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夏朝都亡了,商朝频繁迁都究竟躲谁?专家表示:商朝避的并非洪水

夏朝都亡了,商朝频繁迁都究竟躲谁?专家表示:商朝避的并非洪水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3109 更新时间:2024/1/4 22:46:50

史书记载,“殷人屡迁,前八后五”,商汤建朝前迁了八次,建立后又迁了五次。殷商人为什么如此频繁迁都?

难道他们是在躲避什么?还是有什么不为人知的信仰爱好?各界学者对此也是各执一词。

神秘的殷商

一提起商朝,人们首先想到的肯定是青铜器。商朝使用青铜铸成的食器、兵器、礼器,那夸张而神秘的风格,蕴含着豪放又深沉的原始张力和艺术魅力。让后世有机会感知那个远古时代的神秘风貌。

殷商王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世袭制朝代。商的先祖是兴起于黄河中下游的一个部落,传说它的始祖契与禹同时。

夏朝末年,商的势力已经从黄河下游,发展到中游,渗透到夏的统治区域。

契的第十四代孙商汤,即天乙,又称大乙,后世习惯称他为成汤。在他的领导下,逐步积蓄了灭夏的实力。

商汤灭夏后,在亳(bó)立国,以“商”作为国号,建立商朝。

《封神演义》在我国的影响力很大,书中讲述了周武王伐纣,推翻商朝建立周朝,让我们见证了商朝的没落。但我们不应该忽视商朝曾经的强大。

殷商拥有完整而神秘的祭祀体系,出土文物中祭祀、占卜等用品占到相当大的比例。商人为了占卜,甚至发明了甲骨文。作为最早具有文字记载的朝代,商朝比夏朝更有迹可循。后世对于商朝迁都的了解,多亏了甲骨文的记载。

漫长而痛苦的迁都历程

商朝前期,还未形成国家,而像原始部落一样的联盟,因此会出现频繁的迁徙,这是一种战略性移动。但是到了仲丁时期,部落已经发展成为了国家,却仍然进行了数次迁都。

《竹书纪年》记载:仲丁在位时,将都城从亳迁于嚣,之后河亶甲(戋甲)将都城从嚣迁到相。

《史记》记载:祖乙迁邢,再迁到庇。南庚又将都城从庇迁到奄。盘庚即位后,从奄迁于北蒙(殷)。

部分记载大都属于上古民间流传,商朝具体的迁都历程后世并不能完全把握。

但可以确定的是,部落时期,商汤在夏十五年,将国都由商丘迁到亳(bó)(今河南洛阳辖区)。

“亳,偃师城也。”汤在亳地发展民生,养精蓄锐,为后来的灭夏之战创造了有利条件。

但根据后世发生的汉末董卓迁都来看,迁都过程中百姓死伤无数,饿殍遍地,民怨沸腾,免不了遭后世唾弃。我们不难想象,当时殷商迁都的时候,也会存在负面影响。

比如,盘庚时期,打算将商朝国都从黄河以北的奄(今山东曲阜),迁到商汤的故都,黄河以南的亳。当时商朝已经多次迁都,百姓跟随朝廷徒步迁移,东奔西走,难免心中不平,多有怨言。

但是盘庚力排众议,渡黄河南下,于是迁都于亳。后来又迁到殷(今河南安阳),这就是著名的“盘庚迁殷”。

到了殷地,盘庚终于稳定下来,结束了漫长而痛苦的迁都之旅。从此百姓安宁,商朝再度振兴。在殷定都长达273年,所以商朝又被后世称为“殷”或“殷商”。

中国历史上,商朝是迁都最频繁的朝代之一。我们能看到某些迁都是为了发展需要,那除此之外还存在什么原因,会让国君选择不停的迁都呢?

世人众说纷纭

有些人认为,商朝频繁迁都,主要原因是躲避洪水。在古时候,一方面人们发展生活需要水源,所以要建居需要靠近河流、湖泊。但是商朝的主要的活动区域,在黄河中下游与淮河流域,是水涝灾害极多的河流流域。

然后理所应当地认为,每当都城受到水患威胁,统治者只能选择迁都,重新寻找适合发展的区域。

但是从各种史料记载中,史学家们却得出了其他结论。

首先,根据《尚书·盘庚篇》的一些记载,我们可以判断迁都与朝中内部的政治斗争有关。

如盘庚迁都之时,声称为了百姓,“视民利用迁”,但对那些不服命令的人,他会说出“我乃劓殄灭之,无遗育,无俾易种于兹新邑”的威胁,迁都会触犯某些人的利益,但符合盘庚的利益。

而且商朝王位的继承制度也存在弊端,那时候除了父死子继,还有兄终弟及的政策。

如此一来为了王位,矛盾激化,内斗不止,一旦新王是靠争夺而取得的王位,就难免会选择迁都,来维护统治。

还有其他史学家推测,商朝并非完全的农耕族群,而是半游牧半农耕,所以某时候迁都极可能是为了生产需要。

“逐水草而居”,因为技术条件滞后,所以人们消耗完一个地方的资源之后,只能重新找地方。

而台湾张光直先生认为,殷商如此频繁迁都,很可能是为了追寻青铜矿。不要说是上古时代,即便是现代,自然资源依然是重要的战略物资。

在晋南一代,有铜矿,华北地区还有丰富的盐矿,这个区域一直是一个重要的战略性资源地区。

相比较而言,第一个朝代夏朝,它本身就是崛起于晋南,这里资源丰富。后来商朝发展,是自东往晋南地区移动,此后迁都也没有偏离这个大范围。

周朝从西部起家,也是向东部晋南地区进取。这都是为了争取这块战略地区,为了青铜器。

传说夏禹曾经铸九鼎于荆山之下,以象征九州。青铜器可不仅仅是王室的点缀品、装饰品,而是象征着王权,是王权的必要手段,比如有名的商代司母戊大方鼎。

所以我们说商朝迁都并不仅仅是躲避洪水那么简单。

结语

遥望历史,那些荡气回肠的民族发展过程,我们不能亲眼目睹,但我们可以通过遗址、文物去探索他们的足迹,去感受那个时代。经过推断考究,虽不能完全证实,但或许将各种论断综合起来,就是殷商迁都的整体面貌。

更多文章

  • 狐狸精妲己确有其人,史学家发现其参与朝政的目的,是为了复仇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纣王发现妲己是狐狸精,历史上的妲己是狐狸精吗,古代的妲己真的是狐狸精吗

    此后,专家渐渐发现,历史上纣王的形象与民间人们所熟悉的封神演义中的相差甚远。从上个世纪的80年代到今天,封神榜这部作品,一直作为经典的影视剧不断地被翻拍,而所有人对剧集当中的人物商纣王印象应该是最深刻。商纣王昏庸无道的昏君的形象,被当做古代暴君的一个典型。历史上甭管哪个朝代的统治者,必以商纣王为鉴,

  • 连甲骨文都没记录的夏朝,为何周朝却能知道夏朝的存在?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夏朝的历史简介,夏朝和周朝有关系吗,夏朝的历史怎么记录的

    可很少有人知道,对于这段历史,其实就连商朝的甲骨文都未曾有过记载,为什么周朝却明确知道夏朝的存在?这就好比说宋朝也分明在唐朝之后,但元朝却比宋朝更加了解唐朝。关于这一点,考古学家们经过无数研究也没能找到答案,直到将周朝众多纷乱复杂的信息,综合在一起,事情真相才终于水落石出。之所以周能知晓夏朝的存在,

  • 殷商灭亡后有一人逃到了海外,还建立了一个国家,一直延续至今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殷商灭亡真正原因,殷商灭亡后现状,殷商灭亡后军队去哪里了

    说起商纣王大家都会想起《封神演义》,商纣王与狐狸精妲己的所作所为,给人留下了一个不好的印象。不过,商纣王昏庸无道、沉迷美色,但他的一些手下还是颇有几分才干的,这才让帝辛在位三十年。可惜,商纣王的荒淫暴虐注定了商朝的衰败,存在五百五十四年的国家于在公元前1046年灭亡。商朝灭亡后,有一位商纣王的得力助

  • 商朝灭亡另有原因,现代科技揭示一个残酷事实,青铜在作怪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商朝灭亡的惨烈程度,商朝青铜,商朝青铜工艺发达吗

    现代科技破解了商朝青铜器的秘密,揭示出商朝灭亡很可能与青铜器有关。商朝人包括纣王在内,都非常喜欢喝酒,从周朝成立不久就颁布了我国最早的书面形式的禁酒令,《酒诰》,可以看出商朝饮酒盛行,以及其对社会的深刻危害。而几乎所有的酒器都是青铜器。青铜器主要由铜、铅、锡三种金属元素制成,铅易溶于酒水中,特别是经

  • 审史:两片甲骨拨开武王伐纣的层层迷雾,文王竟被纣王斩杀祭祖?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文王伐纣简介,文王伐纣成功的原因,武王伐纣的相关史实

    电视剧《封神榜》中,妲己勾引伯邑考不成恼羞成怒根据《礼记》等史料的记载,周文王姬昌是位“长寿老人”,他执政五十年,一直活到九十七岁才寿终正寝,死后葬于毕原(今陕西岐山县)。然而考古证据显示,姬昌的结局与现有史料上的记载大相径庭:姬昌被纣王羁押后,并未回到封地安享晚年,而是在羑里(今河南汤阴北)被纣王

  • 足压帝王之腹,一生喜好垂钓,竟将姜子牙、张良皆视为俗物的名士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姜子牙张良萧何谁厉害,姜子牙张良,姜子牙垂钓渭水

    这些人当中哪一个不是名留青史,威震寰宇,被后世之人评说不休,长叹不已,而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爱好就是独坐林泉下,甘作钓鱼翁。不过这些人,要么成就了千秋功业,要么名动百代,要么文采传世,要么就是劣闻昭著,可以说他们不过都曾假借钓鱼之名,或运筹谋划天下大计,或苦思冥想锦绣文章,全然没有做到为钓而钓,为鱼而

  • 拥有奴隶的唐朝,为何不算奴隶制社会,那什么是奴隶制社会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从奴隶社会到唐朝历史,唐朝什么年代就有奴隶,唐朝还保留奴隶制度吗

    什么是奴隶,因时代和地域不同,奴隶的定义也是千差万别。大致说来,奴隶与家畜一样是属于主人的财产,不被当作人看待而被视为物品。因此,主人对奴隶可以任意地买卖、赠送、交换、继承,对其随意进行侵犯、捆绑、殴打等,甚至是杀戮的权利,主人则只需要向官府缴纳一定的罚金就可以了。此外,奴隶自身是否有财产权、是否拥

  • 羌人到底什么来头,商朝为何抓到羌人,都要处极刑?两者有何恩怨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商朝羌人复原图,南北朝羌人和今天的羌人,商朝为什么要祭祀羌人

    dna还原出来的羌人样貌图汉族是中国历史上的主体民族,而今天的汉族也不是单一的民族,而是融合了许多民族而形成的汉民族。而在这多元一体的民族大家庭中,虽然民族不同,但在同一政治、经济、文化环境中,却是共生共存的。这其中,有一个古老的民族--羌族,以自己的方式,存在于我国的历史长河中,与汉族共同书写了华

  • 有一种悔叫“覆水难收” 你知道覆水难收是姜太公与马氏的故事吗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姜太公覆水难收,姜太公和马氏,姜太公覆水难收故事视频

    姜尚姜子牙是中国历史上一位很了不起的人物,也是一个大器晚成之人,一直到七八十岁了,这才开始辅佐周武王辅周灭纣。姜尚曾在商朝做官,因不满商纣王的残暴不仁,辞官后隐居到陕西渭水边一个偏僻的地方,每天用直钩垂钓。目的就是为了引起周族领袖西伯侯姬昌的注意,好施展平生的抱负。等啊等的,家里就变的非常的穷困。姜

  • 八百年的周朝为啥最终打不过自己封的一堆诸侯国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周朝后期有多少诸侯国,周朝诸侯国有哪些,周朝的诸侯国有哪些

    先来看看周朝兴起时的立身之本,是一只西伯侯姬昌,武王姬发励精图治,慢慢在关中积攒起来的精锐部队,史称“西六师”,古代一个师大概三千人左右,也就是说这支不到两万人的精锐就是周朝起家的根基,就像是努尔哈赤建立的八旗一样,早期的八旗铁骑是十分彪悍的,西周的西六师也一样。靠着这支力量,武王姬发最终灭了商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