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狸猫换太子,在朱元璋的后人眼里血脉并不是那么高贵和重要

狸猫换太子,在朱元璋的后人眼里血脉并不是那么高贵和重要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1053 更新时间:2024/1/22 20:17:40

不少人认为这非常荒谬,他们觉得朱由校再昏聩也不至于自断明朝传承,让非朱氏皇族血脉的人继承自己的皇位。这个事情是否真实,笔者不敢断言,但这样的事对朱由校来说也不是多荒谬,因为类似的事情在朱氏皇族中就实际发生过。

朱征鍉是韩藩四代朱范(火或)的庶二子,虽然无缘亲王之位,但是朱征鍉还是挺幸运的。他兄弟很少只有一个哥哥,而且这个大他二十多的哥哥(韩惠王朱征钋)是个宠弟狂魔,所以朱征鍉从小就享受着无微不至的呵护。

在蜜罐中长大的朱征鍉除了生活幸福外,性格也多多少少受一些不好的影响,考虑问题有些过于自我。

天顺元年,通过夺门之变重登皇位的明英宗为了在皇朝赢取支持,加大了对宗亲们的封赏力度。未满九岁的朱征鍉也借这个“东风”提前成为了王爷,被册封为汉阴郡王(明制宗亲年满十岁方可赐爵)。

在哥哥的关怀下,天顺四年,朝廷就为朱征鍉赐婚(对于郡王而言标志着成年可以开府了),韩藩教授周恂之女周氏被册封为汉阴王妃。不过这次赐婚却折腾出了不小的风波。

朝廷持节使前往宗藩册封前,需要先领取代表其身份的“节”和册封的凭证“册”。为表示对皇权的崇敬,按规定“册”在使节领取时,需要放置于册案上,并提供一柄黄伞避雨挡尘。

不知为何,一柄黄伞变成了两柄。在敏感的明英宗看来,这不是为了表达对皇权的加倍崇敬,是在怀念那个不是皇帝的“先帝” – 代宗朱祁钰

故事凡节册案一,第用黄伞一覆之,是日覆以二伞。上曰伞“是例出自何年?主之何人?” 锦衣卫以遵礼部仪制司文移为言。于是尚书萧晅、仪制司郎中俞钦等各自陈不谨罪。诏下钦锦衣卫狱。《明英宗实录》

由于英宗的上纲上线,最终吏部尚书萧晅、仪制司郎中俞钦被论罪下狱。案子虽然和朱征鍉没关系,但是冥冥中也预示着朱征鍉的好运用完了。

成化元年,年仅十七岁的朱征鍉就病入膏肓了。朱征鍉和他的王妃周氏都不甘心,一方面如此年轻怎么可能不眷恋红尘,何况他还是一直生活在蜜罐里。另一方面此时朱征鍉还没有子嗣,如此撒手就要“绝嗣”。

绝嗣就意味着汉阴郡国要转旁系承袭或者除国,无论是哪一种都将宣告朱征鍉这一系香火的断绝。在古代,无后而香火断绝不但是一件可悲的事情还是个耻辱。即便是现在一些地区的人,也因为类似的原因买卖人口充作后代。

对于王妃周氏来说,丈夫绝嗣也是比丈夫亡故更加悲惨的事情。

首先她的经济、生活待遇将要一落千丈。因为没有子嗣,王妃也就没有生活来源和依附对象,日后只能仰他人鼻息。因为在明朝王妃没有宗禄,如果王爷绝嗣,朝廷一年只会发十五石禄米作为象征性的补贴。

注:明朝亲王、郡王亡故后朝廷就会停发其宗禄,如果世子(或郡王长子)还未到袭爵年龄(宗亲封爵前也没有宗禄),朝廷每年最多只会给王妃发放五十石禄米供其生活和抚养孩子。因此明朝很多王妃在丈夫亡故后都会以无钱治丧为由,要求朝廷接着发宗禄。

虽然王妃一年吃饭吃不掉十五石米,但是除了吃饭,她还有其它必须的开销(盐油茶糖、衣服、药品等)。更重要的是她的王妃身份并没有被削除,这就雪上加霜了,因为她的日常活动必须符合礼制规定(例如出行不能走路,需要乘轿),靠十五石米就完全不够了。

运气好的,旁系宗亲愿意关照,日子还能过下了;运气不好碰到不闻不问甚至故意落井下石的,那生活只能用凄惨来形容了。

永乐年间,代王妃母子因和代王闹矛盾被赶出了代王府,起初靠世子的宗禄这“半家子”(王妃、世子一家)还吃喝不愁,王世子薨逝后,代王妃只能和儿媳一起种地来养家糊口了。要知道代王妃还有个身份,成祖的小姨子,徐皇后的妹妹。

同样是在成化朝,荆藩都梁郡王朱见溥死后,其王妃何氏被荆王朱见潚胁迫从奸,后何氏还被以“未守妇道、淫乱宗室”的罪名被赐死。

除此之外,丈夫绝嗣,社会也会将一些罪名强加给他的妻子。诸如“无德无能”、“克夫克家”、“善妒不许丈夫纳妾生养”…… 有时候这些莫须有的罪名也能生生将一个女人给逼死。

因顾念自己女儿日后的生活,朱征鍉的岳父周恂在朱征鍉病危时给他出了一个主意:

先是王有疾,恂入问,窃与王曰:“王疾病当不可讳,无后奈何?何不取家人子名之,以奉王后?”王以为然,令二宫人假若有娠者。韩王及诸王来问疾,俱以托焉。《明宪宗实录》

这就是明朝真实版的“狸猫换太子”。朱征鍉为什么会同意这个看似非常荒唐的建议,并允许非自己血脉的人冒充自己的子嗣呢?除了前面说到的维护自己的尊严、顾虑王妃日后生活之外,在古代“子嗣”有些时候只是礼法、名义上的,而不是血缘、生物学上的关联。

因为古代没有什么可靠方法去判定血缘关系,所谓的滴血认亲大部分古人自己都不信。因此更多是以族谱、人证等来旁证。

另外在古代普通人家的后院内室都不是旁人可以随便出入的,更别提大户人家和王府了。所以有没有孩子降生,是不是亲生的,往往都是家主一句话的事情(这也是明朝一些地区非常严重的溺婴习俗的一个原因)。

所以是不是子嗣不在于是不是亲生(难以证明),而在于是不是被家主、宗主认可身份。或者说“父亲”说是,“儿子”就是儿子,反之就很难是。

而且父子、母子除了生物学上的血缘关系外,更重要的双方对关系的认可,以及互相的感情认同和联系。如果互相不视对方为父母子女,即便是亲生的不也不如旁人么?反之父母慈爱、子女孝顺即便没有血缘关系,不也胜于生物学上的父母子女么?

朱征鍉说服自己的理由很有可能是,这个孩子日后只要以子祭祀自己、侍奉王妃那他就可以作为自己的“子嗣”。

为了把事情做得像,周恂找来一男一女两个婴儿。然后在王府中挑选两个宫人,在韩惠王朱征钋前来探病时,由朱征鍉告知自己的哥哥她们怀有自己的孩子,并请朱征钋在自己亡故后照顾。

朱征鍉薨逝后,在王妃周氏的安排下,这两个宫人也顺利地生下了朱征鍉的“遗腹子”。被蒙在鼓里的韩王朱征钋,在自己亡故前为男婴请名为朱偕瀞。成化十三年初朱偕瀞被赐婚,四月朝廷持节使正式册封其为汉阴郡王(女孩被册封为县主)。

注:明朝宗亲的名字不是父母随便取的,需由所属宗藩的藩王向朝廷“请名”。朝廷同意后会“赐名”,同时会将其录入玉牒,也意味着正式承认了他宗亲的身份。

但是一年后,韩藩狸猫换太子的事情就被人告发到朝廷。后经陕西巡抚和陕西三司官员的联合调查,此事被大白于天下。宪宗以玷污皇族血脉、不敬祖宗、紊乱宗枝等重罪严惩了相关人等:

已亡故的汉阴恭怀王朱征鍉被剥夺了封号、谥号贬为庶人;

冒封的汉阴王朱偕瀞及冒封县主一并赐死;主

犯周恂凌迟处死,妻、妾室和儿子全部斩首;

从犯韩靖王夫人平氏(朱征鍉生母)、汉阴恭怀王妃周氏赐死;

并且宪宗以书信的方式将此事本末告知诸宗藩宗亲们,希望他们加强府禁管理,严防类似事情发生。

乃致书于各王曰:“......岂意徵鍉秪因乏嗣,顾恋房闱私爱,轻信外人邪谋。致使其母及妃下挹污池之流,上溷天潢之泒。其得罪于祖宗,岂小小哉?......而徵鍉忍心害理以至于此,祖宗以来所未有也。夫人闻知莫不愤怒,况于朕乎?况于宗室乎?尚恐各宗室亲王未知其详,特命所司抄录情词并书遍报亲藩,尚其亮之。”《明宪宗实录》

宪宗暴怒是可以理解的,毕竟这是皇族丑闻。但是他说“祖宗以来所未有也”就是粉饰了。

因为两年前岷藩的江川郡王朱音坄绝嗣,岷王朱音垽就和江川王妃刘氏干过一模一样的事情。只是在朱音坄的弟弟朱音垫的告发下,没能干成而已(孩子未赐名就被识破)。

而且两年后的成化十六年,晋藩方山郡王朱钟铤为了关照绝嗣弟弟的未亡人,也为了让自己弟弟能享香火祭拜,也干了同样的事情。

这些都是被明朝官方自己实锤的,也让人不能不怀疑除此之外还有其它没被发现或者曝光的。可见“狸猫换太子”的事情,不仅仅是故事,某种程度上还是明代宗亲们不便明言的行为之一。

更多文章

  • “蓝玉案”1.5万人被诛,蓝玉之死是否含冤呢?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公元1393年,朱元璋以凉国公蓝雨意图谋反之罪,将其诛杀,并大肆屠戮功臣名将。单单只有“蓝玉案”这一个案子,牵连人数高达一万五千不止,说是血流成河也毫不为过。然而,蓝玉之死一方面是自己居功自傲,但一方面却也是太子朱标之死,蓝玉又被告发谋反,朱元璋一令下来,血流漂杵惨不忍睹。既然如此,在整个案件中的主

  • 金朝灭亡时到底有多惨?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金朝灭亡的惨状是什么,金朝灭亡后形成了怎样的局面,金朝灭亡讲解

    俺巴亥汗给子孙留下遗言,任何一个活着的蒙古人,都必须拿起马刀砍向大金狗。蒙古军继承先人遗志,宁可错杀千人也不可放过一个,一定要把杀死自己祖先的女真人亡国灭种,金国人仅有10%的人活了来。1232年正月,蒙军统帅拖雷率部攻陷钧州,金国名将完颜合达、完颜陈和尚、杨沃衍全部战死,此时金军主力丧失殆尽、良将

  • 顺治迁都北京后,为何没有修建新皇宫,依然住在明朝的紫禁城?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乾清宫是紫禁城内廷正殿,它的名字中虽然有个清字,好像和清朝有什么渊源,但其实并非如此。明朝永乐年间,紫禁城刚刚落成时,这座宫殿就已经被命名为乾清宫。乾清二字取自道德经,原文为: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清气上升称为天,所以乾就是天。为表示帝王之位极尊,皇帝的居所故命名为乾清宫。紫禁城中的每个建筑的命名

  • 永乐大帝御用宝剑,在440年后被英法联军抢走,现成英国镇馆之宝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永乐皇帝宝剑,永乐大帝佩剑图片,永乐大帝宝剑的尺寸

    然而某一天,两个强盗却闯入了圆明园之中,其中一个进行抢劫,另一个则放火焚烧。对于圆明园的美景,法国文学家雨果先生十分向往。对于英法联军的强盗行径,他也十分鄙夷。而英法联军以为自己所获取的伟大胜利,也不过是一时的得意之下,将小人的嘴脸展露得淋漓尽致。提及火烧圆明园这一历史事件,无数国人至今仍会感到义愤

  • 和珅被赐死时,拿出乾隆的“保命诏书”,打开后一看,写着三个字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和珅被刺死是在1799年,也就是嘉庆四年的时候。其实早在嘉庆是太子的时候,就十分的痛恨和珅的贪腐行为。可是乾隆皇帝还在世,太子颙琰也拿和珅没有办法。按理说在嘉庆登基的时候,就应该办了和珅,为什么要等到嘉庆四年呢?实际上,在乾隆60年的时候,他觉得他的在位时间不能多过他的爷爷康熙皇帝,所以就禅位给了颙

  • 两江总督天天在家吃白菜,雍正推开门一看,勃然大怒:满门抄斩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雍正两江总督,雍正王朝 赫赫有名的两江总督,雍正时期两江总督有哪些

    和珅在身处在乾隆时期乾隆皇帝是我国一个非常有名的君王。乾隆皇帝在位期间做出了许多傲人的政绩,也让当时的百姓过上了幸福安稳的生活,所以说不会存在当时的皇帝非常昏庸无能的情况,那么究竟是什么让和珅这个人能够掌握大权那么久呢?是因为在当时社会环境就造成了当时的朝廷会有贪污腐败这种现象,人们常说水太清了就不

  • 李鸿章访问美国,第一次看到高楼大厦,说出的话令中国人心酸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李鸿章在美国说的心酸话,李鸿章去美国访问回国后一言不发,李鸿章访问欧洲

    尤其是清朝后期,国家政治腐朽不堪,民不聊生,无数丧权辱国的条约依次签订,这将清朝永远钉在耻辱柱上。 曾经开疆拓土的康熙皇帝怎么也无法想到,自己辛辛苦苦打下来的江山,竟然就这样被子孙后代送出去,以求苟延残喘的生活。 更可怜的是,清朝皇室犯下的错误,最终却要由大臣李鸿章来承担这一切。 尤其是签订各种丧

  • 和珅世袭三等轻车都尉,深得乾隆赏识,成就了他的传奇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和珅的爵位有多大,和珅是谁提拔起来的,乾隆末年和珅有兵权吗

    人家考不上也没关系,为什么呀?因为家里面传下来的世袭罔替三等轻车都尉,没有办法他就只能先当这个三等轻车都尉,但是和珅人品、运气都非常好,还有他娶了直隶总督英廉的亲孙女,朝中有人好做官,很快从三等轻车都尉到了三等侍卫,再到乾清门侍卫到御前侍卫,他一步一步离皇上越来越近。在他当三等侍卫的时候,这个乾隆坐

  • 晚清八国联军本应该全部葬身中国,可他们却能够讹诈成功因为什么呢?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八国侵华联军,八国的联军侵入中国与慈禧有关吗,八国侵华联军战争的过程简写

    这个时候的清政府并没有采取什么措施进行阻挠,以至于八国联军的少量先头部队都是坐着火车到的北京城下,如此的侵略倒像极了是在旅游,至今还有很多人在嘲笑当时的晚清政府,怎能如此的放心这些洋大人呢?真是腐朽愚昧到了至极,随着各国的军队大量的在天津集结以后,八国联军的野心和目的终于暴露了,他们这那里是要镇压义

  • 清朝一共有多少位皇帝?发行过多少枚铜钱?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清朝铜钱尺寸一览表,清朝铜钱大全及图片,清朝皇帝的铜钱照片

    清朝是我国最后一个朝代,清朝从入关建立政权到现在一共268年,当然如果从改国号清开始,一共是276年,如果从建立政权开始,那么最早是由努尔哈赤建立后金政权,一共296年,不过我们认知的清朝一般是从满清入关开始算,也就是从顺治开始算起,一共十帝,大家熟知的十帝钱一般都是用这十位皇帝!清朝十帝清朝十帝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