后许镃无罪释放。许镃也因为这件事情出名了,并且他自己也下定决心要永远站在正义的这一边。许镃进京赶考的时候因为比较出众就被主考官所喜欢,得到宰相的赏识,然后就封了许镃为一个地方的知县,但是因为许镃

  • 明朝最短命的特务机关,只存在11年,权力却比东厂和锦衣卫还厉害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明朝三大特务机关,明朝的特务机构谁最厉害,明朝四大特务机关谁最厉害

    不过当时的明朝已经有了东厂和锦衣卫两大特务机构,职权与西厂基本重合,为什么明宪宗朱见深又另外设置一个西厂?出警入跸图,可见途中锦衣卫要说西厂,就必须先说锦衣卫和东厂。 锦衣卫,前身为明太祖朱元璋设立的“ 拱卫司”,后改称“ 亲军都尉府”,统辖仪鸾司,掌管皇帝仪仗和侍卫,说白了就是仪仗队兼皇宫的亲卫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