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南宋最后一战,崖山海战究竟多惨烈?

南宋最后一战,崖山海战究竟多惨烈?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955 更新时间:2024/1/16 9:49:44

1、 历史背景

南宋景炎二年,即公元1277年,全国各地的战事已基本平息,只有少数地区还有零星的抵抗。而元政府最看重的就属那个漂泊海上的南宋小朝廷。而这个朝廷所在地就是崖山。

崖山,今广东省新会县南八十里处的一座海岛,呈狭长状,南北长而东西短。其北扼海港,南连大海,西面与汤瓶山对峙如门。时任枢密使的张世杰认为依靠此地不仅可以据守元军,还有希望在未来实现反攻。

只能说,张世杰忠心可嘉,但不是一个军事家。

2、 前战打响

时任元朝江东宣慰使的汉将张弘范立功心切,他回大都觐见忽必烈,主动请缨收复崖山,忽必烈大喜,赐予其尚方宝剑。张弘范至扬州后,发水陆精兵二万,分道南下。从海道攻袭漳州、潮州、惠州等地,屡次击败宋军,并最终在海丰生擒了文天祥

此时的张世杰也从潮阳港乘舟入海,退保崖山。南宋最后的“崖山之战”正式开打。

3、 崖山初战

1279年正月,元军统帅张弘范指挥元军进攻。

厓山北面水浅,元水军开不进去。张弘范便转而从南面进击,与张世杰的舟师相遇。为了对付元军,张世杰是有准备的,他当时尚有战船千艘,呈一字型排开,抛锚入海以固定,船与船之间用大索固定相连,四周均搭起形状如城堞的楼棚,小皇帝赵昺的大船居中以示君臣一心。这种方式大家是不是有些眼熟,对,这不就是连环计嘛。

张弘范也是经验丰富,他见元军无法攻进宋军水军,便使用了火攻,张世杰也早有防备,他的战船都涂上湿泥,火攻无果。

4、 元军诱降

张弘范见宋军顽强,于是便用了招降的老套路。这里要说一句,张弘范和张世杰是同族的人,两人还是同辈,不过前者灭了南宋,后者扶保南宋。

张弘范派在自己军中任职的张世杰外甥三入宋营,劝降这位族兄,无果。他又逼迫被俘的文天祥写信招降。而文天祥直接用那首名垂千古的《过零丁洋》回复了张弘范。当张弘范读到“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之句,不得不肃然起敬。于是不再强求文天祥写招降书。

招降不成,强攻无果,只能智取了。

5、 崖山决战

张弘范命元军水军封锁海口,彻底断绝宋军的淡水供应,这真是毒计啊。宋军士兵只得喝海水,上吐下泄,战斗力大大受到影响。而此时支援前线的元军不断到来,此时的宋军唯有死拼才有一线生机。

二月六日,厓山海战进入决战时刻。

当日张弘范趁早潮涨水的时机,派兵从崖山北面进攻宋军,自己从南面夹击宋军。一时间,张世杰腹背受敌,且当时宋军由于缺乏淡水,早已丧失战斗力。张世杰深感大势已去,便想带着小皇帝突围,结果陆秀夫不同意,背着小皇帝跳海殉国了。而突围出去的张世杰得知皇帝的死讯,也是深感绝望,自己也跳入波涛汹涌的海中。整个海战十万军民跳海殉国。

至此,南宋彻底灭亡。

得知悲讯的文天祥,在痛定之后,留诗一首,被囚三年,英勇就义。

宝藏如山席六宗,楼船千叠水晶宫。吴儿进退寻常事,汉氏存亡顷刻中。诸老丹心付流水,孤臣血泪洒南风。早来朝市今何处,如悟人间万法空。——《哭厓山》

两宋一直是历史爱好者的痛,它经济繁荣文化昌盛,但都亡于外族之手,相较于北宋二帝被俘的耻辱,南宋君臣以死报国的精神可歌可泣!

更多文章

  • 如果崇祯不杀魏忠贤,明朝会不会那么快灭亡?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我们要先搞清楚一个问题,明朝的最终灭亡是因为崇祯的能力太差,而明朝时期皇权大于一切,当至高无上的权力遇到一位明君的时候,国家自然能往好的方向走,但是当至高无上的权力落到一个能力非常差的人的手上的时候,对于国家来说就是一场灾难了。魏忠贤之所以能在天启朝只手遮天,是因为他得到了天启皇帝的宠爱和信任,天启

  • 明朝朱允炆为何不采用推恩令的办法来削藩呢?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朱允炆削藩的过程,朱允炆为什么着急削藩,朱允炆到底该不该削藩

    建文帝朱允炆之所以没有采用推恩令来削蕃,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明朝初年朱元璋册封的这些藩王与西汉时期所封的宗室诸王性质截然不同,不能简单地套用推恩令削弱各路藩王的势力。先说说西汉时期所册封的诸侯王。西汉建立后,汉高祖刘邦认为秦朝之所以这么快就灭亡,主要是在于没有分封宗室子弟为王,以便在危难之际拱卫皇室,

  • 农民起兵造反,朱元璋怒骂:你为何造反?农民:这不是跟你学嘛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明朝初年算是历史上肃贪最严格的时期,朱元璋规定,官员一旦贪污银两超过50两,就直接处死,而且要要剥皮实草,听起来就让人恐怖,可见朱元璋对贪官是恨到骨子里去的,虽然说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然而有些地方距离天子脚下太远,朱元璋也鞭长莫及。据说明朝初年,就发生过一件农民起义造反的事情,在安徽省的凤阳城,当时不

  • 南宋政权为什么不逃往台湾岛,继续与蒙古人抵抗呢?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南宋小朝廷为什么不逃往台湾,南宋为啥不能退守台湾,蒙古南宋战争视频

    台湾未开发,元军优势明显,无论海陆都优于宋军蒙元起家于马上,陆战天下无敌,海战是蒙元弱点,但是由于金朝汉人张弘范等大力发展,海上力量有所提升,再加之吸收灭宋后在临安南宋海上力量,这个时候元军海上力量优于宋军。陆秀夫、张世杰招募不少民兵,这些人与正规军对相差太远,想退守台湾抵御元军痴人说梦。南宋流亡朝

  • 明宣宗驾崩后,为何不能在朱姓的王爷里选择一个继任者?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明宣宗怎么驾崩的,明宣宗废后,明宣宗何时去世

    明英宗朱祁镇8岁当皇帝,实权则掌握在张太皇太后手中,张太皇太后领导的摄政团主导大明政坛7年,直到太皇太后去世,明英宗才亲政。明宣宗朱瞻为何不选择一年长的兄弟或者侄子当皇帝呢?原因在于皇族里面的嫡长子继承制,正常情况下只有嫡长子才能继承皇位。嫡长子继承制从周朝开始,延续千余年,经历数十个朝代,是一种经

  • 明朝皇位争夺战:临终前朱元璋才反应过来,孙子的皇位保不住了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朱元璋皇位一览表,朱元璋继承皇位顺序,朱元璋哪个儿子继承皇位

    在古代,皇权高于一切,是父子、兄弟,更是君臣。皇帝死几个儿子从来不重要,反正生那么多的目的就是优胜劣汰。一个朝代,往往在第二任皇帝继位时,皇位的争夺战最厉害。比如唐朝,李世民手刃同胞兄长迫使李渊易储。朱元璋的天下跟李渊一样,是靠自己推翻前朝打下来的。首次君临天下,朱家的儿子们个个摩拳擦掌。可惜朱元璋

  • 张德林宋朝是什么角色?个人资料如何?跟太后刘娥是什么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宋朝张德林简历,刘娥与张德林什么关系,历史上刘娥与张德林的关系

    开封府是北宋都城,住居着皇帝皇后和包拯……等人们其中的宋真宗赵恒(也就是赵祯益儿的父皇),是北宋时期承上启下的关键帝王,在他之前,北宋王朝面临大量开国时的战乱,民间非常的疾苦,宋真宗赵恒在位期间,跟北方辽朝签订了著名的''澶渊之盟''和平条约,逐渐结束了战事,北宋王朝从此在他的皇后刘娥,和儿子宋仁宗

  • 南宋99:韩侂胄死后,抗金名将毕再遇抑郁而亡,史弥远大权独揽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嘉定元年(公元1208年),南宋朝廷接受金国要求,开棺断首,拿了韩侂胄、苏师旦二人的头颅,到金国求和,达成了比绍兴和议、隆兴和议更加屈辱的嘉定和议。面对这种局面,抗金名将毕再遇愤然辞职,带了他心爱的战马,隐居在西子湖畔。不久,毕再遇抑郁而亡。他的战马悲鸣数日,也绝食而死。宋宁宗下诏自责,变得沉默寡言

  • 狸猫换太子,在朱元璋的后人眼里血脉并不是那么高贵和重要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朱元璋晚年性情大变,狸猫如何换太子,朱元璋历史传奇故事

    不少人认为这非常荒谬,他们觉得朱由校再昏聩也不至于自断明朝传承,让非朱氏皇族血脉的人继承自己的皇位。这个事情是否真实,笔者不敢断言,但这样的事对朱由校来说也不是多荒谬,因为类似的事情在朱氏皇族中就实际发生过。朱征鍉是韩藩四代王朱范(火或)的庶二子,虽然无缘亲王之位,但是朱征鍉还是挺幸运的。他兄弟很少

  • “蓝玉案”1.5万人被诛,蓝玉之死是否含冤呢?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公元1393年,朱元璋以凉国公蓝雨意图谋反之罪,将其诛杀,并大肆屠戮功臣名将。单单只有“蓝玉案”这一个案子,牵连人数高达一万五千不止,说是血流成河也毫不为过。然而,蓝玉之死一方面是自己居功自傲,但一方面却也是太子朱标之死,蓝玉又被告发谋反,朱元璋一令下来,血流漂杵惨不忍睹。既然如此,在整个案件中的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