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宋朝大清官包拯的年收入多少?

宋朝大清官包拯的年收入多少?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1156 更新时间:2024/1/24 19:31:50

答案当然是—朝。

宋朝是当时世界上头号超级大国,人口有2千万户、1亿多人,耕地面积达7.2亿亩。据历史记载,宋神宗熙宁十年,也就是公元1077年,宋朝国库收入为7070万贯,最高曾达到1.6亿贯。

即便到了南宋,失去了半壁江山,国库一年收入也高达1亿贯,由此可见,宋朝国家之富裕是后面历朝历代都无法企及的。

而北宋的京城开封,也是当时的世界第一大都市。

国家富裕了,就可以高薪养廉了,宋朝官员的工资收入有多少?

根据资料,各级官员,最高的一个月工资300贯,一年3600贯,不含各种福利;最低的一个月工资15贯,一年180贯,同样不含各种福利。

可能大家对宋朝官员的收入缺乏直观的印象,我们把他们的工资折算成当时的消费购买力。

根据《宋史·食货志》记载,一贯钱=1000钱,可以买一石粮食,一石相当于现在的125斤,也就是说一贯钱可以买到125斤大米。如果按照今天一斤大米3块钱的价格来换算,一贯钱=人民币375元,。

按照最低工资标准,一年挣180贯收入计算,等于人民币6.75万元。

按照最高工资标准,一年挣3600贯收入计算,等于人民币135万元。

包拯一年挣多少钱呢?

包拯在从政之路上担任过很多职位,比如枢密副使、礼部侍郎、三司使等官职,还曾经做过河北转运使,相当于现在的河北市长,不过,最为世人熟知的官职是开封府尹。

这个位置可不得了,直接负责京城的治安,掌管京师民政、司法、捕捉盗贼、赋役、户口等政务,这个位置一定是皇帝最信得过的人来担任的,其重要性,丝毫不亚于皇宫的御林军统领。

那开封府尹是几品呢?这个官职属于尚书下、侍郎上,一般为从一品或正二品官衔,如果由“储君”担任,就是已经确定的皇位继承人,就是正一品官衔。

包拯当然不是皇位继承人,而且,他属于破格提拔,所以,也不是正二品,根据史书记载,应该是正四品。

正四品官员包拯一年的收入又有多少呢?

宋朝官员的俸禄,由基本工资加各项补助构成。

根据《宋史·职官志》的记载,包拯在开封工作时,并非只担任一个官职,还同时身兼数职,比如龙图阁直学士、尚书省右司郎中、枢密副使等,所以他的工资有好几份,每个月收入为1500贯钱,每年就有18000贯钱,还不包括其他补助。

比如,他可以无偿享受朝廷划拨的耕地二十顷,可以收租,但无需缴纳国税。每亩年产米二石至三石,按每亩收租一石米估算,这个进项等于每年3.75万斤大米。

比说,政府发放的各项补助,丝帛、粮食、茶叶、酒水、纸张、马粮等……这个数量也很大。

即便按每年工资18000贯钱计算,一贯钱=人民币375元,18000贯等于675万元人民币!

这算不算一个天文数字?

古人有个词叫“万贯家财”,就是说,拥有一万贯钱就算富豪了,包拯一年能赚到将近2万贯钱的收入,算不算超级富豪?

由于各级官员工资太高——宋朝官员一年收入是明朝的5倍还多,所以国库一年的收入有近三分之一用于官员的俸禄中,那宋朝的老百姓收入怎么样呢?

我们通过三段史料分析一下当时老百姓的收入水准:

北宋后期:张耒(亳州谯县)提到洛阳西部山区山民生活状况时,写诗道:“山民为生最易足,一身生计资山木。负薪人市得百钱,归守妻儿蒸斗粟。”大概是一天收入100文左右。

南宋前期:“家于江上,每日与其妻子棹小舟,往来数里间,网罟所得,仅足以给食”。“极不过日得百钱。”夫妻俩每天划船带人,一般不超过100文。

南宋中期:三峡地区的长江渔民中,“老父家住逢家洲,无田可种渔为舟。春和夏炎网头坐,茫茫不觉秋冬过。卖鱼日不满百钱,妻儿三口穷相煎。朝飧已了夕不饱,空手归去芦湾眠”。每天的收入,最多也不过100文,全家还很难吃饱。

由此可判断,宋朝普通人一天收入100文左右,即便一年不休息,年收入只不过36500文,也就是365贯,折算成现在的人民币,大概不到14万,14万,一年不休息,养活一家三口,还是比较拮据的。

而包拯的工资,至少等于五、六十个普通宋朝老百姓的收入总和。

可见当时的宋朝贫富差距还是很惊人的。

按照高薪养廉的思路,宋朝官员拿这么多工资,应该安分守己、恪尽职守才对,但事实并非如此。由于各级官员过着穷奢极欲的生活,而且官员编制数量一直在剧增,从宋真宗的一万人左右,不到40年,官员人数翻了一倍还多,达到了3万。

为了豢养越来越多的官员,宋朝的中央财政收入越来越吃紧,苛捐杂税、赋役繁重,最终引发了方腊起义。宋朝的高薪养廉非但没有起到养廉的效果,反而耗尽国家财政,造成了社会动荡。

不过,老百姓对富豪级官员包拯的喜爱却从未改变,因为他清廉刚毅,不畏强权,除暴安良,敢于为人民做主,所以后人亲切的称他“包青天。”

虽然他的肤色很黑,像刚从煤窑里钻出来似的,但在后人的心里,他就是一千年前那颗最闪亮的星。

更多文章

  • 北宋七大家族的第一高手都是哪些人物?到底哪家英雄会更胜一筹?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北宋开国十大猛将,北宋四大猛将谁最厉害,北宋朝廷十大高手

    第一位:杨家将杨延嗣在几大家族中最受关注的就是杨家将,十代杨家英雄成为了热议的人物,七郎八虎的事迹与杨七郎的勇猛,成为民间一直以来追捧的经典。虽然王兰英的战绩明显强于杨七郎,穆桂英擒拿杨六郎的本领也不会逊于杨七郎,但是在所有人的心目中杨七郎才是真正的第一,勇闯幽州城杀四门的神勇,真正掀起了杨家将的高

  • 你瞅啥?瞅你咋地!这个对话引发明朝辽东战略崩盘,后金加速入关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辽东后金简介,明朝与后金辽东形势图,崇祯七年后金入关的详细资料

    攻城战戚家军、白杆军都是明末为数不多的忠于大明的精锐,但正正得负,两支忠于大明的军队相遇却加速了明朝的灭亡。1620年,“戚家军”和秦良玉的白杆军入京勤王,在通州发生了大规模械斗,造成两军关系恶化。其后两军入辽参战,在浑河一战,双方互相坑害,致使明军全面崩溃。不过,这里所谓的“戚家军”并非戚继光嫡系

  • 天崩开局!东林党还怎么与魏忠贤斗?移宫案就是伏笔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魏忠贤与东林六君子,天崩开局简介,历史上魏忠贤打压东林

    这一年是万历四十八年。乾清宫这边并排停了三个棺材等着操办,那边朱常洛的宠妾李选侍闹着要给自己争名分。李选侍,目前是没有任何名分的。选侍在明代指的就是侍女,本来李选侍是不愁名分的,朱常洛很宠爱她,就是封个皇贵妃也不是什么难事,怪只怪朱常洛天子命太短,刚登基没几天就病倒了,30天人没了,根本来不及册封。

  • 明朝军队的棉甲,从明初使用到明末,并被后金所沿用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国初事迹》中记载“(朱元璋麾下)将士攻城时,系拖地绵裙,或红或青绿,以其虚胖,箭不能入,头戴阔檐红皮壮帽,插“猛烈”二字小旗,后地广,易用铁甲等器”,这种拖地绵裙便属于一种棉甲。明末朱国祯所著的《涌幢小品》第十二卷中曾经提到棉甲的制法。“绵甲以绵花七斤,用布缝如夹袄,两臂过肩五寸,下长掩膝,麤线逐

  • 清朝巨人詹世钗远渡重洋,娶英国妻子生儿育女,他真的有3.19米?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赤峰的鲍喜顺是我国现存记录身高最高的人,236厘米,比姚明还要高出10厘米,尽管如此,他还不是我国最高的人。据资料记载,我国历史上最高的人叫詹世钗,清朝道光年间人,有“中国巨人”的称号,关于他的身高之谜众说纷纭,有的人甚至说他有319厘米,其中掺杂着多少水分,今天咱们来一探究竟。东方巨人在江西上饶,

  • 饰演“和珅”的王刚,失手砸掉价值1亿的古董后,如今怎样了?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和珅王刚个人资料,王刚演了几次和珅,王刚演和珅背后的故事

    王刚和和珅这个角色是相辅相成的,将一个角色演活,也容易被局限在这个类型的角色之中,所以在《铁齿铜牙纪晓岚》之后,我们也不难发现,王刚逐渐淡出了影视圈。演员要是无戏可演,总还是要靠其他的方式挣钱的,于是我们发现,王刚变成了一个主持人,一开始是《王刚讲故事》,后来又主持了一档鉴宝节目,名为《天下收藏》。

  • 糊涂人干聪明事:清朝收归粤汉川汉铁路,是否有其合理性?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清末汉川铁路路线,清朝时期的中国铁路,粤汉铁路之争

    四川成都人民公园“辛亥秋保路死事”保路运动发生源自于两条铁路线的修建,概况说来,应该是粤汉川汉铁路被收归国有而引发了南方诸省的抗议活动。然而,从宏观经济的角度来看,铁路线收归国有并不是一件坏事,百姓真正痛恨的是清政府剥夺百姓利益去取悦欧美列强,倘若清政府在这件事上处理得当,或许事件的结果就完全不一样

  • 清朝,为使冀南一个镇能正常运转,把河流改了道、省界进行了调整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清朝河流治理,清朝时期河北省地图,清朝时期的京津冀

    明朝的直隶大名府清朝的直隶大名府这个镇明清时为直隶大名府元城县的小滩镇,今天则称金滩镇,是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10乡10镇之一。在现在看,这个镇可能就是镇政府驻地的面积稍大一些,除此之外与其他的乡镇没有什么两样。但是在明清时期,这个镇却在朝堂上有着十分响亮的“名头”,它的功能发挥得好不好,足以让皇帝和

  • 一生未出过京城的皇帝,却将大清推向极盛,他究竟是何人呢?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大清王朝最厉害的皇帝,大清鼎盛时期的皇帝,大清皇帝简介及评价

    在揭开他的身份前,我们不如来回顾下身处大清极盛的乾隆皇帝。这个一生写下万余首古诗的帝王,一直以来都以爷爷康熙皇帝为榜样。不仅留下了下江南等和康熙南巡相似的事迹,还参与了大小数次战争。但老实说,他的很多开销还是耗尽了不少康熙、雍正的积累。为什么这么讲呢?毕竟在嘉庆继承皇位时,大清的国库就不如以往了。所

  • 雍正王朝中,其他皇子都向户部借钱,为什么只有四阿哥不借?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康熙皇帝在听到消息后,在朝会上问太子胤礽和八阿哥胤禩有什么好的办法,这二人分别说了自己的对策,不过这二位皇子所说的对策,康熙皇帝并不是十分满意。过了一会四阿哥胤禛赶到了,康熙皇帝问四阿哥胤禛为何来晚了,四阿哥胤禛回答康熙皇帝,是因为清理国库存银和灾区临近数省的钱粮实数去了。康熙皇帝命四阿哥胤禛将清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