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糊涂人干聪明事:清朝收归粤汉川汉铁路,是否有其合理性?

糊涂人干聪明事:清朝收归粤汉川汉铁路,是否有其合理性?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614 更新时间:2024/2/16 18:07:06

四川成都人民公园“辛亥秋保路死事”

保路运动发生源自于两条铁路线的修建,概况说来,应该是粤汉川汉铁路被收归国有而引发了南方诸省的抗议活动。

然而,从宏观经济的角度来看,铁路线收归国有并不是一件坏事,百姓真正痛恨的是清政府剥夺百姓利益去取悦欧美列强,倘若清政府在这件事上处理得当,或许事件的结果就完全不一样了。

一、保路运动使清政府彻底丧失民心

清末的清政府虽然处在摇摇欲坠的地步,但是其还是希望自救。比如詹天佑,就是清政府公费送出国学习的优秀人才,他在回国后带领国人大力修建铁路,让铁路这种优秀的运输工具在民众中得到了推广和普及:

詹天佑先生领导修建京张铁路的卓越成就,为当时深受侮辱的中国人民争了一口大气。

素有“中国最美乡村”的婺源县,也是我国铁路之父詹天佑的故里

在这种风气的普及下,全国各地展开了轰轰烈烈的铁路修建活动。看到有利可图,欧美列强也纷纷投入进来,比如粤汉铁路和川汉铁路的经营权就被美国等国家夺走。不过在1905年和1903年,张之洞和锡良分别带领当地士绅将两条铁路的经营权买了回来并交由本地公司修建。

然而当时恰逢战乱之时,连朝堂都面临国库空虚的问题,况民间乎。于是这两条铁路虽然断断续续地在修建,但是却一直没有彻底完成。

//i1.go2yd.com/image.php?url=YD_cnt_1_017825q0NLQt

上图——粤汉铁路老照片

1911年,清政府看两条铁路尚未投入运营,干脆一不做二不休,在邮传大臣盛宣怀的策动下,不顾及南方百姓之前为修建铁路进行的融资,将粤汉川汉铁路的经营权收归国有,并且在欧美列强的威胁下以其贷款的方式继续修建铁路,不仅等于将经营权拱手相让,还部退还当地人的股本。

清朝政府这种出卖百姓利益去取悦欧美列强的行为彻底激怒了百姓,对自身利益损失的愤慨,对朝廷无能的厌恶,让他们团结一致,爆发了轰轰烈烈的保路运动,这也表示清政府一件彻底丧失了民心基础。

二、清政府将未修建完成的铁路收归国有是否有合理性

毋庸置疑,从铁路收归国有到保路运动爆发,乃是清政府一手造成的,这种罔顾民心肆意妄为的举动,也是其必将走向灭亡的注脚。然而,正所谓在商言商,笔者认为,如果仅从商业行为的角度来看,粤汉川汉被收归国有是有其合理性的:

国有化也是第三世界国家保护本国资源和民族工业、反抗发达国家剥削的强有力手段之一。

当时,由于民间沉淀财富有限,再加上上层统治者提高赋税去支付各类赔款,所以我国虽然还没有被完全殖民,但是却等于是穷尽全国之力去供养欧美列强,在这种背景下,匮乏的民间经济自然无力支撑庞大的铁路工程。

上图——川汉铁路购股股本

可是铁路不开通,那么铁路沿线的经济自然得不到促进,百姓自前投入的股本无法回收,等于是将多年的积累和未来的收获被捆绑在了一个毫无意义的工程,然而粤汉川汉却又不是毫无进展,而是部分完工,这也说明了百姓们是很希望打通这两条运输线的,所以才会想方设法地去施工。

而此时又是国有资本大力介入地方基建的最好时机,只要此时朝廷提供资金支持,伙同地方的劳动力,全力修建铁路,既能快速完成最后一公里的工作,又能盘活当地经济,促进物资交互,避免损耗,从而增加国家的综合国力和提高百姓生活质量。

三、从宏观经济的角度看,清政府的问题出在哪里?

若是从宏观上看,清政府将未完工的铁路收归国有,第一步是很正确的,那么为何后来又爆发了保路运动呢?这是因为其第二步就开始踏偏了。

中央向地方财政拨款,或者直接提供真金白银,或者提供有实物保障性质的债务,然而风雨飘摇的清政府既缺少现金,又已然没有足够的信用背书了,也就是说清政府其实已经不具备将铁路国有化的能力了,除非其获得外部贷款(欧美列强)。

上图——新型基建项目投资3p工程

如果清政府向欧美列强贷款,首先其要评估修建剩铁路的费用,包括清偿前期债务和支付后期工程,这个数据并不难得。

然而清政府苦于自身债务,打算既向欧美列强贷款,又将利息摊派到普通百姓头上,所以便做出了两个极其错误的决定。

首先,清政府决定不支付百姓前期投入的股本,以此来降低预算。

其次,清政府决定少支付贷款的利息,作为回报,粤汉川汉铁路的经营权被出让,(就算欧美列强以贷款入股,也只是出让部分经营权),而考虑到运营初期的利益不能保障,清政府又决定用当地百姓的赋税去满足欧美列强。

这两项卖国求荣、出卖百姓利益的决定让南方百姓根本不能接受,一个月后,各地接连爆发保路运动,痛斥清政府的无耻行径,撕掉了其最后一块遮羞布。

2019年11月9日,爱新觉罗·溥仪展览馆坐落于天津和平区鞍山道70号的静园内

四、结语

华夏人民经历了汉武帝时期的儒化改革后,树立了君权神授的传统观念,即使在社会出现动荡时,仍然会坚守忠君爱国的决心,这也是为何风雨飘摇的清朝始终咽不下最后一口气的关键原因。

然而万事皆有度,一旦事物的发展突破了绝大多数人坚守的底线,那么之前任何不敢想象的情况都会出现了。就比如这次铁路收归国有事件,如果从保护民族工业、促进运力发展和带动南方经济的角度去看,清政府无疑办了一件好事,然而由于自身能力有限,沐猴而冠的清政府掉入了列强设置的资本陷阱却又无法脱身,只能以出卖百姓利益去为自身谋福利,最终却把自己坑害了。

更多文章

  • 清朝,为使冀南一个镇能正常运转,把河流改了道、省界进行了调整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清朝河流治理,清朝时期河北省地图,清朝时期的京津冀

    明朝的直隶大名府清朝的直隶大名府这个镇明清时为直隶大名府元城县的小滩镇,今天则称金滩镇,是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10乡10镇之一。在现在看,这个镇可能就是镇政府驻地的面积稍大一些,除此之外与其他的乡镇没有什么两样。但是在明清时期,这个镇却在朝堂上有着十分响亮的“名头”,它的功能发挥得好不好,足以让皇帝和

  • 一生未出过京城的皇帝,却将大清推向极盛,他究竟是何人呢?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大清王朝最厉害的皇帝,大清鼎盛时期的皇帝,大清皇帝简介及评价

    在揭开他的身份前,我们不如来回顾下身处大清极盛的乾隆皇帝。这个一生写下万余首古诗的帝王,一直以来都以爷爷康熙皇帝为榜样。不仅留下了下江南等和康熙南巡相似的事迹,还参与了大小数次战争。但老实说,他的很多开销还是耗尽了不少康熙、雍正的积累。为什么这么讲呢?毕竟在嘉庆继承皇位时,大清的国库就不如以往了。所

  • 雍正王朝中,其他皇子都向户部借钱,为什么只有四阿哥不借?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康熙皇帝在听到消息后,在朝会上问太子胤礽和八阿哥胤禩有什么好的办法,这二人分别说了自己的对策,不过这二位皇子所说的对策,康熙皇帝并不是十分满意。过了一会四阿哥胤禛赶到了,康熙皇帝问四阿哥胤禛为何来晚了,四阿哥胤禛回答康熙皇帝,是因为清理国库存银和灾区临近数省的钱粮实数去了。康熙皇帝命四阿哥胤禛将清查

  • 康熙乾隆成了五百罗汉?强盗、大雁、蝙蝠,都是五百罗汉的前身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乾隆十六罗汉真迹,乾隆罗汉图片欣赏,乾隆十八罗汉高清图

    众所周知,甘肃敦煌的莫高窟是中华文化的瑰宝,这里的洞窟之中珍藏着从前秦、北朝、隋朝、唐朝、五代十国、西夏、元朝等历朝历代兴建的各种珍贵雕塑、壁画、藏书、经卷……是全世界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地。在这些文物当中,我们也可以研究查看一千多年前的社会、文化、经济、宗教等,对于社会的发展变迁有着

  • 密折制度非常重要,为何雍正经常破口大骂?尬聊不断,非常有趣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雍正密折制度解决方法,雍正建立密折制度,雍正密折制度有什么作用

    书案面前,在紫禁城的忙碌中,雍正在奋笔疾书,对远方臣下发来的密折进行批复,由此最终成了洋洋洒洒的二千余万字。厚厚的宫墙内外的奏报靠的是密折将彼此信息通报,成了雍正了解地方资讯最重要的手段,同时留给历史的是一些有趣的往事,至今看来还觉得满纸的生动活泼。影视画面其实这种形式来源于康熙的创造 ,根本上来讲

  • 玄烨即皇帝位后,康熙的生母佟佳氏,被尊为皇太后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玄烨的生母,佟佳氏,康熙的生母佟佳氏

    顺治十八年(公元1661年)正月,顺治皇帝去世,玄烨即皇帝位,时年仅八岁,史称康熙皇帝。康熙二年(公元1663 年)二月,康熙皇帝的生母去世,嫡母(即皇帝的正宫皇后)开始在小皇帝的心灵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他们长达半个多世纪的交往正式拉开序幕,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母子之间的感情越来越深。康熙皇

  • 民间故事:乾隆叫纪晓岚投江而死,纪晓岚如何靠机智才学躲过一劫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关于纪晓岚的简短小故事,民间流传的关于纪晓岚的故事,乾隆与纪晓岚历史故事

    有一次,纪晓岚编纂《四库全书》时,正值盛夏,天气十分炎热,纪晓岚这个人很怕热,就打着赤膊办公,谁知这会儿乾隆皇帝突然驾临。在古代,臣下衣冠不整见皇上是欺君之罪,更何况纪晓岚还光着上身呢!如此失仪怎可见皇上?于是,纪晓岚就慌忙钻到桌子底下躲起来。其实乾隆早就看到他了,他向左右摇手示意,让他们不要吭声,

  • 清朝最后的文学大师,50岁跳河而死,留16字遗言,好友:不得不死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1877年,王国维出生在海宁的一所书香门第,从小,他就接受了极其浓厚的文化熏陶,长大后,王国瑞对所有的传统文化,都十分的着迷与热爱,16岁,王国维在岁试中取得极佳的成绩,被誉为”海宁四才子“之一。之后的日子里,王国维将精力都放在了学术探讨与研究上,20多年的时间里,王国维已经成为一位知名的学者,思想

  • 顺治问和尚:大清能延续多久?和尚说了14个字,直到溥仪才明白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顺治皇帝深度解析,顺治皇帝对大清的贡献,历史上的顺治真去当和尚了吗

    不少在位的皇帝享受了一生的荣华富贵,所以也希望自己可以长生不老,也就出现了历史上记载的各个皇帝找寻天下精通神明药术的人,很多佛教和道教的人都可以受到重用。他们为皇帝苦练长生不老丹药,可是皇帝不曾想这些所谓的灵丹妙药只是一些重金属药物罢了,不仅不能使自己长生不老,反而还会给自己的身体健康造成损害。除此

  • 民国奇才弘一法师,不顾妻子哀求执意出家,妻子跪地三天三夜无果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弘一大师故事,佛教大师弘一法师,弘一大师一生的传奇故事

    林语堂说:“李叔同是我们时代里最有才华的几位天才之一,也是最奇特的一个人,最遗世而独立的一个人。”能够得到这么多人的赞赏和敬意,李叔同到底何人?相对于他的原名而言,弘一法师这个名字,更是让他广被人知。1880年,李叔同出生在天津富商之家,小时候曾接触了佛法,后来拜师学习书法,金石,文学等,189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