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曹操在赤壁惨败后,为何将军队主力撤回北方,对孙刘联军采取守势

曹操在赤壁惨败后,为何将军队主力撤回北方,对孙刘联军采取守势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2199 更新时间:2024/2/3 20:59:10

赤壁之战奠定了天下三分的基础。在此之前,曹操率领大军南下,收降荆州,打败刘备。一时间志得意满,想要趁势席卷江东。可是没想到在赤壁一战中,曹操中了黄盖的诈降计,被东吴以火攻打败。这一仗之后,曹操将主力撤往北方,只留下部分军队守卫江陵和合肥,转入了战略防御。

曹操对于赤壁之战的失败是不服气的,他甚至不承认自己在赤壁打了败仗。他在事后给东吴的信里说,自己是因为冬季疫病流行,自己烧掉战船撤退的,结果让周瑜因此得了虚名。那么,如果是这样,为何曹操不在战后重新整顿军队,再次南下与孙刘联军决战,而是要转入防御呢?

一、赤壁之战失败的原因。

曹操在赤壁之战遭受了惨败,丢失了大好的形势,这是因为他在战略和战术上犯下的错误造成的。曹操在夺取荆州前,听取了荀彧的建议,采取奇袭荆州的战术。这样,他赶在刘表去世之时进攻荆州,使得荆州的继任者刘琮手足无措。在部下的劝说下,刘琮投降了曹操。这样,曹操兵不血刃地收获了荆州,还得到了刘表经营多年的军队。

在当时,曹操的实力暴涨,这使得他被胜利冲昏了头脑。他在判断形势的时候,出现了严重的误判。当时西川的刘璋见势不妙,赶快向曹操送兵送粮,表示臣服。剩下的刘备刚在长坂遭到惨败,逃往江夏刘琦那里,根本不是曹操的对手。而东吴的孙权年纪轻轻地继承了父兄的家业,在集团中威望不高。在这种情况下,曹操决定趁热打铁,一举消灭刘备,并且将东吴的势力一并解决。

当时曹操和东吴有姻亲的关系,再加上曹操又打着奉天子以讨不臣的大义名分。所以曹操认为,只要对孙权采取外交手段,就能够迫使孙权投降。曹操和他的部下甚至还预料,孙权会投降曹操后,带领东吴的军队讨伐刘备,以此向曹操表示效忠。

但是,曹操却错误估计了孙权。他根本没有料到,孙权也是一个胸怀天下的人物。孙权当时已经在鲁肃的鼓励下,树立了争夺中原的目标。即使是不能北取中原,孙权也不可能将东吴的基业拱手让人。因此,在诸葛亮、鲁肃和周瑜等人的斡旋下,孙刘联盟最终达成。孙刘联军在赤壁和曹军展开了战斗。

正是因为在战略上对孙权的误判,曹操在战术上又犯下了种种错误。因为急于求成,曹操没有在夺取荆州后休整军队,消化荆州的战果,而是马上挥兵东下。但是,在这个阶段的战斗中,水军成了决定战役成败的主要兵种,而曹操缺乏的恰恰是大规模的水军。

在当时,曹操在玄武池训练的水军还没有练成,他就为了赶时间马上南下。而在荆州接收的刘表留下的水军,根本就没有消化整顿就走上了战场。这样的水军根本就不是东吴水军的对手。因此,双方在赤壁进入相持状态。最终曹军因为后勤困难、水土不服和敌方的火攻,遭到了惨败。

二、曹操采取守势的用意。

赤壁之战完全是因为曹操在战略上犯下了严重的错误造成的。因此,在赤壁之战后,曹操痛定思痛,对前一阶段的战略得失进行了总结,并重新确定了战略方针。

在战役失败后,曹操当着各位谋士的面,痛哭郭嘉。他说,如果郭嘉还在,是绝对不会让自己遭受这样的失败的。这是因为他想起了郭嘉在临去世前给他出的最后一次计谋。那是曹操去讨伐袁绍的儿子时的事情。当时袁绍死后,他的儿子各拥兵力,互相火拼。曹操趁机北上,利用他们的矛盾平定了河北地区。

最后,袁绍的两个儿子袁熙袁尚远逃辽东公孙康处。曹操的手下建议曹操趁势远征辽东,消灭袁氏兄弟。曹操没有采纳这个建议,并说不日二袁的首级就会送到。果然,曹操按兵不动不久,辽东的公孙康就杀了袁熙、袁尚,并将他们的首级送到了曹操那里。这时,曹操拿出郭嘉临去世前留下的信,信上劝曹操切不可对辽东发兵。说公孙康和袁氏兄弟相互猜忌,如果发动攻势的话,就会让他们齐心协力共同抗击曹操。如果放缓步伐,他们之间肯定会互相图谋,这是形势的必然。因此,曹操采纳了郭嘉的建议,兵不血刃就平定了辽东。

在赤壁之战后,曹操又想起了这一幕,所以他才会痛哭郭嘉,为自己的决策失误感到悔恨。如果他还是采取郭嘉的这个计谋,就不会有赤壁之战的失败了。刘备和孙权两人都有自己的政治野心,他们之间的矛盾是不可避免的。如果曹操不是被胜利冲昏了头脑,急于求成,而是采取了郭嘉的计谋,形势将会完全不同。

曹操如果不急于攻打刘备,并且也不写信威胁孙权,而是在荆州养精蓄锐,那么他至少能够得到政治和军事上的几个好处。一是能够巩固荆州的地盘,切实地将荆州的人、财、物变为己用,壮大自己的实力。二是能够将荆州的军队归纳到自己的军队编制中。在这些军队中,最重要的是荆州的水军。如果曹操拥有了实力强大的水军,再加上位居长江上游,曹操的军事形势将是一片大好。三是曹操放缓对刘备和孙权的威逼,会使刘备和孙权没有太大的危机感,他们之间的联盟也不会那么容易建成。

这样,经过一定时间的养精蓄锐,曹操就会拥有压倒性的军事优势。而刘备和孙权之间的联盟也没有建立,甚至在曹操的压力下,孙权还可能会像公孙康那样,去消灭刘备的势力来向曹操降服。可惜这一切,都毁在了曹操的操之过急上。

因此,曹操在痛定思痛之后,他决定重新捡起郭嘉的计谋,来对付刘备和孙权。曹操决定放缓对刘备和孙权的进攻,将军队主力撤回北方休整,并准备平定关中地区。而在对付江南的方向上,他采取了守势,坚守江陵和合肥两个要点,阻止孙刘联军北上。后来江陵失守后,曹操又把西线的防御重心放在襄樊地区。曹操这样做,也是跟他的水军在赤壁之战中全军覆没的情况相适合的。因为没有强大的水军,是不可能平定江南的。

曹操这样做,是因为作为三国中最高明的军事家和谋略家,他清楚地知道刘备和孙权的想法。刘备和孙权都不是庸碌无为的君主,他们都有争夺天下的野心。如果曹操把主要的兵力用在他们身上,就会遭到他们共同的反击。这样,曹操即便是有所进展,也将会得不偿失。

因此,曹操对刘备和孙权采取守势,将自己的地盘死死守住,不让刘备和孙权夺走。那么,终究有那么一天,刘备和孙权发展的空间达到极限的时候,他们会因为自己发展的需要而产生矛盾。最终,当这种矛盾达到不可调和的程度时,他们就会自相残杀。在这个时候,曹操坐山观虎斗,就能够拆散孙刘联盟,进而统一天下。这也是郭嘉的“急之则并力,缓之则自相图”计谋,在对付孙刘联盟上的运用。

三、最终曹操达到了目的。

曹操的计谋运用得当,可是等计谋奏效已经是十年之后了。这是因为,在刘备和孙权的阵营中,也同样存在着有识之士。他们看出了曹操的用意,为了双方的利益,尽力维持着孙刘联盟。

在刘备的阵营中,是以诸葛亮为首的谋士。而在孙权阵营中,则是以鲁肃为首的谋士。在这些人中,起作用最大的人就是鲁肃。可以说,如果不是鲁肃的斡旋,孙刘联盟不会存在那么久的时间。

在赤壁之战前,鲁肃是促成孙刘联盟的主要人物。他来回奔走,多方联络,并且亲自对孙权进行劝说,这才让孙权下定决心,缔结了孙刘联盟。随后双方组成的联军,在赤壁之战中打败了曹操,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

在刘备要求借南郡的时候,也是鲁肃劝孙权答应了刘备的要求。这样,荆州方向上的方向交给刘备负责,东吴得以集中兵力在淮南发动攻势,给了曹操很大的威胁。当时曹操得知这个消息的时候,正在写信。结果曹操手中的毛笔被吓得落在了地上,曹操自己都浑然不觉。在此后,很长一段时间里,孙权和刘备都对曹操发动了连续的攻势,使得曹操顾此失彼,疲于应付。

尤其是在汉中之战和襄樊之战中,曹操遭受了有生以来最沉重的打击。他不断丢城失地,损兵折将,最后甚至想迁都躲避对手的锋芒。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诸葛亮和鲁肃这些有识之士的运筹帷幄,对曹操的计谋给了多大的冲击。

可惜的是,鲁肃死得过早,接替他的吕蒙亲手破坏了这个形势。吕蒙和孙权合谋,袭取荆州,擒杀关羽,终于让曹操布置多年的计谋得逞了。曹操经过十年的坚忍,终于等到了这一天。从此,曹操统一天下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了。

虽然曹操随之也病逝了,没能亲眼看到孙权和刘备的灭亡。但是接下来刘备和孙权之间又爆发了夷陵之战。在这场两败俱伤的战役中,孙权和刘备都遭受了不可弥补的损失。自此之后,蜀汉和东吴就退出了统一天下的行列,灭亡是早晚的问题了。

结语:

曹操在赤壁之战后,发现了自己战略上的错误。他采取了过去对付袁氏兄弟和公孙康的策略。曹操认为,如果自己对孙权和刘备采取攻势的话,他们就会联合起来对付自己。那么,对曹操并没有好处。如果放缓对他们的攻势,就会等到孙权和刘备之间爆发冲突的时候,这样就能够坐收渔人之利。

于是,曹操对孙权和刘备采取守势,等待他们自相残杀。但是,由于孙刘联盟中有诸葛亮和鲁肃这样的有识之士,这个时间等待了十年之久。终于,在关羽发动襄樊之战的时候,决心武力夺回荆州的孙权撕毁了孙刘联盟,曹操等待的时刻终于到来了。曹操的计谋获得了成功,也为将来消灭蜀汉和东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一切都发轫于曹操决定对孙刘联盟转攻为守的时候。

更多文章

  • 曹操形象有多复杂?有人演成贼,有人演成狂士,只有他演得最真实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曹操真正的人物形象,曹操最霸气的十种形象,历史中真实的曹操形象

    因为曹操的形象的多重复杂性,很多演员在演绎他时都容易跑偏,只侧重这个方面,忽视了那个方面,结果导致有人演出了贼的气质,有人又演成了狂士,对比一下几个版本的曹操,可以发现只有一个人演得最真实。于和伟在《军师联盟》里饰演曹操。在此之前,于和伟还在《新三国》里演过刘备,可能是先入为主,总让人觉得于和伟版的

  • 曹操孙权刘备是怎样选择接班人的,谁的选择最正确?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刘备曹操孙权三人谁最厉害,历史上曹操刘备和孙权,曹操刘备孙权谁更适合当领导者

    一、曹操:两子互斗曹操在长子曹昂死后,迟迟未决定继承人,让曹丕和曹植两子互斗,以此来选出最佳继承者。这个做法看似优存劣汰,选贤与能;但两子在竞争接班人的过程中,互相陷害对方,已经在两子心中种下仇怨。曹丕继位后,赐死曹植的谋臣丁仪兄弟,对曹丕数迁其王位,甚至传出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七步成诗的故事,都

  • 如果诸葛亮当初选择孙权,他会取得怎样的成就?难有作为!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诸葛亮评价孙权,诸葛亮智激孙权完整版,如果诸葛亮跟了孙权会统一三国吗

    诸葛亮当初如果选择孙权,会取得如此成就么?笔者试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一、刘备没有军师VS东吴人才济济诸葛亮出隆中的时候,刘备是没有军师的。硬要说的话,当时徐庶就是头号军师,但他不久就跑去曹操那,所以诸葛亮是第一也是唯一。刘备在赤壁之战前后,才开始有庞统、伊籍、马良、马谡、陈震这些人来投。论资历论

  • 曹操最忌惮的四个人:一个没必要杀,两个舍不得杀,一个必须要杀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曹操最忌惮的三个名将,曹操最舍不得杀的人,曹操最怕的三大将

    曹操很厉害,但他并不是无所畏惧。曹操不怕草莽董卓,也不怕纨绔袁绍,但是他对同时期的另外四个人,却不能不心存忌惮——这四个人当然不包括孙权,“生子当如孙仲谋”只是欣赏而已,意思是这个碧眼紫髯的家伙,可以当我的儿子,当对手,他还差点儿成色。曹操对自己一生最忌惮的四个人的态度也是不一样的:一个没必要杀,两

  • 曹操若让华佗做开颅手术,结果会怎样?学者:当场去世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华佗给曹操开颅成功了会怎样,华佗给曹操开颅曹操会死不,华佗给曹操做开颅手术可行吗

    曹操初次请来华佗时,华佗只在曹操头部穴位刺了几针,曹操头痛情况不但有所缓解,头脑还变得更清醒了。但在华佗看来曹操的头痛之疾只能长期疗养,并不能在极短的时间内治愈,根除。小说《三国演义》所写的桥段是:华佗本想通过开颅手术,来治愈曹操的头疾,但实际操作性却没有依据可循。古代医疗技术十分落后,按照古人的认

  • 同为乱世英雄,曹操与织田信长,哪个更出色?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织田信长曹操,织田信长对曹操的评价,织田信长与曹操谁更厉害

    曹操在官渡之战以少胜多,终究打败袁绍及其子,统一河北奠定基础;织田信长在桶狭间之战奇袭杀死有东海弓取之称的今川义元,后来又攻下美浓国为根据地。曹操迎来汉献帝,挟天子以令诸侯,后来引发衣带诏事件;织田信长拥立幕府将军足利义昭上洛,后来足利义昭不满权力被架空,先后暗中联合其他大名(诸侯)发动三次信长包围

  • 危急关头,关羽向悬崖,迈了一大步!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关羽简介,关羽过五关斩六将视频完整版,新三国演义关羽

    使者辞别吕蒙,蒙亲送出城。使者回见关公,具道吕蒙之语,并说:“荆州城中,君侯宝眷并诸将家属,俱各无恙,供给不缺。”公大怒曰:“此奸贼之计也!我生不能杀此贼,死必杀之,以雪吾恨!”喝退使者。关羽此时向东吴派使者之举很不高明:其一、如果是在和平年代,向他方势力派使者倒也没什么。可是,关羽现在处于战争状态

  • 从万人敬仰的盖世豪侠,到遗臭万年的混世魔王,董卓做错了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董卓经典事迹,董卓成长史简介,董卓在历史上真正的样子

    但是你知道吗,在入京以前,董卓可是个英勇的游侠呢!一、英勇游侠 董卓,字仲颖,凉州人。年轻时便有神功,可以在马上左右开弓,并且与羌族以及当地豪强友好,可见董卓的名声及影响力。接着来看军事能力:董卓起初在张奂手下做军司马,在征讨胡人时,一共讨杀一万多名羌人,从此羌人完全不敢进犯。185年随张温讨伐黄巾

  • 他是曹操的全能顾问,大本营的守护神,因忠于理想殉国!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曹操最忠心的将领,曹操的守护神都有谁,曹操最忠心勇猛的护卫

    一、胆色过人荀彧字文若,颍川颍阴人。出生名门,少年时已经享有盛名,南阳名士何颙曾称他为王佐之才,曾当过守宫令,及后遇上董卓之乱就弃官不干。之后,加入了袁绍集团,被集团主席视为上席,偏偏他却舍当时名气实力俱备的袁绍而投入未成气候的曹操门下,时年二十九岁。加盟后,一路都担当要职,被曹操视为重臣。在各种三

  • 曹彰是曹操第三子,力可敌猛兽,在演义中却为何不受重视?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曹彰,字子文,是三国时期曹魏宗室。曹操与卞氏所生的第二子,曹丕之弟,被称为黄须儿,跟曹丕和曹植是同父同母兄弟。曹彰二十岁前喜欢跟猛兽搏击,臂力过人,不善文章,赏罚严明。曹操曾经劝其读书,但知他立志为将,随他发挥。后随曹操征伐,亲身上阵,身中数箭,勇猛过人,建安二十一年(216年),封鄢陵侯。建安二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