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秦王手中,还有一把剑

秦王手中,还有一把剑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4429 更新时间:2024/1/24 7:27:20

文 / 子玉

提起秦始皇兼并六国一统天下的千古功业,大家脑中都是一副秦军攻城略寨的宏大场面。

实际上,秦王手中可不止秦军这一把剑。

先说一个魏国人的故事。

趁着信陵君客居赵国的机会,秦国对邻居魏国是连连出拳。

那些天,魏王被恐惧和烦恼所裹挟,巨大的压力使他不得不放下对弟弟信陵君的成见,诚挚邀请信陵君回国。

魏安釐王三十年,信陵君以魏国上将军的身份向天下诸侯广发“英雄帖”,他巨大的号召力一下子就将其它五国全部召来。

合纵抗秦联盟在信陵君的统一指挥下大破秦军于河外,秦将蒙骜败走。

[var1]

▲蒙骜 电视剧《大秦赋》/剧照

联军挟战胜之威一举攻到了函谷关下,秦军紧闭关门打死都不出来。

信陵君再一次威震天下。

他的复出让秦王看到了两样非常可怕的东西:信陵君自身过硬的军事素质;信陵君巨大的号召力,一句话就能迅速组局,组建六国的合纵抗秦联盟。

从此,信陵君成为秦军的噩梦,信陵君在魏国掌兵的日子,秦军再也不敢兵出函谷随随便便去欺负魏国。

这根本不是秦王想要的局面。

于是,秦王又“拔”出了手中的另一把“剑”。

秦国派出使者携带万金去魏国打通了魏将晋鄙门客的关系,这位晋鄙正是在信陵君“窃符”成功之后被信陵君在阵前斩杀的那位将军。

所以,他的门客自然是信陵君的仇人。

从那以后,魏王耳中听到的都是这样的消息:

“信陵君在赵国住了十年,这回来刚一当上魏国的上将军,就能将天下的诸侯都召来,天下人都只知道魏国有信陵君而不知有魏王”;

“听说,信陵君也在私下谋划称王的事呢,有消息说,诸侯们也有这个意思”。

这样的话魏王听一次,身上的衣服就被汗水浸湿一次,听的次数多了,也就信以为真了。

更绝的是,秦国竟然直接派出使者去魏国恭贺信陵君喜提魏王之位。

这下,连信陵君自己都慌了。

[var1]

▲信陵君 电视剧《大秦帝国之崛起》/剧照

果不其然,信陵君在魏国再一次成为了一盘凉菜,啥也不是。

从此,信陵君像换了一个人,无限沉浸于酒色中不能自拔。

四年后,信陵君终于“如愿”去世。

是呀,他这是“自杀”。

信陵君死后,秦将蒙骜再一次兵出函谷关,一战就拿下魏国二十座城池,秦国在此地设置了东郡。

秦国设立东郡的意义在于:秦国对魏国国都大梁形成了扇形包围之势;秦国直接与边远的齐国接壤;六国被南北切分为二,合纵的局面再也不会那么轻易形成。

从此,秦国再也没有任何压力。秦军轻装上阵,不断地蚕食着魏国的土地。

十八年后,魏国灭亡。

可以说,信陵君之死绝对加速了魏国的灭亡。

信陵君的悲剧其实正是秦王另一把“剑”作用的结果,反间计。

这一招,秦国还真不是第一次用。

长平之战时,廉颇的防御政策让秦军在前线是半点伸展空间都没有。为了破局,秦国丞相范雎亲自操盘是大施反间计。

从此,赵国满城都是“赵括是军事天才”“廉颇要投降秦军”的消息。

赵王在谣言的裹挟下最终以赵括换下了廉颇。结果是,赵军死伤四十五万,直接就失去了“强国”的标签。

其实,在这场决定秦赵两国命运的大战中,秦国的“舆论”大战可不止这一场,咸阳城还有另外一场。

在前线战事不利的情况下,赵孝成王派出自己的心腹郑朱出使秦国,想与秦国进行和谈。

秦昭王和丞相范雎立刻就以此事为契机,发动各路“媒体”,打起了舆论战:他们对郑朱举行了热烈的欢迎仪式,并且将郑朱长时间留在秦国。

[var1]

▲秦昭王 电视剧《大秦帝国之崛起》/剧照

这就给天下诸侯形成一种错觉:秦、赵两国正在进行和谈。

“那我们就不要去掺和了吧。”

赵国白白错过了诸侯再一次合纵的机会,同时也使自己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到嬴政发动灭国大战时,秦王的这把“剑”依然在发挥着作用。

公元前229年,秦王以王翦为将,正式开了灭赵之战。赵王迁立刻就请出了赵国的战神李牧,李牧和司马尚的组合让王翦是半点伸展空间也没有。

秦军也没有进行强攻,而是再次动用了他们的另一把“剑”:秦王派出使者,携带大量珍宝买通了赵王的宠臣郭开

于是,赵王听到了这样的消息:“李牧和司马尚要造反。”

没想到,赵王还真信了,以赵葱为将换下了李牧。

李牧被秘密逮捕,并被直接斩杀。司马尚也被赵王废弃不用。

可怜一代战神,没有死在战场上,却被自己人给害死,也难怪赵国亡得如此之快。

失去李牧支撑的赵军再也不能抵挡秦军的强势进攻。三个月后,秦军攻入邯郸城,赵王迁投降。

赵国灭亡。

你肯定想知道,这些馊主意都是谁给嬴政出的?

有两人:李斯、尉缭。

李斯在被秦王任命为长史之后,他向嬴政献计:

“可派人携带大量珍宝去收买六国的那些重要人物,如果收买不成,就直接刺杀。”

只能说,李斯是个狠人。

大梁人尉缭此时也来到了秦国,他建议秦王:

“六国现在的实力就相当于郡县,现在最怕的事情就是诸侯再次合纵,这正是智伯、夫差、齐湣王这些人败亡的直接原因”;

“希望大王不要爱惜金钱,派出使者去六国活动,将那些关键人物一一收买”;

“这样,秦国也不过就是花点钱的事,而诸侯却能够被迅速灭亡”。

对,秦国最怕的就是诸侯合纵,当年,信陵君率领五国联军打到函谷关下的往事秦国人至今还历历在目呢。

他们才不想让历史重演呢。

所以,尉缭的这条极具操作性的建议立刻就被嬴政采纳,齐国的权臣后胜就是被秦国收买的其中之一。

[var1]

▲后胜 电视剧《大秦赋》/剧照

当秦国的灭国大战进行得如火如荼时,齐国却是一副非常淡定的模样,好像根本不懂唇亡齿寒的道理。

其实,那都是后胜阻挠的结果。

后胜建议齐王:“听秦国的话,齐国就不会灭亡。”

齐王建还真就信了。

所以,六国中,齐国是唯一没有进行抵抗而直接投降秦国的国家。因为,在五国都已经灭亡的大背景下,齐国其实已经没得选。

只能说,秦国君臣都是狠人,极其毒辣。

所以,大家都说秦军厉害,所向披靡,但秦军只要打仗绝对也会有消耗。当他们遇到强烈抵抗时就会迅速启动另一把“剑”:反间计。

这样,秦国就能在金钱政策的作用下减少自身资源的损耗。

两张牌换着打,这才是历代秦王制胜的关键。

[var1]

(全文完)

写文不易,看完记得点个“

赞”。谢谢!

更多文章

  • 长平之战到底是怎么回事?秦国已经全歼赵军,为何却没能消灭赵国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长平大战赵国的实力,赵国长平战争图片,没有长平之败赵国能一统天下吗

    [var1]因为当时的上党郡,已经即将被割让给秦国。冯亭此去,就是要代表韩王,完成对上党郡的交割。放在后世,冯亭这个行为,无疑会被人骂作‘卖国贼’,是要遭到万人唾骂的。当时虽然没有卖国贼这个词,但冯亭如果真的代表韩国,割让了上党,那以后冯亭在韩国这边,绝对会被千夫所指,此后这辈子都不得安宁。对此,冯

  • 秦灭六国后,六国的国君,会是什么下场?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秦灭六国怎么处置六国君王,秦灭六国之后六国皇族去哪了,秦灭六国时是哪位国君

    [var1]公元前221年,秦扫灭六国一统天下,嬴政登基为帝。那六国的诸侯呢?他们的国君,会是什么下场?首先谈谈韩国。秦国首先向三晋中最弱的韩国发起进攻,韩王安见势不妙,立即出兵南阳,以求和。公元前230年,秦国派出十万大军进攻韩国,途中几乎没有抵抗,韩王安被秦军俘虏,囚禁起来。四年后,韩国决定灭秦

  • 秦惠文王车裂商鞅,为何还说他功绩堪比秦始皇?他究竟是好是坏?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惠文王为什么车裂商鞅,商鞅车裂的过程,秦惠王与商鞅

    我们一同追溯历史,探寻真实,了解真正的秦惠文王。秦惠文王名为赢驷,是秦孝公的儿子。秦孝公在位期间,重用商鞅,经过商鞅的改革与变法,改掉了弊政,让秦国军事力量、农业、商业等越发强大起来。可在变革的道路上,必定困难重重,商鞅变法后,影响到了贵族的原本利益,只能被分割了出去。这类群体自然不想自己的利益受损

  • 孙膑为什么被挖去膝盖骨?山东出土竹简后,他做的事比挖骨更狠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孙膑被割去两块膝盖骨,孙膑被挖膝盖骨的故事,孙膑挖膝盖骨图片

    战争的胜败往往关乎国家的兴衰,所以万万不可麻痹大意。一般来说,领导者会指派谋士、军师随军出征,坐镇指挥千军万马。[var1]像这样指挥千军万马的谋士们,必须集天文地理、文韬武略于一身。孙膑就是战国时期齐国著名的军事家。它曾被田忌所用,在桂陵之战和马陵之战中使齐国两次获胜。不过,后来,孙膑也是被庞涓构

  • 盘点那些年,从魏国流失掉的人才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魏国流失的八大名人,魏国错过了哪些人才,魏国流失的人都去哪了

    文 / 子玉从一定程度上来说,秦国的涅槃重生,一扫六合的席卷之势,都是由人才战略支撑的。往更远的说,秦穆公能够称霸诸侯,也是来自百里奚、蹇叔、公孙枝等这些外来人员的助力。就如李斯在《谏逐客书》中所说:“秦孝公用商鞅变法,移风易俗,国富民强,使秦国彻底实现了逆袭;秦惠文王用张仪的纵横之计,不仅拆散了六

  • 本是政治阴谋,却成为战国史一乌龙事件,结果反成就了秦国的崛起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关于秦国的最新消息,战国秦国统一过程,秦国的历史事件

    【最早在关中建设大型水利工程的,是战国末年秦国穿凿的郑国渠。公元前246年由韩国水利专家郑国主持兴建,约十年后完工。当时之所以要兴建这一工程,除上面所说的农田灌溉需求外,另一个就是政治外交的需求】在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之间的争霸从未中断过,都想以自己为中心兼并列国,战争已经成为常态,各国之间的政治博弈

  • 秦国该不该出兵伐蜀?司马错和张仪展开辩论,胜负难分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张仪与司马错舌战是否征讨巴蜀,司马错伐蜀,大秦帝国司马错伐蜀

    这一讲我们进入周慎靓王五年(前316年)。《资治通鉴》详详细细记载了两件大事:一是秦国伐蜀,二是燕国政变。这两件事,深刻影响着历史走向,对古人的思想观念也造成了长久的挑战。我们先从第一件事谈起。“苴”“蜀”和“巴”秦国伐蜀,《资治通鉴》的记载出自《史记·张仪列传》,文字小有改动。第一句话就改了一个关

  • 秦国和赵国是同一个祖宗,秦始皇是姓赵吗?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秦国赵国是现在哪里,秦国和赵国啥关系,秦国和赵国是同族吗

    [var1]姓在氏之上,姓是血脉源头,氏是这条血脉的分支。赢姓的起源《史记》记载,秦始皇的祖先可以追溯到颛顼帝的后代孙女,名叫女修,女修生下大业,大业的儿子是大费,大费因为辅助大禹治水有功,所以舜帝赐给大费一个黑色的旌旗飘带,并祝福大费称其后代会兴旺昌盛,大费接受赏赐就为舜帝驯养禽兽,工作做的非常好

  • 秦始皇背后的男人,为其称霸六国奠定了基础,历史上很少提及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秦始皇哪一年统一了六国,秦始皇的一生及后人对他的评价,秦始皇吞六国是哪六国

    些许时日之后,秦国举行大典,老秦王秦昭襄王宣布公子嬴异人行加冠大礼,正式作为秦国国君的后备人员。不久以后,秦昭王以及秦庄襄王,也就是赢异人的爷爷和父亲相继撒手人寰,赢异人登上了国君的位置,是为秦庄襄王。[var1]当年秦昭襄王还在位时,赢异人曾作为人质,与赵国交换,如此一来,竟在外漂泊二十余年,去时

  • 崤山之战,秦国全军覆没,是谁之错?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崤山之战秦军将领,晋崤山之战,秦国崤山之战现在地图

    崤山之战是春秋时期的重要战役,秦、晋两国从友好和睦到反目为仇,晋国遏制了秦国入侵中原的要道,而秦国的强大也令晋国有所忌惮。后来,秦国联合楚国一同对付晋国,虽然晋国依然占据着中原霸主的位置,但是却不得不面对秦、楚两个大国的挑战。[var1]秦穆公继位后,秦国愈发强大,同时还竭力向东发展,参与到中原争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