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武门之变李世民杀死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并将他们两人的儿子全部诛杀,酿成了唐朝历史上最严重的宫廷惨剧。
太子妃郑观音和齐王妃杨氏一日之内遭逢巨变,夫死子亡,几将灭门。如此惨剧,已经让两个弱女子手足无措,接下来等待她们的又不知道是什么结果。
玄武门之变的成功,让李世民正式上位,掌握了朝政大权,距离皇位一步之遥,因此他可以不受羁绊的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比如强行霸占弟媳齐王妃杨氏。
封建社会,对三纲五常特别重视,李世民强纳弟媳实属乱伦之举,是要受天下人谴责的。但李唐皇室却是个特例,李世民家族有着胡人血统(其祖母独孤氏是鲜卑族),在婚姻之事上,是有异于汉民的,对于家中女眷,父死子继,或兄终弟及的事,常有发生。齐王被杀,强占弟媳齐王妃也算不得家庭丑闻,只是苦了齐王妃杨氏,面对杀夫杀子仇人,还要抹去眼泪强颜欢笑,小心谨慎的陪侍,古今中外,也就只有李世民这样的人能做的出来。
笔者分析李世民之所以不顾伦理纲常,舆论汹汹而强行霸占齐王妃杨氏,主要是出于以下三点原因:
一:李世民早就觊觎齐王妃杨氏的美色。杨氏貌美,但齐王李元吉却是真的丑,《新唐书》记载有这么一段话:“初,元吉生,太穆皇后恶其貌,不举,侍媪陈善意私乳之。”意思是说李元吉出生的时候,太穆皇后窦氏厌恶他的长相,不愿意抚养,准备将他弃养,幸亏侍女陈意善偷偷把他藏起来秘密抚养,后来李元吉反恩将仇报,把乳母陈意善活活拉死。
李元吉长的丑,但偏偏娶了一个绝顶美貌的老婆,齐王妃有多美史书没有记载。但很显然美女配野兽太过辣眼睛,李世民本就很好色。过于因为兄弟有别而只能对齐王妃有所幻想。如今齐王已死,自己又是皇太子,自然可以不顾兄弟情面堂而皇之的占有齐王妃。
《新唐书·列传·卷五》还有这么一段记载:“巢王妃,帝宠之,欲立为后,魏徵谏曰:“陛下不可以辰赢自累。”乃止。”什么意思呢?长孙皇后去世后,杨氏得到李世民宠爱,准备立她为后,魏征强行谏止,结果杨氏唯一一次转正的机会失去。可见杨氏能得到李世民专宠,确实有其过人之处,美貌必然是吸引李世民的主要原因。
二:强纳弟媳,报复弟弟。想想看,齐王妃杨氏刚刚失去丈夫儿子,李世民就迫不及待的霸占了她,这是多大的仇多大的恨才做的出这般寡廉鲜耻的事情?
不为别的,李世民就是咽不下一口气,李元吉心肠太狠,一次次陷李世民与不利,有史可查的,李世民几次陷入绝境,主使人都是李元吉。比如有一次李世民陪同高祖到齐王府,李元吉竟然安排自己的心腹宇文宝潜伏在卧室准备暗杀李世民,要不是李建成最后关头制止,估计李世民那时候就被害了。
玄武门之变还发生了惊险一幕,李世民追赶李元吉的时候发生意外,战马受惊,他从马上跌倒一时起不来,李元吉乘此机会夺过弓弦勒住他的脖子,如果不是尉迟敬德及时赶来,李世民说不定当时就被勒死了。
李元吉几次差点害死李世民,兄弟之间仇恨已经太深。出于报复,李世民霸占齐王妃,给李元吉赐恶谥“剌”,又将自己与杨氏所生十四子曹王李明过继给李元吉,这番操作极具羞辱性,可见李世民对李元吉有多么的恨。
三:安抚杨氏族人。齐王妃杨氏出身著名的弘农杨氏,是隋朝观德王杨雄侄孙女,唐初宰相杨恭仁、杨师道兄弟的从侄女,家世很好,正儿八经的皇族之后。
隋文帝杨坚与唐高祖李渊之父李是连襟,李渊还要喊隋炀帝杨坚表哥,因此隋、唐皇族关系最为亲密。隋亡唐兴后,弘农杨氏并没有受到冲击,反而得到重用,成为唐初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
随着玄武门之变李世民政变成功,该怎么处置“罪人家属”齐王妃杨氏关乎杨氏家族未来在朝廷的地位,李世民在地位还未稳固的情况下,不想与杨氏家族关系弄僵,因此才占有齐王妃以安抚和迷惑杨氏族人。
李世民是一个心思缜密之人,什么该碰,什么不改碰他心里还是有数的,他可以霸主齐王妃,却不能连太子妃也占了,一旦真的那么做了,他的人设就崩塌了,而且代价估计比发动玄武门之变更大。为什么这么说,我们可以从以下两点分析李世民为什么不敢碰太子妃。
一:舆论不允许。李唐皇室有胡人血统,李世民的祖母是北周八柱国之一独孤信的女儿独孤氏,鲜卑族。大家都知道鲜卑族历来不太把纲常伦理当一回事,北魏道武帝拓跋珪不顾母亲反对强行把自己的亲姑姑贺氏纳入宫中,结果反害死了自己。因此李世民霸占弟媳反不以为耻并不奇怪。
但是如果说李世民霸占弟媳朝野上下还能忍一忍就过去了,那么将嫂嫂一并收入就有可能触碰到了群臣的底线。要知道李世民当时还只是皇太子,高祖虽“庶政皆(太子)决断”,但此时正是树立形象的时候,岂可因自己个人所好为所欲为,而绝群臣之所望?给自己之后继位蒙上阴影?
既然舆论不允许他怎么做,那么只能取齐王妃而舍太子妃,这是在当时特殊的政治环境下必须要做出的选择。
二:太子妃有恩于李世民。兄弟阋墙,水火不容,郑观音身为太子妃,生性温良淑德,她与太子李建成很恩爱,但看到太子与秦王关系紧张的时候,她也尽力斡旋调和他们兄弟之间的关系。
在此笔者举一个例子:玄武门之变前,李建成某夜邀请李世民到东宫宴饮,暗中在他的酒中下毒害他,李世民“暴心痛,吐血数升”,最后还是淮安王李神通搀扶着他回去,此事还惊动了高祖。既然是下毒害李世民,却为何毒量并不致死?后世有人认为是太子妃郑观音偷偷在毒酒中做了手脚,当她发现太子准备毒害秦王后,大惊,将剧毒的鸩酒换为其他毒性一般的毒酒,使李世民逃过一劫。
在步步惊险的皇权之争中,太子妃郑观音多次救李世民于危难之中,李世民不可能不知道。但是“最是无情帝王家”,玄武门之变以李世民的胜利而结束,为了斩草除根,李世民还是痛下杀手,将太子和齐王所有的儿子全部杀掉。想必,接到噩耗后的郑观音内心是无比痛苦的。
太子妃和齐王妃不同的结局
很多人说齐王妃杨氏得到李世民的宠爱,后半辈子很幸福,我觉得这些人的想法都是一厢情愿。
何来幸福,李世民对于齐王妃杨氏来说,是杀夫杀子仇人,反过来还要跟仇人同床共枕,是个正常人都不能接受这样的人生逆转。由于至始至终都无名无分,杨氏充其量只是李世民的情妇,两人是姘居关系罢了。李世民爱杨氏吗?难说啊,要不然独孤皇后去世,李世民本可以让杨氏转正扶为皇后,却又为何因为魏征简单的一句“陛下不可以辰赢自累”而放弃帮杨氏转正?
贞观二十一年(647年)齐王妃杨氏去世,唐太宗李世民明确表示杨氏死后不得配享昭陵,她至死都没能在李世民那里取得一个名分,还白白陪了李世民二十一年。
倒是太子妃郑观音,因为家族世代信佛的缘故,心态要好的多,但对丈夫和孩子的思念仍然贯穿她的后半生。唐高宗上元三年(676年)正月,太子妃郑观音薨于长乐门内,享年七十八岁,史载她死后“皇情轸悼,礼有加隆,丧葬须用,务令优厚,仍使太府少卿梁务俭、太子洗马萧沉监护丧事,殡于第五女归德县主之宅,禀朝恩也。”(据《大唐故隐太子妃郑氏墓志铭并序》)这位命运多舛的废太子妃,不仅高寿而去,而且丧礼隆重,得到了该有的身后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