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玄武门之变,李世民将太子、齐王的儿子们处死,却为何不动女儿?

玄武门之变,李世民将太子、齐王的儿子们处死,却为何不动女儿?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胖次 访问量:4251 更新时间:2024/1/20 1:49:35

作为唐朝开国皇帝李渊的嫡子,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三兄弟都挺优秀,李建成是嫡长子,理所当然的大唐继承人,但李世民对此显然有意见,开始想方设法的争夺储位。李元吉貌似一直站在李建成那边,其实也有自己的小算盘。

这三兄弟的矛盾积累到一定程度,无法善了,非得决出个你死我活不可。李世民棋高一招,一手制造了玄武门事变,李渊无可奈何,只得接受既成事实,让出了皇位退居二线。

李世民踩着兄弟们的鲜血登上皇位,无论后来他这皇帝当得有多好,玄武门之事都是他身上无法洗刷的污点。他很在意名声,为此不惜篡改历史,尽力淡化李建成的存在感,突出自己的功绩,但并没多大用处,这件事情上他必然背负屠杀亲人的罪名。

而且他杀的可不只是李建成和李元吉两个人,还有两家的11个儿子,也就是他的亲侄儿!

李建成有6子,长子太原王李承宗早夭,次子安陆王李承道、三子河东王李承德、四子武安王李承训、五子汝南王李承明、六子钜鹿王李承义,全部被诛杀。

李元吉也是5个儿子,长子梁郡王李承业、次子渔阳王李承鸾、三子普安王李承奖、四子江夏王李承裕、五子义阳王李承度,和堂兄弟们一样的命运。

跟李建成比起来,李元吉似乎要更悲催一点。因为他的妻子杨氏被李世民不明不白地带到宫中,生了个儿子叫李明,封为曹王。公元659年,李明被唐高宗李治过续给了李元吉。

这种儿子,估计李元吉不会想要。

侄子们一个不留,对于侄女们,李世民倒没有加害,给她们的待遇还挺好。虽然无法和李建成在世时相比,也让她们成长为标准的大唐贵女,该有的一样不少,想嫁人就嫁人,不想嫁人就养着。

从李建成的太子妃郑观音的墓志铭上,可以看出李建成有5个女儿,但除了次女李婉顺之外,其他人的记载很少。

按照唐朝的制度,太子之女当封郡主。李婉顺17岁的时候,李世民却只封她为闻喜县主,这是普通亲王女的封号。当然了,在父亲和兄弟们全部身亡的情况下,李婉顺还能如此已经够幸运了。

李婉顺的夫婿是贵族出身的通事舍人刘应道,两人都多才多艺,夫妻感情深厚。李婉顺40岁时去世,刘应道悲痛不已,自此清心寡欲,为她守节直到死去。

李元吉也有5个女儿,新野县主李令嫁给河东望族子弟裴重晖为妻,和静县主嫁功臣之后薛元超,寿春县主嫁长广公主杨师道之子杨豫之,文安县主嫁高密公主与段纶之子段俨,归仁县主嫁入天水姜氏,也是名门望族。

从这些女孩子嫁的人家来看,李世民真的没有为难她们。为啥侄子杀光光,侄女还能有美满人生呢?很简单,侄女没有威胁性,并具有政治联姻的价值。

比如汉景帝时期爆发七国之乱,楚王刘戊参加了叛乱,后来被镇压不仅刘戊身亡,他这一脉的后人也是从此成,但到了武帝时期刘戊的孙女解忧公主,却被派往了西域的乌孙国和亲。另一位和亲的细君公主,也是罪臣江都王刘建的女儿。

对付仇家,古代讲究的是斩草除根,但这个“根”,通常指的是儿子。女儿在古代,一般不算作承嗣之人。比如,某家哪怕生了七、八个女儿,在父母眼里都不如一个儿子重要,说出去依然是断子绝孙之人,要被邻里邻居耻笑。

这是重男轻女的一种体现,但搁在李建成、李元吉的女儿们身上,却帮着她们成功逃过了一劫。真应了那句话——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李世民诛杀侄子们,的确非常狠毒,但站在他的角度却很有必要。当时李建成和李元吉虽死,在全国各地还有许多旧部。如果这些小王爷能够活下来,旧部也就有了主心骨,扶持小主子茁壮成长、与李世民抗衡是必然的。

李世民没有必要给自己留下这么大的隐患。何况,就算没有旧部,李世民也不敢让侄子们活在世上,他们之间有着无法化解的杀父之仇。小王爷们说一句不会报仇,李世民敢信吗?不敢。

但如果换成侄女,就完全没有这种烦恼。首先,李建成、李元吉的旧部不可能认女子为主;其次,封建时代的人,对女子有着天然的轻视,不相信她们能做出什么大事。

另一方面,贵族女子在古代有着一项重要职能,为家族联姻。世家大族和小门小户不同,从来不嫌女儿多,嫁出去一个,就能为家族笼络一个盟友,非常的划算。

皇家也是如此,李世民将侄女们当作筹码,嫁入各大家族,借着盘根错节的关系,巩固自己的统治。他也不怕侄女反水,她们要想在夫家过得好,还得依靠他这个叔父(伯父),怎么敢和他作对?

因为以上这些原因,李世民用不着杀兄长和兄弟的女儿,反而好吃好喝的养大,好让她们为自己贡献仅有的能量。

更多文章

  • 同是宦官专政,唐朝到了废杀皇帝的地步,为何明朝却主宰不了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唐朝和明朝宦官,明朝为啥宦官当权,宦官对明朝的影响

    尤其明朝宦官集团,在史上都是出了名的,素质高、能力强,处理朝政不比寒窗苦读十多年的文官差多少。但是,明朝宦官固然厉害,唐朝宦官才是真正的牛逼,人家连皇帝都敢杀!怎么回事呢?得从安史之乱说起。安史之乱发生前,虽有高力士这种得宠的太监,终归还是侍候人的奴才角色,在李世民、武则天、李隆基等强权帝王面前,对

  • 白居易要不要这么风流,比“一树梨花压海棠”还直白,简直辣眼睛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白居易简介和资料,白居易真正的样子,千古风流人物 白居易

    不仅如此,那些才子们逛妓院、寻找佳人知己,更是时下最流行的事,好像不在妓院有个红颜知己,自己没有一个小妾,便不能跟上时代潮流了,也算不上什么名仕才子。之前讲到的80岁张先娶18岁小妾的事,在现在看来,好像不被世俗接受,可是在盛唐时期,这种事司空见惯,文人们往往揶揄一番作为恭喜之词。所以,苏轼留下了“

  • 推翻武则天、为恢复唐朝立下大功的张柬之为什么会忧愤而死?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唐朝张柬之的简介,张柬之有何谋略,张柬之历史

    然而张柬之却没有享受富贵多长时间,就因武三思的谗言而被李显(唐中宗)贬官出了长安,最后被流放到泷州(今广东省云浮市罗定县),忧愤而死。那么推翻武则天的张柬之为什么以悲剧结束人生呢?唐中宗依靠“神龙政变”第二次登基为帝,但他却不是“神龙政变”的主导者。正因如此,唐中宗的政治实力在第二次登基后是要弱于以

  • 晋朝统治时间长达155年,为什么不写入历史呢?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晋朝历史详细讲解,晋朝的发展过程,晋朝是否真实存在

    众所周知,很多有名气的朝代在建立过程中都是经历过血雨腥风的,会涌现出很多的英雄豪杰,这样好不容易得来的江山往往更加能够得民心,因为他们的统治者作为开国皇帝往往都是非常明智、果敢的,这样的帝王治理之下的国家也会越来越好。但是西晋不是这样的,它之所以能够建功立业完全归功于司马家的祖宗司马懿,正是因为他穷

  • 杨广坑的一手好爹,靠山王杨林被玩坏!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杨广怕杨林么,杨广听说杨林死了,为啥靠山王杨林深得杨广信任

    杨广杨林一生像曹操一样非常爱惜英雄人才,碰到自己心仪的好汉就收为义子,光义子就有十三位,号称隋唐十三太保。杨林面对人才也是毫不吝啬的,看到李元霸天生神力,以一敌百就送李元霸宝马,看到秦琼神犬太保就送盔甲宝剑与长枪。就是这样一位德高望重的靠山王,最后的结局又是怎样的呢?杨林据史书记载,当时靠山王看到小

  • 他以七千兵力大破敌军三十万,南北朝第一战将之名,实至名归!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南北朝著名人物,南北朝战争,南北朝北齐高欢

    战神陈庆之仅仅以七千兵力,打的北魏军满地找牙,连占他们首都洛阳等30城,所向披靡!陈庆之,南朝梁的中原第一将,他从很年轻的时候,就跟随萧衍出生入死,跟着他带兵打仗。就家庭来说,他至少有六个以上的儿子,但只有几位留名下来,或许这是正统史书的通病,关于家庭家族这一块总是记载的不够详尽!长子陈昭,五子陈昕

  • 隋朝最恐怖的杀神,大杀四方,所向必破,曾率二千骑破突厥十万人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隋朝对突厥之战,隋朝十大杀神,隋朝如何降服突厥

    我们都知道,乱世出英雄。每一个朝代的创建,都会离不开一大票超级猛人的拥护和扶持。所以,西汉有“汉初三杰”、东汉开国有云台二十八将、唐朝开国有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明朝开国有“淮西二十四将”以及刘伯温、徐达、常遇春等等良臣猛将。隋朝开国,虽说是从孤儿寡妇手里夺来的江山,但隋文帝杨坚如果没有一帮猛人、牛人的

  • 他在岳飞刀下丧命,现代人为什么还给他树立塑像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岳和一生性情宽厚柔懦,从不与别人争执,“有耕侵其地,割而与之;贳其财者不责偿”,别人侵占他的耕地,或者借了他的钱不还,他都一笑置之。岳飞却与父亲性情不同,他“沉厚寡言,性刚直,意所欲言,不避祸福”,性格刚烈耿直,敢于表达自己的意见,是个棱角分明的人物。青少年时代的岳飞,表现出极为广泛的兴趣爱好,对文

  • 饱受争议的明朝帝王永乐大帝朱棣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朱棣每天四更便早早地起床(凌晨3点左右),起床之后朱棣什么也不干,就座在那里闭目养神,思考昨天没处理完的政务,计划今天要处理的政务。持续一个小时左右,随后准备早朝。五点左右钟声响起,午门等候的官员依次进入太和殿,早朝开始。他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大一统王朝藩王造反取天下的皇帝中国历史上罕见的大一统王朝

  • 历史故事:被朱元璋称为开国文臣之首,日本人百两黄金也诱惑不了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朱元璋文臣,朱元璋对文臣的贡献,朱元璋文臣有多厉害

    宋濂是明初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与同期的高启、刘基齐名,并称为“明初诗文三大家”,同时又是包括章溢、刘基和叶琛在内的“浙东四先生”之一,为朱元璋的南征北战、一统天下做出过重要的贡献。宋濂被朱元璋称为“开国文臣之首”,足见其在明初的地位之重。宋濂的文章天下闻名,仰慕他的人自然非常多,一些粉丝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