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们欢呼雀跃,被统治者压制百余年终于解脱。
有人欢喜有人忧,曾经的“作恶者”恨不得钻到地缝里,生怕遭到清算,许多皇族后裔甚至改名换姓,尝试着融入普通人的生活。
新中国成立后实现了人人平等,这样的时代一去不复,但少数人仍然当起了另类。
对于部分“有心人”而言,爱新觉罗氏像极了一种荣耀,自己每天沉醉其中,不断模仿曾经当权者们所谓的生活习惯和行为。
话说回来,这到头来还不只是一场梦吗?不知道这样做的意义在哪里?
许多网友们纷纷打趣,背后的原因只有一个,就是生活越来越好,这些人的目的开始变得不单纯,放到大清刚刚覆灭的时候,不知道他们会用何种行为方式表现自己的行为。
如今说得最多的便是“乾隆七世孙”,他的名字叫恒绍,每天身穿龙袍手戴帝王扳指,差点都让你对他的身份信以为真。
这还不是最重要的,恒绍每年都会大张旗鼓地进行“公开祭祖”活动,规模更是号召百官,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儿?
乾隆七世孙
说实话,这个名号有些让人诟病,笔者一点都看不上。
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人最需要的就是做真实的自己,借用祖先的荣耀为自己贴金,这得落魄到什么程度?
首先来看他的姓氏,即爱新觉罗氏,和满清的官方记载相符,但这并不能断定他的身份。
在缺乏证据佐证的情况下,恒绍将此身份大肆宣扬,每天以皇家标准要求自己,比如不是黄色的不穿,不是黄色的不坐,否则无法体现个人的尊贵。
其他地方的人们或许并不知情,恒绍在吉林反正是出尽了风头。
据当地人所言,恒绍手上佩戴着帝王扳指,有史学家曾进行过考证,确实为乾隆皇帝生前佩戴过的物品,价值不菲。
何为帝王扳指?即护指之物。
封建时代下许多皇帝有打猎的爱好,拉弓勾弦时容易勒手,故而有了这种东西诞生。随着时代的发展,帝王扳指慢慢演化为一种装饰物,成为身份的象征。
考古学家们得知该消息后,先后多次上门对恒绍做思想工作,目前国家对于史料的研究还是很重视,希望他能将此文物交给国家,不过遭到了恒绍的拒绝。
笔者对此并不反对,毕竟是别人的私人物品,可借此消息炒作个人身份,就有些让人反感。
从恒绍自己的角度出发,这个扳指绝非文物那般简单,最重要的是有力身份证明,亲自佩戴过的物品怎么可能随意传承到别人手中?
话并不无道理,过程中仍然排除不了众多可能情况。
仅有的一个身份证明,还让人对他变得如此反感,恒绍的心里很不是滋味,后来他张罗召开了一场祭祖活动——全球满族祭祖大典。
祭祖大典
这场活动恒绍号召了400余人,地点在吉林省乌喇公园,每个人都身着传统服饰,向一位身穿龙袍的年长者跪拜。
没错,他就是爱新觉罗·恒绍,所谓的“乾隆七世孙”。
跪拜之礼结束后,恒绍拿起话筒称“众爱卿平身”,随后开始了各项祭祖礼仪,整个过程看起来十分繁琐。
有守卫、有宫女,如果你是路人,对恒绍身份不知情的情况下,还以为这是在拍摄大型清宫剧。
如此具有封建色彩的活动,引起了众多网友们的不满,对此恒绍做出解释:只是想恢复祖宗们的仪式,同时将这一好的传统进行保留。
祭祖没有错,但通过这种方式未免有些不妥?
很多时候事情并非诸位表面上所看到的那样简单,拿恒绍的“乾隆七世孙”身份和组织活动为例,他真的是为了祭祀祖先吗?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一切都是利益作祟罢了。
恒绍平时喜好中医学,成年后成为中医药从业人员,33岁的时候开办了一家药材的研究所。
年轻的时候都不见他提及这个身份,为什么后来开始大肆宣扬?这里不得不提到一本书,即《爱新觉罗·恒绍藏宫廷秘方集》。
据恒绍本人介绍,这本书是他根据清代宫廷秘方《玄金秘要》所编著的,用这些活动为自己换来名气,就算抱着试一试的想法找他医治,也够他吃一辈子。
笑侃人世间
说得再多,绕不开的还是“利益”。
从旁观者的角度出发,看起来虽然有些稀奇,但背后确实有些哗众取宠。新时代的每个人生而平等,邵衡靠这种名号来博取世人的眼球,不知道九泉之下的“乾隆先祖”会作何感想?
文章结尾之时,送给诸位一句话: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历史的车轮总是滚滚向前,很多事情早已成为过去式,一味地沉溺于曾经的辉煌之事,只会让自己慢慢迷失。任何人任何事,回归当下才是最正确的选择,白日梦终究只会害了自己。
感谢您的阅读,喜欢别忘了留个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