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明史》中的记载,刘伯温虽然很有才能,但却自视甚高,他之所以来到朱元璋身边,是因为胡大海的推荐,当时胡大海还推荐了宋濂、叶琛、章溢等,其他人接到了朱元璋的号召,便直接过去报道了,可刘伯温偏不,他要装清高,不去!
朱元璋招纳刘伯温碰上了钉子,于是他让孙炎去处理这事,孙炎亲自去请刘伯温时,刘伯温竟然从家里扔出一把剑,意思是除非你杀了,否则别想让我出山,孙炎无奈之下,只好拿了这把剑回去复命,朱元璋便写了一封信:"剑当献天子,斩不顺命者,人臣不敢私,封还之。数千言,(刘)基始就见。"
朱元璋意思是说,宝剑是皇帝用来杀不听命令的人,我还给你,接着他有写了"数千言",虽然不知是什么内容,但刘伯温看了之后,就老老实实出山了,在刘伯温心中,他把自己当成诸葛亮,希望刘备三顾茅庐来请,不料朱元璋的做法却是曹操,不来就杀了你,刘伯温就这样被逼来到朱元璋身边。
对于朱元璋来说,他心里肯定不高兴,这刘伯温太把自己当棵葱了,当时朱元璋名义上还韩林儿的属下,所以逢年过节他都要拿出韩林儿坐过的一张椅子,要求众人跪拜,手下人都老老实实跪拜,可刘伯温却不拜,他还趁机怂恿朱元璋:"韩林儿算什么东西,我们应该干掉他!"
朱元璋当然要干掉韩林儿,但这还不到时候,你刘伯温就出来傻逼逼什么?当时朱元璋势力不够强大,还有陈友谅、张士诚等威胁,他只能奉行朱升的"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九字方针,可刘伯温去偏要跟他对着干,这不是让朱元璋难堪吗?
后来朱元璋派廖永忠去接韩林儿,发生了莫名奇怪的沉船事件,韩林儿被淹死了,其实这并非朱元璋指使的,因为当时朱元璋已经是"老大"了,他完全可以学曹操"挟天子"的做法,害死韩林儿岂不是给自己招骂名吗?等韩林儿过来时,他有一万种方法让韩林儿"心甘情愿"让位,岂不是名正言顺吗?
后来朱元璋评价廖永忠时,说过这样一句话:"使所善儒生窥朕意,徼封爵,故止封侯而不公。"即廖永忠听从儒生的话,擅自猜测我的心思,差点误了大事,所以只给他封侯,不封公,这个儒生是谁呢?虽然朱元璋没明说,但肯定是指刘伯温了。
刘伯温不受朱元璋待见,还真是咎由自取,其实朱元璋每当皇帝时,就想杀了他,可惜一直没找到机会而已,刘伯温这不是自己作死嘛,你觉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