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从《战国策》的“申包胥哭秦庭”看,楚人为何有感人的爱国情怀

从《战国策》的“申包胥哭秦庭”看,楚人为何有感人的爱国情怀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944 更新时间:2023/12/8 14:01:04

湖北自古称为荆楚之地,战国时期,楚国的地理位置相当于现在的湖北湖南江西等地。楚国虽然没有打败秦国,但是他在整个战国时期都是一个非常有实力的诸侯国。甚至,以秦国的强盛也不得不时刻防备着楚国的进攻。除了实力强大,楚国其实是一个非常有情怀的国家。

[var1]

战国策中的楚人

著名史书《战国策》在楚策里就介绍了楚威王问大臣子华的一段,而子华则描述了楚国的大臣和平民是这个样子的:

楚人有秉公守法,安于现状,但关心国家社稷的。有为了加官进爵,获得富贵,但关心国家大事的。有不怕死,大义凛然不顾个人安危,但关心国家安危的。有非常辛苦,历经坎坷,但关心国家发展的。甚至还有不求富贵,不求高官,但仍然关心国家利益的。

有廉其爵,贫其身,以忧社稷者;有崇其爵,丰其禄,以忧社稷者;有断脰决腹,一瞑而万世不视,不知所以,以忧社稷者;有劳其身,愁其志,以忧社稷者;亦有不为爵劝,不为禄勉,以忧社稷者。

这一段话把楚人爱国的情怀说的非常到位,简而言之,不论好坏,不论上进还是懒惰,大家都关心国家,都热爱着国家。

[var1]

爱国楚人的代表

历史上荆楚之人的爱国之举其实比比皆是,比如大家熟知的屈原,他虽然被楚怀王贬去外地,不让他参与朝政,可是在得知国破家亡的时刻,毅然悲愤跳江自尽,留下《离骚》以壮自己的爱国情怀。当然,除了屈原,还有不得不说的申包胥

申包胥哭秦庭

公元前506年,吴国联合蔡、唐两国共同进攻楚国,由于敌军兵力强势,楚国大败,国都郢被攻破。

三国军队在楚国大肆掠夺,欺压百姓,甚至为了打击楚国的人心,竟然烧毁祭祀用的礼器和庙堂,挖掘先王之墓,夺楚王的宫殿,楚国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时刻。

阖闾伐楚,五战入郢,烧高府之粟,破九龙之钟,鞭荆平王之墓,舍昭王之宫。

虽然城破,但是楚大夫申包胥得已逃到深山之中。为了救楚国于水火,他仔细思量了各国关系,最后想到找与楚王有亲戚关系的秦国前去求援。

[var1]

申包胥跋山涉水来到秦国,最初秦哀公并不想插手此事,所以拒绝了申包胥的援兵请求。面对自己的国家濒临毁灭,自己又救国无门,申包胥肝胆俱裂,急火攻心,站在秦国的宫墙边哭泣了7天7夜,期间不思茶饭,让所见之人无不落泪感动。此事在《左传》和《战国策》中均有记载:

立依于庭墙而哭,日夜不绝声,勺饮不入口七日。...七日而薄秦王之朝,雀立不转,昼吟宵哭,七日不得告。

虽然正常人不可能7天不进水米,但是如此有些夸张的说法正是让后世的人们看到了申包胥为救国家的急切心情,这个历史事件被后世称为“哭秦庭”。

秦哀公最终被申包胥所打动,当堂作诗《无衣》,随后秦国援兵尽出。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最近日本捐赠物资上的“岂曰无衣 与子同裳”就是来自这里。)

[var1]

申包胥回国后带头冲锋陷阵,这时候的楚国上下军民一心,紧紧的团结在一起。楚昭王曾在逃亡时看到百姓流离失所,心中不忍,向百姓忏悔:自己失去了国都,已经没脸见到祖先和各位百姓了。

可是,楚国的百姓却说:我们不当吴国人,就是死也要当楚国人。就这样,楚国军民百姓共同击退了吴国军队,成功复国。

以众不如吴,以必死不如楚。相与击之,一夜而三败吴人,复立。

从申包胥千辛万苦寻找援兵,到楚国人上下一心共同抗敌,楚人爱楚的情怀体现的淋漓尽致。

[var1]

忧心忡忡的叶公子高

庄子《人世间》记载:楚庄王的选孙子叶公子高是当时楚国的大夫,楚国派其出使齐国,因为害怕影响楚国外交大事,而忧心忡忡。

他向孔子请教:我出使齐国是接受了帮助楚国的使命,可是一直毫无进展,我既害怕把事情办砸了影响了楚国,有辱使命,又害怕千辛万苦、如此压力下自己身体承受不了。我现在每天都要喝冰水才能保持自己清醒镇定,怕没完成任务就活不长了。

事若不成,则必有人道之患;事若成,则必有阴阳之患。...今吾朝受命而夕饮冰,我其内热与!

孔子很理解他的痛苦,对他劝慰道:完不成使命是因为失职,身体不好是阴阳失调,只要顺应天命,遵守社会规范就可以了。作为使者,你尽心尽力的去完成自己的工作,即使结果不好那也是对楚王最好的交代,对楚国最大的忠诚了。

夫事其君者,不择事而安之,忠之盛也;自事其心者,哀乐不易施乎前,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德之至也。

叶公子高能力不足,但身为一个使者,为了完成使命,他已经竭尽全力。在事情没有进展的情况下竟然身体都发生状况,心急如焚。以此足可以看到他的心里装着的是整个楚国的社稷安危,他对于楚国的热爱甚至感动了孔子。楚人关心国家的心情可见一斑。

[var1]

楚国人为什么这么爱国

从忧心国家到同仇敌忾,楚国人从官员贵族到平民百姓总能体现出浓烈的爱国情怀,而这股让人敬佩的爱国情怀是哪里来的呢?

楚王引领的爱国之风

历代楚王与历代秦王相比,相差很远,这也是楚国最终失败的原因,以楚怀王为例子,我们看看他是如何当君王的。

楚怀王的人生可以用一个波浪线表示,他前半生贤明治国,让楚国得到了有力的发展。可是到了后期又做出不少昏庸之举,导致了楚国的衰落。

没有雄才大略的他不但赶走了贤臣屈原,还听信秦国的张仪被骗走几百里土地,治理国家之余没有忘记喜好美女,尤其是宠爱著名的爱妃郑袖。楚怀王甚至昏庸的撕毁与齐国的联盟合约,派人去大骂齐王。随后,秦国、齐国共同出兵大败楚国。

[var1]

公元前299年,楚怀王不听劝阻,毅然奔赴秦王的约定,结果被骗入秦国扣押。秦国以性命要挟,让楚怀王割让楚国土地给秦国。让人惊讶的是,一贯昏庸的楚怀王竟然怒而大骂,誓死不从,最终客死在秦国。

秦诈我而又强要我以地!’不复许秦

死在秦国的楚怀王让楚国人民深感这一位君王的刚毅忠烈,虽然他贬斥屈原、他撕毁联盟、他被骗去土地,甚至被骗到秦国,可是楚怀王最终却没有屈服,他是热爱着楚国的一位君王。甚至有百姓发出感叹:虽然楚国不大,但楚国一定要为怀王报仇雪恨,消灭秦国!

楚人皆怜之,如悲亲戚...楚虽三户,亡秦必楚.

楚国从最顶层就引领了爱国之风。

[var1]

百姓的归属感

楚国贵族最早是从中原迁徙到南方地区,所以为了更好的跟当地人融合在一起,楚国贵族,甚至君王都自称“蛮夷”。《史记》记载:公元前706年,楚国攻打旁边的随国。随国的国君对楚王说:我又没做错什么,为什么要打我?楚王却说:我“蛮夷”也。

这一句“蛮夷也”直接让楚王和楚国的平民百姓站在了一个屋檐下,不分你我,没有隔阂。

随曰:“我无罪。”楚曰:“我蛮夷也。

历代楚王对百姓也比较和善亲民,虽然楚王没有做到贤明有佳,但是没有像秦国那样大肆压榨百姓。楚王其实也很明白:如此广袤的地域,其间又多水泽、沼气、密林、山川,如果强行暴政,百姓即使不发生反叛,躲进深山中又能奈何?

所以,优待百姓,上下一心,才是楚国的发展根本。而楚国的这种策略让百姓非常爱戴远在都城的楚王,让百姓对楚国有了深深的归属感,对高高在上的贵族也不会心生反感。从贵族到百姓都认同自己是一个整体,不论好坏,不论荣耀,只论一个国一个家。

[var1]

爱国情怀的影响

从楚国建立开始,楚国人心底就埋下了爱国的种子,历代楚王、历代百姓都浮现了热忱的爱国情怀,这种爱国情怀对于中国的意义是非常巨大的。

南方广袤、偏远地区的百姓被楚国逐渐归纳、融合,变成了中原大地、华夏子孙的一份子。虽然秦国最后统一天下,但是秦国兼并楚国的同时,也一同接纳了楚国广大地域上的百姓。这让秦朝从最开始就增加了更多的领土、人口,丰富了民族多样性,提升了国力和内涵。

而楚人的爱国情怀随着历史的车轮也逐渐影响着中华大地,成为了民族历史文化的重要部分。

[var1]

总结

楚人有感人的爱国情怀。

可是细细想来,华夏子孙何尝不是在深深的爱着一个国家?从五四运动到抗击外敌,中国人是最爱国的。越是危难时刻,人们越深深爱着自己的国家。紧紧的抱在一起,相互鼓励,相互支持,一起向前。

始终相信:我们的无畏,终将迎来曙光。

更多文章

  • 从三家分晋入手,聊聊春秋时期晋国政权下移的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上的晋国政权,三家归晋晋国存在多久,春秋时期晋国的处境

    春秋时期,周王室权威渐衰,各国诸侯为了争夺霸主之位,争斗不休。不过好在,这个时期的战争总体上来说是形式大于内容的,也就是所谓的战争外交。但是到了战国时代,战争的意味就远远不同了,因为这个时期的主题已经从争霸升级成了兼并,也就是所谓的兼并战争。[var1]而造成这个战争升级的诱因,就是赵、韩、魏三家分

  • 春秋五霸真是齐桓、宋襄、晋文、秦穆、楚庄,真相到底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晋文楚庄历史,齐桓晋文之事含义,春秋五霸是今天的哪里

    春秋时代大约是从公元前770~前476年,在这将近300年的时期内,各路诸侯为了生存而发生的大大小小的战争不计其数,可谓一段极其混乱的历史。经过长期战争之后,最后剩下的几个国家,无论从军事实力还是所控的势力范围相差无几,所以历史上把先后称霸的五位诸侯称作“春秋五霸”。据《史记》记载,春秋五霸是指在春

  • 从地理位置和外交策略入手,分析燕国为何死咬赵国不放,血统高贵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燕国和赵国是今天的哪里,燕国与赵国是现在哪里,赵国和燕国有啥仇恨

    战国风云,七雄并立,每个国家为图强争霸,都有自己的发展战略和外交策略;在整个战国时代,燕国对外策略是非常的清晰的,基本上只分为两个方面,一个是对抗东部的齐国,另一个则是对抗它西南部的赵国。在战国中后期,秦国一家独大,山东六国在强势的秦国的攻势之下,可以说是苦不堪言,那时,它们所面对的威胁也基本上来自

  • 赵国拥有先进的战争策略,为何会输给落后的秦国人永远比工具重要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秦国和赵国订立了一条和约,秦国跟赵国最后一战,赵国与秦国的实力

    [var1]秦国的诞生不过是周天子的一名马夫,因为养马养的好,所以才被周天子赏识。大家从这里就能看出来,秦国这个出身在周朝并不吃香。俗话说,手心手背都是肉,但是掐一下,疼痛感绝对不一样,内外待遇不一样,这就注定了秦国在开始的时候十分的弱小。[var1]我们盘点春秋大国,其中晋国和周王朝本是一体,齐国

  • 长平之战中损失惨重的赵国,为何还能打败完好无损的燕国?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没有长平之败赵国能一统天下吗,赵国第二次收回长平,赵国长平战争图片

    而长平之战,也是我国的经典战役。可以这么说,此战过后,战国的局势就基本上已经清晰,秦国统一天下再无阻碍,统一只是时间问题。按理说,赵国在长平之战被白起坑杀四十万士兵以后,应该一蹶不振才对。但是事实上,战国后期,赵国依旧是除了秦国以外最为出彩的。邯郸一战,秦国惨败,直接影响了其统一天下的时间。也许有人

  • 秦惠文王为何车裂商鞅?根本不是为了报仇,而是你所不知道的权谋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惠王为什么要车裂商鞅,秦惠文王商鞅变法,商鞅车裂视频

    从中国历史来看,历朝历代的改革者大多不得善终,因为改革一定会触动权贵阶层与利益阶层,商鞅也是如此,不仅被秦惠文王实以车裂的酷刑,而且全族人均被诛杀,那么问题来了,商鞅变法明明让秦国变得强大,秦惠文王为何要车裂商鞅呢?一般来说,都认为秦惠文王对商鞅有仇恨,因为他在做太子的时候,触犯了法律,商鞅为了维护

  • 春秋战国:盘点一下那些名字奇葩的君王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三个战国最强君王排名,春秋战国皇帝一览表,战国十大奇葩君主

    春秋五霸之首的齐桓公,居然用这样一个名字,哈哈,这么霸气的君王别人介绍的时候说,这是齐国君主小白,想想那场面就有点好笑。[var1]2.晋国-晋成公-黑臀这名字一听就不像是亲爹取的,而事实却实实在在的是他爸晋文公给取,退避三舍可是他爸发明的,没想到这样一位雄才伟略的君主给自己的儿子取名字却这么的随便

  • 平原君散财救国的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保卫赵国拯救邯郸平原君的故事,平原君的故事有哪些,平原君故事简介

    [var1]话说当时虽然楚国的春申君已率军队前往援救赵国,魏国的信陵君伪造军令夺了晋鄙的军队,正在驰援途中。在援兵未到之时,秦国得知消息,加紧围攻邯郸,情势十分危急,赵王顶不住了,就要准备投降。平原君忧心如焚,寝食不安。这时,邯郸驿站有一小官吏的儿子叫李谈的来见平原君。对他说:“你不担心赵国灭亡吗?

  • 勾践卧薪尝胆灭吴,看看他成功之后的做法,难怪老师不说后来的事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勾践卧薪尝胆灭掉吴国,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简介100字,勾践灭吴与卧薪尝胆的故事

    [var1][var1]甚至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被编成了教材,很多老师都会给学生讲解其中的精神。吴国和越国经常派兵攻打对方,在公元前496年,吴王阖闾被越王勾践率兵打败,最后死亡。[var1]而在去世的时候,阖闾对夫差称:必毋忘越,意思就是不要忘记越国的仇恨,而夫差也确实这样,励精图治,扩大军事。而

  • 春秋五霸之首,中原第一霸主,为何被活活饿死,67天无人收殓?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春秋五霸谁先称霸,春秋五霸谁是真正霸主,春秋五霸崛起原因

    [var1]春秋时期,周王室势力衰微,失去权威,再也不能够有效控制各路诸侯,各诸侯手中的权力渐长,一些强大的诸侯国顿时有了争夺天下的野心,因此开启了激烈的争霸之战,合纵连横、东征西讨,相互之间征伐不断,先后有数位诸侯依次成为霸。可以说,“春秋五霸”是春秋时期这一特定阶段的历史产物,关于“春秋五霸”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