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刘备为关羽报仇,攻打东吴惨败,但他选择先吴后魏的战略有错吗?

刘备为关羽报仇,攻打东吴惨败,但他选择先吴后魏的战略有错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3572 更新时间:2023/12/15 22:13:25

关于夷陵之战,大家都不陌生,起因就是刘备为了给关羽报仇,一意孤行去打东吴,结果被陆逊烧了一个落花流水,不得不在白帝城托孤。对此,无论是当时的赵云诸葛亮,抑或是曹丕,都对刘备的行动不看好,而更多的后人,也说刘备实在不应该因私废公。但毛批三国作为刘备最坚定的粉丝,却说刘备为了关张两位兄弟的大义,这么做也无可厚非,依旧那么“护短”。

应该说这两种观点各有道理,但是,结合着毛批点评,老乐觉得,有一点是必须要多想想的,那就是刘备的结局虽然悲惨,但他这么做,真的错了吗?因为给关羽报仇,只能算是刘备出兵的一个理由,否则的话,两家的姻亲(尽管名存实亡)和盟友关系,想要彻底废弃的话,也真的没有更合适的借口。同时,由于诸葛亮和赵云劝刘备,应该先考虑打魏国,最后再收拾东吴,经过夷陵惨败,被验证似乎是正确的。可是,大家想过没有,刘备离世后,坚定执行先魏后吴的诸葛亮,以及跟他志同道合的战友们,最后得到一个什么结果?不还是以失败告终吗?

说到这里,不知道有多少人想过,如果刘备攻打东吴成功,吞并了江东的话,他跟曹丕划江而治,三国最终的走向又该如何呢?起码在老乐看来,那应该是南北朝提前几百年,中原大地能不能少些战火,也未可知。当然,老乐坚持一点,历史不能假设,我们在说这个事儿的前提,是要简单掰扯一下,刘备选择的先吴后魏的战略,到底有没有错。不能说因为夷陵之战的结果,就逆推原因有问题,就像老乐刚才说的一样,如果是那样,诸葛亮一辈子也没成功,那凭什么说先魏后吴就是对的呢?因此,毛批三国有一句话说的非常有道理,在刘备刚刚继汉立国的时候,孙权已经公开向曹魏称臣了,这是明显不把汉朝放在眼里,单纯从这点来说,为了自身的法统,刘备去打东吴,没有任何问题。

另外,考虑当时三国的实力,曹魏最强,孙刘两家都无法难度与之抗衡,所以诸葛亮主张联吴,但蜀汉强大到了已经可以吞并东吴的话,把东吴的资源直接夺为己用,不比整天提心吊胆维持表面的结盟更合适吗?说到底,刘备和诸葛亮的分歧,就在于究竟是先收拾弱小的敌人,在集中力量对付强敌,还是借助弱小敌人的力量,一起对付强敌,最后再收拾弱小的区别。其实,在老乐看来,这道选择题并不难回答,从历史找答案的话,秦灭六国,联合的是最强的齐国,最先消灭的是最弱的韩国。如果放在我们生活中也是一样,在我们的学生时代,考试的时候,都明白一个道理,遇到难题放在一边,先把会答的,简单的答完,在能拿的分数到手后,再集中全力攻克难题。这不都是刘备的战略选择吗?可为什么到了《三国演义》里,诸葛亮就什么都对了呢?

聊到这,老乐的观点已经比较清晰了,刘备的战略选择没错,夷陵惨败,只是在战术执行方面出现了意外,这是能力和运气的问题,但出发点不应该被否定。就像我们考试也一样,挑出所有会答的题,就一定能全都答对吗?那样的话,还会有“学渣”了吗?所以,对于刘备夷陵之战失败,给现实中的我们带来的一大经验就是,大家不要人云亦云,只会跟风批评刘备的失败,因为单纯痛快痛快嘴,却想不到什么是更合理的做法,有什么用?只有自己多思考,想明白刘备的成败得失之后,才能更好理解,做事儿为什么要先易后难,更重要的是,通过刘备的失败,我们能明白,即使选择了先易后难,也未必百分之百成功,但只要想通了这一切,面对失败,不会那么痛苦不是?

更多文章

  • 三国历史:魏蜀吴三国哪个能一统天下从他们的国力对比就能看出来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蜀吴联合能灭魏么,三国魏汉蜀吴,三国蜀吴联合抗曹

    第一:国土面积的对比。要想能够一统天下一个国家也要看自己有多少国土面积,比较国土面积才是夺取天下的本钱。当时称为立国后国土面积又87个郡、6个州,人口大约500万左右。东吴在建国后有三州之地32个郡,人口超过了为50万。而蜀汉只有益州之地,共有22个郡,人口约110万!从这一项对比来看,曹魏国土面积

  • 东吴能在夷陵之战大胜刘备,最宝贵的经验,是靠孙策和刘表给的?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刘备攻打东吴夷陵之战,刘备夷陵之战后和东吴联盟,夷陵之战刘备最大战果

    当然,这些细化有趣的内容,就不是老乐要跟大家交流的方向了,咱们还是说毛批三国对这一回的点评,其中就提到了,孙策在得到袁术的支援后,并没有冲动地想要为父报仇,找刘表打一架,而是把安家大业放在了首位,所以才有了江东基业。甚至在孙策刚刚立足的时候,他也没有立刻对刘表动手,说明孙策的战略眼光还是很出色的。这

  • 三国历史:孙权熬死了同时期的所有诸侯为什么终究不能一统天下呢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三国孙权简介,孙权怎么做才能一统天下,赤壁孙权一统天下

    我们都知道孙权如果按年龄和辈分来算的话,孙权算是曹操、刘备等一部分诸侯都算是孙权的长辈,如果按时间来算的话,孙权和曹操他们都是同一时期的诸侯。孙权算是汉末到三国时期最能熬的一个人,不仅耗死曹操祖孙三代人加上刘备,甚至是耗死了司马懿。孙权熬死了这么多人为什么还是不能一统天下呢?其实孙权不能一统天下是因

  • 赵云病逝,诸葛亮只是痛哭,为何张飞儿子故去时,诸葛亮吐血晕倒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赵云张飞诸葛亮,诸葛亮赵云张飞哪个厉害,为什么赵云死后诸葛亮只是哭了

    那么,为何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听闻最后一员五虎将、赵云病故时,只是痛哭流涕;而得知张苞的死讯后,会显得更加悲痛,乃至吐血?在我看来,这是因为诸葛亮对于两人的心理预期不同,并且两人对于蜀汉的意义不同所导致的。诸葛亮对于两人的心理预期不同赵云是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唯一位在世的五虎将,但是已经年过七旬

  • 荀彧作为曹操的张良,为什么反对曹操当魏公,仅仅是理念不合吗?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荀彧为什么要帮曹操又要反曹操,荀彧墓,荀彧对曹操到底什么态度

    由此可以说,这一回的信息量大,内容繁多,可故事脉络却一点都不乱,从刘备“帮”刘璋开始,中间通过穿插赵云截江夺斗的小插曲,过渡引出孙权,进而再跟曹操打一仗等重要情节,都顺理成章,自然而然地出现了。也正是因此,毛批在这一回里,几乎把该点评的人和事儿全评了一遍。但篇幅有限,老乐还是想重点聊聊一个很矛盾,很

  • 王佐之才荀彧:被曹操称为“吾之子房”,但他可能误会了曹操本意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曹操的谋士荀彧,曹操荀彧对话完整版,历史上的荀彧与曹操

    当然,历史不能这样假设,即使不是司马炎,也会是其他人将三国平定,所以司马晋朝是历史必然中的偶然,这么大的话题,也不是老乐能说清楚的。而且此前咱们也没少揭袁绍的短,反正就他这个人性,想要在乱世中取得最终的胜利,不是很容易。因为他跟曹操最大的区别,就是恒心和信心不足,正所谓多谋无断,说的就是袁绍一天一变

  • 曹操八十三万雄师难胜周瑜,他的“徒弟”却是唯一让周瑜受伤的人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曹操和周瑜的资料,曹操和周瑜谁智谋好,曹操周瑜谁厉害

    很简单,打跑了曹操,孙权更不需要刘备那微不足道的帮助了,甚至还想卸磨杀驴,直接给刘备撵出荆襄,毕竟鲁肃和甘宁,都给孙权提出过跟隆中对差不多的建议,前提就是占领荆州这个门户。所以,刘备自然成了江东的一块心病,可是,直接翻脸又不好,大家只能在合作的外衣下,各干各的,第一个目标就是抢南郡。负责守南郡的是曹

  • 曹操和董卓都因美女遇险,典韦与吕布选择却不同,谁才是真祸水?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董卓曹操典韦,董卓能搭配典韦吗,曹操和董卓谁厉害

    对此,毛批三国还特意将董卓和曹操这点“糗事”做出了对比,都是因为美女,遭遇到了极大的危险,最终,董卓被吕布送走了,而典韦以自己的性命为代价,成功送曹操逃脱。由此一看,这是非常有趣的巧合,都是雄霸天下的一方权臣,手下都有当世顶级名将,都有人要为此失去生命。但最终结果却完全不同,这是为什么呢?难道仅仅是

  • 在诸葛亮眼里,占有荆益两州真的能夺取天下吗?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诸葛亮是用什么计谋夺取荆州的,刘备为什么先取荆益二州,正史上诸葛亮守荆州几年

    诸葛亮与刘备《隆中对》时,刘备依附荆州刘表任新野守备,麾下仅十几员将领约五千兵力,后勤辎重严重缺乏却面临曹操南下威胁,诸葛亮为刘备提供上中下三个选择:上策是刘备伺机夺取荆州,以荆州富庶财政和三十万甲兵,与东吴孙权和议停战,率精锐夺取曹操老巢许都,挟天子以令诸侯,刘备进可攻退可守,削平诸侯便能确立基业

  • 关羽的性格缺陷,不单纯是他太过自负,更因为他对人对己双重标准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关羽性格缺陷,关羽过哪五关斩哪六将,关羽最明显的特点

    因为刘备当上汉中王以后,终极辉煌就快来了,在此,小说先把关羽的巅峰一战交代个清楚。但我们都知道,巅峰过后,难免走下坡路,所以水淹七军的经典战例,几乎成为了关老爷的绝唱。而在这个过程中,老乐觉得,对于关云长已经不需要花式吹捧了,反而想跟大家多聊几句关平。在打庞德的过程中,关平至少四次证明了自己的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