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曾国藩得罪了长沙的地方官员和绿营导致自己只能在衡阳训练军队

曾国藩得罪了长沙的地方官员和绿营导致自己只能在衡阳训练军队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967 更新时间:2024/1/19 10:03:16

自古南方训练水军,一般都在洞庭湖,而洞庭湖所在的岳阳,很显然更靠近长沙。如果能够在长沙训练乡勇,势必有利于曾国藩打造一支强大的水军力量,可是他为何放弃长沙选择衡阳呢?

曾国藩是被人从长沙赶出来的

曾国藩是一个人,他朝廷申请要回家乡练兵,得到了清廷的大力支持。为什么?因为在清廷眼中,文人是翻不起什么巨浪的。他回到家乡以后,第一个要去的地方当然是长沙,这里是省会,也是湖南最繁华的地方。在这里招兵买马,那是速度最快的。

1、得罪地方官。

可是他刚到任,就开始得罪人了。得罪一般的小官也就算了,他偏偏是从湖南巡抚骆秉章到地方上的小县令,全部都给得罪光了。

因为他执法严明,所以总是和地方上的官员发生矛盾。倒不是说地方官贪赃枉法他要惩治,而是曾国藩出手就是个死,这让很多想要在犯罪之人身上捞好处的官员心里特别不痛快。断了人家的外快和油水,人家当然是恨透了你。

曾国藩一到任,就宰了两百多号犯人,丝毫不给任何人通融的机会。因此湖南的大小官员们都联合了起来,共同弹劾曾国藩。

2、得罪绿营兵。

这还不是最过分的,过分的是曾国藩在这里得罪了地头蛇绿营兵。这帮绿营兵打仗不在行,欺负老百姓是有一套的。

曾国藩

曾国藩曾经召集乡勇和绿营兵一起会操,不禁叹息,认为:“恐岳复生,半年可以教成其武艺;孔子复生,三年不能变革其恶习。”

为了能操练好这支部队,曾国藩打算杀鸡儆猴。当初太平军攻打长沙的时候,火力太猛,吓得绿营兵协副将清德带头丢盔弃甲躲到了老百姓家里。将军都这样了,他手底下的士兵当然是依样画葫芦。事后清德仗着自己有背景,所以愣是没有被革职,依旧在绿营中混日子。结果这次碰上了曾国藩,因为清德没有参加会操,被曾国藩抓住了把柄,因此曾国藩偷摸着就参了清德一本,德清就这么被抓了。

骆秉章是文官,他觉得自己着了曾国藩的道,也只有忍气吞声的份。可是清德的提督鲍起豹咽不下这口气,开始安排人手,打算收拾曾国藩。鲍起豹开始放纵自己手里的绿营兵对乡勇谩骂侮辱,甚至动手揍曾国藩的乡勇。就连曾国藩的亲兵卫队,也常常被绿营兵棍棒相加。

曾国藩的人和鲍起豹的人在一起赌钱,结果发生了纠纷。绿营兵一下子炸了,扬言要跟曾国藩的乡勇开战。结果曾国藩立刻去请鲍起豹过来解决问题。

鲍起豹二话不说,把那个闹事的绿营兵交给了曾国藩,看看曾国藩敢怎么做。因为鲍起豹私底下已经让大量绿营兵前去曾国藩的住处闹事。

这下子曾国藩可就头大了,杀了这个闹事的士兵吧,可能会引起兵变。不杀这个闹事的士兵吧,要严惩的话已经说出去了,不严惩会让手下人瞧不起。

3、文武官员都容不下他,曾国藩不得不选择离开。

曾国藩是堂堂钦差,按道理地方官都应该卖一个面子给他。但是很显然,这次绿营兵算是跟曾国藩杠上了。

骆秉章

曾国藩还在犹豫要不要放人的时候,那帮绿营兵却在大晚上就冲入了曾国藩的住处,把曾国藩的亲兵卫队都给打伤了。眼看着就要引起兵变了,曾国藩这才开始向地头蛇湖南巡抚骆秉章求救。

骆秉章早就知道曾国藩的状况,他就是不去理会。等到曾国藩前来求援后,他还假装不知道地嘘寒问暖,并且向曾国藩建议,无论如何先放人平息众怒再说。曾国藩被这一对文武官员给忽悠的一愣一愣的,只好选择放人。

这一次风波过后,曾国藩的老脸算是彻底给丢尽了,他哪里还有脸面在长沙城混下去呢?因此曾国藩只好灰头土脸地离开了长沙。

选择衡阳,是曾国藩不得已而为之

曾国藩曾经不止一次地在自己的日记里表明,他是衡阳人。曾国藩的祖籍的确是衡阳的,凭借这一层关系,曾国藩去衡阳练兵,就显得更加亲密了。实际上,他是在省城混不下去了,这才想到要去地方上。衡阳距离长沙不是很远,方便与长沙取得沟通。同时衡阳又都是老乡,方便曾国藩在这里招兵买马。

最关键的一件事,那就是前往衡阳以后,可以躲避绿营兵的骚扰。在长沙,人家都是地头蛇,你曾国藩不仅没办法治理他们,反而要跟他们发生冲突。到了衡阳就不一样了,那时候太平军十分猖獗,这地方有军队驻守就很不错了。所以曾国藩到了这里如鱼得水,才能够训练出后来战斗力强大的湘军。

由此可见,曾国藩也不是一路顺风

曾国藩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努力的一个人,他可没有一直顺风顺水。相反在平定太平军的过程中,曾国藩反而总是在遇到麻烦,甚至好几次想要自杀谢罪。可见成功的人生,永远都没有一帆风顺,只有脚踏实地,才能走出一片天空。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她是顺治反抗孝庄的一把匕首,隔三差五被翻牌子,品级却纹丝不动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孝庄和顺治的关系,顺治孝庄大发雷霆,盘点孝庄与顺治

    在清朝初期,清朝的政治还不是很稳定,外有少数民族的频频试探,内有各种反清复明的组织,百姓中也有很多汉人根本就不服满清,就算是大臣中,也有着不少的守旧份子处处和皇帝作对。可以说清朝初期的皇帝政权相当的不稳定,为了解决这一局势,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纳妃扩充后宫。大臣的女儿、少数民族首领的女儿等等,用联姻的方

  • 清朝最后一个太监口述,半夜伺候妃子,身上必须要藏这样东西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太监照顾失宠妃子,历史上最后一位太监的口述,清朝伺候妃子的太监叫什么

    据他回忆:当时自己刚进紫禁城,由于初来乍到不懂规矩,因此经常受到妃子和老员工的责难。有些人甚至还因为“伺候不周”而丢了性命。对于他们来说,白天阳光明媚,精神正好。但是在经过白天的繁重工作后,身体和精神早已困倦,因此夜晚值班时难免会打瞌睡,也正是因此,每个新来的太监都曾遭到了不计其数的毒打。不过久而久

  • 此人有3大癖好,其中一个癖好让女人难受,乾隆知道后做了一件事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乾隆干过的荒唐事,乾隆驭人术的真实案例,乾隆微服私访小故事

    但是因为才华横溢,深受乾隆帝的赏识,最终官运亨通,纪晓岚有一个很大的爱好,那便是十分喜欢抽烟,烟瘾很重,乾隆帝曾多次劝诫他要戒烟,表面他答应了,回到家还是偷偷吸。不过除此之外,他还有两个特殊的癖好,让人无法想象,其中一个让家中的婢女十分难受,另外一个就是肉有关,大家都知道,纪晓岚的烟瘾那可是家喻户晓

  • 清朝妃子身上为什么有白色的围脖?这个围脖用处有很多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清朝妃子脖子上的围脖,清朝妃子为什么戴围脖,清朝嫔妃脖子上的白布条是干嘛的

    现如今随着科技的发展,电视剧已经是进入了千家万户中。如今电视剧有很多种类型,比如说爱情剧、历史剧、战争剧、宫斗剧等等,这些都是人们经常看见的电视剧种类。近几年中,清宫剧是非常的火爆,以及一些宫斗剧也是如此。无论是哪一种类型的电视剧,都受到了观众的欢迎。近些年中的宫斗剧是非常火爆,不仅如此,每年出现的

  • 大明第一功臣、年已七旬的李善长,为什么还要被朱元璋灭门?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朱元璋为何要杀李善长,朱元璋为什么要处死李善长,明朝李善长有多厉害

    一、李善长的功绩元朝末年,统治者昏庸腐朽,人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至正十一年,韩山童、刘福通首举义旗, 拉开了元末红巾军大起义的序幕。当各地起义风起云涌之 时,李善长为避乱而隐于滁州东山之下,他时刻关注天下形 势,以期投靠明主。朱元璋率领的军队是众多起义军中的一支。与其它义军相比,这支军队作战勇猛、

  • 明代独一份,上打三公,下打小吏——老朱为何钟情于打屁股?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明代三司三公名单,明代唯一获得三公三孤三保的人物,古代上打昏君下打朝廷命官

    因为这个制度不仅仅曾经是个民俗约法,在朱明时代更是上升为国家制度,老朱把这种打屁股文化称之为——廷杖!一、廷杖文化的渊源古人信奉棍棒底下出孝子,所以宗法家族时代祠堂里大多供有执法棍,用来责罚犯错的子弟。家如此,很多化家为国的王朝同样如此,而挨打的人也就扩大到了治下民众。之所以说是民众,是因为赵宋之前

  • 明朝灭亡后,为何只剩朱三太子反清复明?真正的太子哪去了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朱三太子起兵光复大明,朱三太子真实照片,朱三太子个人简介

    “朱三太子”到底是谁?他就是崇祯皇帝的第三子——朱慈炯,历史上确有其人,并非野史和小说虚构出来的人物。不过,在雍正乾隆时期,“朱三太子”只是被反清复明者当成一个反清的精神符号利用而已。崇祯不知道大家想过没有,为什么明朝灭亡以后,每次反清复明都是打着这个“朱三太子”的旗号,直接打崇祯皇帝真正“太子”的

  • 朱高炽为什么能名垂青史?明明他在位的时间,都还不足一年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朱高炽有多厉害,朱元璋对朱高炽评价,朱高炽历史上的评价

    可让人意外的是,明明在位还不到一年时间,朱高炽却完成了名垂青史的成就,这究竟是为什么呢?不仅如此,后世史学家们甚至将朱高炽以及他儿子朱瞻基的治理评价为“仁宣之治”,这又是为何? 原因很简单,朱高炽在位期间,解决了明朝国家管理的四大难题,朱瞻基也正是延续了朱高炽的管理模式,才让明朝更加强大。 而这四

  • 他是宋朝的第一天才,才华横溢无一不精,最终为何沦为奸臣之首?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宋朝十大奸臣排行,宋朝最有名的奸臣,历史上宋朝的大奸臣

    而在薪资待遇上,宋朝也是下了血本。据统计,仅当时的一名知府,月薪就有如今的10万元。而如能到达丞相级别,月薪更有惊人的130万。当然,这种高俸养廉的制度并不是说非常完美,也带来很多弊病,比如出现了许多官员,只拿工资不干活的事情,出现了冗官冗员的现象,这也给国家造成很大的负担和浪费。而且高俸养廉制度其

  • 明朝的首辅“被打”事件,暴露了高拱的弱点,他被搬倒纯属自找的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明朝大臣高拱简历,高拱实际上比张居正要厉害,高拱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提到高拱,熟悉明朝政治制度的读者肯定都知道,他是明朝中期的内阁首辅之一,在朝廷中具有相当高的地位。根据史料记载,高拱是山西洪洞人氏,宦官世家出生,其父高尚贤进士出身,官至四品光禄寺少卿,因此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