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朱元璋外出巡查,路上被一老太太辱骂,朱元璋:敢问您儿子是谁?

朱元璋外出巡查,路上被一老太太辱骂,朱元璋:敢问您儿子是谁?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4517 更新时间:2024/1/22 13:28:52

天下正值战乱,各方势力并存博弈,突然冒出来这么一个人,郭子兴的手下内心确实有些胆怯,万一是敌军派来的卧底呢?

宁可错杀一万,不留一线生机,守城士兵抄起家伙就要斩了他。

朱元璋的内心充满了畏惧,本以为这是梦想开始的地方,谁曾想连自己的命运跟着都走了终点,这买卖有点太亏。

正在这时,郭子兴恰好路过城门,看到面相老实,就留了他活口,并安排到军队中当步兵。

说实话,冷兵器时代这和炮灰没什么区别,但出身并不能决定终身,濠州之战朱元璋受到了郭子兴的赏识,这才得以被调入师府,统领相关兵权。

对于朱元璋而言,这只是个开始,因为郭子兴不是终身追随者,他还有更大的野心要实现。

功夫不负有心人,多年后的朱元璋最终建立了大明,他深知元朝败在哪里,登基后时常会外出巡查,没想到中途却发生了意外。

在巡查过程中,朱元璋碰到了一位老太太,后者二话没说就是一番辱骂。朱元璋似乎知道自己错在了哪,发问“您儿子是谁”?最终令自己心服口服。

大将韩成

朱元璋出身草根,特别的经历铸就了极高的情商。

在追随郭子兴时,他明白将领与部下们之间最缺的是什么——信任。只要自己得到奖赏,每次都会完好地将其全部发给下属。

看到能力如此出色的朱元璋,郭子兴有一种说不出的高兴。

不仅给予他更多的兵权,后期更是将自己的女儿马氏嫁给了他,足以见得对朱元璋信任到什么程度。

借着这份信任,朱元璋开始暗地下起了大棋,在仅掌管的兵力中挑选了几名亲信,其中就有一位名叫韩成的士兵。

战争最大的受害者是百姓,士兵们看似在前线征战,但他们也有孩子。

对于韩成而言,朱元璋就是救星般的存在,每次逢凶都能化险为夷,自身所具备的雄才大略必然能够成为乱世后的“当权者”。

各方势力并存,朱元璋和陈友谅的争夺渐渐白热化。

得中原者得天下,谁都盯紧了这块肥肉,终于在1363年,两个人正面相遇,一场大战就要触发。

朱元璋的内心根本瞧不上陈友谅,但兵力相差悬殊的现实很难改变,这场战事几乎没有胜算的可能。

要是让你在当时选择一个阵营去投靠,估计你也会选择陈友谅,因为后者统领的士兵数量高达60万,可想而知其规模。

战事持续了一段时间后,朱元璋见势不妙,便有了撤退的打算。

这个决策并无任何问题,唯独需要争取时间,谁来流血牺牲成为了关键。

看到这么多追随自己的弟兄们送死,朱元璋心里有些不是滋味,何况这还是海上战役。

就在这时,朱元璋的亲信韩成站了出来,他表示自己愿意献身,提议穿着朱元璋的衣服假装投降,为他撤退争取时间。

破口大骂

在场的将军们无一发声,行不行只需朱元璋一句话。

后来有人考虑到韩成与朱元璋的体型十分相似,加上陈友谅急于夺得胜利的心思,极有可能蒙混过去。

朱元璋的心里百般不是滋味,他有些犹豫,韩成再次请命:天下建立就是对我最好的馈赠。

按照制定好的计划,韩成换上了朱元璋的衣服,安排船只挥舞旗帜,示意已经投降。随后这艘舰船划到了陈友谅的跟前,韩成当着他的面跳入海中。

活要见人死要见尸,陈友谅命令部下打捞遗体,最终将其带回进行庆功。

趁着这个机会,朱元璋带领自己的兄弟们撤退,并在心中暗暗立誓:待天下建立后,一定会对韩成进行追封,对他的家人进行赏赐。

养精蓄锐后的朱元璋,在刘伯温的帮助下,最终击败了陈友谅,建立了大明。

或许是国事众多,朱元璋忘了这茬事儿,在巡查途中碰到了一位老太太对他进行谩骂:你这个白眼狼,当初我儿子为你卖命效忠,现在你却在这里享福。

朱元璋内心有些疑惑,顺口说道:“敢问您儿子是谁”?

得知这是韩成的母亲,朱元璋的内心十分愧疚,当天下午回到朝内便对韩成进行了追封,授安远大将军。

对于韩成的后人,朱元璋表示世袭“高阳郡侯”的荣耀,从此有了享不尽的荣华富贵。

笑侃人世间

归根结底,人还是要心存感激。

朱元璋能建立大明成为皇帝,离不开韩成的舍身送命,如果没有他的大义之举,历史或许就会改写。于情于理,朱元璋都应该向其献上最真实的馈赠,好在他能及时醒悟将功补过。

章结尾之时,送给诸位一句话:犹有报恩方寸在,不知通塞竟何如。

人这一生所遇的兴衰、得失、荣辱、升降,全部都是命运使然,唯一要做的就是心存感激。这是低潮后的奋发,对人生产生激烈振奋,它会祝你实现成功,为何不尝试成为其中一者?

感谢您的阅读,喜欢别忘了留个关注。

更多文章

  • 朱元璋与亳州的那些事、亳州像根橛⼦嵌进河南,却为啥属于安徽?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朱元璋安徽亳州,朱元璋是亳州的人吗,朱元璋老家在毫州还是亳州

    亳州地处于安徽省西北部,东面是淮北、蚌埠,南面是阜阳,西面是河南周口,北面是河南商丘。亳州是个平原上的城市,四面皆是一望无际的华北平原。亳州的历史非常悠久。相传在夏朝时,亳州就成了豫州的一部分。西周武王定天下,这里成为神农氏后裔的封地,设置焦国。春秋时,楚灭陈后占领了焦,后改为谯。东汉定都洛阳,从关

  • 出土的宋代象棋为何独缺棋子两枚?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北宋时期象棋,出土最早的象棋,中国有没有出土过象棋

    武士俑为什么说奇特呢?其实,之前全国也发掘了不少古墓,出土了象棋,比如1962年在河南开封出土的,系北宋末年徽宗崇宁年间遗的文物,也是黄铜制作的,拿手里棋子沉甸甸质感十足,啪一声,敲在棋盘上,一棋定乾坤!棋子是正反两面,一面写汉字,一面画有图形。也是按照有将无帅、有象无相、有炮无炮、有卒无兵来铸造的

  • 改土归流并非清朝独有,看明代的改土归流的发展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清朝改为土归流后会发生什么,明代改土归流的特点,改土归流的内容及其历史意义

    明代的改土归流,其实就是皇帝和土司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利用的政治行为。中国地大物博,人口和民族当然是繁多的,于是为了方便管理,朝廷就采取了这一方针来进行经营,维护自己的统治。最开始朱元璋的手段就是安抚为主,有些顽固的就用兵力恐吓,总之就是一个巴掌一颗糖的态度,力求用最大的待遇来达到目的。等到朱棣也延续

  • 2005年,挖掘朱元璋之子墓时发现6名陪葬少女,墓门喷出阵阵白雾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慈禧和乾隆的墓不可谓不坚固,最终不还是被孙殿英给炸开了?可是在湖北钟祥市九里回族乡三岔河村有一明朝皇族大墓郢靖王墓,此墓在历史上曾经招来盗墓贼的多次光顾,仅仅是建国后就有九次,但均一无所获。九次盗墓中有七次,大胆包天的盗墓贼都使用了炸药,结果同样是枉费心机。让我们把目光聚焦到这座尘封五百多年的古墓。

  • 宋朝才女刁难和尚,出对联“面对面吃面”,和尚的下联让才女羞涩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面对面吃面的下联大全,古代绝妙的对联,北宋经典对联

    “女子无才便是德”这是我国社会从原始社会过渡到奴隶制社会之后对女性产生的偏见,在那个完全不公平的社会状况之下,社会中的女性从多方面受到了压迫和剥削,尤其是在受教育方面,她们多数都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待守闺中。基本没什么文化程度。但是有话说“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历史洪流之中的“才女”也

  • 朱元璋临死前,下令妃嫔全部殉葬,3岁女儿一句话救了母亲一命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朱元璋殉葬的妃子名单,朱元璋殉葬年纪最小的妃子,朱元璋死后殉葬的妃子的地位

    这句话是我国古代封建社会帝王,在生气的时候所表现出的一种状态,也从侧面体现了君主专制制度下,君权的至高无上性。正所谓“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历朝历代都有人在皇帝的命令之下失去生命。站在社会顶端的皇帝发号施令,所有人都必须不折不扣地执行,这就是圣旨,不管正确与否、不管将要造成什么样的后果,都必须没有

  • 贵州山洞出土“明代干尸”,满身血迹死因成谜,引出一段宫廷谋杀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明代古尸500年不腐之谜,明朝埋尸案纪实,明代浮尸案真相揭秘

    乌江边发现干尸的悬崖山洞一处悬崖绝壁,一个隐秘山洞,居然停放了一具红色大棺材?棺内之人身穿明代官服,居然600年尸身不腐……此人是谁?真相如何?01、古怪的祭祖时间坐标:1991年地点坐标:贵州思南县这一年的清明节前后,思南文物管理所的研究员覃立波,下乡普查。路过一处寨子的时候,发现这里正在进行隆重

  • 盗墓贼不愿去的皇陵-宋朝皇陵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宋皇陵地宫照片,十大盗墓皇陵排名,保存最完整的宋代皇陵

    每一个皇陵基本上都是聚宝盆,因为有无数的奇珍异宝陪伴着皇帝下葬。但是有一个皇陵却是连盗墓贼都不愿意去,它就是宋朝的皇陵,为什么呢?因为宋朝的皇陵太穷了,不只是盗墓贼不愿意去,连考古学家都懒得搭理。考古学家们只是在一九八五年做了一次摸底调查,认为不具备考古价值,就再也没有来看过的宋朝皇陵。当全国其他的

  • 安徽的包青天,家乡的包拯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包拯是哪里人简介,包青天包拯的祖籍在哪里,包青天包拯真实照片

    包拯,又称:包龙图,999年5月-1062年7月,字希仁,庐州合肥人(今安徽合肥肥东),北宋名臣,杰出清官代表。他十分聪明,断案英明刚直,任何犯人都逃不过他的法眼。他性情严峻刚正,憎恶办事小吏苟杂刻薄,务求忠诚厚道。他跟人交往不随意附和,不以巧言令色取悦人,平常没有私人信件,连朋友,亲戚都断绝来往。

  • 平庸的守成之君宋仁宗,是怎么变成千古明君的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一代明君宋仁宗,宋仁宗成为了天下人心目中的明君,宋仁宗的守成之君

    但是,能被称为仁的皇帝却很少。儒家的核心便是仁,仁爱治国是儒家的理想。能被万民赞颂的皇帝更是少之又少,宋仁宗在位42年,基本上算是一个平庸之君,在位期间也没有做出什么大的贡献。然后在宋仁宗死后,群臣却突然开始对他大加赞扬。曾经那个被骂作懦弱君主的人,却摇身一变成为了选用贤能,虚心纳谏,勤俭美德的仁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