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天崩开局!东林党还怎么与魏忠贤斗?移宫案就是伏笔

天崩开局!东林党还怎么与魏忠贤斗?移宫案就是伏笔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358 更新时间:2024/1/23 10:53:20

这一年是万历四十八年。乾清宫这边并排停了三个棺材等着操办,那边朱常洛的宠妾李选侍闹着要给自己争名分。

李选侍,目前是没有任何名分的。选侍在明代指的就是侍女,本来李选侍是不愁名分的,朱常洛很宠爱她,就是封个皇贵妃也不是什么难事,怪只怪朱常洛天子命太短,刚登基没几天就病倒了,30天人没了,根本来不及册封。

这个女人显然没什么智慧,又不甘心自己的荣华富贵就这么打水漂了。她是天皇帝朱由校的养母,还妄想将来能过把皇太后的瘾。

朱常洛病恹恹时,她就教唆朱由校,为自己请立为皇后,朱常洛死了,她竟然出此下策,扣着朱由校不放,霸占乾清宫,逼着百官同意朱由校给她个名分。

此时乾清宫里,不光有朱常洛的遗体,还有万历皇帝以及他的皇后王氏的遗体,都没有发丧,李选侍扣着朱由校,不让他出来守灵,不主持哀悼仪式,不能登基即位,这成何体统!

于是,以杨涟、左光斗为首的东林党人火速赶到乾清宫,连骗带抢把朱由校抢了出来,然后勒令李选侍尽快搬离乾清宫,这就是明末著名三大案中的移宫案。

李选侍这么一闹,在东林党人心中的形象基本等同于奸妃,尤其是扣着朱由校的行为,简直就是武后再世,必须马上掐死后宫干政的火苗。

不过,显然东林党人搞错了斗争的对象,因为赶走了李选侍后,朱由校就成了孤儿,父母双亡,后娘又不在身边,16岁的朱由校彻底没了监护人。

因他父亲朱常洛不受万历待见的缘故,他这个皇长孙的存在感也极低,长到15岁,都没有安排他读书识字,整个一个大文盲。

尽管明代多数皇帝都是年幼登基,但总有亲人护持,东宫师傅引导,像朱由校这样的还是头一回。而朱由校又是一个贪玩,没主见,没文化,对国政没啥责任心的主儿,这样的人做皇帝,要是没有宦官专权就奇了怪了!

事实也的确如此,朱由校离开后娘,马上投入了奶娘客氏的怀抱,生活处处依赖客氏,爱屋及乌,对奶娘的相好魏忠贤也委以重任,基本上他二人说什么,朱由校就听什么。

东林党人赶走了李选侍这个后娘,等于是把朱由校推到了魏忠贤那边,东林党人作为外廷大臣,在后宫没有任何内应,如何比得上魏忠贤每天在朱由校身边巧舌如簧。

明代一向是谁能俘获皇帝的信任,谁就能拥有朝政话语权。东林党人这波委实是天崩开局,还没跟魏忠贤对上,就已经可以预见输赢了。

说到这,不得不称赞一下张居正的眼光和谋算。万历登基时比朱由校小得多,只有10岁,你看张居正是怎么做的?在内获得万历母亲李太后的支持,同时联合冯保为他盖印批红,难得的和谐统一,只有这样,朝政才能按照他的想法推进。

其实明代并没有出现过后宫干政,反而权宦比比皆是,东林党人本应该有这个政治嗅觉。以李选侍的智慧,是不太可能干政的,她只是想在后宫的日子过得体面一些,东林党人完全可以效仿张居正,考虑与李选侍结盟,只要同意给李选侍一个名分,就能获得皇帝身边的一个“内应”,对朱由校施加正向的影响,即便将来还会有魏忠贤的出现,或许也能掰一掰手腕。

只可惜,杨涟、左光斗这些东林党人谁都没有这样的想法和智慧。

#真知新坐标#

更多文章

  • 明朝军队的棉甲,从明初使用到明末,并被后金所沿用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国初事迹》中记载“(朱元璋麾下)将士攻城时,系拖地绵裙,或红或青绿,以其虚胖,箭不能入,头戴阔檐红皮壮帽,插“猛烈”二字小旗,后地广,易用铁甲等器”,这种拖地绵裙便属于一种棉甲。明末朱国祯所著的《涌幢小品》第十二卷中曾经提到棉甲的制法。“绵甲以绵花七斤,用布缝如夹袄,两臂过肩五寸,下长掩膝,麤线逐

  • 清朝巨人詹世钗远渡重洋,娶英国妻子生儿育女,他真的有3.19米?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赤峰的鲍喜顺是我国现存记录身高最高的人,236厘米,比姚明还要高出10厘米,尽管如此,他还不是我国最高的人。据资料记载,我国历史上最高的人叫詹世钗,清朝道光年间人,有“中国巨人”的称号,关于他的身高之谜众说纷纭,有的人甚至说他有319厘米,其中掺杂着多少水分,今天咱们来一探究竟。东方巨人在江西上饶,

  • 饰演“和珅”的王刚,失手砸掉价值1亿的古董后,如今怎样了?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和珅王刚个人资料,王刚演了几次和珅,王刚演和珅背后的故事

    王刚和和珅这个角色是相辅相成的,将一个角色演活,也容易被局限在这个类型的角色之中,所以在《铁齿铜牙纪晓岚》之后,我们也不难发现,王刚逐渐淡出了影视圈。演员要是无戏可演,总还是要靠其他的方式挣钱的,于是我们发现,王刚变成了一个主持人,一开始是《王刚讲故事》,后来又主持了一档鉴宝节目,名为《天下收藏》。

  • 糊涂人干聪明事:清朝收归粤汉川汉铁路,是否有其合理性?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清末汉川铁路路线,清朝时期的中国铁路,粤汉铁路之争

    四川成都人民公园“辛亥秋保路死事”保路运动发生源自于两条铁路线的修建,概况说来,应该是粤汉川汉铁路被收归国有而引发了南方诸省的抗议活动。然而,从宏观经济的角度来看,铁路线收归国有并不是一件坏事,百姓真正痛恨的是清政府剥夺百姓利益去取悦欧美列强,倘若清政府在这件事上处理得当,或许事件的结果就完全不一样

  • 清朝,为使冀南一个镇能正常运转,把河流改了道、省界进行了调整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清朝河流治理,清朝时期河北省地图,清朝时期的京津冀

    明朝的直隶大名府清朝的直隶大名府这个镇明清时为直隶大名府元城县的小滩镇,今天则称金滩镇,是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10乡10镇之一。在现在看,这个镇可能就是镇政府驻地的面积稍大一些,除此之外与其他的乡镇没有什么两样。但是在明清时期,这个镇却在朝堂上有着十分响亮的“名头”,它的功能发挥得好不好,足以让皇帝和

  • 一生未出过京城的皇帝,却将大清推向极盛,他究竟是何人呢?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大清王朝最厉害的皇帝,大清鼎盛时期的皇帝,大清皇帝简介及评价

    在揭开他的身份前,我们不如来回顾下身处大清极盛的乾隆皇帝。这个一生写下万余首古诗的帝王,一直以来都以爷爷康熙皇帝为榜样。不仅留下了下江南等和康熙南巡相似的事迹,还参与了大小数次战争。但老实说,他的很多开销还是耗尽了不少康熙、雍正的积累。为什么这么讲呢?毕竟在嘉庆继承皇位时,大清的国库就不如以往了。所

  • 雍正王朝中,其他皇子都向户部借钱,为什么只有四阿哥不借?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康熙皇帝在听到消息后,在朝会上问太子胤礽和八阿哥胤禩有什么好的办法,这二人分别说了自己的对策,不过这二位皇子所说的对策,康熙皇帝并不是十分满意。过了一会四阿哥胤禛赶到了,康熙皇帝问四阿哥胤禛为何来晚了,四阿哥胤禛回答康熙皇帝,是因为清理国库存银和灾区临近数省的钱粮实数去了。康熙皇帝命四阿哥胤禛将清查

  • 康熙乾隆成了五百罗汉?强盗、大雁、蝙蝠,都是五百罗汉的前身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乾隆十六罗汉真迹,乾隆罗汉图片欣赏,乾隆十八罗汉高清图

    众所周知,甘肃敦煌的莫高窟是中华文化的瑰宝,这里的洞窟之中珍藏着从前秦、北朝、隋朝、唐朝、五代十国、西夏、元朝等历朝历代兴建的各种珍贵雕塑、壁画、藏书、经卷……是全世界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地。在这些文物当中,我们也可以研究查看一千多年前的社会、文化、经济、宗教等,对于社会的发展变迁有着

  • 密折制度非常重要,为何雍正经常破口大骂?尬聊不断,非常有趣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雍正密折制度解决方法,雍正建立密折制度,雍正密折制度有什么作用

    书案面前,在紫禁城的忙碌中,雍正在奋笔疾书,对远方臣下发来的密折进行批复,由此最终成了洋洋洒洒的二千余万字。厚厚的宫墙内外的奏报靠的是密折将彼此信息通报,成了雍正了解地方资讯最重要的手段,同时留给历史的是一些有趣的往事,至今看来还觉得满纸的生动活泼。影视画面其实这种形式来源于康熙的创造 ,根本上来讲

  • 玄烨即皇帝位后,康熙的生母佟佳氏,被尊为皇太后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玄烨的生母,佟佳氏,康熙的生母佟佳氏

    顺治十八年(公元1661年)正月,顺治皇帝去世,玄烨即皇帝位,时年仅八岁,史称康熙皇帝。康熙二年(公元1663 年)二月,康熙皇帝的生母去世,嫡母(即皇帝的正宫皇后)开始在小皇帝的心灵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他们长达半个多世纪的交往正式拉开序幕,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母子之间的感情越来越深。康熙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