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同是宦官专政,唐朝到了废杀皇帝的地步,为何明朝却主宰不了皇帝

同是宦官专政,唐朝到了废杀皇帝的地步,为何明朝却主宰不了皇帝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4806 更新时间:2024/1/26 1:55:30

尤其明朝宦官集团,在史上都是出了名的,素质高、能力强,处理朝政不比寒窗苦读十多年的文官差多少。但是,明朝宦官固然厉害,唐朝宦官才是真正的牛逼,人家连皇帝都敢杀!

怎么回事呢?得从安史之乱说起。

安史之乱发生前,虽有高力士这种得宠的太监,终归还是侍候人的奴才角色,在李世民武则天李隆基等强权帝王面前,对前朝政治的影响力有限。

但安史之乱一来,唐朝宦官就趁机崛起,开始他们的表演了。

第一个封王拜相、掌握唐朝军政大权的宦官叫李辅国,是唐玄宗太子李亨的心腹。跟着唐玄宗逃出长安后,李辅国不断劝说李亨自立为帝,李亨视他为左膀右臂,在灵武称帝后拜他为元帅府行军司马,给了他兵权。

把兵权给一个宦官,看似荒谬,实则是不得已而为之。身为皇帝,李亨不可能亲自领兵作战,那让谁带兵呢?正常的选择自然是将领。但是,安禄山史思明的叛乱,让李亨再也不敢相信武将了。

想来想去,似乎只有“忠心耿耿”的李辅国最合适。

就这样,李辅国以宦官之身掌握了唐朝大权,排除异己权倾朝野,走上人生巅峰。他不但不把朝臣放在眼里,还敢欺负太上皇唐玄宗,逼着唐玄宗迁居到偏僻的西内,并驱逐、清洗了唐玄宗的亲信陈玄礼、高力士等人。

李亨死后,李辅国拥立太子李豫登基,权阉在唐王朝内部已经形成尾大不掉的势头。自恃功高的李辅国更不把李豫放在眼里,甚至说出“大家但内里坐,外事听老奴处置”这种话,“大家”是唐朝对皇帝的称呼。

这明摆着是要架空李豫,拿皇帝当橡皮图章。李豫拿他没办法,只得派出刺客深夜割下他的头颅,才终于把他的势力给打压了下去。

大家能想象吗?本该一言九鼎的天下至尊,竟然不敢光明正大地制裁一个宦官,只能采用偷偷摸摸的刺杀行动。这皇帝当得是有多憋屈?

不过,和顺宗、宪宗、敬宗比起来,李豫还算是幸运了,至少他弄死了李辅国。而顺宗等人都是直接被宦官杀害的,间接害死的也不少。

说到底,是唐肃宗李亨开了个不好的头,后世子孙们学着他重用宦官。他们都认为宦官因为身体的原因不可能篡位,却没想到宦官的私欲更重,不能当皇帝,却能为了巩固手中的权力杀皇帝。

宦官们何以如此大胆?就是因为有兵权,虽控制不了各地藩镇,却能控制皇帝最后的护卫力量,禁军。等他们发现手中的兵权有多重要时,和皇帝的角色就反过来了,不是他们需要皇帝,而是皇帝需要他们。

这也是明朝宦官和唐朝宦官最大的不同,没有独立的兵权。

朱元璋吸取历朝的经验教训,在中央集权这一块做得很到位,再加上后面几位皇帝的努力,最终成型了“皇帝——文官内阁——司礼监宦官”三股势力互相制衡的权力运行模式。明朝中晚期在体制上漏洞很小,职权分离、细化,皇帝的权威在宦官和文官的内斗中,反而稳坐钓鱼台得到了极大的保障。

最好的印证,就是哪怕万历皇帝几十年不上朝,国家依旧运转正常。无论文官还是宦官,没人敢跳出来造反,实在是受体制限制,没那条件。

宦官方面,最明显的例子,要数大名鼎鼎的九千岁魏忠贤。当时民间有句话“只知有忠贤,不知有皇上”,听来是否十分霸气,仿佛凌驾于皇帝头上的感觉?但后来崇祯皇帝想收拾他,只用了区区一个月时间就做到了。

方法非常的简单,先找文官弹劾魏忠贤,然后发配凤阳,又听说魏忠贤在去凤阳的途中还豢养着一批亡命之徒,立刻派锦衣卫前去逮捕,预备押回北京审判。魏忠贤自知必死,在路上自尽了。

整个过程中,号称“九千岁”的魏忠贤没有半点反抗的余地。崇祯想让他死,他除了死没有别的办法。

魏忠贤都如此,其他宦官更不用说。他们的一切都来自于皇帝,皇帝给予的权力随时有可能收回,只有更忠心更卖力,才能保住现有的荣华富贵。

也就是说,明朝的制度决定了任何一个懦弱无能的明朝皇帝,都不太可能被宦官控制,除非出现像朱由校那种天生喜欢木匠活,巴不得把所有朝政烦心事都推给魏忠贤的皇帝。

何况,明朝宦官还有一个大对头——文官集团,也不会坐视宦官势力无休止做大做强,侵犯到他们的切身利益。

事实上,明帝扶持宦官本就是为了对抗文官。所以明帝要是对某位宦官不满意,不用他自己动手,只要表现出这个意思,文官集团就能痛打落水狗,帮皇帝解决这个问题。

这种情况下,别说主宰皇帝,只怕得时刻紧抱皇帝的大腿,否则前途不保,严重点的还会丢了性命。

只不过,虽然明朝宦官不能随意废立或杀害皇帝,他们对天下的影响力,却比唐朝宦官更大。这样的状况可以理解为皇权的延伸,本来宦官的权力就来自于皇帝嘛,宦官在外朝吆五喝六,大部分还是背后的皇帝在支持或默认。

更多文章

  • 白居易要不要这么风流,比“一树梨花压海棠”还直白,简直辣眼睛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白居易简介和资料,白居易真正的样子,千古风流人物 白居易

    不仅如此,那些才子们逛妓院、寻找佳人知己,更是时下最流行的事,好像不在妓院有个红颜知己,自己没有一个小妾,便不能跟上时代潮流了,也算不上什么名仕才子。之前讲到的80岁张先娶18岁小妾的事,在现在看来,好像不被世俗接受,可是在盛唐时期,这种事司空见惯,文人们往往揶揄一番作为恭喜之词。所以,苏轼留下了“

  • 推翻武则天、为恢复唐朝立下大功的张柬之为什么会忧愤而死?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唐朝张柬之的简介,张柬之有何谋略,张柬之历史

    然而张柬之却没有享受富贵多长时间,就因武三思的谗言而被李显(唐中宗)贬官出了长安,最后被流放到泷州(今广东省云浮市罗定县),忧愤而死。那么推翻武则天的张柬之为什么以悲剧结束人生呢?唐中宗依靠“神龙政变”第二次登基为帝,但他却不是“神龙政变”的主导者。正因如此,唐中宗的政治实力在第二次登基后是要弱于以

  • 晋朝统治时间长达155年,为什么不写入历史呢?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晋朝历史详细讲解,晋朝的发展过程,晋朝是否真实存在

    众所周知,很多有名气的朝代在建立过程中都是经历过血雨腥风的,会涌现出很多的英雄豪杰,这样好不容易得来的江山往往更加能够得民心,因为他们的统治者作为开国皇帝往往都是非常明智、果敢的,这样的帝王治理之下的国家也会越来越好。但是西晋不是这样的,它之所以能够建功立业完全归功于司马家的祖宗司马懿,正是因为他穷

  • 杨广坑的一手好爹,靠山王杨林被玩坏!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杨广怕杨林么,杨广听说杨林死了,为啥靠山王杨林深得杨广信任

    杨广杨林一生像曹操一样非常爱惜英雄人才,碰到自己心仪的好汉就收为义子,光义子就有十三位,号称隋唐十三太保。杨林面对人才也是毫不吝啬的,看到李元霸天生神力,以一敌百就送李元霸宝马,看到秦琼神犬太保就送盔甲宝剑与长枪。就是这样一位德高望重的靠山王,最后的结局又是怎样的呢?杨林据史书记载,当时靠山王看到小

  • 他以七千兵力大破敌军三十万,南北朝第一战将之名,实至名归!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南北朝著名人物,南北朝战争,南北朝北齐高欢

    战神陈庆之仅仅以七千兵力,打的北魏军满地找牙,连占他们首都洛阳等30城,所向披靡!陈庆之,南朝梁的中原第一将,他从很年轻的时候,就跟随萧衍出生入死,跟着他带兵打仗。就家庭来说,他至少有六个以上的儿子,但只有几位留名下来,或许这是正统史书的通病,关于家庭家族这一块总是记载的不够详尽!长子陈昭,五子陈昕

  • 隋朝最恐怖的杀神,大杀四方,所向必破,曾率二千骑破突厥十万人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隋朝对突厥之战,隋朝十大杀神,隋朝如何降服突厥

    我们都知道,乱世出英雄。每一个朝代的创建,都会离不开一大票超级猛人的拥护和扶持。所以,西汉有“汉初三杰”、东汉开国有云台二十八将、唐朝开国有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明朝开国有“淮西二十四将”以及刘伯温、徐达、常遇春等等良臣猛将。隋朝开国,虽说是从孤儿寡妇手里夺来的江山,但隋文帝杨坚如果没有一帮猛人、牛人的

  • 他在岳飞刀下丧命,现代人为什么还给他树立塑像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岳和一生性情宽厚柔懦,从不与别人争执,“有耕侵其地,割而与之;贳其财者不责偿”,别人侵占他的耕地,或者借了他的钱不还,他都一笑置之。岳飞却与父亲性情不同,他“沉厚寡言,性刚直,意所欲言,不避祸福”,性格刚烈耿直,敢于表达自己的意见,是个棱角分明的人物。青少年时代的岳飞,表现出极为广泛的兴趣爱好,对文

  • 饱受争议的明朝帝王永乐大帝朱棣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朱棣每天四更便早早地起床(凌晨3点左右),起床之后朱棣什么也不干,就座在那里闭目养神,思考昨天没处理完的政务,计划今天要处理的政务。持续一个小时左右,随后准备早朝。五点左右钟声响起,午门等候的官员依次进入太和殿,早朝开始。他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大一统王朝藩王造反取天下的皇帝中国历史上罕见的大一统王朝

  • 历史故事:被朱元璋称为开国文臣之首,日本人百两黄金也诱惑不了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朱元璋文臣,朱元璋对文臣的贡献,朱元璋文臣有多厉害

    宋濂是明初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与同期的高启、刘基齐名,并称为“明初诗文三大家”,同时又是包括章溢、刘基和叶琛在内的“浙东四先生”之一,为朱元璋的南征北战、一统天下做出过重要的贡献。宋濂被朱元璋称为“开国文臣之首”,足见其在明初的地位之重。宋濂的文章天下闻名,仰慕他的人自然非常多,一些粉丝从

  • 宋江当上了代寨主 只是暂且负责梁山事务(19)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宋江当上了寨主,宋江做了寨主后寨里一共多少人,宋江当上梁山首领的原因

    金毛犬段景住偷了一匹宝马,却被曾家五虎抢去。他之所以当盗马贼是为了“江湖上只闻及时雨宋江无路可见欲将此马进献于头领”,听人说宋江是个大英雄没有见面礼就偷了一匹好马来投。当着老大的面给老二送东西,老大心里肯定不舒服,此时的宋江应该使劲吹捧晁盖替他挽回面子,老大在这儿呢,他老人家平常真人不露面,来来来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