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围绕抢铜钱,宋金货币战有多魔幻?为何前中期金国胜,后期南宋胜?

围绕抢铜钱,宋金货币战有多魔幻?为何前中期金国胜,后期南宋胜?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866 更新时间:2024/1/21 16:45:39

在金宋贸易过程中,一个令人注目的独特现象是,作为特殊商品的铜钱,成为双方竞逐的目标,或是把对方的铜钱吸引过来,或是制止自己的铜钱流到对方,在贸易领域里展开了一场争夺战。

就其基本趋势而言,大抵在13世纪初年即1214年以前,南宋铜钱大量地北流;而在1214年以后,金的铜钱又南宋倒流。

1、金人为吸引南宋铜钱有多拼?

金统治集团为了吸引南宋铜钱北流,采取了许多措施。

首先是发行交钞。

范成大记述:

“交钞所者,金本无钱,惟炀亮尝一铸正隆钱,绝不多,悉用中国旧钱,又不欲留于河南,故仿中国楮币,于汴京置局造官会,谓之交钞,拟见钱行使,而阴收铜钱,悉运而北,过河即用现钱,不用钞。”

许人纳钱给钞,南路官私见钱流传,若赴库支取,即时付给,每贯输工墨钱十五

河南在北宋时是商品货币经济发达的地区,金选择了这里作为行使交钞的场所来吸收铜钱,显然可以收到最大的成效。

其次是以短陌钱吸引宋钱。

宋以七十七、七十五文为省陌。金在大定十年(1170)以七十文为短陌,到大定二十年官定八十文为短陌。但在与南宋贸易中,短陌以六十文为陌者还是高的,往往以“一二十数当陌者”。

因此,宋钱一贯省陌到了金统治地区,至少可抵两三贯使用,这对于买贱卖贵、追逐高额利润的南宋商人来说,当然具有强烈的吸引力。

再次是压低物价,套购宋钱。

南宋本不缺盐,由于南宋政府提高盐税以解决其财政困难,因而定价很高。绍兴初年,江南、荆湖、淮南、京西州军盐价,“每斤有卖及两贯已上去处”。

后来虽有跌落,但一般总在数十文以上,相当昂贵。此外,北宋时解盐、淮盐是按照政府划分的地区运销的,私入“地分”要受到重罚;京西南路光化军、均、房等州居民历来吃解盐,南宋时解盐已归于金,而这个地区仍按照传统习惯,吃解盐而不吃淮盐,“淮盐绝无到者”。

金政府正是利用了这个机会,压低解盐价格,向南宋倾销,吸收南宋铜钱。因此,“盐之至(南宋)境,有数倍之利”,而“易盐皆中国之钱”,金商饱载而归。

金统治的青、齐、河朔地区是著名的产绢区,产量多,质量好,价格也便宜。相州“好绢每匹二贯五百文,丝每两百五十文”,以六十为陌,二贯五百文合一贯五百文足,折合南宋铜钱不到两贯省陌,实为一贯五百四十文足。

而南宋绢价最便宜也到三贯,为金绢价的两倍。金正是利用绢价低廉的优势,吸引南宋铜钱。

金朝统治者还竭力抑制自己的劣势。例如饮茶越来越成为金朝社会各阶级人们的普遍需要,金朝每年要花大量银、绢、铜钱购买南宋的茶。故金朝限制饮茶,压低茶的进口量,使铜钱、银两尽可能地少流到南宋。

最后是在榷场贸易中吸引南宋客商过界,多得课税。

绍兴十二年(1142),知盱眙军、措置榷场沈该奏:“近来泗州并不放北客过来。”

乾道三年(1167),唐琢在奏议中也提到“北界商人未有一人过襄阳榷场者”。其他各场也可能有类似的情况。金之所以不放商人过界,目的在于使更多的南客到北界贸易,以便课税,吸收更多的铜钱。

在襄阳榷场:

“每客人一名人北界交易,其北界先收钱一贯三百,方听人榷场,所将货物又有税钱及宿食之用,并须现钱,大约一人往彼交易,非将现钱三贯不可,岁月计之,走失现钱可纪极”。

通过榷场课税,金朝又吸收了大量南宋铜钱。

由于金朝采取上述措施,使南宋的大量铜钱通过公开的或秘密的、合法的或非法的途径,源源不绝地流向北方,为金的社会肌体注入了新鲜血液,活跃了北方的商品流通。女真贵族统治集团也因此而增强了经济实力。

2、宋朝为防止南宋铜钱北流有多拼?

但另一方面,南宋政府也一直在想方设法地设置种种贸易障碍,以制止铜币的北流。

首先是严海道之防。

南宋初年,为防备女真贵族统治集团从海道进攻,对海道的禁防是极其严厉的。

建炎四年(1120)七月,宋高宗下令,禁闽、广、淮、浙海舶去山东。绍兴二年(1132)五月进一步规定,泛海往山东者行军法。翌年八月,又“诏应水陆兴贩出界,其知情负载”,“并徒二年”。

为严禁与金朝的来往联系,绍兴五年又令:

“沿海人户五家为一保,不许透漏舟船出北界,如违,将所贩物货尽给充赏外,仍将应有家财田产并籍没人官,同保人减一等,并规定:“铜钱入海五里,尽没其资。”

宋孝宗淳熙五年(1178)、九年(1182),对沿江船户也作了类似的规定。禁令中所谓“出北界”、“往山东”,主要是禁止去山东半岛金朝统治区。

但是,上述措施却没能杜绝舶商的往还和铜钱的北流,主要原因在于官吏们因贪贿不肯认真执行。例如在庆元府,有的商人携钱入海五里,虽有弓兵上告,官府却迟迟不肯定罪。终南宋之世,海道一直是铜钱透漏的所在。

“海舶飞运,所失良多,而铜钱之泄尤甚。法禁虽严,奸巧愈密,商人贪利而贸迁,黠吏受贿而纵释,其弊卒不可禁”。

其次是定两淮之禁。

在这方面采取了三项措施:

一是针对两淮铜钱走私的严重,宋孝宗乾道三年(1167)三月,根据臣僚上疏,“札下沿边州县,严加觉察,如捕获犯人,与重真典宪”。三个月之后,再次下令,要“沿海沿淮严行禁绝,如捕获客人有兴贩上项(指铜钱)等事,与重真典宪”,同时规定“官司铜钱不得辄载入海船,如有违犯人并重作施”。

二是对最大的盱眙榷场,南宋政府制定了严密的过界检查制度。

其内容是:

(1)在盱眙西门出入口处置关卡,商人经搜检后,“如无藏带金银铜钱并违禁之物方得通放”。如商人在西门蒙混过去,尚未到淮河渡口,被搜查出来,则“将犯人比附越州城未过减一等断遣,仍将搜获到金银铜钱物货尽数充赏”。 (2)在“淮河渡口筑土墙,置门户,以为禁约地分,如客旅或诸色人藏带金银铜钱辄过所置墙门,虽未上船,或已上船而未离岸,即与过界事体无异”,“并依已出界法断罪,犯人应有财物尽数给与搜获之人充赏”。

三是对榷场官员、押送岁币或礼品的纲运兵士和使臣等,也严禁其参与走私活动。

乾道六年(1170)十月,诏令“自今随纲兵士、使臣不许过淮”,由盱眙军另外派人押送,以“革铜钱过界之弊”,今后如有违犯,即“具姓名申取朝廷指挥。淳熙十六年(1189)七月,针对楚、扬等州官兵乘修筑城壁之机而大量透漏铜钱出界的事例,南宋政府下令,“其统兵官或押将副使臣等,并仰逐州取会名衔,具申朝廷取旨施行”,如果州郡敢于纵容包庇,也“一例行遣”。

对于那些倚仗恩荫而透漏铜钱的官户,也明令不许“引用荫赎”,即根据品官恩荫赎罪,“如有违犯透漏钱银,事发到官,并不许引用荫赎,止依无荫人断遣”。

禁条虽然严厉,而执行的效果却很不理想。“铜钱之禁,非不严切,而沿准冒利之徒,不畏条法,公然偷盗出界,不可禁止”。

最后,南宋政府还通过变换对与金接境地区的货币政策,来阻止铜币的北流。

其主要表现是在京湖、淮南地区只用铁钱、纸币,禁用铜钱,并以铁钱、纸币兑换铜钱。南宋政府企图通过这一政策在与金交界区造成一个人为的隔离带,切断南北之间的铜钱流通,阻止铜钱的北流。

然而南宋政府的货币隔离政策,使东南会子、淮交和湖会只能在自己的小天地中流通,限制了东南地区、两淮和湖北、京西诸路之间的商品流通,因此受到当时士大夫们的批评,楼钥说:

“赀泉取其流通,今自裂而三之,东南则用行在会子,两淮则用铁钱会子,湖北会子则又异于二者,是使商旅不通,嗟怨相闻。”

马端临说:

“会子则公私买卖支给,无往而不用”,“千里之运,数万之缗,一夫之力,尅日可到,则何必川自川、淮自淮、湖自湖,而使后来或废或用,号令反复,民听疑惑乎”?

隔离政策显然是与商品流通规律相违背的。

至于铁钱,由于粗制滥造,盗铸成风,质量低劣,又不准过江行用和兑换铜钱,因而大量壅滞在两淮地区,日益贬值,百姓往往不肯收受,而以米谷他物交易,倒退到物物交换的地步。

后来虽允许铁钱、淮交过江兑换铜钱和行在会子,但由于比价不合理,“江南楮币易淮甸之铁钱,厥价三倍,奸巧之民争取之”,吃亏的又是淮南居民。

于是,两淮“行商断来路,清野多流离”。南宋政府的隔离政策,不但没有奏效,反而束缚了自己的手脚,使两淮地区商品经济的发展受到严重的阻碍,而且使铜钱从市场上销声匿迹,更多地流向北方,到金统治区大显身手去了。

在金宋贸易战中,金吸引铜钱的措施得以成功,而南宋禁止铜钱北流的政策终于失败。

3、宋金货币战,为何宋败金胜?

究其原因,是生产发展不平衡规律作用的结果。北宋时期南方的生产力已经清楚地表现出超过了北方。

特别是在以太湖流域为中心的两浙路地区,由于农业手工业的发展而造成的商品经济的繁荣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不仅是城镇,就是在某些乡村,许多佃户也同地方市场发生了密切的联系,而被卷入商品货币关系中。

南宋的物价也发生了波动,尤其是自开禧用兵以后,犹如脱缰之马,物价指数猛增至二十五倍以上。在此情况下,货币购买力因而下降,货币的持有者,特别是一些从事长途贩运以追逐高额商业利润的商人,就力图为自己的货币,特别是铜钱,另找出路。

金统治下的北方地区,如上所述,在北宋时生产已落后于南方,经战争破坏,较之南宋地区更加落后。然而随着经济的恢复,商品交换活动也逐步开展起来。但是,由于货币(铜钱)短缺不能适应商品交换活动的需要,其购买力显得较高而物价则较低。

金世宗时,左丞石琚曾说:“钱货如泉,正欲流通。”

但钱货的流通有其特性:

第一,当钱币在某一地区流通呈饱和或半饱和状态时,它或是在钱币的蓄水池中沉淀下来,暂时离开流通领域,或是流向货币流量不足的地区。 第二,货币的流通方向又似流水,哪里的价格低廉就向哪里流动。长途贩运的商人正是通过地区之间的差价买贱鬻贵,从中牟取高额利润。地区差价越大,利润越高。

这是商品货币流通的基本特性和规律。南宋与金两地区商品经济发展、货币流通以及物价的差别,为南宋铜钱的北流创造了极为良好的条件,金统治集团所作的种种努力,正是在客观上符合了商品货币经济的规律,从而吸引了大量的铜钱,南宋统治者的防禁、隔离政策,恰恰违背了这一规律,其失败自是必然。

4、后期为何铜钱又从金往宋流?

到金后期,即迁汴之后的20年间,又出现了铜钱自金向南宋地区回流的现象。

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金后期对货币称提失策,一味以行政手段强行禁止铜钱流通、无节制地滥发纸币,导致通货膨胀、物价飞涨。而同时期的南宋由于有金朝作它的屏障,尚未受到蒙古骑兵的侵掠,得以继续偏安。

又由于南宋政府以金银收兑旧会,楮币贬值还不算严重,物价一般维持在原来高指数水平上。

这些因素的综合效果,使它与金后期的经济情况相比稍胜一筹。仅以米和盐为例,南宋盐价比金低32%,米价以嘉定年间与崇庆元年相比,低6.25%,如与贞祐四年相比,则低25%,即意味着铜钱在南宋的购买力比金要高得多。

故金铜钱没有流向蒙古草原,而是一船一船地流向南宋。

南流和北流都是货币流通基本规律的表现,本质上并无不同。但有一点是不同的,即当金王朝还处于上升时期,曾经为了满足其经济发展的需要,而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吸引和争夺铜钱。

因此,铜钱的南流,可以说更加充分地表现了经济规律的自发调节作用。就宋金贸易中铜钱争夺战而言,南流已经接近这个矛盾的尾声,不复具有北流时期那种有声有色的激烈争夺气氛。

(正文完)

如果有其他关于历史领域的话题或观点可以【关注】我私聊,也可以在下方评论区留言,第一时间回复。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南宋最显赫的家族:家中有三位丞相,还敢矫诏换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南宋十大丞相排名,南宋丞相有多厉害,南宋丞相是谁的后代

    一、帝师史浩1160年,宋高宗赵构册封养子赵玮为建王,同时给建王安排了一位老师。建王的这位老师名叫史浩,是明州鄞县人,于1144年考中进士,历任太学正、国子博士。因建言册立皇子,史浩受到宋高宗的赏识,“除秘书省校书郎兼二王府教授”。在史浩的悉心指导下,赵玮最终“胜出”,博得宋高宗的赏识,成为南宋皇位

  • 元朝被后世尊为“三仁”之首的淮安王伯颜(第二集)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咱们书接上回,伯颜亲统诸路元军,很快就攻打至南宋的新城地区,伯颜下令万户帖木儿、史弼等将领率兵至沙洋堡城下喊话劝降,城上不作回应,史弼引弓箭射黄榜、檄文以招守军投降。宋军守将边居谊邀请吕文焕说话,吕文焕至城下,边居谊搭弓就一箭,飞矢正中吕文焕右臂,快马逃奔回营。元军采用老办法修长磊困城,没过多久沙

  • 懦弱的皇帝,宋徽宗灌醉女儿送给金人,致女儿“谷道破裂”而亡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宋徽宗的悲惨人生,历史学家评价宋徽宗,宋徽宗的亡国经历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长远,做父母的很少有人不爱自己的孩子,但是宋徽宗偏偏是个特例,为了自己能够活下去,竟然直接出卖自己的亲生女儿,把女儿灌醉了之后送给金人,最后直接导致自己的女儿“谷道破裂”而亡。宋徽宗女儿达到了21个之多,其中相貌最为出众,最得宋徽宗宠爱的就是小女儿赵福金了,先是她的母亲刘贵妃,甜美

  • 朱由检继位时,大臣为他拟了四个年号,他为何会选“崇祯”?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朱由检是崇祯皇帝吗,朱由检和崇祯什么关系,明朝朱由检是否即是崇祯皇帝

    天启七年(公元1627年)八月十一日,明朝木匠皇帝朱由校驾崩,年仅22岁。由于没有子嗣,他便将皇位传给了昔日要好的五弟——信王朱由检。新帝登基首要大事就是挑选年号,大臣也依照惯例为朱由检拟定了“乾圣”、“兴福”、“咸嘉”、“崇祯”四个年号,我们先来看看四个年号分别有什么意义。先说说“乾圣”,这个年号

  • 除了西辽和东辽之外,中国历史上为什么还有一个“后辽”?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西辽和后辽,东辽西辽后辽的历史,东辽和后辽谁厉害

    崇庆元年(1212年),辽朝宗室后裔、金朝千户耶律留哥在辽东起兵反金并向蒙古称臣,地盘迅速扩大。嘉定六年(1213年),耶律留哥称辽王,他建立的地方割据政权被称为“东辽”。耶律留哥的弟弟耶律厮不在东辽建立的过程中立有大功,耶律留哥称王后封其为郡王。耶律厮不的野心比耶律留哥还大,对哥哥向蒙古称臣的做法

  • 明朝最后一位皇帝——崇祯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明朝皇帝崇祯简历,明朝最后的皇帝崇祯厉害吗,明朝崇祯登基

    当时魏忠贤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在崇祯继位前一天的晚上,魏忠贤通过事先买通的内应请朱由检进宫。在进宫之前,朱由检害怕魏忠贤在饭菜中下毒,所以在自己的袖子中藏了几块干粮,以备不时之需。进宫后,太监先是让朱由检在文华殿居住,并没有立即举行登基仪式。这一晚,朱由检十分害怕,过的战战兢兢的,生怕自己被奸臣害死。

  • 洪秀全后宫“三千”,正妻居然不是人,这到底是为啥?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洪秀全的三千嫔妃,洪秀全娶了多少个妃子,洪秀全有多少个妃子

    洪秀全这个人,你说他有能力吧,他确实有能力,毕竟他能够成功的率领农民起义并建立天平天国,你说他失败,他确实也很失败,天平天国之所以被灭掉,他有绝大部分的责任。洪秀全这个人很自大,他对外称自己是上帝的儿子,他是上帝任命的人间唯一真命天子,不仅将自己神话,还将自己的儿子一起神话。他将自己的儿子过继给了一

  • 顺治想不开,欲立堂兄岳东为储君,德国人好言相劝,康熙这才继位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顺治身体快不行的时候,就得考虑下一代皇上继位的事儿了。虽然他不是个特别好的皇帝,但在这件事上极其认真。然后一认真就跟老妈孝庄闹了分歧。老妈把孙子玄烨培养的很尽心,就想着他继承大统。而顺治自己觉着儿子太小,非要把皇位传给自己的堂兄弟岳东。老妈一听儿子要把皇位给堂兄,当即就想掐死他。有好几个儿子不考虑,

  • 一段正史中没有记载的故事,因与大清王朝的龙脉有关而广为流传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上真实的龙脉故事,大明王朝的龙脉的故事,古代龙脉的故事

    在满族之中,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当时还是明王朝统治的时候,有一天明天子正在睡觉,当天晚上做了一个奇怪的梦,就在乾清门方向忽然轰的一声,门被人从外面推开了,这个人长相奇特,似人又似龙,上身长着一个龙头,下身又是一个人的模样,脚底还踏着北斗七星,这个龙头人气势汹汹地说道,“你大明的气数已尽,而你该下台了

  • 弘历为何要在乾隆四十三年替八叔胤禩翻案?是觉得雍正错了吗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弘历对雍正的影响,雍正四阿哥弘历,胤禩对弘历的评价

    雍正皇帝是满清所有皇帝中非常狠毒的一个皇帝,他在上台之后打击异己,对当年和他有过激烈竞争的兄弟都相当的狠,好几个兄弟都被他整死。其中,最让人感到惋惜的就是当时的八阿哥胤禩。八阿哥胤禩别人称为是八贤王,他是康熙所有儿子中才能最高的一个。在当时太子因为某些原因被废掉之后,所有的大臣都推荐八阿哥出任新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