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明朝与日本大战,明军本可以消灭日军,却为何讲和?结果还后悔了

明朝与日本大战,明军本可以消灭日军,却为何讲和?结果还后悔了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1771 更新时间:2024/2/3 18:02:17

万历朝鲜之役

战争的原因

万历朝鲜战争是发生在明朝的一场战争。明万历年间,日本太阁丰臣秀吉基本统一日本后,其野心迅速膨胀,1590年他致信朝鲜国,要求借道进攻中国,遭到朝鲜的拒绝。1591年把关白职位让给养子丰臣秀次,自称“太阁”,在松浦郡建造名护屋城,作为作战大本营。1592年3月,丰臣秀吉共调动军队九个军团共14万人,以宇喜多秀家为总指挥官,发动侵略朝鲜的战争。

明军

战争情况

日军在战争初期处于优势,仅一个多月的时间内攻陷朝鲜京城平壤,驱逐朝鲜国王昖,这时朝鲜宗主国大明求援。此时的明朝,在经历了居正改革之后,国库充盈,革弊施新,国力达到一个顶峰。明朝集结辽东军约4万人由应昌、李如松统领,奔赴朝鲜作战。

大明的军队英勇无敌,在朝鲜平壤大败日军小西行长部,歼敌上万人,明军仅阵亡七百九十六人,受伤一千四百九十二人。明朝的近四万援朝部队在提督李如松的指挥下大举南下,日军各地守军望风而走,明军几乎兵不血刃,就在半月之内收复失地五百里。在朝鲜国都西北的碧蹄馆,明军再次打败日军。同时在各大战区,明军和朝鲜军队均取得胜利。

1593年6月,日军开始向明朝求和,双方开始休战。议和成功后,日军退回本土。

万历朝鲜之役

为什么明朝会答应议和

在战争初期,朝鲜军队早早被击溃,无法组织有效的抵抗。明朝以4万大军直接面对日军近16万军队,在兵力全面弱势的情况下打败日军,帮助朝鲜收复失地。在战场上,明军占据主动,完全有实力消灭日军,而且朝鲜人也是坚决反对求和的,那么为什么明朝不顾朝鲜人的反对,答应日军的求和呢?其实正是答应了日军的求和,给了日本喘息之机,才会导致日军在3年后再次侵略朝鲜,恐怕这也是明朝始料未及的事情。

小编认为原因分析有以下几点:

1.战争中中日双方都使用了热武器。明朝当时拥有先进的、威力强大的火炮,日军拥有火绳枪,虽不如明朝的火炮,但也威力不容小觑,可以说这场战争是世界上第一场大规模使用热武器的战争。由于战况过于激烈,对朝鲜破坏过度,到战争后期造成瘟疫流行。

军人

2.1593年整个春季都在打仗,朝鲜本土遭到极大破坏,百姓没有进行生产,战争各方补给都出现困难,征发粮食不易。明军的补给线虽是由朝鲜供给,但补给压力仍然很大。明朝将领祖承训在其呈给杨绍勋总兵的报告中就直接指明粮草不继,朝鲜无法提供足够的粮草够军队食用。而且明军的火炮弹药及武器损耗较高,这些补给都是由国内运输,补给线太长。

3.明军和朝鲜军之间缺乏信任。朝鲜军队没有组织有效的攻击,往往与日军一接触就立即溃败,导致明军孤立作战。明朝将领祖承训经过与日军作战后说了个发生在平壤战役的例子:明军攻打日军已占据的平壤,同去的朝鲜军有500名人,结果临交战时,400名朝鲜军率先溃逃,剩下的100名则与对方有所交谈。更恼火的是,朝鲜军打仗不行,却跑来跟明军争取指挥权。而明军兵力有限,仅4万军队,无法进行大规模的战争,日军打定主意全力逃跑,明军也是没办法追击的。

4.明军士兵都是大明人,军队走出国门,在外作战,难免会有伤亡,死一个则少一个,而得不到兵力补充,士兵越打越少。即便能够全歼日军,恐怕损失也不小。

5.按照明朝与朝鲜的盟约,明军把日军超出朝鲜,收复失地,明军已达到目的,完成自己的使命,实在犯不着为了别人而使自己受到损失。

中日海战

综所上述,明军虽有实力消灭日军,但明军走出国外作战,在已实现自己的战略目标的情况下,为了减少自身伤亡,保存实力,求和是最佳策略,而日军败仗已定,更是巴不得求和,不仅可以挽回颜面,也让剩下的军队顺利归国。唯独朝鲜无端端被侵略,国内被破坏,一片狼藉,自然想报复和消灭日军,但无奈朝鲜实力弱小,也只能答应讲和了。

遗憾的事

唯一让明朝没有想到的是,3年之后,丰臣秀吉再次发动日军侵略朝鲜,明朝大军也再次援朝。在第二次万历朝鲜之役中,明朝就不是那么容易打仗日军了,明军最终取得战争的主动性,丰臣秀吉因战事不利忧郁而死,日军被迫撤军。而这在第二次万历朝鲜之役中,明军虽然还是达到战略目的,但参战部队较多,损失较大,耗费无数钱粮。更可恶的是。这场战争导致大明边军实力受损,给女真人的崛起提供了条件。

想来,当日军再度侵略朝鲜,明朝肯定是后悔了,早就知道这样,当初就不应该和谈,拼着再大的损失,也要全歼日军了,可惜时间不能倒流。

更多文章

  • 建文帝最信任的大将李景隆,为什么会成为朱棣的大功臣?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朱棣与李景隆,朱棣与李景隆关系如何,朱棣对李景隆怎么样

    1398年明太祖朱元璋病逝,朱允炆登基继位,是为建文皇帝。李景隆因是建文帝心腹,深受亲近信任。1399年燕王朱棣以“靖难”的名义起兵造反,朱允炆接受黄子澄的推荐任命李景隆为大将军率军五十万北伐。但不知是朱棣太厉害还是李景隆太菜,在对燕军的作战中李景隆几乎没什么胜绩。1400年10月李景隆被建文帝召回

  • 建文帝失踪后,他的儿子下场当真惨,被朱棣折磨成一个傻白痴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朱棣建文,朱棣对建文的态度,史书记载朱棣找到建文了吗

    当朱棣大军杀入京城时,朱允炆竟然消失了,直接消失在历史中,完完全全整个人不见了,也找不到他的尸体,有人猜测他已经死了,但也有人说他逃走了,建文帝的失踪成了历史之谜,但他却有一个儿子留了下来,并没有跟着他一起逃走,当时他的儿子才两岁。朱文圭,他是朱允炆的唯一的儿子,或许是在情急之中,朱允炆没来得及带走

  • 建文帝究竟去哪儿了,为什么朱棣搜遍世界,也没找到他?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朱棣建文,朱棣对建文的态度,史书记载朱棣找到建文了吗

    朱棣傻眼了,这些尸体烧的面目全非,黑炭一般,是男是女都分辨不清,更别提辨别是不是朱允炆了!朱棣坐立难安,愁眉不展,他担心朱允炆没死,或者逃走了,那就麻烦大了!要知道,朱棣发动靖难之役,打的是“清君侧”的旗号,按理说,“君侧”清理干净之后,皇位应该由朱允炆继续坐的。可是,朱允炆却无端消失了,朱棣能不着

  • 为什么宋朝有杨家将,呼家将,却看不到“岳家将”?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杨家将在宋朝哪个时期,杨家将与宋朝关系,杨家将在宋朝是怎样的地位

    但在岳飞的故事中,从岳飞到岳云、岳雷,直到岳云的儿子岳甫,这也都是祖孙几代生生不息的。当然,说这些的前提是,仅限于历史小说,而非正史,如果单纯论正史的话,岳飞和岳云父子,比起杨业与杨延朗更配得上“家将”这个称谓,遑论薛礼和呼延赞家族。可见,无论正史还是小说,却很难见到“岳家将”这个词。这究竟是为什么

  • 刘伯温死后,朱元璋是如何对待其后人的?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刘伯温死后朱元璋的反应,刘伯温死后朱元璋怎样对待,刘伯温死后朱元璋对他做了些什么

    刘伯温:人之将死,其言更明!刘伯温之死,称不上善终。洪武三年(1370年),明太祖授刘基为弘文馆学士,十一月,大封功臣,又授刘基为开国翊运守正文臣、资善大夫、上护军,封诚意伯,食禄二百四十石。第二年,赐刘基归乡。而刘伯温之所以辞官归乡,是因他个性鲜明,难以与李善长和胡惟庸等人和谐共处,多有冲突和龃龉

  • 西江抚州保存最完好的古建筑,宋徽宗亲自赐名,充满临川文化特色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江西十大明清建筑,抚州十大古老建筑,抚州四大名塔

    这是 抚州 会馆的入口处,眼前的这个 石门 坊是保存了下来的,上面还有非常精美的雕刻,而中间部分的“玉隆万寿宫”是宋徽宗亲自赐名题写的,于是这个名字也是流传至今,这也就是万寿宫的一个来历。玉隆万寿宫内部分为三进,中轴线由 石门 坊、戏台、前厅、中堂、后厅、后楼六部分组成,左右两翼以中堂前南北面的 通

  • 假如晁盖不死,宋江能成为梁山一把手吗?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晁盖其实已经看透宋江,晁盖不死宋江还能做老大吗,宋江和晁盖在梁山谁有威望

    具体从以下几点分析。一、梁山众将领态度上:梁山最初成为江湖好汉“俱乐部”,真正是从晁盖入火梁山开始的。在林冲火并王伦后,晁盖集团正式入驻梁山。从此,以晁盖为核心的,以吴用、公孙胜、林冲、刘唐、阮氏三兄弟为骨干的,梁山集团正式“挂牌上市”。◆先说智多星 吴用,早就与晁盖相识相交。吴用的家离晁盖所居住的

  • 刘伯温做了一件蠢事,搞得朱元璋暴跳如雷,不杀他都不行了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朱元璋吃刘伯温的面,刘伯温死后朱元璋对他做了些什么,刘伯温死后朱元璋怎么对待

    朱元璋当上皇帝后,有一次曾问刘伯温:"李善长之后,何人能当宰相?"刘伯温却支支吾吾不回答,朱元璋就列出三个名单,分别为:杨宪、汪广洋、胡惟庸,可刘伯温把这三人都否定了,朱元璋见这形势,便说只有你刘伯温适合了,可刘伯温却表示,自己性格嫉恶如仇、缺点太多,也不合适。最终刘伯温并没有提出谁能在李善长之后当

  • 为什么这个位高权重的大宋宰相,是“溜须”的创始人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上真实的大宋宰相,大宋最年轻的宰相,大宋宰相列表

    此人名叫丁谓,官至北宋宰相,当然,关于他溜须的故事,还是他在作副宰相时发生的,但问题是,副宰相也是不小的官职了,这种地位的人,如果溜须的话,除了皇帝,估计也就剩宰相了。没错,他所溜须的,正是当时自己的顶头上司,大宋真宗时期的名相,寇准。关于寇准的形象,在民间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大伙印象最深的,应该是他

  • 刘伯温为何不受皇帝待见?其实朱元璋没当皇帝前,就想杀了他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朱元璋为什么不杀刘伯温,刘伯温死后朱元璋对他做了些什么,刘伯温第一次见朱元璋

    根据《明史》中的记载,刘伯温虽然很有才能,但却自视甚高,他之所以来到朱元璋身边,是因为胡大海的推荐,当时胡大海还推荐了宋濂、叶琛、章溢等,其他人接到了朱元璋的号召,便直接过去报道了,可刘伯温偏不,他要装清高,不去!朱元璋招纳刘伯温碰上了钉子,于是他让孙炎去处理这事,孙炎亲自去请刘伯温时,刘伯温竟然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