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李善长晚节不保,是朱元璋造成的,还是他自己造成的

李善长晚节不保,是朱元璋造成的,还是他自己造成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2904 更新时间:2024/3/13 20:31:45

李善长见到朱元璋

1.李善长有勇有谋

李善长小时候很爱读书,因此他比同龄人更有智谋。这就奇怪了,一个有勇有谋的人,怎么会被杀呢?难道这是他被杀的一个原因?是的,这一点本来应该是李善长的优点和优势,但在朱元璋手下做事就变成了劣势。

因为朱元璋这个人疑心很重,当他在打天下的时候,是需要有智谋的人帮助他的,因此朱元璋在滁州时就收了李善长,而且很相信他,文书一类的事情都由李善长掌管。

后来,李善长跟着朱元璋南征北战,多次出谋划策,屡建奇功。朱元璋对李善长非常满意,多次给李善长升官。

李善长在出谋划策

那么明朝建立后,李善长的这些优势反而给他带来了麻烦,朱元璋称帝后,担心功臣们造反,甚至会威胁他的子孙,所以朱元璋开始打压功臣,当然其中也包括李善长。

朱元璋其实是最担心李善长的,因为他有智谋,只要有点反心,那么他对朱元璋的威胁是最大的,但是此时的李善长做事很小心,所以开始时并没有受到朱元璋的打压,但朱元璋如果找到机会也是不会放过他的。

李善长的智谋在打天下时是对他有利的,但朱元璋称帝后,李善长的智谋反而成了朱元璋怀疑他的理由,对于李善长来说,这时他的优点却成了他最后被杀的一个原因。

李善长进入核心机构

2.李善长进入了朱元璋的核心机构

李善长能进入朱元璋的核心机构说明朱元璋很信任他,怎么后来还要杀他呢?只能说明朱元璋是在利用李善长,当时读书人不多,李善长是明朝开国功臣里面为数不多的有知识有文化的人,朱元璋做皇帝后,还得靠他们这些知识分子治国,李善长不进入核心机构能行吗?

但进入核心机构就会知道皇帝很多的事情,这对李善长来说也是不利的,皇帝的事情知道多了,皇帝是不能安心的。

比如,李善长起草朱元璋的很多文书,后宫的册立李善长都参与筹划,他还设置官制,编写法律,参与军政大事等。

李善长参与讨论朝廷大事

这样朱元璋就对李善长就有了防备之心了,因为李善长对朱元璋的家事和国事都有所了解,朱元璋担心他不在了后,李善长会专权,那么朱家的子孙就成了傀儡,最终会失去天下。

朱元璋当然要考虑在他有生之年除掉李善长,否则后患无穷,所以李善长办的事太多,知道的事也太多,这是朱元璋考虑除掉李善长的又一个理由。

李善长被弹劾

3.李善长晚年太大意

李善长晚年的大意是导致李善长被杀的直接原因。有人会提出来大意怎么会导致被杀?当然会,关羽大意失荆州,不也遇害了吗?

李善长为人嫉妒心比较强,他和刘伯温讨论法律时发生了争执,李善长一气之下骂了刘伯温,因此刘伯温告老还乡了,而且李善长对待其他官员也是如此,只要不合他意的官员,他都到朱元璋面前弹劾这些官员,还都弹劾成功了。

因此,李善长就开始傲慢了,但朱元璋看在眼里不说他,心里却对李善长就产生了不满情绪。有一次朱元璋病了,李善长也不来探病问候朱元璋,御史们就弹劾李善长,因此李善长被罚了俸禄,但不久,朱元璋还是用了他,这是就是李善长第一次大意,既然被处罚了,就要警惕了,可他还是没有在意。

朱元璋赦免了·李善长

接着,胡惟庸谋反被杀,但胡惟庸做丞相是李善长推荐的,按理来说,李善长是有罪的,可朱元璋免了他的死罪,但李善长不谢恩,朱元璋这就开始讨厌李善长了,这是李善长第二次大意。

1390年,李善长76岁了,年老体弱,管不了部下了。不久,他的亲戚丁斌犯罪,李善长还替他求情,这下可激怒了朱元璋,朱元璋不买李善长的账了,治了丁斌的罪,然后丁斌又说出李存义与胡惟庸有来往,李存义也被逮捕了,接着又供出胡惟庸谋反,李善长是知道的。

胡惟庸当时谋反确实劝说过李善长,但李善长以年老为由拒绝了,但李善长没有揭发胡惟庸。后来蓝玉捕获了与胡惟庸勾结的胡人使者,李善长也没上奏,这是李善长第三次大意。

李善长陪伴朱元璋

这时御史们就纷纷弹劾李善长,事不过三,朱元璋是忍无可忍了,定了李善长的包庇罪和大逆不道罪,将李善长家族七十多人全部处死。李善长被杀可见不是一次错误导致的,是长时间的失误和大意累积在一起,使得最后成了大罪,让朱元璋抓到把柄,那朱元璋当然也就不客气了。

李善长聪明一世糊涂一时,他在元末时期跟着朱元璋打天下,凭着自己较高的文化水平获得朱元璋的信任和重用。

然而明朝建立后,他又被任命为丞相进入了明朝的核心机构,本来就高处不胜寒,他应当更加小心,他却开始骄傲了,这就使得他晚年时就有些大意,造成了一系列的失误,一次两次,朱元璋可以容忍,次数多了,那就不可能容忍了。

朱元璋下令杀李善长

朱元璋本来称帝后,就开始怀疑功臣们有二心,一个一个的清算,这也是李善长见到的,但是他没有警觉性,因为他有文化,朱元璋要用他,所以他凭借这个以为自己可以高枕无忧,但是他忘了人会老,也有用不着的时候,结果在他老了的时候,落得个晚节不保的下场。

所以李善长的晚年也告诉我们,人随时都要谨慎,不能有大的失误,最好是要学会急流勇退,不能贪权贪利。

图片:来自网络

参考文献:《明史.李善长传》《明太祖实录》

往期文章链接:

多尔衮的一生是失败的还是成功的

项羽垓下自杀,是自己造成还是刘邦造成的?

更多文章

  • 唯一被毒死的元朝皇帝,狂奔万里争得帝位,但还未入京履职便遇害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元朝在成宗驾崩后、顺帝即位前,在短短的26年时间里,竟然更换了8位皇帝,而在这些“短命”皇帝中,又以明宗孛儿只斤·和世㻋的结局最为凄惨。和世㻋不远万里来争抢皇位,结果位子虽然得到了,但还没来得及入京履职便被毒死,可谓悲催至极。那么,究竟是何人害死了和世㻋?他们为何要这样做?和世㻋是元武宗海山的长子,

  • 赵匡胤“杯酒释兵权”为何能够成功?难道只是请喝了一顿酒吗?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这就出现了众所周知的经典一幕:赵匡胤“杯酒释兵权”!赵匡胤真的是因一杯酒收回了兵权吗?这背后还有什么不为人知的故事吗?这和赵匡胤的心理战术密不可分。第一个原因便是先抑后扬赵匡胤在君臣之宴上先是阐述了大臣手握重权的不利后果,他将手握兵权的不利后果说得相当严重,很多大臣岌岌可危,生怕自己性命不保,赵匡胤

  • 袁崇焕被冤杀后,佘氏一族为其守灵至今,历17代近4百年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袁崇焕是明朝末年独立苦撑北方危局的著名人物,曾一度官至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督师蓟辽、兼督登莱、天津军务。此人刚直忠勇、文韬武略,屡次击退后金军队,令敌人都心生佩服。清朝乾隆皇帝亲自修订的《明史》称他“为人慷慨负胆略”,“以边才自许”,是个血性男儿。崇祯杀之,乾隆平反可就是这样一位国之栋梁,却碰到了

  • 朱棣带人攻城,即将获胜,城头却突然有许多带字画卷,朱棣:撤兵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朱棣亲率50万大军出征,朱棣最后怎么打下济南城的,朱棣带兵出战

    当年朱标去世,明太祖却决定将皇位传给孙子,甚至略过了所有儿子,后来为了让孙子将来能够安稳统治朝堂,他还大肆虐杀了一大批有“谋逆之心”的功臣良将。不过最终朱允炆仍旧是没有在皇位之上呆得太久。有些激进的他在刚刚登基、权力尚不稳固之时,便急于削藩,甚至还接连逼死了自己的几个叔叔,让各个藩王人人自危,当时的

  • 南京是明朝的第二首都,明亡以后,清朝是如何处置南京的?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南京在明朝时期的地位,明朝南京的现状,南京为什么会作为明朝的都城

    公元1645年5月初,顺治二年,清军占领镇江,直接对南京的弘光政权产生压力。南京城内人心惶惶,清军扬州屠城的阴霾笼罩在南京上空。但此刻的弘光皇帝朱由崧却每天沉浸在个人兴趣爱好之中,在梨园弟子的曲声腔调里享受着难得的闲情雅致,一帮太监们和皇帝推杯换盏,酣畅淋漓的喝酒狂饮。过了十几天,他才反应过来,觉得

  • 围绕抢铜钱,宋金货币战有多魔幻?为何前中期金国胜,后期南宋胜?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在金宋贸易过程中,一个令人注目的独特现象是,作为特殊商品的铜钱,成为双方竞逐的目标,或是把对方的铜钱吸引过来,或是制止自己的铜钱流到对方,在贸易领域里展开了一场争夺战。就其基本趋势而言,大抵在13世纪初年即1214年以前,南宋铜钱大量地北流;而在1214年以后,金的铜钱又向南宋倒流。 1、金人为吸引

  • 南宋最显赫的家族:家中有三位丞相,还敢矫诏换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南宋十大丞相排名,南宋丞相有多厉害,南宋丞相是谁的后代

    一、帝师史浩1160年,宋高宗赵构册封养子赵玮为建王,同时给建王安排了一位老师。建王的这位老师名叫史浩,是明州鄞县人,于1144年考中进士,历任太学正、国子博士。因建言册立皇子,史浩受到宋高宗的赏识,“除秘书省校书郎兼二王府教授”。在史浩的悉心指导下,赵玮最终“胜出”,博得宋高宗的赏识,成为南宋皇位

  • 元朝被后世尊为“三仁”之首的淮安王伯颜(第二集)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咱们书接上回,伯颜亲统诸路元军,很快就攻打至南宋的新城地区,伯颜下令万户帖木儿、史弼等将领率兵至沙洋堡城下喊话劝降,城上不作回应,史弼引弓箭射黄榜、檄文以招守军投降。宋军守将边居谊邀请吕文焕说话,吕文焕至城下,边居谊搭弓就一箭,飞矢正中吕文焕右臂,快马逃奔回营。元军采用老办法修长磊困城,没过多久沙

  • 懦弱的皇帝,宋徽宗灌醉女儿送给金人,致女儿“谷道破裂”而亡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宋徽宗的悲惨人生,历史学家评价宋徽宗,宋徽宗的亡国经历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长远,做父母的很少有人不爱自己的孩子,但是宋徽宗偏偏是个特例,为了自己能够活下去,竟然直接出卖自己的亲生女儿,把女儿灌醉了之后送给金人,最后直接导致自己的女儿“谷道破裂”而亡。宋徽宗女儿达到了21个之多,其中相貌最为出众,最得宋徽宗宠爱的就是小女儿赵福金了,先是她的母亲刘贵妃,甜美

  • 朱由检继位时,大臣为他拟了四个年号,他为何会选“崇祯”?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朱由检是崇祯皇帝吗,朱由检和崇祯什么关系,明朝朱由检是否即是崇祯皇帝

    天启七年(公元1627年)八月十一日,明朝木匠皇帝朱由校驾崩,年仅22岁。由于没有子嗣,他便将皇位传给了昔日要好的五弟——信王朱由检。新帝登基首要大事就是挑选年号,大臣也依照惯例为朱由检拟定了“乾圣”、“兴福”、“咸嘉”、“崇祯”四个年号,我们先来看看四个年号分别有什么意义。先说说“乾圣”,这个年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