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彰,字子文,是三国时期曹魏宗室。曹操与卞氏所生的第二子,曹丕之弟,被称为黄须儿,跟曹丕和曹植是同父同母兄弟。
曹彰二十岁前喜欢跟猛兽搏击,臂力过人,不善文章,赏罚严明。曹操曾经劝其读书,但知他立志为将,随他发挥。
后随曹操征伐,亲身上阵,身中数箭,勇猛过人,建安二十一年(216年),封鄢陵侯。建安二十三年(218年),曹彰受封为北中郎将,行骁骑将军征讨乌丸,降服辽东鲜卑大人轲比能。曹操拉着曹彰的胡须称赞黄须儿建下奇功。
后来曹操驾崩,魏文帝曹丕即位,曹彰与诸侯就国。黄初二年,进爵为公。三年,立为任城王。四年,到洛阳朝见,患病薨于府邸,死后谥号为威,故亦称为任城威王。曹彰子曹楷嗣位,徙封中牟。
曹彰寿命只有约三十六岁,英年早逝。他的死向有争议,很多人相信是曹丕下杀手或耍阴谋所致,有所谓下毒说等等。
笔者想法是,曹彰明显从没得天下之志,个性粗线条,以曹丕才智,根本不会把他放在眼内,乱搞阴谋,反容易逼反,由个性和当时情势而言,笔者不倾向曹丕有心杀曹彰。
事实上,曹家二代大多早死,或许因为某些遗传病,或许因为某些阴谋,或许因为当时流行的补品,但当连曹丕都早死,不一定所有曹家二代之死都是曹丕阴谋。
曹彰之所以不受三国再创作重视,主要是他战功是跟外族交战所立,而非演义重点的三国对抗,戏份自然不多。在《三国演义》中,刘备派出义子刘封出战,操骂曰:
可见在《三国演义》中设定的曹彰是曹操认同的猛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