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朱标去世,明太祖却决定将皇位传给孙子,甚至略过了所有儿子,后来为了让孙子将来能够安稳统治朝堂,他还大肆虐杀了一大批有“谋逆之心”的功臣良将。不过最终朱允炆仍旧是没有在皇位之上呆得太久。有些激进的他在刚刚登基、权力尚不稳固之时,便急于削藩,甚至还接连逼死了自己的几个叔叔,让各个藩王人人自危,当时的燕王朱棣本就有所现有状况敢带不满,削藩更是令他恼火,于是他便决心造反。
自然他为了以后的即位正当,不能说是造反,而是以清君侧的名义起兵攻打,本就深得父亲真传的朱棣在战场之中更是所向披靡,很快便打到了山东的济南城。那里作为明朝的军事战略要地,一直由名将盛庸镇守,而他此前也多次与朱棣交战,对于对方的作战、行军方式了如指掌,也就证明了这必然是一场恶战,对于朱棣来讲,这是他进攻都城极为重要的一役,若是失败自己便只能退守北京,短期之内再没有机会。
因此双方都如临大敌,做出了最万全的准备,同时也预料了最坏的结果,这场战争整整持续了三个多月仍旧没有分出胜负,深陷城内的盛庸更是因为粮草告急而心焦不已,城外的朱棣同样因为远征消耗巨大而担忧。最后他决心一搏,打算开挖黄河,引水淹没济南城,无论耗费多少这场战争必须胜利,就在这时,他们却接到了敌方投降的消息,大喜过望的朱棣根本没有来得及思考其中是否有诈,欢欣的情感便驱使着他赶往都城。
谁知就在他们踏上浮桥时,对方却突然砍断了锁链,朱棣与战马一同被千金闸打倒在地,幸而只受了点轻伤。被耍了的朱棣自然也咽不下这客气,回到营地的他即刻下令,无论付出什么样的代价,他都要将济南攻下。眼看着中央军就要失守,朱棣即将取得胜利的时候,他们却突然在城墙之上挂满了画卷,而那上面只有简单的七个字“大明太祖朱元璋”。见到此番景象的朱棣立刻下令停止攻击,还让手下众人不得破坏画卷。
难道是出于儿子对父亲的尊重吗?不,你错了,因为此时朱棣所打的名号是清君侧,为了国家的更好发展,而非造反,若是此时他选择强攻,必然会为之后的登基之路徒增把柄和坎坷,甚至还要背上“谋朝篡位”的千古骂名,这都是他不愿看到的。此役算是失败,朱棣无奈之下撤回北京。不过不久之后的他重整旗鼓,再次攻打,这次的他直接绕过了济南,直逼都城,最终取得了胜利,以所谓正当的名义登上帝王之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