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秦赵之合
自从周朝开国后,实行了宗法封建制,将纳入其体制内的封国称同族,即“华夏族”;而未纳入的称异族或夷,如戎、狄、胡、羌、夷等;别看各诸侯打得你死我活,但对异族是一至对外,相互合作,群起而攻之。而在赵国“胡服骑射”后,华夏区域内,基本上没有异族政权了,但北方确出现了叫“匈奴”的游牧部落,对北方的秦、赵、燕产生了很大危胁。战国时期的赵国,其实对于中原文明起到了很重要的保护作用,后来秦国建立秦朝,在赵国长城的基础上修建了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的意义,就是为了抵抗匈奴。
[var1]
其实说到底,秦赵本是一家,赵武灵王赵雍,赵国国君,嬴姓赵氏,赵国的先世,与嬴秦是同一个先祖,传承到中衍时,他担任商朝大戎帝的御者,中衍的后代蜚廉生有两个儿子,一个儿子名叫恶来,服侍殷纣王,被周人杀掉,他的后代便是嬴姓秦氏,恶来的弟弟名叫季胜,他的后代便是赵人。 所以,当面对外族袭扰的时候,自然是地无南北,枪口一致对外,先解决了外部,再说我们内部自己的事。即所谓的“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
(二) 秦赵击胡
所以,在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后,赵国实力大增后,赵雍领兵十万北上攻击匈奴,匈奴则聚兵十五万南下击赵。在匈奴看来,击溃赵军后,趁胜劫掠中原,饮马黄河、问鼎中原,再来一次犬戎破镐京的故事,岂不快哉?秦宣太后听闻赵雍对匈奴用兵,于是便急令九原五万秦军北上援赵,务必痛击匈奴,打出华夏的军威,惩治匈奴蛮人!
[var1]
虽说秦军挥军帮助赵国,但也时时刻刻警惕着赵国,比如当时就嘱咐主将如赵军败则联赵合击匈奴,如赵军胜则防止赵军趁胜南下袭击秦地。而赵军击溃匈奴设立云中、九原二郡,再想攻秦,一看秦军已在边境防守森严,也就放弃了如意算盘。
[var1]
而当时的秦王以及秦宣太后为何要协助赵国攻击匈奴呢?其实原因有这么几点:
其一、防止赵军溃败后,匈奴劫掠秦国,与其让匈奴劫掠秦国不如秦军主动攻击匈奴,御敌于国门之外最好;
其二、报答赵雍支持嬴稷为秦王的人情,有恩必报是大国作风;
其三、向天下列国彰显秦国维护华夏文明的决心与实力,秦人乃华夏族,不是西戎蛮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