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明朝皇位争夺战:临终前朱元璋才反应过来,孙子的皇位保不住了

明朝皇位争夺战:临终前朱元璋才反应过来,孙子的皇位保不住了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328 更新时间:2024/1/26 1:56:24

在古代,皇权高于一切,是父子、兄弟,更是君臣。皇帝死几个儿子从来不重要,反正生那么多的目的就是优胜劣汰。

一个朝代,往往在第二任皇帝继位时,皇位的争夺战最厉害。比如唐朝,李世民手刃同胞兄长迫使李渊易储。朱元璋的天下跟李渊一样,是靠自己推翻前朝打下来的。首次君临天下,朱家的儿子们个个摩拳擦掌。

可惜朱元璋还没当上皇帝,就已经将嫡长子朱标立为世子了,这让其他皇子深感不公。出生晚是天注定的,为什么自己连争一争的机会都没有?

立嫡立长

尤其是朱元璋的皇四子朱棣反应最强烈。他认为,论战功、论胆略,他样样都在长兄朱标之上,论性格,他是遗传朱元璋最多的儿子。朱标性格软弱,凭什么立他为太子?

朱元璋不是不喜欢朱棣,可是面对一个跟自己如此之像的儿子,他不是高兴和骄傲,而是忌惮,因为他太清楚朱棣能干出什么样的事了。于是他拼命保护朱标,不惜一切代价为他的皇位之路扫平障碍。

朱标聪明好学,性格更像马皇后,为人温和、宽厚、仁慈,在儿子身上看到妻子的影子,大约是朱元璋最爱朱标的另一个因素

朱元璋儿子多,朱标跟弟弟们处得都很好,就单纯的兄弟之情而言,诸皇子都是尊重朱标的。可惜摆在他们前面的是皇位,诱惑太大了。

朱标一死,其他藩王立马就坐不住了,以为自己有机会了。没想朱元璋不按常理出牌,没在其他儿子里重选太子,而是立了朱标的儿子朱允炆为皇太孙。

藩王中实力最强的朱棣炸毛了,本来对皇位没抱希望,到燃起希望,到再受打击,他表现出来的“蠢蠢欲动”明显到让朱元璋都闻到硝烟味了。

朱棣也曾被议过储,但他是老四,如果立他,老二、老三怎么想。那就干脆还是立长吧,长子不在了,还有长孙。且朱允炆像朱标,聪明有抱负,性子也温和,且非常孝顺。这让朱元璋的丧子之痛稍微减轻了些。

心计颇深的皇太孙

但朱元璋和朱允炆都清楚,朱棣不会善罢甘休。

朱允炆在皇太孙的时候就开始考虑削藩的问题了,朱元璋给儿子们的权力实在太大了,他们个个都手握重兵,且在封地内无法无天,地方上调兵要请示他们,大臣们见了他们要行跪拜礼。

朱元璋为了保朱允炆,提出让各藩王去边境抗胡人,朱允炆以为,若是他们不受皇命去抗胡人呢?不如削弱他们的权力;若他们还不听话,就贬去他们的爵位,发兵攻打,打服为止。

这个方法朱元璋也赞同,但是他们爷孙都天真了。藩王要是一起反,京城是招架不住的。而且朱棣不会老老实实地等着他们先动手,他早就在做起兵的准备了。

朱元璋向来杀人不眨眼,有功的大臣被杀到几乎不剩。为了朱允炆的江山,杀个不听话的朱棣又有何妨?

但是因为父子之情,加上朱棣并没有在明面上做出谋反的举动,朱元璋始终没能下去手。但他安排了秦王和晋王去朱棣身边钳制他,只是没想到这两个儿子也短命,还没活过他。

洪武31年,朱元璋病重,心里依旧放不下朱允炆,还想为他尽最后的心意。他下了遗诏传位朱允炆,同时下令他死后所有的藩王都不许进京奔丧。很明显,他是担心藩王伺机造反。想了想,他又秘召朱棣进宫面圣。

此时晋王已经去世,朱棣成为藩王中最年长的,朱元璋有话跟他交代。他先对朱棣赞扬一番,肯定是他是所有儿子里最有才能的一个,然后命他带领诸王好好防守边境,安定百姓,不要辜负自己。

话虽说得委婉,实则是在敲打朱棣,好好尽臣子的本分,当好明朝的顶梁柱,但是不要有僭越之心

然而朱允炆下手太狠了,从心计上来讲,他比朱元璋还要优秀。朱元璋在徘徊之际,还在念叨朱棣何在,朱允炆没有回答。朱元璋明白,孙子的皇位保不住了。

朱允炆不回答,自然有他的计划,朱元璋懂,他和朱棣已经杠上了,但是朱允炆是斗不过朱棣的。

朱元璋死后,朱棣离开京城去南京,朱允炆及时叫停,将他禁锢在京城,严加防范,然后用最快的速度废掉五个藩王。眼看就要轮到朱棣,但老谋深算的朱棣对谋反已经十拿九稳了。

更多文章

  • 张德林宋朝是什么角色?个人资料如何?跟太后刘娥是什么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宋朝张德林简历,刘娥与张德林什么关系,历史上刘娥与张德林的关系

    开封府是北宋都城,住居着皇帝皇后和包拯……等人们其中的宋真宗赵恒(也就是赵祯益儿的父皇),是北宋时期承上启下的关键帝王,在他之前,北宋王朝面临大量开国时的战乱,民间非常的疾苦,宋真宗赵恒在位期间,跟北方辽朝签订了著名的''澶渊之盟''和平条约,逐渐结束了战事,北宋王朝从此在他的皇后刘娥,和儿子宋仁宗

  • 南宋99:韩侂胄死后,抗金名将毕再遇抑郁而亡,史弥远大权独揽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嘉定元年(公元1208年),南宋朝廷接受金国要求,开棺断首,拿了韩侂胄、苏师旦二人的头颅,到金国求和,达成了比绍兴和议、隆兴和议更加屈辱的嘉定和议。面对这种局面,抗金名将毕再遇愤然辞职,带了他心爱的战马,隐居在西子湖畔。不久,毕再遇抑郁而亡。他的战马悲鸣数日,也绝食而死。宋宁宗下诏自责,变得沉默寡言

  • 狸猫换太子,在朱元璋的后人眼里血脉并不是那么高贵和重要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朱元璋晚年性情大变,狸猫如何换太子,朱元璋历史传奇故事

    不少人认为这非常荒谬,他们觉得朱由校再昏聩也不至于自断明朝传承,让非朱氏皇族血脉的人继承自己的皇位。这个事情是否真实,笔者不敢断言,但这样的事对朱由校来说也不是多荒谬,因为类似的事情在朱氏皇族中就实际发生过。朱征鍉是韩藩四代王朱范(火或)的庶二子,虽然无缘亲王之位,但是朱征鍉还是挺幸运的。他兄弟很少

  • “蓝玉案”1.5万人被诛,蓝玉之死是否含冤呢?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公元1393年,朱元璋以凉国公蓝雨意图谋反之罪,将其诛杀,并大肆屠戮功臣名将。单单只有“蓝玉案”这一个案子,牵连人数高达一万五千不止,说是血流成河也毫不为过。然而,蓝玉之死一方面是自己居功自傲,但一方面却也是太子朱标之死,蓝玉又被告发谋反,朱元璋一令下来,血流漂杵惨不忍睹。既然如此,在整个案件中的主

  • 金朝灭亡时到底有多惨?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金朝灭亡的惨状是什么,金朝灭亡后形成了怎样的局面,金朝灭亡讲解

    俺巴亥汗给子孙留下遗言,任何一个活着的蒙古人,都必须拿起马刀砍向大金狗。蒙古军继承先人遗志,宁可错杀千人也不可放过一个,一定要把杀死自己祖先的女真人亡国灭种,金国人仅有10%的人活了来。1232年正月,蒙军统帅拖雷率部攻陷钧州,金国名将完颜合达、完颜陈和尚、杨沃衍全部战死,此时金军主力丧失殆尽、良将

  • 顺治迁都北京后,为何没有修建新皇宫,依然住在明朝的紫禁城?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乾清宫是紫禁城内廷正殿,它的名字中虽然有个清字,好像和清朝有什么渊源,但其实并非如此。明朝永乐年间,紫禁城刚刚落成时,这座宫殿就已经被命名为乾清宫。乾清二字取自道德经,原文为: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清气上升称为天,所以乾就是天。为表示帝王之位极尊,皇帝的居所故命名为乾清宫。紫禁城中的每个建筑的命名

  • 永乐大帝御用宝剑,在440年后被英法联军抢走,现成英国镇馆之宝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永乐皇帝宝剑,永乐大帝佩剑图片,永乐大帝宝剑的尺寸

    然而某一天,两个强盗却闯入了圆明园之中,其中一个进行抢劫,另一个则放火焚烧。对于圆明园的美景,法国文学家雨果先生十分向往。对于英法联军的强盗行径,他也十分鄙夷。而英法联军以为自己所获取的伟大胜利,也不过是一时的得意之下,将小人的嘴脸展露得淋漓尽致。提及火烧圆明园这一历史事件,无数国人至今仍会感到义愤

  • 和珅被赐死时,拿出乾隆的“保命诏书”,打开后一看,写着三个字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和珅被刺死是在1799年,也就是嘉庆四年的时候。其实早在嘉庆是太子的时候,就十分的痛恨和珅的贪腐行为。可是乾隆皇帝还在世,太子颙琰也拿和珅没有办法。按理说在嘉庆登基的时候,就应该办了和珅,为什么要等到嘉庆四年呢?实际上,在乾隆60年的时候,他觉得他的在位时间不能多过他的爷爷康熙皇帝,所以就禅位给了颙

  • 两江总督天天在家吃白菜,雍正推开门一看,勃然大怒:满门抄斩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雍正两江总督,雍正王朝 赫赫有名的两江总督,雍正时期两江总督有哪些

    和珅在身处在乾隆时期乾隆皇帝是我国一个非常有名的君王。乾隆皇帝在位期间做出了许多傲人的政绩,也让当时的百姓过上了幸福安稳的生活,所以说不会存在当时的皇帝非常昏庸无能的情况,那么究竟是什么让和珅这个人能够掌握大权那么久呢?是因为在当时社会环境就造成了当时的朝廷会有贪污腐败这种现象,人们常说水太清了就不

  • 李鸿章访问美国,第一次看到高楼大厦,说出的话令中国人心酸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李鸿章在美国说的心酸话,李鸿章去美国访问回国后一言不发,李鸿章访问欧洲

    尤其是清朝后期,国家政治腐朽不堪,民不聊生,无数丧权辱国的条约依次签订,这将清朝永远钉在耻辱柱上。 曾经开疆拓土的康熙皇帝怎么也无法想到,自己辛辛苦苦打下来的江山,竟然就这样被子孙后代送出去,以求苟延残喘的生活。 更可怜的是,清朝皇室犯下的错误,最终却要由大臣李鸿章来承担这一切。 尤其是签订各种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