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朱元璋临终留下6字遗言,建文帝若听,朱棣早已死亡

朱元璋临终留下6字遗言,建文帝若听,朱棣早已死亡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2712 更新时间:2024/1/19 10:02:05

但狡兔死,走狗烹的历史怪圈又必须上演,生命里的最后二十载,随着年龄渐长,一桩桩大案,胡惟庸诛灭九族、李善长诛灭九族、蓝玉剥皮实草……

人都说和棺定论,而他的一生足够成功,以至于康熙帝立碑“治隆唐宋”,毛爷爷也将他比之仅次于李世民的第二帝王。

但他的狠辣也一样饱受诟病,而这一切的根由则是为了他的朱氏江山,他的儿子朱标和那个不成器的孙子朱允炆。

1392年,懿文太子朱标盛年而崩。这也让朱元璋很是心伤,而年幼的皇太孙朱允炆,虽然孝顺但却未经世事,更是文弱书生模样。

而此时在外镇守边疆的“塞边九王”,二儿子秦王朱樉、三儿子晋王朱棡相继去世,四子燕王便成为魁首,实力强劲,内又有蓝玉手握军权,于是蓝玉案先爆发,一代名将蓝玉最终落得一个身死家灭的结局。

而洪武二十八年,朝鲜使臣李芳远(也是后来的国王)前来朝贡,敬献良马,路过北京便将其中一匹好马送给了朱棣。

这件事,说大不大,说小不小。敢僭越规制私自收受他国赠送国礼,而燕王朱棣也深知父亲手下锦衣卫的厉害,思忖再三便向朱元璋坦白。朱元璋大怒呵斥“朝鲜王何得私交?”

而此后虽然朱棣再无过错,但已经深知朱棣野心又处理了卧榻之侧大将的朱元璋也便开始了他的布置。

洪武三十一年,已经病入膏肓的朱元璋下诏武定侯郭英,命令他为总兵,都督刘真、宋晟为之副,由辽王节制,屯兵开平(今山西太原)迤北;还向都督杨文下令,以北平都司外加燕王、谷王、宁王的护卫也一同前往,一切号令,皆出自辽王。

目的已然十分明确,朱元璋深知自己的孙子朱允炆并不一定是儿子朱棣的对手,所以才会抽调兵力进驻开平以辽王节制,并以此来 节制、削弱驻守北平的朱棣。

在长的寿元,也终有油尽灯枯之时,做完这些朱元璋将朱允炆招致面前,气若游丝的说到“燕王不可不虑!”6个字,朱元璋定然不会认为这简单的6个字会一语成谶,因为他已经考虑得足够周全,并且弥留之际还强撑着又将女婿梅殷招致床前,“敢有违天者,汝其为朕伐之!”一切都安排妥当,朱元璋留下遗诏,便撒手而去。

也就在建文帝按照遗诏,禁止亲王奔丧,安葬 朱元璋,然后登基为帝,而后用老师齐泰黄子澄的计谋——削藩。

就当时的环境而言,这本是一场必胜的对局。但是也就在拿朱棣的兄弟周王朱橚开刀,继而将代王朱桂,湘王朱柏,齐王朱榑,岷王朱楩轻而易举的收拾之后,建文帝朱允炆飘了。

历史不止一次地告诫我们,任何不懂得敬畏对手的人,都将自食其果。楚霸王项羽便是如此最后落得一个被杀身首异处的结局,淝水之战前秦苻坚亦是如此。

而建文帝在继位伊始,机会可谓是大把。他也并未将爷爷朱元璋的遗言记在心中,简洁的六个字被置若罔闻,以至于最终葬送大好局面,成就了叔叔朱棣历史上唯一一个造反成功的藩王的成就。

1398年和1399年,朱棣自持实力并不够强大,朱棣亲自前往南京请罪,期间更是装傻装病,还曾将儿子送到南京为质子,但是在朱棣的精彩演技与愚蠢的建文帝的联袂演出之下,朱允炆竟然又将朱棣及其诸子一一放归。

最终,在姚广孝等人的谏言之下,更在愚蠢的建文帝衬托之下,又没有了后顾之忧之下,朱棣发动“靖难之战”。

1402年,朱棣攻破南京城,在位仅4年的建文帝,见大势已去,放火烧毁宫殿,不知所踪。

参考资料:《明史》

更多文章

  • 明朝与日本大战,明军本可以消灭日军,却为何讲和?结果还后悔了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明军vs日军,明朝对日本有哪些战争,明军对日军有哪些胜仗

    万历朝鲜之役战争的原因万历朝鲜战争是发生在明朝的一场战争。明万历年间,日本太阁丰臣秀吉基本统一日本后,其野心迅速膨胀,1590年他致信朝鲜国王,要求借道进攻中国,遭到朝鲜的拒绝。1591年把关白职位让给养子丰臣秀次,自称“太阁”,在松浦郡建造名护屋城,作为作战大本营。1592年3月,丰臣秀吉共调动军

  • 建文帝最信任的大将李景隆,为什么会成为朱棣的大功臣?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朱棣与李景隆,朱棣与李景隆关系如何,朱棣对李景隆怎么样

    1398年明太祖朱元璋病逝,朱允炆登基继位,是为建文皇帝。李景隆因是建文帝心腹,深受亲近信任。1399年燕王朱棣以“靖难”的名义起兵造反,朱允炆接受黄子澄的推荐任命李景隆为大将军率军五十万北伐。但不知是朱棣太厉害还是李景隆太菜,在对燕军的作战中李景隆几乎没什么胜绩。1400年10月李景隆被建文帝召回

  • 建文帝失踪后,他的儿子下场当真惨,被朱棣折磨成一个傻白痴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朱棣建文,朱棣对建文的态度,史书记载朱棣找到建文了吗

    当朱棣大军杀入京城时,朱允炆竟然消失了,直接消失在历史中,完完全全整个人不见了,也找不到他的尸体,有人猜测他已经死了,但也有人说他逃走了,建文帝的失踪成了历史之谜,但他却有一个儿子留了下来,并没有跟着他一起逃走,当时他的儿子才两岁。朱文圭,他是朱允炆的唯一的儿子,或许是在情急之中,朱允炆没来得及带走

  • 建文帝究竟去哪儿了,为什么朱棣搜遍世界,也没找到他?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朱棣建文,朱棣对建文的态度,史书记载朱棣找到建文了吗

    朱棣傻眼了,这些尸体烧的面目全非,黑炭一般,是男是女都分辨不清,更别提辨别是不是朱允炆了!朱棣坐立难安,愁眉不展,他担心朱允炆没死,或者逃走了,那就麻烦大了!要知道,朱棣发动靖难之役,打的是“清君侧”的旗号,按理说,“君侧”清理干净之后,皇位应该由朱允炆继续坐的。可是,朱允炆却无端消失了,朱棣能不着

  • 为什么宋朝有杨家将,呼家将,却看不到“岳家将”?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杨家将在宋朝哪个时期,杨家将与宋朝关系,杨家将在宋朝是怎样的地位

    但在岳飞的故事中,从岳飞到岳云、岳雷,直到岳云的儿子岳甫,这也都是祖孙几代生生不息的。当然,说这些的前提是,仅限于历史小说,而非正史,如果单纯论正史的话,岳飞和岳云父子,比起杨业与杨延朗更配得上“家将”这个称谓,遑论薛礼和呼延赞家族。可见,无论正史还是小说,却很难见到“岳家将”这个词。这究竟是为什么

  • 刘伯温死后,朱元璋是如何对待其后人的?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刘伯温死后朱元璋的反应,刘伯温死后朱元璋怎样对待,刘伯温死后朱元璋对他做了些什么

    刘伯温:人之将死,其言更明!刘伯温之死,称不上善终。洪武三年(1370年),明太祖授刘基为弘文馆学士,十一月,大封功臣,又授刘基为开国翊运守正文臣、资善大夫、上护军,封诚意伯,食禄二百四十石。第二年,赐刘基归乡。而刘伯温之所以辞官归乡,是因他个性鲜明,难以与李善长和胡惟庸等人和谐共处,多有冲突和龃龉

  • 西江抚州保存最完好的古建筑,宋徽宗亲自赐名,充满临川文化特色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江西十大明清建筑,抚州十大古老建筑,抚州四大名塔

    这是 抚州 会馆的入口处,眼前的这个 石门 坊是保存了下来的,上面还有非常精美的雕刻,而中间部分的“玉隆万寿宫”是宋徽宗亲自赐名题写的,于是这个名字也是流传至今,这也就是万寿宫的一个来历。玉隆万寿宫内部分为三进,中轴线由 石门 坊、戏台、前厅、中堂、后厅、后楼六部分组成,左右两翼以中堂前南北面的 通

  • 假如晁盖不死,宋江能成为梁山一把手吗?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晁盖其实已经看透宋江,晁盖不死宋江还能做老大吗,宋江和晁盖在梁山谁有威望

    具体从以下几点分析。一、梁山众将领态度上:梁山最初成为江湖好汉“俱乐部”,真正是从晁盖入火梁山开始的。在林冲火并王伦后,晁盖集团正式入驻梁山。从此,以晁盖为核心的,以吴用、公孙胜、林冲、刘唐、阮氏三兄弟为骨干的,梁山集团正式“挂牌上市”。◆先说智多星 吴用,早就与晁盖相识相交。吴用的家离晁盖所居住的

  • 刘伯温做了一件蠢事,搞得朱元璋暴跳如雷,不杀他都不行了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朱元璋吃刘伯温的面,刘伯温死后朱元璋对他做了些什么,刘伯温死后朱元璋怎么对待

    朱元璋当上皇帝后,有一次曾问刘伯温:"李善长之后,何人能当宰相?"刘伯温却支支吾吾不回答,朱元璋就列出三个名单,分别为:杨宪、汪广洋、胡惟庸,可刘伯温把这三人都否定了,朱元璋见这形势,便说只有你刘伯温适合了,可刘伯温却表示,自己性格嫉恶如仇、缺点太多,也不合适。最终刘伯温并没有提出谁能在李善长之后当

  • 为什么这个位高权重的大宋宰相,是“溜须”的创始人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上真实的大宋宰相,大宋最年轻的宰相,大宋宰相列表

    此人名叫丁谓,官至北宋宰相,当然,关于他溜须的故事,还是他在作副宰相时发生的,但问题是,副宰相也是不小的官职了,这种地位的人,如果溜须的话,除了皇帝,估计也就剩宰相了。没错,他所溜须的,正是当时自己的顶头上司,大宋真宗时期的名相,寇准。关于寇准的形象,在民间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大伙印象最深的,应该是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