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秦国奋六世而崛,德国四十余年,妄图称霸欧洲,你怎么想的?

秦国奋六世而崛,德国四十余年,妄图称霸欧洲,你怎么想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4075 更新时间:2024/1/20 13:19:25

中国古代的秦国和近代欧洲的德国,都是曾经崛起起来的大国,然而在面对同样的困境和危难,两国不同的处理方式,却换来了不同的结果。今天,我们就好好地比较一下两国的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以及我们从中要吸取什么样的经验教训?

秦国东出

秦国的这个国家可以说和中原诸国比较起来,有着先天的不足。秦国的祖先,因为帮周天子养马养得好,才被封到了帝国的西北贫瘠之处。这个地方,土地贫瘠,缺少水源,还要面对来自边陲的狄戎的袭击。因此,秦在诸侯国中一直都是处于三四流的国家地位。秦国的因为落后于中原国度,甚至就连逐鹿中原的机会都没有,人家也没有把这个边陲同蛮夷在一起的小国当一回事。可以说基本上就是被各国排除在外的一种孤立状态。

[var1]

面对外有戎狄的侵扰,内有山东六国的压迫,秦孝公开始决心一定要想办法解决秦国的困境,让秦国变得强大,而随后就有了商鞅变法。如今说到商鞅变法似乎没有什么,但是要知道那可是在2000多年前的秦国,甚至在当时很多地方还存在奴隶制度。商鞅变法的先进性,让人们至今看来都觉得不可思议。此法几乎毁灭了当时所有的阻碍生产力发展的要素,比如剥夺贵族的封地,没有军功的话,哪怕是贵族也不能获得爵位。如果有人违背了新法,哪怕是皇亲国戚也要受到惩罚。

[var1]

经过孝公的变法,秦国很快就成为了一个“七年之后,道不拾遗,民不妄取,兵革大强,诸侯畏惧”的国家。变法的效果很快就是对魏国的战争显现出来,孝公不仅率先对魏发起进攻,还接连三次连续的对魏国用兵,夺回了曾经被魏国攻占的领土,还占去了河西之地,给魏国以沉重的打击。初步奠定了秦东出,逐鹿中原的发展态势。

德国的决心

德国和秦国的相似之处在于,德国其实在欧洲很长的一段时间内,都是属于所谓的“野蛮人”。而德意志联邦,也是一群分散在欧洲中部地区的一些零散小邦,一盘散沙。而法国就控制了不少的德意志城邦。普鲁士原先也是德意志联邦的一个小邦,在俾斯麦的经营下,终于积聚力量,统一了各个城邦。

[var1]

1871年德国统一之初,俾斯麦深知,此时的德国虽然统一,但是内部矛盾依然突出,外部环境也是非常的恶劣。德国必须要处理好外部的关系,给予德国足够的时间发展壮大自己,才能在列强并列的欧洲有一番作为。于是,俾斯麦首先同东方唯一的敌手俄国,签订了同盟协约,解除了来自东方的压力。随后又插手巴尔干事物,拉近同奥匈帝国的利益联盟。极力地挑拨西边法国和英国的矛盾,让他们们为抢夺殖民地而发生冲突,彼此消耗,而自己则假装和事佬跳出来,让自己处于欧洲仲裁者的身份。

在俾斯麦一系列外交操作后,德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稳定时期。如果说英国很好地把握住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历史机遇,在全世界抢夺殖民地,获得了更多的财富和物产资源,一举成为欧洲第一强国。而到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则完全就是德国的天赐良机。于是无论是煤,钢铁,以及电力,化学,光学等方面的产量,德国都远远地大于欧洲其他国家,仅次于英国。从1890年到1913年,德国的国际贸易翻了一番,成为了世界第二大贸易出口国家,其运输货物的船队也成为全世界第二大船队。

经济的增长,工业实力的暴涨,使得德国迅速将这样的能量转换为军事力量。1898年,德国快速地建造海军,建造了13艘无畏舰,16艘战列舰,和5艘战列巡洋舰。这样的舰队规模,使得英国人都不敢等闲视之,迅速将驻扎在海外的英国军舰撤回北海,以防止德国军舰的染指。有句老话说得好,利器在手,杀心即起。既然自己的军舰和克虏伯大炮完全可以战胜英国,那为啥自己不能做欧洲的话事人呢?

[var1]

不过,此时的德国的确有问鼎欧洲老大的潜力,只不过那个日不落帝国虽然有颓然之势,但是毕竟凭借着海外大量殖民地的资源,以及庞大的海军,想要挑战她的地位,德国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了,对于这点,从铁与血走出来的俾斯麦是了然于胸的。

奋六世之余烈

秦孝公之后,就是秦惠文掌握秦国。惠文王执掌秦国时期,最为主要的功绩就是稳定了秦国的后方,并打开了东出的出口。就像苏秦对秦王说的“大王之国,西有巴、蜀、汉中之利,北有胡、貉、代、马之用,南有巫山、黔中之限,东有靡、函之固。田肥美,民殷富,战车万乘,奋击百万,沃野千里,蓄积饶多,地势形便。此所谓‘天府’,天下之雄国也。以大王之贤,士民之众,车骑之用,兵法之教,可以并诸侯,吞天下,称帝而治。可以说,随后的秦国能凭借自己一己之力,对抗山东六国经常的合纵之策,除了变法之后自身军力的加强之外,更为重要的是可以获得巴蜀天府之国源源不断的粮草,这个优势也是山东六国无法企及的优势之一。

[var1]

除此之外,惠文王灭了背后的役渠,扫荡了周围的游牧民族,使得秦国无需在顾虑背后的隐患,而一心一意东出。随后,无论是武王伐韩,举鼎稳重,还是秦昭襄王举国之力大胜赵国于长平,远交近攻。秦国几乎都没有来自后方的压力,而是逐渐蚕食山东六国的领土。同时,从孝公开始,一直到秦始皇,几乎都对远在东海之滨的齐国,保持着相当友好的关系。

[var1]

齐国的人重利轻义,民众好经商,因此秦国就派出大量的商人前往齐国做生意,给予齐国较大的贸易顺差,齐国因为贪心秦国如此好的商贸伙伴,无论是那个国过来讨要救兵,齐国基本上都是坐视不理。很好地做到了连横的策略,使得六国无法真正的合力一起共伐秦国,只能坐视秦国一步一步,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

德国唯一的明白人走了

于是随着俾斯麦的下台,德国历史上唯一的明白人就此落幕,德皇威廉二世开始执政。这个德国皇帝上台做的第一件外交事宜,就是拒绝了沙皇再延长再保险条约三年的建议。这样的愚蠢行为使得俾斯麦,好不容易为德国建立起来的安全体系,瞬间土崩瓦解。

终结了与俄国的同盟关系,抽掉了俾斯麦均势同盟体系关键的一环。这不但使得德国失去了东方的安全保障,同时也让俄国正常的理解,德国这样的行为就是为要干预巴尔干事务,而提前做的铺垫。

[var1]

俾斯麦走后,德国的权力基本上就是被德皇威廉二世所把握,这位新上任的德皇,自觉德国如今的实力已经无人可敌,因此在一次内阁会议中就毫无遮掩的说,德国的未来就是在海上,如果德国要成为一个世界性的帝国,就必须要有强大的海军。未来的德意志帝国,将会让所有的德意志同胞居住在全世界。而德国的产品,价值观,以及文化将飘扬过海出现在世界的每一块土地。但是,不得不说,在还没有实施的时候,就把自己的野心暴露在欧洲列强面前,的确是有点幼稚和愚蠢。

[var1]

果然在德国毫无底线的怂恿下,奥匈帝国开始不断地向巴尔干地区挑衅,终于在1814年,德国人撺掇奥匈帝国的皇储在6月28日,这个让所有塞尔维亚人敏感的日子里(这一日是五百年前,塞尔维亚输给土耳其亡国的日子)来到萨拉热窝阅兵。果然在这一天,这位斐迪南皇储就被暗杀,当场死亡。而奥匈帝国在没有调查的情况下,就急不可耐地要对塞尔维亚用兵。

德驻维也纳大使契尔施基也承认,德国希望维也纳能跟“跟塞尔维亚人来一个一劳永逸的彻底清算”。对于奥匈和德国对巴尔干的染指,俄国也不能坐视不管,英法也察觉到,德国的此次军事行动的真实动机就是征服巴尔干,跨越土耳其和莫斯科,进入亚洲大陆,以获得大量的资源,成为一个大陆性国家。于是,就同俄国一起加入协约国,同德奥联盟作战,一次大战就此展开。

[var1]

德国人在没有彻底地解决完自己的后顾之忧后,就贸然的插手错综复杂的巴尔干地区,同时自身的经济发展和后勤补给,也没有达到足以挑战欧洲老大的实力,就断然的挑衅整个欧洲,使得自己成为众矢之的,最后终于落得一个被凄惨下场。

历史的教训

丛秦孝公变法到秦始皇统一六国,秦国历经六位君王,奋斗了整整了150余年,才终于东出函谷关,统一山东六国。而德国,从统一到挑起一战企图做欧洲霸主,竟然只用了四十余年,焉能不败?无论是人还是国家或者一个家族,要兴盛起来或实现阶层的跨越,绝非一朝一夕或者一代人就能完成的,这要靠几代人的积累和努力。入股步伐太快,或者急于求成,恐怕换来的只有悲剧。

近几日,日韩两个国家竟然参加欧洲举办的北约峰会,实属愚蠢至极的行为。首先不说作为亚洲人来到一个所谓的白种人聚会场所的尴尬,更为重要的是,这两个亚洲小国始终不清楚该如何定位自己。面对背后俩个庞大大物中国和俄罗斯,竟然不断地挑衅,指望一个不远万里的所谓北约做靠山,到头来恐怕下场就和当初的德国一样,拎不清自己,到最后迎接自己的只有自取灭亡。

更多文章

  • 芈月传:楚国娘娘们下线瞬间,谁才是你心中的意难平?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芈月传各人物介绍,芈月传人员顺序,芈月传时间线

    [var1]1-向妃向妃是芈月的母亲。她的一生有两个愿望,一个是芈月、芈戎和魏冉姐弟三人能够健康长大;另一个就是她能够得到楚王的怜惜,让楚王除掉楚威后这个坏女人。只可惜向妃棋差一着,她饮了毒酒也没用,不仅没能除掉楚威后,反而气死了楚威王。[var1]2-莒姬莒姬是芈月的养母。她的一生只有一个目的,那

  • 芈月传:秦国娘娘们下线瞬间,哪一个才是你心目中的意难平?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芈月传每个人物解析,芈月传十大特写,芈月传秦国发展视频

    [var1]1-虢美人虢美人长得特别美,但是她没有什么心机。她被魏氏姐妹当棋子跟后宫妃嫔作对,第一次说芈月私造符节被关禁闭,第二次在大庭广众之下跟王后秘书作对被掌嘴,第三次想威胁王后芈姝结果上吊自杀了。虢美人的结局真的一点都不可惜!毕竟没有人愿意同情一个没脑子但却坏事做尽的人![var1]2-魏长使

  • 秦始皇是吕不韦的儿子吗?为什么吕不韦因秦始皇30字短信而自杀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秦始皇真的是吕不韦的儿子么,秦始皇和吕不韦有啥关系,秦始皇与吕不韦存在的微妙关系

    [var1]可是,巅峰的吕不韦却在人生高光时刻,被秦始皇罢免相权,流放蜀地,最终自尽而亡。这一切,使得秦始皇是不是吕不韦的儿子,为什么吕不韦最后因秦始皇短短的30字短信而自杀,在历史上都是一个谜!吕不韦的简历我们现在开始看吕不韦的一生。吕不韦,姜姓,名不韦,乃姜子牙的二十三世孙,卫国濮阳人。早年的吕

  • 智伯:上承春秋,下启战国,与孙武,范蠡等同处风云激荡的年代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春秋时范蠡和孙武认识么,孙武与范蠡,孙武和范蠡的关系

    春秋末,混战的时代背景如果按照剧本走,基本就是秦,晋,齐,楚春秋四小龙,逐鹿中原的格局。不过这个意外出现在了公元前512年,经过伍子胥的七次软磨硬泡,闾阖终于同意见一见这个被传得神乎其神的孙武。当孙武递给了闾阖其潜心创作的《孙子兵法》时,闾阖粗看孙子十三篇点头沉思,细看面露震惊,进而狂喜,惊为天人。

  • 在历史上孔子是小人吗?为什么这种人在职场上永无出头之日?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孔子如何对待小人,孔子是怎样对待小人的,孔子是怎么做人做事的

    孔子被推荐,每次都会被人家所排斥掉。原因就是他的优秀不是在别人之下的优秀。就是说一开始你没取得人家信任,你不是人家的部下或结成同盟的情况下,你展示出远远高于人家的才华,人家为什么要用你呢?咱们看一看,孔子是通过子圉推荐见的太宰的,然后太宰就说我看了他之后觉得你很渺小,这说明什么啊?这说明孔子在会见太

  • “五经”,孔子的五种不同心态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孔子五经指哪些,孔子整理五经主要思想,孔子的真正处世之道

    [var1]孔子像《孔子世家》中最早出现并加以介绍的是《诗经》,但《孔子世家》并未正面描写《诗经》编纂过程,只有孔子引用诗句询问弟子的记述:孔子知弟子有愠心,乃召子路(子贡、颜回)而问曰:"《诗》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上述记载的上一部分是孔子受困陈蔡,但也只是他周游列国活

  • 老子的复仇-南阳天团 让吴国灭亡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老子的复仇--南阳天团让吴国灭亡[var1]故国的回忆老子李耳(字聃,通常的称呼是「老聃」,读音「单」)必须逃离河南,他装扮成小市民,骑着青牛,打算通过函谷关(河南西端)进入秦国(关中)。根据传说,关令(函谷关长官)尹喜登上土台,发现东方的天际线放射出若干簇紫气,夹杂着万道霞光。这天象透露,一位不平

  • 秦王手中,还有一把剑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秦王拿的剑,秦王为什么背剑,秦王当年的剑有多长

    文 / 子玉提起秦始皇兼并六国一统天下的千古功业,大家脑中都是一副秦军攻城略寨的宏大场面。实际上,秦王手中可不止秦军这一把剑。先说一个魏国人的故事。趁着信陵君客居赵国的机会,秦国对邻居魏国是连连出拳。那些天,魏王被恐惧和烦恼所裹挟,巨大的压力使他不得不放下对弟弟信陵君的成见,诚挚邀请信陵君回国。魏安

  • 长平之战到底是怎么回事?秦国已经全歼赵军,为何却没能消灭赵国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长平大战赵国的实力,赵国长平战争图片,没有长平之败赵国能一统天下吗

    [var1]因为当时的上党郡,已经即将被割让给秦国。冯亭此去,就是要代表韩王,完成对上党郡的交割。放在后世,冯亭这个行为,无疑会被人骂作‘卖国贼’,是要遭到万人唾骂的。当时虽然没有卖国贼这个词,但冯亭如果真的代表韩国,割让了上党,那以后冯亭在韩国这边,绝对会被千夫所指,此后这辈子都不得安宁。对此,冯

  • 秦灭六国后,六国的国君,会是什么下场?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秦灭六国怎么处置六国君王,秦灭六国之后六国皇族去哪了,秦灭六国时是哪位国君

    [var1]公元前221年,秦扫灭六国一统天下,嬴政登基为帝。那六国的诸侯呢?他们的国君,会是什么下场?首先谈谈韩国。秦国首先向三晋中最弱的韩国发起进攻,韩王安见势不妙,立即出兵南阳,以求和。公元前230年,秦国派出十万大军进攻韩国,途中几乎没有抵抗,韩王安被秦军俘虏,囚禁起来。四年后,韩国决定灭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