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简单的道理一般人都懂,更不要说那些人中龙凤的帝王将相了,更是将知人善任奉为圭臬。
知人善任这件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想要在茫茫人海中寻找到出类拔萃的那个他无异于大海捞针,况且皇帝们也不是肚子里的“蛔虫”,哪能准略知道你的品行如何、能力大小,所以只能“众里寻他千百度”了。
如此一来就衍生出很多礼贤下士、求贤若渴的花样和佳话了,譬如周公吐哺、萧何月下追韩信、三顾茅庐等等,甚至还有皇帝从监狱里扒拉出几个可造之材,譬如雍正就这么干过。
雍正帝和他的员工们
雍正上位不容易,上头的老爹是个顶能干又顶长寿的皇帝,都说伴君如伴虎、先君臣后父子,摊上这么个英明神武的皇阿玛,自然更是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除此之外下头跟自己争家产的兄弟那是既有数量又有质量,足有八个之多还个个心眼多地跟“蜂窝煤”一样。
总而言之雍老四这个皇位真是从千军万马里杀出一条血路得来的,说多了都是泪,皇位得来不易的雍正帝也分外珍惜这个做皇帝的机会。
在日常工作中“日夜忧勤,毫无土木、声色之娱”,真是两耳不闻享乐事,一心只付家国中,要什么嬛嬛、若曦,朝政才是朕的最爱。
在这样高的工作热情下,雍正的工作业绩也蹭蹭地往上升。
雍正帝在政治上取得创立密折制度和军机处、推行耗羡归公和养廉银制度、实施摊丁入亩措施、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改土归流”政策、废除贱籍制度等一系列成就。
而在军事上,雍正帝也平定了青海罗卜藏丹津发动的叛乱,纵观他的一生,他也堪称是文武兼备的一代明君。
这么多的成绩自然不是他一个人就能做出来的,毕竟他不是什么会分身术的的奇人异士,治国理政千头万绪,他自然需要一大批的优秀员工替他分担一二。
要内卷大家一起内卷,要“社畜”大家一起“社畜”,既然领导都以身作则辛苦工作了,底下的员工自然更要努力冲业绩。
雍正帝自己也很注重人力资源工作,他认为“为政以得人为要,不得其人,虽食法美意,徒美观听,于民无济也”,再好的政策也要人去落实,负责实施的人工作不到位,再好的政策也是空中楼阁只能用来看看,没有什么实际效果,所以他极其重视人才的选拔和任用。
在这种情况下,雍正一朝也算得上人才济济。
雍正帝的得力干将,早期以隆科多和年羹尧为主要代表,这两个人都曾在夺嫡之争中为雍正帝立过大功,不过很快这两个人就有点儿飘,所以雍正帝就处置了他们两人。
之后备受雍正帝倚重的大臣以张廷玉和鄂尔泰为主要代表,这两个人在雍正一朝也算得上善始善终,没有像隆科多、年羹尧一样凄凄惨惨。
两个人也足够的坚挺,在雍正死后还被任命为顾命大臣,政治轨迹一直延续到乾隆前期。
不过两人也因为这个身份遭到了权力欲极强的乾隆帝的猜忌和防备,一个晚景凄凉,一个晚节不保。
出他二人之外,田文镜、李卫等人也是备受雍正帝信赖的名臣,正是在这一系列优秀员工的帮助下,雍正帝虽然上有“千古一帝”康熙帝,下有“十全老人”乾隆帝,但也不会被这两人的光芒掩盖,成为清朝承前启后的一代明君。
“囚犯”名臣阿克敦
相较于前文提到的张廷玉、鄂尔泰等人,同为雍正朝名臣的阿克敦就显得默默无闻了一些,
不过声名不显不代表经历不传奇,事实上单论人生经历的跌宕起伏,阿克敦绝对名列前茅。
阿克敦出身于章佳氏,关于他的早期经历史籍记载不算很详细,也不知道它到底是草根出身还是一个官二代,而章佳氏这个姓氏虽然也算满族中颇为尊贵的姓氏,也出过诸如尹继善、庆桂等清朝达官显贵,却不属于顶级豪门满族八大姓。
不过这些都不影响阿克敦的独自闪亮。清朝开国之后虽然极其重视科举制度,但对于满族八旗子弟来说,却可以不经过科举考试的洗礼就可以做官,这也算是清朝统治者对满族子弟的一种优待,
但阿克敦却是反其道而行之,他不仅参加了科举考试,还成功考中了进士。
估计在那个时候中了进士的阿克敦也是一个颇为显眼的存在,经过科举考试的认证后,起码在学识这一块儿阿克敦算是技能点满了,连康熙帝都认为他学问很好,这之后阿克敦的仕途虽然看起来不那么引人注意,但确实在稳步上升,在康熙朝历任翰林院试讲学士、詹事、兵部侍郎等职。
进入雍正朝后更是官运亨通,先后执掌翰林院、国子监,并在礼部、兵部任职,后来外放两广成为两广总督、广州将军,成为军政一手抓的封疆大吏。在两广任上阿克敦恪尽职守,治过水、剿过贼、举报过不称职的官吏,不过也因此得罪了一帮人。
后来杨文乾、孔毓珣、王士俊等人状告阿克敦犯下贪赃枉法、与盗匪勾结、公然强行索贿等一系列罪名,盛怒之下的雍正帝就判了他“斩监候”,这也是阿克敦第一次被判死刑、锒铛入狱。
不过阿克敦很快迎来东山再起的机会,当时徐州、沛县以及济宁、嘉县一代的河道出现严重的淤积堵塞情况,时任山东巡抚的费金吾上奏朝廷请求派专人负责河道整修和疏浚工作。
治水工作是个专业性很强的工作,负责官员既要了解地形地势、水利设施等治水专业知识,也要具有很强的统筹管理能力,一时之间雍正帝也找不到符合条件又有经验的官员来处理此事,正在雍正苦于无人可用之际,张廷玉为雍正提了一个醒:死牢里就有一个现成的。正在监牢里等待处决的阿克敦不正是一个合适的人选吗?
阿克敦在两广任上曾经成功参与过高要、高明、四会等地的治水工作,是具有丰富经验又对水利颇为了解的人。有过工作经验这就好办了,雍正帝就将阿克敦从监牢里放出来,令其负责此事戴罪立功,而顺利完成治水任务的阿克敦就这样东山再起。
再度站立于朝堂之上的阿克敦继续自己的人生征程,此后他多次出使准噶尔,历任镶蓝旗满族都统、协办大学士、刑部尚书、左都御史等职,这期间他也颇多坎坷,甚至又一次锒铛入狱、被判死刑,可最终都化险为夷,成为历经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的一代名臣。
结语
阿克敦的一生堪称惊心动魄了,他曾先后两次入狱待死,也曾两次从监牢中再度走向朝堂,这些虽然有很多运气的成分在里面,可也与阿克敦自身的出类拔萃有很大的关系,毕竟有能力的员工才能得到领导更多的关注和宽容。
参考文献:
《清史稿》、《啸亭杂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