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为什么这个位高权重的大宋宰相,是“溜须”的创始人

为什么这个位高权重的大宋宰相,是“溜须”的创始人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1955 更新时间:2024/2/5 12:44:29

此人名叫丁谓,官至北宋宰相,当然,关于他溜须的故事,还是他在作副宰相时发生的,但问题是,副宰相也是不小的官职了,这种地位的人,如果溜须的话,除了皇帝,估计也就剩宰相了。没错,他所溜须的,正是当时自己的顶头上司,大宋真宗时期的名相,寇准。关于寇准的形象,在民间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大伙印象最深的,应该是他“寇老西”的称谓,特别是在杨家将的系列小说中,双天官寇准,更是刚直不阿,同时又极为聪明睿智的正面人物,正是依靠他智审潘仁美,才为杨家众多为国捐躯的英雄,洗清了不白之冤,也正是因为杨家将故事的影响力,寇准在民间的地位非常高,大家都认为他是一个为国为民的清官。

但是,这种印象或者说评价,对于寇准来说,是不准确的。寇准虽然的确是北宋时期的贤相,为人正直,又为宋辽澶渊之盟立下大功——如果不是他坚持让宋真宗御驾亲征,还不知道宋辽的战火要燃烧多久。然而,寇准虽然在历史上有很多功绩,也传下了不少美名,可有一点不能否认,那就是寇准的生活过于奢侈,当然了,这对寇准来说,也未必是多大的“罪过”,毕竟在宋朝,人士大夫的生活条件都非常好,以寇准的官职和地位,他的俸禄也足够他的日常开销,只不过不值得提倡而已。另外,正所谓“成由勤俭破由奢”,因为寇准的过分奢侈,导致了他的性格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骄傲自大,谦和不足的缺点,也正是因此,才有了“溜须”这个词,同时,寇准也因为被人溜须,给自己惹下了大麻烦。

接下来,又要说回丁谓了,当时还是副宰相的他,有一次与寇准一起参加一个重要豪华的宴会,在场的人,无一不是当时北宋朝廷数一数二的,身份地位名望俱佳的风云人物,结果寇准这位宰相,在宴会上出了糗,因为他喝汤的时候,不小心将汤汁洒在了胡须上,毕竟古人是以蓄须为美的,所以他长长的胡须上淋上汤汁,确实不雅。结果,丁谓在这时,非常“懂事”地替寇准擦掉了胡须上的汤汁,谁知寇准不仅不领情,还质问丁谓,说道:你一个堂堂的朝廷副宰相,为自己的领导溜须擦汤,是不是太有失体统了?这样一来,引来哄堂大笑,丁谓当时羞愧得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

这就是“溜须”的由来,因为寇准的自大,不够谦和,没有给丁谓留任情面,导致了丁谓始终将这个仇疙瘩藏在心里,等到副宰相丁谓,靠着“溜须”皇帝,找对了方后,很快就被提升为大宋宰相,这样一来,他报复寇准就很容易了。就因为这起溜须风波,寇准先是被贬出京城,而后又一贬再贬,最终仅仅当了一个司户参军,是个名副其实的七品芝麻官。幸亏宋朝始终善待文人士大夫,很少有诛杀文官的先例,否则的话,寇准可能因为当年的溜须事件,混丢了性命都不好说。

所以说,丁谓这个位高权重的大宋宰相,正是溜须的创始人,他的言行举止当然是不光彩的,后来对寇准的报复,更是可耻的。但问题是,正所谓宰相肚里能撑船,如果当年的寇准,能表现得大度一些,在众人面前,给丁谓留些薄面的话,也许就不会有他后来的波折了。因此,我们在无法认同丁谓这种溜须行径的同时,也应该明白,寇准的不幸,也与他平时骄傲自大,奢侈狂放的个性脱不了干系。

更多文章

  • 刘伯温为何不受皇帝待见?其实朱元璋没当皇帝前,就想杀了他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朱元璋为什么不杀刘伯温,刘伯温死后朱元璋对他做了些什么,刘伯温第一次见朱元璋

    根据《明史》中的记载,刘伯温虽然很有才能,但却自视甚高,他之所以来到朱元璋身边,是因为胡大海的推荐,当时胡大海还推荐了宋濂、叶琛、章溢等,其他人接到了朱元璋的号召,便直接过去报道了,可刘伯温偏不,他要装清高,不去!朱元璋招纳刘伯温碰上了钉子,于是他让孙炎去处理这事,孙炎亲自去请刘伯温时,刘伯温竟然从

  • 刘宗敏霸占陈圆圆,导致吴三桂大怒引来祸患,李自成为何不杀他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李自成把陈圆圆还给吴三桂,陈圆圆与吴三桂李自成之间的纠缠,刘宗敏陈圆圆视频

    刘宗敏进入京城后,干了许多"坏事",让李自成的大顺王朝变得很被动,比如李自成在李岩的建议下,优待崇祯皇帝的三个儿子,同时厚葬崇祯,这让朝中文武百官对李自成有了好感,整个北京城也安定下来,然而刘宗敏为了搜刮钱粮,制造了很多恐怕刑具,对皇亲国戚和官员们用刑,让李自成的好人形象瞬间崩塌。当时李自成的确需要

  • 为什么说凭借1碑2宝3寺,便可猜测建文帝隐居在湖南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建文帝真实下落,建文帝藏在什么地方,建文帝墓地现状

    特别是在2007年的时候,在湖南省新田县“大冠堡”发现了大量的,据说是与建文帝有关的文物,其中不乏碑刻和历史文献等重要材料,因此有专家认为,建文帝最终的下落,可能就是逃亡湖南,在新田避难。因为新田这里有一个巨大的古堡,历史有几百年,总面积达七千平方米,古堡内有17个房间,古堡墙上开了东、西、北三座大

  • 历朝历代都有外戚专政,为何到了明朝便销声匿迹了呢?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明朝为什么没有外戚干政,明朝没有外戚专政吗,明朝时期的外戚干政

    明代后妃普遍出身较低朱元璋在位时期,苦心孤诣为自己的子孙后代制定了一系列的制度和祖训。为的就是防范有人能夺走朱家的江山。因此对于后宫干政和外戚专权这两条朱元璋都进行了严格的规定。明太祖朱元璋曾经令人编撰了一部《皇明祖训》,也即明朝皇族的家法。里面关于后宫的《内令》一章中就明确有两条关于防止后宫干政和

  • 嘉靖到底想不想杀海瑞,为何送裕王“好雨明月”四字?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嘉靖为何不杀海瑞,裕王对海瑞的评价,嘉靖皇帝临终嘱咐裕王

    在处理海瑞的问题的时候,嘉靖同样也是送给了裕王四个字“好雨”,“明月”,但这四个字不是为海瑞一人写的,根据张居正的分析,这四个字分别是指的李时珍和海瑞。好雨“好雨”出自杜甫的诗《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张居正根据诗的前一句的“时”和“春”得出这个人指的就是李时珍,

  • 康熙为什么三跪九叩朱元璋,称他是英武伟烈之主?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康熙朱元璋三跪九叩,康熙为啥给朱元璋下跪,康熙三次回南京拜朱元璋

    康熙之所以多次祭祀朱元璋,还三跪九叩的,称朱元璋为“英武伟烈之主”。其实,这是一场作秀,也是英雄惜英雄,对朱元璋的敬佩之情。一场作秀康熙前两次南巡的时候,都会去明孝陵祭祀朱元璋。在第三次南巡时,康熙也同样决定去祭祀。康熙皇帝说:“明代洪武乃创业之君,朕两次南巡俱举祀典,亲往奠醊。今朕临幸,当再亲祭。

  • 后宫佳丽三千的朱元璋,为何对“大脚”马氏不离不弃?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朱元璋与马氏,朱元璋为何一生钟情大脚马皇后,朱元璋为什么对马氏好

    但是在朱元璋当皇帝以后,就对他的大脚马皇后真正的做到了不离不弃。一个女人能够让皇帝做到这样,肯定有其独特的原因。我们都知道朱元璋的早年是非常悲惨的,在元朝末年天灾人祸的情况下,能够活下来已经是了不起的事情了。在这种背景下加入了郭子兴领导的农民军,由于其作战勇敢,智勇双全,很快得到了郭子兴的赏识,成为

  • 大宋雷震子:诛尽龙虎彪,“开挂”强袭金军第三猛,陆文龙成摆设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比如,在《岳家小将》中,以“雷震”为首的哥几个毫无悬念地成为了该书的主角,自然也就有了更加神奇的“光环”,甚至是小说原著中的一些超级敌人,本来都应该是陆文龙等岳家军顶级大将杀败的,但是到了这个版本中,陆文龙几乎成了一个“摆设”,其中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可以算是金国第三猛将的黄龙府大帅粘得力,他直接被岳

  • 为什么赵匡胤用一把夜壶,就打败了一个国家?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赵匡胤摔夜壶图片,赵匡胤灭了哪些国家,赵匡胤真实武器

    有一种说法是,孟昶是第一副对联的发明人,但他的对联也是一语成谶,因为“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看似很好,但实际上,大宋攻破后蜀之后,管理这里的人就叫吕余庆,而赵匡胤后来还把自己的生日定为“长春节”,所以很多人都说,这都是孟昶的“神奇”之处。但说实话,这种故事不见于正史,出自蜀人文献《蜀梼杌》,虽然他

  • 刘伯温早年游学,碰到朱元璋躺在地上,为什么就能预测他成为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朱元璋后悔撵走刘伯温,朱元璋逼刘伯温回朝,朱元璋刘伯温回京

    比朱元璋大17的刘伯温,在民间神一样的存在,都认为他是诸葛亮的转世。刘伯温12岁大学毕业(中秀才),23岁博士研究生毕业(中进士),施耐庵跟他同年中进士,不过施耐庵比他大一轮。作为博士后的刘伯温,他完成了读万卷书的目标后,下一步就是行万里路。当他首次见到朱元璋时,已经游历两年,已有25岁了。在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