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宋神宗,性格决定命运

宋神宗,性格决定命运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468 更新时间:2024/1/21 2:00:51

不过在有地位有文化的家庭当中的人,既有名,又有字,还有号。比如诸葛亮,亮就是名,字是孔明。至于号,大多数是文人们给自己取的雅号,比如苏轼号东坡居士。

而古代帝王的称呼就更严谨了,年号、谥号、尊号(徽号)、庙号。中国历史上庙号被称为神宗的大一统王朝的皇帝只有两位,其中之一就是宋神宗赵顼。

谥法上对“神”的定义是:民无能名曰神,意思是说:百姓不知道该怎么形容的时候才用神这个字,因为当时的百姓不知神为何物,所以既崇拜,又惧怕,处于一种非常矛盾的心里。也可以理解为百姓对这位皇帝又爱又恨。

那么宋神宗在北宋的历史中到底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在他之前的几位皇帝给他铺垫的又是怎样的政治环境?他驾崩之后,又给子孙留下了怎样的政治局面?

“澶渊之盟”的签订对后来的北宋皇帝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天书封祀”是美梦还是闹剧?“庆历增币”又为什么会给宋神宗的心里产生了巨大的阴影?王安石又与这位皇帝有着怎样的纠葛?

这些都会在林鹄编著的《忧患:边事、党争与北宋政治》(以下简称《忧患》)一书中,逐一为读者呈现。

林鹄,浙江瑞安人,北京大学历史学硕士,芝加哥大学人类学博士,清华大学历史系博士后。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所副研究员。

兴趣集中于政治史、思想史。特别重在辽宋,涉猎清史。著有《辽史百官志考订》,《南望:辽前期政治史》。

作者对史料的辨析,精准且敏锐;对史料的运用,严谨且熟练。《忧患》是作者在对史料精选的基础上,强调人物性格对政策的决断书写而成的,是一部别开生面的北宋政治史。

“对历史上的大人物而言,性格决定的不只是个人命运,还包括国家的命运。”

01 奇葩的君臣关系

历史上从来没有一位君王可以像宋神宗忍让王安石一样的忍让某一位臣子。

为何如此说呢?王安石为人极为固执,他从来不能容忍任何人对他持有反对意见。不仅与政治对手发生过激烈的冲突,在神宗面前也从不收敛。哪怕神宗只是提出一点小小的疑问,他都会对神宗训斥一番。

而结果都是神宗让步,态度缓和,还反过来安抚王安石。这样的情况长达八年之久,真是再也找不出第二位君主可以做到这样了。

有一次,宋神宗对一个叫李评的官员任免有些犹豫,王安石便称病辞职,神宗便极力安慰挽留他:

“卿一定是心里不舒服,尽管告诉联。变法才刚有头绪,如果卿走了,那怎么成呢?朕很清楚卿出来做官是为了拯救天下,不是为了功名利禄。

自古以来,像咱们这样相知的君臣哪里还有啊。

朕原来只是个无知少年,自从卿开始辅佐朕,朕才开始懂得一点治国平天下的道理。

一位君王完全放下身段,把自己摆在学生、配角的位置上,用恳求的语言恳求臣下,言辞恳切,从古至今,哪里还有第二位。”

即使神宗这样放低姿态,王安石也丝毫不给神宗面子。

王安石的门生陆佃道:“熙宁之初,(神宗)锐意求治,与王安石议政意合,即倚以为辅,一切屈己听之。”“有所争辩时,辞色皆厉,上辄改容,为之欣纳。”

作者林鹄在《忧患》书中举例,熙宁六年,宋军统帅赵卨和负责后勤的转运使杨蟠发生冲突,王安石认为是赵卨的责任,而宋神宗则怀疑杨蟠。

王安石则勃然大怒,“若陛下不以臣言为可,何必用臣言决事?”意思是说:如果陛下认为臣说得不对,干嘛非要问我?

再看神宗,几天之后,还过问王安石的身体情况,没有一丝怨恨的情绪,也没有一点报复的意思。

这样的君臣关系不能不说是个奇迹。也正是由于这样的奇葩关系,有着宋神宗的全力支持,王安石变法才得以实施,在历史上才有着浓墨重彩的一笔。

02 对辽朝的军事策略

既然宋神宗如此倚重王安石,又为什么两度罢相,在第二次的罢相后,再没有用王安石?致使王安石在人生的最后十年,潦倒地度过。

这就要从宋神宗对辽的军事策略说起。

熙宁六年十一月,辽人找借口向宋朝要河东的数百里土地,宋神宗则担心如果不答应辽人的要求,辽人就会入侵宋土。

王安石则认为不足惧。原因一,辽皇帝迂腐没有那么大的本事;原因二,维持友好,辽人可以得到丰厚的岁币,一旦开战,胜负难料,不仅没有了岁币,命运也可能因此而改变。

而宋神宗却担心西夏会趁此机会,与辽联合,共同对付宋朝。并担心一旦开战,军事储备等问题。这些都被王安石一一劝解。

时间来到了熙宁八年二月,在这期间,宋辽两朝来来回回谈判过数次,但均未有结果。

王安石批评神宗惊慌失措,闹得民间怨声载道。消息肯定传到了辽人那里,助长了辽人的气势,可能会促使辽人提出更苛刻的要求。

但神宗辩解:“今中国未有以当契丹,须至如此。”

这一次,在神宗眼里,十分敬重且信任的王安石也失去了说服力。于是,神宗下诏,征求韩琦富弼文彦博曾公亮四位三朝元老的意见。

结果是满朝文武意见一致,首先认为辽人没有要真正入侵宋国领土的意思,只是想要河东的数百里土地;其次对于国家领土问题,绝对不能退让,不能答应辽朝的要求;万一辽人用武力想夺取河东领地,宋人则坚决保卫国家领土。

而在熙宁八年四月,神宗与王安石又有一场对谈。神宗那时已经吓破了胆,认为不割地给辽人,他们肯定是不会善罢甘休的,到时候辽人一定会动用大军向宋国开战。

王安石则掷地有声地说:“譬如强盗在门,若不顾惜家赀,则当委之而去,若未肯委之而去,则但当抵敌而已,更有何商量!”

意思是说:强盗来了,如果不在乎家产,就丢下财产赶紧跑,如果不愿意损失,就只有抵抗,还有什么可说的呢?

任何人都没有想到,宋神宗一意孤行,不顾满朝文武的反对,最终割让了数百里土地。

熙宁九年十月,王安石罢相。一个月后,宋朝以全面退让的方式结束了宋辽最后一段争议边界的协议。王安石和神宗的这一分歧,是他罢相的唯一可能解释。

03 本书其它重大历史事件以及对后世的影响

为何宋神宗对辽人如此忌惮。还要从前文神宗说的那句“今中国未有以当契丹,须至如此。”说起。

祖宗们都没有能取胜过辽人,朕能不害怕吗?这就是宋神宗害怕辽朝的原因,因为宋辽双方交战宋朝从来没有赢过。

这就要提到自北宋自建朝以来的三件重大历史事件:澶渊之盟、天书封祀与庆历增币。这三大历史事件对后世的影响以及对宋神宗心理造成的阴影,可谓是意义深远。

澶渊之盟:自宋朝建立以来,宋太祖就把北方强大的辽朝视为劲敌,但他始终没能等到出师讨伐的那一天。

而后北宋第二位皇帝宋太宗即位。宋太宗于公元979年及986年,先后两度北付,都大败而归,宋太宗也就此打消了讨伐的念想。

公元997年北宋第三位皇帝宋真宗即位。公元1003年由于宋军俘虏的背叛,将宋军情报出卖给了辽朝,于是第二年秋天,契丹大军在太后萧氏、辽圣宗、权臣韩德让的统领下,冒险深入,到了黄河。

真宗则御驾亲征,也来到了黄河边。局面非常清晰,任何一方如果冒险犯进,都有可能酿成大错。

在这样的局面下,双方都冷静下来,缔结了澶渊之盟。

天书封祀:宋真宗在位时,北宋景德五年公元1008年,“天书”两次降临人间,一次是在宫中,一次是在泰山。

同年宋真宗封禅泰山。他是历史上第六位封禅泰山的皇帝,可惜也是最后一位。三年后,又在民众的请求下,来到了山西汾阴(今万荣县),以极其盛大的仪式亲自祭祀后土地祇。

东封泰山,西祀汾阴,始称天书封祀。但是天书封祀被作者林鹄称为一场旷日持久的闹剧。

因为天书封祀持续长达十年之久,直到真宗驾崩才得以终结。而天书封祀带来的和平却只是暂时的。

庆历增币:北宋第五位皇帝宋仁宗在位时,康定元年公元1040年,契丹使者来向宋朝索要宋国领土。当时宋国正与西夏在边境对峙。

举国上下人心惶惶,最后富弼临危受命,前往辽国谈判。始终不屈不挠,大义凛然,宋朝决不可能答应割地。

但当时辽朝已经在边境集结了大军,如果宋朝不答应其要求,便联络西夏,约定同时出兵,夹击宋朝。

谈判的最终结果,契丹放弃索要的土地,但宋人要将当时澶渊之盟答应的三十万岁币增加到五十万,而且还要将官方文书中的“助”字改为明显带有下对上意思的“纳”字。

自澶渊之盟签订之日起,宋人自以为换来了真正的和平,所以才有了荒唐的天书封祀,宋人完全忽略了军事防患,没想到只过去了四十年,得到的却是庆历增币的耻辱。

庆历增币事件被作者视为北宋政治史的分水岭,因为这次事件让宋人真正感到了危机,并且是后来一系列事件的导火索。其中就包括前文提到的宋神宗割让土地给辽人的事情。

宋神宗是北宋朝第六位皇帝,即位时只有十九岁,他的父亲宋英宗在位只有短短四年的时间。所以在爷爷仁宗朝发生的庆历增币事件,对神宗影响很大。

总而言之

作者林鹄写的这本《忧患:边事、党争与北宋政治》,强调从人出发去解读历史事件。注重人物性格、心态对历史事件的影响。

在旧有史学观点反思的基础上,又有理论深度,使读者既开阔了视野,又能见识到人文情怀,使人耳目一新。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泰山封禅的终结者宋真宗,北宋之后再无封禅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宋真宗封禅是厚颜无耻吗,宋真宗泰山封禅的后果,宋真宗封禅过程

    王者受命,易姓而起,必升封泰山。何?教告之义也。始受命之时,改制应天,天下太平,物成封禅,以告太平也。‬何为封禅泰山封禅是历代帝王炫耀显赫业绩的政治大典,曾经让很多皇帝心驰神往,相传史前有72位帝王来过泰山封禅,不过真正计入史册的只有秦以后的12位皇帝。他们在泰山上铭功颂德、扬名显号,也因此给泰山留

  • 考古表明:夏朝应有“成熟文字”,或是本世纪发现的骨刻文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夏朝有没有文字记载,夏朝文字的发展史,夏朝历史上有甲骨文吗

    甲骨文是一种“成熟文字”,按照文字发展逻辑来说,“成熟文字”之前,必然还应该存在一种“初熟文字”。因此从文字演化规律上看,夏代或是存在“初熟文字”,或是存在“成熟文字”。但以如今二里头等夏朝时期的遗址来看,只有一些零星的刻符或字符,并未直接发现什么文字,似乎由此可以证明夏朝无文字。不过,文献与考古发

  • 残暴荒淫的纣王只有2个儿子,清心寡欲的周文王却有100多个?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周文王与纣王,纣王和周文王是啥关系,周文王是纣王的次子吗

    因为我们可以从历史中学习到警醒后世的知识,但不止于此,还有我们看到的历史是我们以为真实的历史,而且未必就是真实的历史,历史真的就像是一个刚满18岁的少女,不同的装扮就会展示不同的样子。《封神榜》大家都看过,也都听说过纣王荒淫无度,残害忠良,宠幸妖妃妲己,可以说基本具备了所有昏君需要具备的条件。而周文

  • 彩礼在周朝已经出现,历朝历代情形皆有不同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朝彩礼都是什么,历朝历代娶妻都要彩礼,周代彩礼

    三媒六聘,自然分成三媒与六聘。三媒(三书)指的是:聘书:为结婚而准备的聘请书,也就是婚书,是男方向女方求婚的时候需要用的,在六礼之中的“纳吉”环节交过去,而女方接过了聘书,就意味着接受了求婚,在古代,倘若接下聘书又随意退还的话,那么这个女子就很难再嫁出去。迎书:为迎娶新娘时准备的文书,在成婚的当天,

  • 西周初年的八个公爵诸侯国后来怎么样了?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西周分封的71个诸侯国,西周时期全部的诸侯国,西周初期有几个公爵

    周朝分封制据记载,周朝初年一共分封了八个公爵之国,分别是焦国、蓟国、祝国、陈国、杞国、宋国、虞国、虢国,今天,为大家盘点一下这八个诸侯国的结局。焦国焦国纪念碑焦国先祖是炎帝,姜姓,最初的封地大概在今天的河南省中牟县一带,焦国是周武王灭商后搞的面子工程,虽然国君爵位很高,但是国小民弱,完全就是个花瓶,

  • 盘点封神榜十大凡人武力,残暴纣王位居第四,黄飞虎仅排第八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封神榜十大最强人物,封神榜最厉害人物排名,黄飞虎与纣王决战

    有人可能会说武成王黄飞虎或是暴君纣王其实他们都没进武力值前三名为了对他们的实力有所了解小虎为大家盘点一下封神榜凡人武力值第十 魏贲魏贲原是一山野武将他虽出身凡人但武艺超群他的武艺凌驾于大部分普通将领之上擅使得兵器是长枪身骑一匹战马魏贲一直都有着投靠西岐的想法曾在金鸡岭阻拦武王东征大军与西岐先锋官南宫

  • 清末外交官《琉球歌》中的殷商起源地陕西商於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秦人与殷商同宗同源,文献上记载的商朝城市,民国时期的商朝

    白头老臣倚墙哭,颓髻斜簪夜惨绿。自嗟流荡作波臣,细诉兴亡溯天蹴。天孙传世到舜天,海上蜿蜒一脉延。弹丸虽号靼尔国,问鼎犹传七百年。大明天子云端里,自天草诏飞黄纸。印绶遥从亦士颁,衣冠幸不珠崖弃。使星如月照九州,王号中山国小球。英姿双持龙虎节,绣衣直指凤麟洲。从此苞茅动人贡,艳说扶桑茧如瓮。酋豪入学还请

  • 兵祖“姜子牙”到底是河南人还是山东人?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姜子牙#姜子牙,又称:姜尚、姜太公、子牙公、子牙、太公望,别号飞熊先生,是明代古典神魔小说《封神演义》中的主角人物之一。乃是昆仑山玉虚宫元始天尊门下的阐教弟子之一,后被派下山辅佐明君周武王姬发反商伐纣,代理封神,推翻恶君商纣王后,奉法旨敕封三百六十五路正神,自己无福成正果,只能得享人间富贵,最终老

  • 中国历史上存不存在夏朝?上个世纪,胡适提出了一简单的验证办法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从时期上划分1840年以前可以称为古代史,从1840年的第一次鸦片战争开始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个时间段可以分成近代史,1949年再往后到当今时代则称为现代史。中国历史的开创可以从黄帝王朝时期的公孙轩辕算起,约有五千年。在我们的文明中,有两种文明分别是黄河文明和长江文明,这两种文明可以称作

  • 你知道夏朝是被谁给灭了吗?来看看吧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夏朝被谁所灭了,夏朝是怎么被灭的,真正的夏朝有多厉害

    商汤是中国古代君主的典范。鸣条之战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用战役实行改朝换代。商汤所建立的商朝是国际社会所普遍承认的中国第一朝代。大约在公元前1600年,商汤正式兴兵伐夏。在战前他隆重举行了誓师活动,说夏桀破坏生产,残酷盘剥压迫民众的罪行。申明自己是秉承天意征伐夏桀,目的是为了拯民于水火之中。商汤还宣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