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长平之战中损失惨重的赵国,为何还能打败完好无损的燕国?

长平之战中损失惨重的赵国,为何还能打败完好无损的燕国?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3806 更新时间:2023/12/11 15:03:01

而长平之战,也是我国的经典战役。可以这么说,此战过后,战国的局势就基本上已经清晰,秦国统一天下再无阻碍,统一只是时间问题。

按理说,赵国在长平之战被白起坑杀四十万士兵以后,应该一蹶不振才对。但是事实上,战国后期,赵国依旧是除了秦国以外最为出彩的。

邯郸一战,秦国惨败,直接影响了其统一天下的时间。也许有人会说,邯郸之战,赵国是借助了魏国和楚国的力量,才击败秦国的。那么随后的燕赵鄗代之战,则是赵国自己的实力了。

那么以赵国残破的国力,是如何击败同为战国七雄之一的燕国的呢?

长平之战和邯郸之战,赵国损失惨重

长平之战,赵国接收了本来是秦国囊中之物的上党,使得秦昭襄王大怒,长平之战由此爆发。按照赵国的国力,是打不过秦国的。

事实也的确如此,哪怕是赵国廉颇出马,也只能以守为主,正面打是打不过秦国的。好在,秦国的战线比赵国长,如果一直拖下去,谁输谁赢还不一定呢?

在这样的关键时刻,秦国又干起了老本行,反间计。不得不说,秦国的这招真的是屡试不爽,秦国敢做,赵国敢听。就这样,赵王中了秦国的反间计,换下了廉颇,上了赵括。赵括经验不足,中了白起之计,以至于赵国四十万大军被全部坑杀。

幸好此时,秦国内部也出现了矛盾,赵国侥幸躲过了一劫。

可惜好景不长,几个月后,秦昭襄王再次发兵攻赵,想要借此消灭赵国。赵国举全国之力,并且拉了两个盟友,才抵御住了秦国的进攻。可就算是这样,赵国依旧死伤无数。

可以这么说,赵国经过长平之战和邯郸之战以后,国内的青壮年基本上都消耗殆尽了。赵国想要再次崛起,起码得等到下一代成长起来。

投机的燕国,盯上了赵国这块肥羊

相比于赵国,燕国的日子可就好过多了。先前,燕昭王乐毅,五国伐齐,连破齐国七十余城,何其风光。哪怕最后燕惠王中了田单的反间计,使得齐国收复了国土,那燕国也将齐国的大量粮食财报运回了自己的国内。随后的燕国,更是在秦国“远交近攻”的策略下,与秦国交好,无人敢惹。

可以这么说,此时的燕国国力虽比不上燕昭王在位之时,那也比以前强大的多。而燕国和赵国相邻,自古就有摩擦。自然而然的,燕国便对赵国产生了想法。

[var1]

燕武成王十三年,也就是长平之战赵国刚刚惨败后,燕武成王果断地对赵国动了手,那就是挖人,诱使赵北部的武垣令傅豹、王容、苏射率众投入燕国。不过此时的赵国刚刚遭受重创,士气旺盛,燕国倒也不敢和赵国明着干,只敢干这么些无耻小事。

不过令燕王欣喜的是,秦国和赵国随后再一次爆发了邯郸之战,此战和长平之战相比,有过之而不及,唯一的不同的可能就是赵国这边有两家盟友,可以减少一点损失。可饶是如此,赵国元气大伤那是肯定的。因此,燕王的心思再一次活络了起来。

于是,在燕王喜四年,燕王派出了丞相栗腹出使赵国,表面上是与赵国签订友好盟约,实际上就是查探赵国的敌情。

果不其然,栗腹回来后的一件事情就是报告给燕王赵国国内的实际情况,用史书上的话来讲就是“赵氏壮者皆死长平,其孤未壮”。燕王一听,哪里还忍得住,马上就决定发兵赵国。至于那友好盟约,对不起,没有的事。

燕国无耻行径,终究不是正途,赵国将燕国打败

可以确定的是,此时的燕国国力肯定是比赵国高的。毕竟,此时距离长平之战,也就是九年,九年还不足以令幼小的一代成长起来。我所谓的成长起来并不是那种新兵蛋子,而是久经沙场的老兵。

然而战场之上,局势瞬息万变,谁也无法预料下一刻的事情,这时候,一位名将的作用就凸现出来了。在本文已开始就说过,赵国的名将辈出,是可以和秦国相比较的。反观燕国,唯一一个出彩的乐毅还被赶跑了。

虽说在战国时期,私学已经十分流行,普通士人也有机会读书识字,研习兵法。然而将军和谋士毕竟是不一样的。谋士只要你潜心专研,能够说动一国之君就行了。比如苏秦,游说了几个国家都没人理他,但是他照样得到了燕王的赏识,最后照样能名扬天下。也就是说,苏秦这样的谋士容错率极高。

但是将军就不一样了。战场上只有你死我活,输了很可能就是死亡,所以你没有很多机会去印证自己策略的对与错。赵括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var1]

这时候,一个名将世家的重要性就凸显出来了。因为有一个名将在身边,其儿子经过亲身实践以后就能提高自己的领军能力。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在名将手下学习,容错率高。这也是为何战国时期的名将机会都是代代相传的。比如王翦一脉,蒙恬一脉,亦或是乐毅一脉。

那么有人会说,乐毅的儿子不就在燕国吗?

确实,乐毅的儿子乐间在燕国,他也确实提出了自己的意见,那就是“赵国连年同秦作战,百姓熟悉军事,若兴兵攻赵,燕军一定会败,坚决反对出兵”,但是奈何燕王他没听啊。

结果显而易见,赵国在廉颇的带领下,打败了燕国。不知道燕王在知道这个结局以后有没有后悔不听乐间之言呢?

结束语

燕国之所以打不过在长平之战损失惨重的赵国,有两个原因:一是燕国实在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名将,而赵国有;二是燕国亲附秦国,失去了进取之心,而赵国在经历困境以后,则每天都发奋图强。

更多文章

  • 秦惠文王为何车裂商鞅?根本不是为了报仇,而是你所不知道的权谋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惠王为什么要车裂商鞅,秦惠文王商鞅变法,商鞅车裂视频

    从中国历史来看,历朝历代的改革者大多不得善终,因为改革一定会触动权贵阶层与利益阶层,商鞅也是如此,不仅被秦惠文王实以车裂的酷刑,而且全族人均被诛杀,那么问题来了,商鞅变法明明让秦国变得强大,秦惠文王为何要车裂商鞅呢?一般来说,都认为秦惠文王对商鞅有仇恨,因为他在做太子的时候,触犯了法律,商鞅为了维护

  • 春秋战国:盘点一下那些名字奇葩的君王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三个战国最强君王排名,春秋战国皇帝一览表,战国十大奇葩君主

    春秋五霸之首的齐桓公,居然用这样一个名字,哈哈,这么霸气的君王别人介绍的时候说,这是齐国君主小白,想想那场面就有点好笑。[var1]2.晋国-晋成公-黑臀这名字一听就不像是亲爹取的,而事实却实实在在的是他爸晋文公给取,退避三舍可是他爸发明的,没想到这样一位雄才伟略的君主给自己的儿子取名字却这么的随便

  • 平原君散财救国的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保卫赵国拯救邯郸平原君的故事,平原君的故事有哪些,平原君故事简介

    [var1]话说当时虽然楚国的春申君已率军队前往援救赵国,魏国的信陵君伪造军令夺了晋鄙的军队,正在驰援途中。在援兵未到之时,秦国得知消息,加紧围攻邯郸,情势十分危急,赵王顶不住了,就要准备投降。平原君忧心如焚,寝食不安。这时,邯郸驿站有一小官吏的儿子叫李谈的来见平原君。对他说:“你不担心赵国灭亡吗?

  • 勾践卧薪尝胆灭吴,看看他成功之后的做法,难怪老师不说后来的事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勾践卧薪尝胆灭掉吴国,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简介100字,勾践灭吴与卧薪尝胆的故事

    [var1][var1]甚至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被编成了教材,很多老师都会给学生讲解其中的精神。吴国和越国经常派兵攻打对方,在公元前496年,吴王阖闾被越王勾践率兵打败,最后死亡。[var1]而在去世的时候,阖闾对夫差称:必毋忘越,意思就是不要忘记越国的仇恨,而夫差也确实这样,励精图治,扩大军事。而

  • 春秋五霸之首,中原第一霸主,为何被活活饿死,67天无人收殓?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春秋五霸谁先称霸,春秋五霸谁是真正霸主,春秋五霸崛起原因

    [var1]春秋时期,周王室势力衰微,失去权威,再也不能够有效控制各路诸侯,各诸侯手中的权力渐长,一些强大的诸侯国顿时有了争夺天下的野心,因此开启了激烈的争霸之战,合纵连横、东征西讨,相互之间征伐不断,先后有数位诸侯依次成为霸。可以说,“春秋五霸”是春秋时期这一特定阶段的历史产物,关于“春秋五霸”具

  • 长平之战后,赵国是如何三连击把燕国打垮的?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长平战后赵国女人,赵国第二次收回长平,没有长平之败赵国能一统天下吗

    一、燕国在赵国背后捅了三刀公元前259年,长平之战后,秦国一方面兵临邯郸城下,一方面约燕国出兵赵国。[var1]燕武成王终于沉不住气,他趁机策反赵国武垣令傅豹,并在武垣集结兵力,厉兵秣马,大有与秦军形成东西夹攻,灭亡赵国之势。面对燕国趁火打劫的行动,赵国根本没有兵力去收复武垣,况且一座城池的得失,相

  • 秦始皇为何能统一六国?而当年那么强大的齐国,却没有成功?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秦始皇是怎么统一六国,秦统一六国齐国见死不救,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做了哪些事

    天下大一统在秦始皇的手上给实现了,秦王扫六合,当时的六国皇帝想到的基本都是自己,是为了自己的荣华和富贵,唯有秦国的君主不一样,一直有着一统天下的雄心和壮志,而到了秦始皇这一辈,实现了这个愿景。那个时候的嬴政,心中所想的可不仅仅是秦氏一族,所图的也不仅仅是秦国,而是整个的华夏民族。统一天下后,修建长城

  • 大家只知“负荆请罪”,可廉颇和蔺相如的最终下场却鲜为人知,真是太悲哀了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负荆请罪廉颇和蔺相如怎么了,廉颇怎么对蔺相如请罪,蔺相如和廉颇后来怎么样了

    [var1]故事的主角是文臣蔺相如和武将廉颇。廉颇生性坦率,见蔺相如被提拔为上卿,心中不忿,便处处与之为难。试想他浴血奋战征战沙场才有了今天的位置,那蔺相如不过是动动嘴皮子,缘何与他平起平坐。这就好比“秀才遇上兵,有理说不清。”但是蔺相如却用自己的气度和胸怀化解了这一切。处处收敛锋芒,不与廉颇相争,

  • 秦赵是死敌,赵国北击匈奴,为什么秦国主动出兵相助?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秦国跟赵国一起打过匈奴吗,秦国和赵国联手打匈奴,秦国与赵国之间战争

    (一)秦赵之合自从周朝开国后,实行了宗法封建制,将纳入其体制内的封国称同族,即“华夏族”;而未纳入的称异族或夷,如戎、狄、胡、羌、夷等;别看各诸侯打得你死我活,但对异族是一至对外,相互合作,群起而攻之。而在赵国“胡服骑射”后,华夏区域内,基本上没有异族政权了,但北方确出现了叫“匈奴”的游牧部落,对北

  • 史上第一留名刺客,挟持齐桓公却令鲁国失了人心,结局喜剧性逆转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齐桓公42集完整版,齐桓公鲁国,害死齐桓公的三个奸臣下场

    这还要从齐桓公即位讲起,当时齐襄公在位的时候,齐国发生了内乱。齐襄公还有两个兄弟,一个是公子姜小白,一个是公子姜纠。鲍叔牙保护姜小白逃到苣国,管仲保护姜纠逃到鲁国。姜小白避难的苣国可没啥亲戚,苣国能收留他,他也很感激。但是姜纠就不同了,鲁国国君是他亲舅舅,自己家的亲戚还能见外不是![var1]齐国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