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刘渊:这位不可一世的匈奴人、汉赵国的缔造者,为何尊阿斗为祖

刘渊:这位不可一世的匈奴人、汉赵国的缔造者,为何尊阿斗为祖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1316 更新时间:2024/1/20 11:13:36

[var1]

刘渊,字元海,正宗的匈奴人,据称是冒顿单于之后。汉朝初立时,冒顿单于曾屡屡寇边,刘邦也是恼了,挟胜西楚霸王项羽之余勇,亲率三十万大军北征,欲将冒顿一举灭了,可是哪知冒顿没灭,却差点被冒顿所灭,幸亏陈平用计,这才突出重围,捡回小命一条。见冒顿太过生猛,一时难以胜之灭之,刘邦脑子一转,另辟蹊径,从宫中拉来一名宫女,假冒自己女儿“妻于冒顿”,将其变成了自己的女婿——不能武力降之,则以爱情服之。据称匈奴人原本没有姓氏之说或姓氏自觉性不高,随之汉女的嫁来,此后汉女所生之子及其子子孙孙们“遂冒姓刘氏”。

[var1]

汉武帝年间,汉朝的综合国力爆棚,对匈奴形成压倒性的优势,于是汉廷调整了对匈(奴)政策,由和亲笼络改为武力征服,经过几十年的反复征伐,将匈奴人打得落花流水,七零八落,后又经东汉持续加码打击,匈奴被迫分裂为两部,一部西迁,一部内附,刘渊祖上就是内附的一支,居于黄河以西并州一带。东汉初年,刘渊的远祖或是太祖自封为南单于。东汉后期,刘渊的祖父於扶罗曾帮助汉廷围剿过黄巾军,因功被东汉朝廷留置于内地新兴一带,在汉廷的默认下,自立为单于。於扶罗死后,其弟呼厨泉接盘,任命其侄也即於扶罗之子刘豹为左贤王,而刘豹就是刘渊之父。东汉献帝年间,曹操又分匈奴为五部,以刘豹为左部帅,其他四部帅也全部由刘姓担任。晋初,司马炎又改帅为都尉,并将匈奴五部分置于“晋阳汾涧之滨”。

史称:刘渊母呼延氏,婚后多年未曾“开张”,于是祈子于龙门,突见一个顶有两角的怪鱼跃出水中。回家后的当夜,呼延氏梦见鱼变为人,左手持一大物,大如半鸡子,“授于呼延氏”,并告之:“此是日精,服之生贵子。”此梦后十三个月生刘渊,一出生,其左手没有持大物,而是天生一个“渊”字,“遂以名焉”。如此看来,这刘渊还真是不同凡俗,未曾出生即被上苍多次眷顾。

[var1]

刘渊七岁时,已完成了使命的呼延氏去世,刘渊自然是悲痛欲绝,连续一个多月,终日顿足捶胸,哭天号地,不仅“哀感旁邻,宗族部落咸共叹赏”,还哀出了圈,哀出了名,以致惊动了时为曹魏朝司空王昶等人,“王司空”特意遣人前去刘渊家中“吊赙”——送话送钱送温暖。

与其他匈奴人不同的是,刘渊自幼就好学上进,饱读史书经典,尤喜《春秋左氏传》、《孙吴兵法》,且能倒背如流。与其他匈奴人相同的是,刘渊在埋头苦读之余,还不忘习武,且“妙绝于众”,当然最拿手的则是骑射,据说与吕布堪有比——百步穿杨,百发百中。再加之蓄有三尺长的胡须和一米九的身高,因此,相貌堂堂、神采飞扬的刘渊一度被众人视为天人神人。

[var1]

魏元帝曹奂年间,刘渊作为人质“京漂”洛阳,曾受到时为大将军司马昭的厚待。司马炎称帝后,也对刘渊青睐有加,一度欲提拔其为平吴主帅,因一些大臣对匈奴人心有余悸,加之“羡慕忌妒恨”,遂极力劝阻,司马炎这才不得不打消了提拔刘渊的念头。又过了几年,鲜卑部落首领树机能因不满于晋廷边官的横征暴敛,遂见机逞能,多次寇掠秦州、凉州,司马炎两次派兵进讨,皆被树能机打得鼻青眼肿,于是,有人再次向司马炎推荐刘渊,可是孔恂等几位大臣却以“放虎归山、蛟龙得雨”为由,再次劝之阻之。

就在刘渊惆怅迷茫出头无望之际,一个看似悲哀性的事情改变了他的命运。公元279年,刘渊父亲刘豹去世,晋廷遂任命刘渊接替其父出任北部都尉。刘渊顺理成章返回河西,走马上任。期间,刘渊将自己一身的本事发挥得淋漓尽致——建章、立制、除恶、示恩、布德、开诚,一套组合拳打下来,很快便将河西打造成了“美丽的天堂”,匈奴“五部俊杰无不至者”,一众汉族的名儒大咖也闻名不远千里纷至沓来。

公元290年,自灭吴后就开始“躺平”的晋武帝司马炎彻底“躺平”,其子司马衷继位,是为晋惠帝。刘渊见机行事,经反复攻关,当年即被晋廷提拔为建威将军、五部大都督,封汉光乡侯。出将封侯,刘渊迎来了自己的高光时刻。

[var1]

一年后,刘渊遭遇人生一“坎”,匈奴部落数千人叛逃出塞,因管束不力,刘渊被追责免官,“一夜回到解放前”。不久,成都王司马颖荣任邺城新主,为了拉拢匈奴五部为其所用,遂上表朝廷举荐刘渊任宁朔将军、监五部军事。刘渊东山再起。

公元291年,晋廷内卷——“八王之乱”爆发,天下大乱,“寇盗蜂起”。刘渊“从祖,故左贤王刘宣等”见有机可乘,遂密议共推“德高望重”的刘渊为大单于,并且让特派员呼延攸前往邺城,“以谋告之”。刘渊一拍即合,当即以参加葬礼为由请求回乡。此时的司马颖正忙于内卷,怎肯放重量级的亲密下属刘渊回乡?见一时难以脱身,刘渊遂向呼延攸交代一番,令其先行返回暗中筹划,以待时机,而自己则戴上铁杆亲信的面具,终日待在司马颖身边为其出谋划策,分忧解愁。

果然,在刘渊的协助下,司马颖先后击败了前来约架的司马伦等一众司马,并乘胜进军洛阳,摇身一变成了晋廷的主宰——丞相、皇太弟。司马颖也颇够意思,转身又先后提拔刘渊为辅国将军、冠军将军。被司马颖打残了的一众司马,见司马颖权倾朝野,以权谋私,且野心勃勃,心有不平。不久,以东嬴公、并州刺史司马腾为首的一众司马又抛却前嫌,合兵一处,卷土重来,共同对付司马颖。

[var1]

人心尽失的司马颖在众司马的群殴下,很快便败下阵来,眼见即将“崩盘”。刘渊遂挺身而出,主动向司马颖请缨,返回匈奴五部,召集人马来共同对付一众司马,头大脖子粗的司马颖一开始还多少有些犹豫,但架不住刘渊反复忽悠,最后终于认可了刘渊的“妙计”——放虎归山,并任命刘渊为北部单于、参丞相军事。

刘渊窃喜,当天即快马加鞭,连夜赶回匈奴老巢——左国城,第二天,便在刘宣等人的鼓噪下,急霍霍地擅自“上大单于之号”,二十天内就“聚众五万”。而所谓的调兵帮忙增援早被其抛诸脑后。失去了刘渊的司马颖,很快便败下阵来,无奈中,只好挟持晋惠帝司马衷南逃。刘宣等人见北方空虚,皆劝刘渊再进一步,自立称帝。刘渊自然求之不得,当即点头。饱读诗书的刘渊自然明白,此乃明目张胆的僭越之举,于是,他一半是为自己的行为寻找合法合理的依据,一半也是给众人打气,大言不惭地说道:“吾汉氏之甥,约为兄弟,兄亡弟绍,不亦可乎?”随后,又东拉西扯攀上了八竿子也打不上的刘禅这门“高亲”:“且可称汉,追尊后主(刘禅),以怀人望。”

[var1]

公元304年,刘渊将晋惠帝一脚踢开,筑坛左国城南郊,即汉王位,国号为汉(史称前赵或汉赵),并“追尊刘禅为孝怀皇帝,立汉高祖以下三祖五宗神主而祭之”。

此时已挫败司马颖的司马腾闻讯后,亲率十万大军前来讨伐,双方甫一交手,司马腾军便被刘渊军一举击败,刘渊乘胜追击,一口气连克太原、泫氏、屯留、长子、中都、蒲阪、河东、平阳等地。

公元308年,人多枪多地多的刘渊正式称帝,并迁都平阳。称帝后的刘渊并没有就此“躺平”,而是继续逐鹿中原,欲将洛阳拿下,取晋而代之。结果遭到以司马越为首的晋军的顽强抵抗,损兵折将的刘渊见一时难以取胜,遂鸣金收兵,还于平阳。

公元310年八月,一代枭雄刘渊因积劳成疾,医治无效,去了西天。

参考文献:房玄龄等著《晋书》、司马光著《资治通鉴》、吕思勉著《两晋南北朝史》

作者:我方特邀作者丛中笑

更多文章

  • 唯一能阻挡秦始皇统一六国的人,李牧有多厉害?王翦都不是其对手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王翦和李牧没赢过吗,王翦打败了李牧吗,王翦与李牧谁更强

    一、项燕项燕是战国末期的楚国名将,他还是秦末期间的抗秦名将项梁的父亲,“西楚霸王”项羽的祖父。[var1]楚国和秦国,都是战国时期的大国。秦国在商鞅变法之后,快速崛起了。商鞅变法损害了秦国贵族的利益。支持商鞅变法的秦孝公去世后,秦惠文王就杀掉了商鞅,但是他留下了商鞅变法的内容,这让秦国可以持续从中受

  • 如果回到过去,你会怎么劝屈原?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劝屈原不要跳江小作文500字,想对屈原说的心里话,如果你遇到屈原你会跟他说什么

    [var1]当时秦楚两国也是通婚的,秦王嬴政的亲祖母夏太后就是楚国人,养祖母华阳夫人是正宗楚国芈姓熊氏人(楚国王族),亲高祖母著名的宣太后(芈月)也是楚国芈姓王族人。可以说,秦王嬴政身上也流淌着楚国王族的血液,秦国实际破的也是楚国的旧王族统治,这个旧王族也不是代表人民、为人民服务的政权,秦破楚顶多算

  • 春秋诸侯争霸,晋国崛起所伴随的内忧外患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春秋时期晋国是怎么崛起的,春秋时期晋国崛起,纪录片晋国崛起

    东周时代的开启,同时也标志着周天子的权力一步一步的丧失,从此各个诸侯陆续出现,对于天子礼仪的僭越。[var1]东周初期之前我们讲到,周朝的建立是把商朝的神神鬼鬼,抽象出来成为天的概念,君王称作周天子,天子有着至高无上的权力,灭商以后,周朝开始对天下诸侯进行分封,诸侯在自己的封国内慢慢的发展,一步一步

  • 秦灭六国后,六国君主都是什么下场?还有哪些国家得以幸存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秦灭六国后六国国君的下场,秦始皇统一的六国分别是哪六国,秦灭六国后都去哪了

    秦始皇任用李斯、尉缭、王翦、李信等诸多能臣勇将,从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的十年间,先后灭掉韩、赵、魏、楚、燕、齐六国,终于统一天下。[var1]不过灭国战争并非是一帆风顺,在六国破亡的同时,一些太子或六国宗室贵族还流窜到其它地区组织抵抗,如赵国灭亡后又出现的代国,燕国灭亡后又出现的卫满朝鲜,

  • 研究楚辞,感沐到的不仅是屈原之魂,更窥视到了后世的传承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屈原与楚辞的地位与影响,屈原的楚辞的意义,楚辞及屈原简介

    [var1]明代——以“文学思想”为主的楚辞学研究思想作为楚辞学的高峰,汉代及宋代为最具代表性的时期,首先这两个时代分别诞生了王逸的《楚辞章句》以及洪兴祖《楚辞补注》、朱熹《楚辞集注》这三部周详完备的《楚辞》注释书籍。其次,这两个时代都具有鲜明的学术思想,它们反映在了楚辞研究上,使得汉代、宋代的楚辞

  • 春秋时期有一个剩女最多的国家,后来还成为了战国七雄之一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春秋战国有没有女性国君,春秋战国时期的传奇女性,春秋战国时期女人的地位如何

    [var1]燕国为公元前11世纪由周天子分封的诸侯国,战国七雄之一。是历史上从西周到春秋战国时期汉族在中国北方和东北地区建立的一个诸侯国。姬姓,开国君主是燕召公奭。在今北京、河北北部、辽宁西部一带。于公元前7世纪灭掉蓟国,建都蓟(今北京市房山区)。[var1]燕国是中国历史上的西周到春秋战国时期华北

  • 孙权在三个自己人手上“翻船”,不仅让吴国被灭,还牵连蜀国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孙权吴国领土范围,孙权的吴国是怎么来的,吴国太和孙权是什么关系

    [var1]在东吴早期,对于以后三国鼎立的预设来说,更多的是希望与曹操南北相望,相安无事的主持自己的政权。在《三国志》中就曾记录过,孙坚和孙策时期的吴国,对汉朝还是保持十分尊敬态度,孙权时期虽然与曹魏时有摩擦,但是却与其的关系还是以缓和的存在。而最后让孙权打破这种维持局面的,莫过于他对三个人任用,从

  • 西施四大美女排第一位,是如何从洗衣女变成祸国红颜?迷惑吴王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西施为何要害吴王,吴王对西施的态度,四大美女西施的历史

    在中国历史上,要论对于女性最美丽的赞美,莫过于沉鱼落雁,闭月羞花的中国四大美女了;其中,西施又是成名最早,排名最前的一位;据史记载,西施是越国人,其本名为施夷光,出生于越国南部一个叫苎萝村的小村庄;西施的家境十分贫寒,她的父母皆是处于当时社会的底层,父亲以卖柴维生,母亲则在江边浣纱——也就是洗衣服;

  • 从《战国策》的“申包胥哭秦庭”看,楚人为何有感人的爱国情怀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申包胥简介,申包胥的忠国之道,申包胥和楚国的关系

    湖北自古称为荆楚之地,战国时期,楚国的地理位置相当于现在的湖北湖南江西等地。楚国虽然没有打败秦国,但是他在整个战国时期都是一个非常有实力的诸侯国。甚至,以秦国的强盛也不得不时刻防备着楚国的进攻。除了实力强大,楚国其实是一个非常有情怀的国家。[var1]战国策中的楚人著名史书《战国策》在楚策里就介绍了

  • 从三家分晋入手,聊聊春秋时期晋国政权下移的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上的晋国政权,三家归晋晋国存在多久,春秋时期晋国的处境

    春秋时期,周王室权威渐衰,各国诸侯为了争夺霸主之位,争斗不休。不过好在,这个时期的战争总体上来说是形式大于内容的,也就是所谓的战争外交。但是到了战国时代,战争的意味就远远不同了,因为这个时期的主题已经从争霸升级成了兼并,也就是所谓的兼并战争。[var1]而造成这个战争升级的诱因,就是赵、韩、魏三家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