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子玉
提起秦始皇兼并六国一统天下的千古功业,大家脑中都是一副秦军攻城略寨的宏大场面。
实际上,秦王手中可不止秦军这一把剑。
先说一个魏国人的故事。
趁着信陵君客居赵国的机会,秦国对邻居魏国是连连出拳。
那些天,魏王被恐惧和烦恼所裹挟,巨大的压力使他不得不放下对弟弟信陵君的成见,诚挚邀请信陵君回国。
魏安釐王三十年,信陵君以魏国上将军的身份向天下诸侯广发“英雄帖”,他巨大的号召力一下子就将其它五国全部召来。
合纵抗秦联盟在信陵君的统一指挥下大破秦军于河外,秦将蒙骜败走。
[var1]
▲蒙骜 电视剧《大秦赋》/剧照
联军挟战胜之威一举攻到了函谷关下,秦军紧闭关门打死都不出来。
信陵君再一次威震天下。
他的复出让秦王看到了两样非常可怕的东西:信陵君自身过硬的军事素质;信陵君巨大的号召力,一句话就能迅速组局,组建六国的合纵抗秦联盟。
从此,信陵君成为秦军的噩梦,信陵君在魏国掌兵的日子,秦军再也不敢兵出函谷随随便便去欺负魏国。
这根本不是秦王想要的局面。
于是,秦王又“拔”出了手中的另一把“剑”。
秦国派出使者携带万金去魏国打通了魏将晋鄙门客的关系,这位晋鄙正是在信陵君“窃符”成功之后被信陵君在阵前斩杀的那位将军。
所以,他的门客自然是信陵君的仇人。
从那以后,魏王耳中听到的都是这样的消息:
“信陵君在赵国住了十年,这回来刚一当上魏国的上将军,就能将天下的诸侯都召来,天下人都只知道魏国有信陵君而不知有魏王”;
“听说,信陵君也在私下谋划称王的事呢,有消息说,诸侯们也有这个意思”。
这样的话魏王听一次,身上的衣服就被汗水浸湿一次,听的次数多了,也就信以为真了。
更绝的是,秦国竟然直接派出使者去魏国恭贺信陵君喜提魏王之位。
这下,连信陵君自己都慌了。
[var1]
▲信陵君 电视剧《大秦帝国之崛起》/剧照
果不其然,信陵君在魏国再一次成为了一盘凉菜,啥也不是。
从此,信陵君像换了一个人,无限沉浸于酒色中不能自拔。
四年后,信陵君终于“如愿”去世。
是呀,他这是“自杀”。
信陵君死后,秦将蒙骜再一次兵出函谷关,一战就拿下魏国二十座城池,秦国在此地设置了东郡。
秦国设立东郡的意义在于:秦国对魏国国都大梁形成了扇形包围之势;秦国直接与边远的齐国接壤;六国被南北切分为二,合纵的局面再也不会那么轻易形成。
从此,秦国再也没有任何压力。秦军轻装上阵,不断地蚕食着魏国的土地。
十八年后,魏国灭亡。
可以说,信陵君之死绝对加速了魏国的灭亡。
信陵君的悲剧其实正是秦王另一把“剑”作用的结果,反间计。
这一招,秦国还真不是第一次用。
长平之战时,廉颇的防御政策让秦军在前线是半点伸展空间都没有。为了破局,秦国丞相范雎亲自操盘是大施反间计。
从此,赵国满城都是“赵括是军事天才”“廉颇要投降秦军”的消息。
赵王在谣言的裹挟下最终以赵括换下了廉颇。结果是,赵军死伤四十五万,直接就失去了“强国”的标签。
其实,在这场决定秦赵两国命运的大战中,秦国的“舆论”大战可不止这一场,咸阳城还有另外一场。
在前线战事不利的情况下,赵孝成王派出自己的心腹郑朱出使秦国,想与秦国进行和谈。
秦昭王和丞相范雎立刻就以此事为契机,发动各路“媒体”,打起了舆论战:他们对郑朱举行了热烈的欢迎仪式,并且将郑朱长时间留在秦国。
[var1]
▲秦昭王 电视剧《大秦帝国之崛起》/剧照
这就给天下诸侯形成一种错觉:秦、赵两国正在进行和谈。
“那我们就不要去掺和了吧。”
赵国白白错过了诸侯再一次合纵的机会,同时也使自己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到嬴政发动灭国大战时,秦王的这把“剑”依然在发挥着作用。
公元前229年,秦王以王翦为将,正式开启了灭赵之战。赵王迁立刻就请出了赵国的战神李牧,李牧和司马尚的组合让王翦是半点伸展空间也没有。
秦军也没有进行强攻,而是再次动用了他们的另一把“剑”:秦王派出使者,携带大量珍宝买通了赵王的宠臣郭开。
于是,赵王听到了这样的消息:“李牧和司马尚要造反。”
没想到,赵王还真信了,以赵葱为将换下了李牧。
李牧被秘密逮捕,并被直接斩杀。司马尚也被赵王废弃不用。
可怜一代战神,没有死在战场上,却被自己人给害死,也难怪赵国亡得如此之快。
失去李牧支撑的赵军再也不能抵挡秦军的强势进攻。三个月后,秦军攻入邯郸城,赵王迁投降。
赵国灭亡。
你肯定想知道,这些馊主意都是谁给嬴政出的?
有两人:李斯、尉缭。
李斯在被秦王任命为长史之后,他向嬴政献计:
“可派人携带大量珍宝去收买六国的那些重要人物,如果收买不成,就直接刺杀。”
只能说,李斯是个狠人。
大梁人尉缭此时也来到了秦国,他建议秦王:
“六国现在的实力就相当于郡县,现在最怕的事情就是诸侯再次合纵,这正是智伯、夫差、齐湣王这些人败亡的直接原因”;
“希望大王不要爱惜金钱,派出使者去六国活动,将那些关键人物一一收买”;
“这样,秦国也不过就是花点钱的事,而诸侯却能够被迅速灭亡”。
对,秦国最怕的就是诸侯合纵,当年,信陵君率领五国联军打到函谷关下的往事秦国人至今还历历在目呢。
他们才不想让历史重演呢。
所以,尉缭的这条极具操作性的建议立刻就被嬴政采纳,齐国的权臣后胜就是被秦国收买的其中之一。
[var1]
▲后胜 电视剧《大秦赋》/剧照
当秦国的灭国大战进行得如火如荼时,齐国却是一副非常淡定的模样,好像根本不懂唇亡齿寒的道理。
其实,那都是后胜阻挠的结果。
后胜建议齐王:“听秦国的话,齐国就不会灭亡。”
齐王建还真就信了。
所以,六国中,齐国是唯一没有进行抵抗而直接投降秦国的国家。因为,在五国都已经灭亡的大背景下,齐国其实已经没得选。
只能说,秦国君臣都是狠人,极其毒辣。
所以,大家都说秦军厉害,所向披靡,但秦军只要打仗绝对也会有消耗。当他们遇到强烈抵抗时就会迅速启动另一把“剑”:反间计。
这样,秦国就能在金钱政策的作用下减少自身资源的损耗。
两张牌换着打,这才是历代秦王制胜的关键。
[var1]
(全文完)
写文不易,看完记得点个“
赞”。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