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生前不屈于唐太宗,薨后武则天哀痛废朝,唐玄宗立碑的抗倭名将!

生前不屈于唐太宗,薨后武则天哀痛废朝,唐玄宗立碑的抗倭名将!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4183 更新时间:2024/2/11 22:36:25

大唐能达到如此无与伦比的辉煌灿烂,就离不开自唐初开国以来前赴后继、历代都无法比拟的如林将星,太宗李世民钦定凌烟阁二十四功臣自不必多说,凌烟阁之后广为人知的,恐怕也要数中唐之后平定安史之乱的郭子仪、李光弼了,而有力衔接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的诸多不世名将们,却往往被人云亦云遮掩住同样炫目的光彩。

今天我们要讲的这么一位猛将,可谓千古之下空前绝后,他本是一介文臣,却因工作中的一桩失误,反而使其出人意料地“突变”成世所罕有的一代猛将,他在有生之年,自从戎以来深受太宗、高宗、武后、中宗、睿宗五朝崇敬和倚重,甚至到了玄宗李隆基开元年间,玄宗还亲为他下诏立碑,来赞颂他的战绩和功德。

他一生之中最为出彩的战功,则莫过于“中日”千年以来的第一次激烈交锋,孤悬海外的大唐王师在其人的指挥若定之下,水陆并进,在三韩近海及沿岸,一战全歼东瀛鬼国的强大水师四百艘战舰,岸上的倭兵鬼卒也个个垂头丧气,跪伏于泥泞之中,听凭大唐王师的处置。

极为畅快解气的是,这些原本凶残的降兵,竟没有得到这位儒雅的唐军统帅任何宽宥,尽数被斩首弃之,以致“海水尽赤”,大唐天威从此远播重洋,鬼国君臣闻此惨败,居然也没有表现出丝毫雪耻报复之念,而是在次年立马遣使称臣,俯首西向天朝这一拜就是千年有余。

至于这位一战“惊艳千年”、功高盖世的大唐名将到底是何许人也?他乃是汴州尉氏人,也就是如今河南开封豫东尉氏县人。姓刘,名仁轨,字正则,年少的时候,非常喜欢读书,但当时隋末天下大乱,他虽然不能安居乐业,却会抓住一切可以学习的机会进行学习,最终成为了一个知识非常渊博的人。

大唐开国之后,河南安抚使任瑰准备向唐高祖上书论奏,当时在安抚使府上做客的刘仁轨看到了他的草稿,并指出一些可以更改和润色的词句,任瑰因此觉得刘仁轨是个人才,就让他做了息州参军,后来又升为陈仓县尉。当地有一个在秦王李世民天策上将府做折冲都尉的狂徒,名叫鲁宁,在陈仓豪横不法,县令都不敢责问。刘仁轨却亲自约见鲁宁,告诫他不要再犯法。

鲁宁不肯听从,依旧我行我素,鱼肉百姓,刘仁轨立马派人将他捉拿,活活棒毙示众。汴州府认为这可不是小事了,上报到了秦王府,李世民大怒道:“一个县尉敢杀孤王麾下折冲都尉?”当即将刘仁轨拿到长安当面问罪,刘仁轨毫无惧色对李世民答道:“鲁宁不法,又侮辱朝廷命官,故臣杀之!”秦王见他如此刚正,就把他提拔到了长安附近的咸阳县做县丞了。

贞观十四年,唐太宗李世民准备到同州(今陕西渭南)校阅军队并进行狩猎,当时民间秋收还没有完事,刘仁轨面谏太宗道:“皇上治国有方,今年天下大丰收,然而还是不能弥补以往战乱损失中的十分之二,如今国泰民安,设置官吏,各种征调已经对百姓休养有所妨碍,陛下再兴游猎之事,必定对百姓造成不小的影响,如今正值粮食收割的时节,伏望陛下暂延十天半个月,等百姓家中塞满了逾冬过年的粮食,陛下再让六匹御马飞驰于原野之上,岂不快哉!”李世民听了之后非常高兴,亲自下诏褒扬他的建议,并立马采纳,又升任他为新安县令,没多久直接晋升为给事中,也就是皇帝的左右顾问。

然而刘仁轨却被当时的大红人宠臣太子舍人李义府所厌恶,不久被排挤到青州做刺史去了。唐高宗显庆五年,新皇帝李治为了完成老爸的遗志,对辽东以外的不臣之国高句骊大举讨伐。这时已经做了宰相的李义府又对刘仁轨进行陷害,居然派他去辽东督管军粮漕运,不想一直做文官的刘仁轨没有将事情办好,粮船竟在风浪之中覆没了,按大唐律刘仁轨被免官,作为役夫随军出征。

没多久,征辽行军大总管苏定方平定了三韩西南部的百济王国,留下了部将刘仁愿据守百济(仁愿是匈奴刘渊后人,和仁轨非亲非故),王文度为新设立的熊津州都督。不想王文度病死,百济故王宗亲大将鬼室福信和僧人道琛将百济王子扶余丰拥立为王,并聚拢残部围攻刘仁愿。

唐高宗得到消息之后,非常果断起用刘仁轨为代理州都督,统率王文度部众,并命他联络亲唐的三韩东南部新罗国出兵相助。没料到刘仁轨突然之间极其谙熟兵法,排兵布阵如有神助,与百济军交战,所向无前。

鬼室福信最终不敌刘仁轨,全面撤兵,向南退去。而这个鬼室福信,凶残暴虐,武艺极高,又擅治军带兵,本来也是百济王扶余氏宗亲,但因其出生在东瀛鬼国,所以被扶余王赐姓鬼室。刘仁轨击败福信之后,反僧道琛又想杀福信降唐,不想被鬼室福信知晓,道琛惨遭反杀。鬼室军继续和唐军为敌,气势愈加嚣张。

刘仁轨本与刘仁愿不和,如今同仇敌忾,二人释怨和好,共同对敌。当时苏定方大将军正在三韩北部进剿高句骊,已经围住了隋炀帝、唐太宗两代雄主都没攻下的王都平穰城,但也久久没有破城。唐高宗下诏给刘仁轨考虑暂时拔军北还,并将百济之土授予新罗国国王金法敏,往后再使金法敏遣新罗军助唐伐高句骊。

唐军将士都想北还,刘仁轨说:“如今天子欲灭高句骊,以雪先帝太宗文皇帝之恨,眼下先已诛灭百济,正当留兵镇守,对高句骊形成震慑,断其强援与退路。时下百济余孽残存作乱,高句骊负隅顽抗,我们更应该秣马厉兵,加紧武备,奋力强攻,总有一天可以乘其不备,击其不意,千万不可使百济余孽死灰复燃,不然先帝剿灭高句骊的壮志就遥遥无期了!我等受新罗之邀结盟参战,其实就像做客一样,既然赴宴就无空手而归之理!百济新王扶余丰年幼,与其残暴的王叔鬼室福信必然相互猜忌,相处不了太久的,我们只要坚守伺变就能从中取胜的!大家安心不可轻动,我自来答复天子!”于是诸将这才心安领命,一齐上书请求唐高宗继续增兵,高宗也被他们的精神所感动,不再言退,立马发兵增援。

没多久,扶余丰果然忍受不了鬼室福信的跋扈,将他袭杀,并遣使往高句骊和东瀛鬼国乞求援兵。这时候唐高宗派出的右威卫大将军孙仁师率援军从辽东乘大船浮海而至,唐军士气大振。刘仁轨对诸将道:“兵法讲究避实击虚,只要我们一鼓作气攻下群凶聚集的巢穴,其余诸城可不战而下也!”于是率军绕过百济军的坚固防线,与新罗军一齐直捣其大营。恰在白江口遇到了东瀛鬼国齐明天皇派来援助百济的大军。刘仁轨命水陆并进,炮击鬼国倭舰,四战四捷,四百艘倭舰全部沉没,千里海水被血染为赤色,鬼国倭人为之震恐。

百济王扶余丰也吓得只身逃脱,不知所踪。而刘仁轨获其所佩宝剑,立马派人送往长安献给唐高宗报捷。没多久,百济与鬼国残兵全部向唐军投降。刘仁轨则只身前往纳降,以赤诚相待,百济名将黑齿常之等人无不痛哭流涕,跪拜不起,表示永不反唐。于是百济兵全部获赦,倭兵自海外远渡来犯,不可理喻,全部斩首弃市,从此扬威万里,百夷宾服。

唐将孙仁师却对刘仁轨说:“百济亦夷狄也,且黑齿常之等人骁勇难敌,其野心难信,如果放纵他们苟活,恐怕将来还会出乱子!”刘仁轨答道:“吾观常之,本百济重臣,与我大唐对敌,各为其主,且忠而谋,无可厚非也!今收其心,尚何疑哉?”孙仁师就不再说什么,后来黑齿常之入唐为将,为大唐屡次大破吐蕃、突厥的进犯,被授予河源军经略使,封燕国公,一生效忠大唐,战功卓著,名垂青史。

当唐军班师回朝之后,唐高宗召见刘仁愿,慰劳他说:“平定百济,卿之功也!”众所周知之前与刘仁轨不睦的刘仁愿竟答道:“仁轨之功,非臣所能也!”唐高宗闻之惊讶不已,又说:“卿本武将,军中奏请,皆有文理,这又是怎么回事呢?”仁愿亦坦然答道:“此亦仁轨之辞,非臣所能也!”唐高宗惊叹不已,非常赞赏刘仁轨的能力和品行,立马将他连升六级,授他带方州刺史,直接管辖百济旧地,并亲写诏书盖上玉玺褒奖其功。

刘仁轨做带方刺史时,有人议论说:“这是上天给这老头富贵啊!”刘仁轨却说:“我只一心为天子削平辽海,向天下四夷颁示本朝正朔,平生之愿足矣!”等到唐高宗在泰山进行封禅大典的时候,刘仁轨亲率带方周边的新罗、百济、儋罗、倭国四大君长、使节前来朝贺时,高宗皇帝龙颜大悦,立马将刘仁轨升为大司宪,又加封右丞相,兼检校太子右中护,又封乐城县男爵,荣耀至极。

唐高宗总章元年,刘仁轨又被加封熊津道安抚使,辅助开国名将李勣与高句骊做最后的决战。不久高句骊也被平定,刘仁轨害怕功高震主,以老病为由辞官退休,唐高宗十分怜惜他,给予了他金紫光禄大夫的虚衔,允许他退休。

没多久,唐高宗又召他回来做陇州刺史,加封太子左庶子,享受副宰相的待遇,并监修国史。后来咸亨五年,新罗反叛,唐高宗又命他为鸡林道大总管,对新罗进行用兵。刘仁轨率兵东进,一路攻破七座重镇,因功升为公爵,他的儿子和侄子们被授上柱国者三人,成为乡里视为无上的荣耀。直到如今其乐城乡旧居还被冠以“三柱里”之名。没多久,刘仁轨又做了尚书左仆射兼太子宾客,并作为皇帝最重要的顾问。

后来吐蕃入寇西南边境,刘仁轨被封为洮河道行军镇守大使,吐蕃闻风而逃,不敢来犯。永隆二年,唐高宗又加封他为太子少傅,刘仁轨多次要求辞官养病,唐高宗只好让他辞去尚书左仆射一职。

之后,唐高宗前往东都洛阳巡视,太子李显在长安监国,高宗又命刘仁轨、裴炎薛元超留守辅佐太子。没多久,太子也前往东都,唐高宗又下诏命刘仁轨辅佐太孙李重润监国。

唐高宗驾崩之后,太后武则天临朝执政,刘仁轨又被起用为尚书左仆射。后来,太孙李重润因反对武则天专权,被亲奶奶武则天杖毙在宫门外,刘仁轨依旧受到重用,他却上书辞官。强势无比的武则天断然不许,刘仁轨则以汉朝吕后之事规劝武后,武则天听完之后,居然没有为难他,还亲写诏书对他进行慰勉。武则天废中宗李显,立睿宗李旦准备称帝,封刘仁轨为文昌左相,并在凤阁鸾台对他进行了表彰,隆宠至极。

唐睿宗垂拱元年,刘仁轨病逝,享年八十五岁。武则天、唐睿宗下诏百官群臣都要去祭灵哀悼,武则天还垂泪评价他道:“公忠贞之操,终始不渝;劲直之风,古今罕比!”为此废朝三天,册赠开府仪同三司、并州大都督,陪葬唐高宗乾陵,又对子孙实封三百户的食邑。

刘仁轨出将入相,却从来不骄狂放肆,他每次见到昔日贫贱之交,都没有一点高官架子。之前他做陈仓县尉的时候,袁天罡就曾给他相过面,说道:“君终当位及宰辅,年将九十。”后果如其言。刘仁轨早年还被御史袁异弹劾,并受到过怠慢和侮辱,差点到了要动手决斗的地步。后来刘仁轨位高权重,袁异很不自安,就请刘仁轨饮酒想要和解。刘仁轨欣然赴约,并举杯说道:“往事往矣,犹如此杯!”说完一饮而尽,袁异从此对他敬重万分。

刘仁轨镇守洮河与吐蕃开战时,中书令李敬玄居然向皇帝进谗言说仁轨畏敌不前,刘仁轨立马上表请以李敬玄替代他为帅,结果李敬玄全军覆灭。

又后来裴炎因反武则天被下狱问罪,有武将姜嗣宗对刘仁轨说:“我早观察裴炎有反心久矣!”刘仁轨问道:“那你之前告诉过别人吗?”姜嗣宗答道:“告诉过!”事后,刘仁轨上表武则天,直言姜嗣宗知裴炎谋反不告,却私下散播谣言,武则天大怒,将姜嗣宗车裂,以警天下小人。

唐中宗李显复位之后,感念刘仁轨的品行和恩德,又追赠他为太尉。到了唐玄宗开元年间,玄宗李隆基又亲自为刘仁轨立碑,并赐谥号为“文献”。古谥法有云,聪明睿哲,知质有圣曰献,刘仁轨为以文臣从戎为将,历经五代帝王,对外作战无往而不胜,被奉为国之柱石,高寿至耄耋之年,“文献”之美誉可谓阖棺定谥,名垂青史,毫不为过也。

更多文章

  • 唐军处决单雄信的时候,是李世民擅自决定,还是请示李渊后才杀的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李世民杀单雄信埋下什么祸根,李世民为什么要斩杀单雄信,单雄信是李渊还是李世民杀的

    首先要说一下当时的情况,单雄信也是在穷途末路的时候,跟着王世充投降的,他原本是李密的部下,李密被王世充击败之后,他就归降与王世充,死心塌地的给王世充卖命,在武德三年的时候,李世民带领着唐朝军队讨伐王世充,单雄信多次带着军队和唐朝军队作战,还有一次差点把李世民给伤了,幸亏是尉迟敬德及时救护。单雄信这才

  • 唐肃宗收复长安,邀请父亲回京复位,唐玄宗却惶恐不安茶饭不进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唐肃宗与唐玄宗的争执,唐肃宗挫败唐玄宗势力的四起事件,唐玄宗是不是被唐肃宗赶下台的

    唐肃宗先后收复了长安和洛阳,高兴地不得了,觉得安庆续的叛军不过尔尔,根本不是自己的对手,也就没着急着趁势追歼溃逃之敌。但有一件事,唐肃宗却急着去办,那就是接回远在四川的父亲唐玄宗。这件事看起理所应当,简单易行,其实不然。就在唐军攻克长安的时候,唐肃宗就给唐玄宗上表,请他返回京城重新做皇帝,自己仍回东

  • 四大美女之一的杨贵妃:传说杨贵妃并没有被赐死,真实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杨贵妃因何而死,历史上有真实的杨贵妃吗,历史上的杨贵妃有没有死的

    杨贵妃本是寿王妃,却被公爹抢了去做妃子,不顾人伦,只贪图享乐,以美色吸引了大自己34岁的李隆基,却被粉饰为千古爱情绝唱,来了一场爷孙恋,千娇百媚的杨贵妃得到万千宠爱,最终却惨淡退场,那么杨贵妃的结局到底如何呢?让我们梦回大唐,去看看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杨贵妃最终落得怎样的结局。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让六

  • 唐朝最凶残的书生,以一己之力,加速了唐王朝的灭亡之路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这位书生原本是一位盐商的儿子,从小就有凌云之志,可奈何多次科举都名落松山,于是便愤恨写下了这首诗,他与其他读书人不同,他的字里行间流露出的不是文雅,而是充满着刀光剑影,他的出现加速了唐王朝的灭亡,他就是被号称“冲天大将军”的黄巢。黄巢在

  • 李世民麾下第一名将李靖,为何死活不参加玄武门之变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秦琼李靖为啥没参与玄武门之变,玄武门之变李世民李靖,李靖对玄武门之变的态度

    李靖作为李世民手底下的第一名将,可以说在李世民未登基之前获得的所有成就,李靖是出了大力气的。在李世民所有的智谋和将领里面所有人既佩服又羡慕李靖,李靖起初并非效忠李世民,而在李靖未效忠李世民之前,险些未能保住自己的性命。起初李靖跟随叔父韩擒虎效忠于隋王朝的杨广,在李渊手下任职。隋末农民起义此起彼伏,大

  • 传言杨贵妃没死去了此地方,这2个男人揭开了真相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杨贵妃到底死在哪,杨贵妃最终死在了哪里,杨贵妃在哪里被埋葬

    在很多史书中针对杨贵妃墓地的描述也很相似,而且都记录过唐玄宗后来命人去给杨贵妃扫墓,在改葬的时候也有人看到了杨贵妃的尸身覆盖着紫色的布,这些描写也似乎在透露着杨贵妃当时已经死在了马嵬坡,自然也就不会有逃到日本的这一说法。而日本现存的很多杨贵妃墓地和观音堂,却在日本的很多史料中没有记载,因此有人认为,

  • 唐高宗赏2个梨让他分给900人吃,老人机智巧妙化解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唐高宗的权谋之术,唐高宗赏梨,唐高宗听取别人的意见

    在古时候还曾经出现过一个九代同堂的大家族,这个家族的长辈叫做张公艺,张公艺虽然是一个读过书的人,但是人们也更加佩服他对于一个大家族的管理,因为这个九代同堂的家族中几乎没有出现过任何的争斗,家人之间的相处非常的和睦,所以张公艺一家人在当时很有名望。后来这个家族的故事还传到了皇帝的耳中,当时的皇帝唐高宗

  • 南渝先生:隋唐盛况 道教的繁荣期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隋唐是道教从兴旺走向鼎盛的时期,尤其是唐代,道教代表人物之多,道教书籍编撰之繁富,可称盛况空前,道教文化渗透到上层社会精神生活的各个方面。隋代道教隋王朝的建立,结束了中国三百余年南北分裂的局面,国家重新获得统一。隋文帝以崇佛为主,对道教也甚为重视。隋炀帝即位后,佛教和道教并重,但崇道更甚,对茅山宗宗

  • 晚年的韩愈竟然妻妾成群,因力不从心,结果却被一种秘方活活毒死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韩愈的死因,韩愈晚年的境况,韩愈简介及轶事

    这位被列入“唐宋八大家”之首,有“百代文宗”和“文章巨公”美誉之称的极为出色的政治家。可能,在很多人的心中,身为政治家的他,是一个铁面大公的模样,有种无法靠近的距离感,生来仿佛就是为那些大事业而奋斗的人,像一部没有情感的机器。那么,问题来了,历史上真正的韩愈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今天,不如我们一起

  • 武则天喜欢的“宠臣”,他们结局如何?薛怀义被打死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薛怀义武则天谁厉害,武则天怎么处理薛怀义,薛怀义对武则天的贡献

    武则天,一个颇具传奇色彩的帝王,故事非常多。首先,武则天是史上第二位女皇帝(陈硕真是第一位),又是第一位大一统帝国的女皇帝。其次,武则天相继嫁给李世民、李治父子,而且都得到宠幸。最后,武则天的“蓝颜知已”众多,虽说数量上比不上沙俄的叶卡捷琳娜大帝十三位情夫,但质量比较高,故事也多。李治驾崩后,武则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