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曹丕篡汉后,刘备重新建立了蜀汉,为何没有汉室支持者去投奔他?

曹丕篡汉后,刘备重新建立了蜀汉,为何没有汉室支持者去投奔他?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3348 更新时间:2024/1/26 14:18:31

曹丕在继承曹操的魏王之位后,很快就进行了逼汉献帝禅让的行动。汉献帝被迫将汉室江山禅让给曹丕,曹丕建立了魏朝。不久之后,刘备在蜀中登基,重建了汉朝,史称季汉。但是,在刘备重建汉朝后,却不见那些仍然效忠汉室的人员去投奔刘备。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一、不被承认的刘备。

刘备重建了汉室江山,登基当了皇帝,但这并不能证明他就得到了天下人的认可。刘备的出身十分可疑,虽然他出身平民,却自称皇叔,中山靖王之后,但是这么年代久远的事情早就无从考证。而且刘备自幼便有野心,自言长大后要乘坐羽葆盖车,怀有独霸天下的野心。这一切都让那些世家大族对他心生警惕。

刘备乘黄巾之乱起兵,在战火中逐渐建立自己的势力。从某一方面来说,他也是争夺天下的军事实力之一。虽然刘备打着匡扶汉室的旗号,可是那只是他的政治口号而已。我们并没有看到他有着匡扶汉室的实际行动。他对流浪关东的汉献帝不闻不问,只管进行着自己的征伐。甚至为了扩张势力,不惜图谋自己宗族刘表刘璋的基业。

在他夺取益州、汉中后,就急于自立为汉中王。对于那些敢于劝阻自己的臣子,他不惜采取高压政策,用杀鸡儆猴的方式进行镇压。这使得很多本来想要投奔他的人,都望而却步。大家都看穿了刘备的真面目,为了争夺天下,他根本就不择手段。至于他说的匡扶汉室,只不过是他自己建立的汉室,而非汉献帝的汉室。

在汉献帝的汉朝灭亡后,面对臣下劝进的时候,刘备反而退缩了。这是因为如果他真的登基当了皇帝,就表示他和曹丕的魏朝变成了死敌。在当时与东吴进入战争状态的情况下,刘备并不想同时面对曹丕的压力。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刘备做事首先考虑的是自己的利益,至于所谓的大义只不过是他利用的手段而已。

因此,忠于汉献帝汉室的人们,并不承认刘备建立的汉朝的权威。在汉献帝的汉朝灭亡后,他们也不会去投奔刘备,来支持一个他们不认为正统的政权。既然刘备和曹丕都是一丘之貉,那么何必再去参与到他们的斗争去呢?

二、汉朝已经失去了民心。

在曹操的《让县自明本志令》中说过,如果世上缺少了自己,不知道有多数人称王称帝。其实,天下经过汉朝长时间的统治,早就失去了活力。尤其是在汉末的腐朽统治中,统治集团的倒行逆施已经让百姓深恶痛绝。当时的吏民都希望改朝换代,进行时代的变革,这也是黄巾起义爆发的根源。

其实早在东汉建立的时候,那句谶语“代汉者当塗高也”就流行开来,一直流传到了汉末。在汉朝失去对天下的控制力后,很多当时的人士都看到了汉朝衰亡的命运。袁绍袁术、曹操的手下都利用这句谶语,劝他们代汉。甚至远在江东的东吴谋士鲁肃都对孙权说,汉室不可复兴。可见汉朝即将灭亡的信念,已经深入各界人士之心。

诸葛亮在《隆中对》中曾经为刘备描绘北伐的场景,说百姓会箪食壶浆地迎接刘备的北伐军队,汉室也会很快复兴。但是我们可以发现,在诸葛亮的北伐中,这种情况很少看到。正是因为失去了民心的支持,使得汉室的灭亡变得不可避免。在这种情况下,刘备重建的汉朝就更没有多少吸引力了。

三、对汉室忠诚的人士早就所剩无几。

汉朝已经存在了数百年之久,当然还存在着相当多的支持者。但是在魏朝建立的过程中,这些人都遭到了残酷的镇压。当曹丕篡汉时,这些汉室忠臣已经所剩无几了。

在曹操起兵的时候,也是打着匡扶汉室的旗号。他把汉献帝奉迎到许都,奉天子以讨不臣,得到了大义的名分。这使得他在日后的征战中,获得了很大的好处。但是当他的势力强大后,一切就都发生了变化。

曹操为了保住他的权势,也为了子孙后代的利益,一步步走上了篡汉的道路。为了给自己加九锡、晋位国公,他不惜逼死了自己最得力的手下荀彧。在以后的日子里,他还同样逼死了荀攸。这些为曹操立下过卓越功勋的人,都不能逃脱曹操的魔掌,更不要说其他的普通人了。

为了让汉室江山落入曹氏的手中,曹操多次不分青红皂白地进行杀戮。比如在吉本、耿纪、韦晃等人的叛乱中,曹操不但将这些人杀死,还将那天救火的人也都杀死。理由竟然是不救火的是没参加叛乱的,而参加救火的都是造反的人。经过无数次这样的屠杀,那些汉室忠臣自然都难逃一死,能够生存下来的属于凤毛麟角,只能苟且偷生。

四、刘备的势力过于薄弱。

在魏蜀吴三国中,刘备的势力最小。他控制的土地和人口,都无法和其他两国相提并论。在曹丕建立魏朝的时候,刘备的处境最为孤立。他正因为荆州之战和孙权反目为仇,还和篡汉的曹丕势不两立。

这使得刘备统治下的蜀汉处于被孤立、包围的态势。在刘备统治区的周围,形成了一个包围圈。与曹魏相连的地区,全部是群山环抱。想要突破这道包围圈进入蜀中,简直比登天还难。因此,曹魏国中的汉室忠臣根本没有多少可能去投奔刘备。

直到诸葛亮北伐的时候,这个包围圈才被打开一个缺口。在诸葛亮发动的第一次北伐时,关陇一带大为震动。其中的安定、南安、天水三郡都不约而同地投降了诸葛亮,使得曹魏的官吏降得降、逃的逃。诸葛亮和刘备预料的百姓箪食壶浆欢迎汉军的情景出现了。

但是让人惋惜的是,这种情况只是昙花一现。随着街亭之战的失败,诸葛亮被迫撤回蜀中。留在当地的汉朝支持者们,立刻遭到了魏军的清洗屠杀。这使得诸葛亮后来的北伐,失去了当地的支持者。这主要是因为双方实力相差过于悬殊造成的,如果刘备的势力能够更大一些,那么魏吴无法对他的控制区进行封锁,还是会有人去投奔刘备的。

结语:

曹丕篡汉后,刘备重建了蜀汉政权。但是,那些忠于汉室的忠臣,并没有大举去投奔刘备。这主要的由于当时天下的形势已经改变,汉朝已经失去了民心,大家都希望改朝换代,进行变革。再加上刘备在创建事业的过程中,暴露出了他的野心,并不承认汉献帝的汉朝。这让忠于汉献帝的人们也不认可刘备,想要投奔他的人们也望而却步。

在曹操父子建立魏朝的过程中,他们也有意识地对那些忠于汉室的人进行清洗。在他们的血腥镇压下,那些人九死一生,所剩无几。再加上刘备的势力过于薄弱,被魏吴两国紧密包围。想要突破这个包围圈去投奔刘备,真比登天还难。因此,在刘备创建蜀汉后,就没有多少人去投奔他了。

更多文章

  • 曹丕曹彰之争:夏侯惇许褚起不来,曹仁曹洪靠不住,曹休曹真的虎豹骑会帮谁?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夏侯惇许褚曹彰组魏盾,夏侯惇和许褚,许褚和曹彰谁厉害

    曹彰杀奔洛阳的时候,夏侯惇许褚伤心加上伤病,已经爬不起来了,而曹仁曹洪跟曹丕关系不太好,全都靠不住,张辽张郃徐晃会帮谁也是个未知数。“少善射御,膂力过人,手格猛兽”的曹彰是一员一流猛将,他麾下的十万大军,也是百战余生的精锐,杀得叛胡不敢仰视。征尘未洗杀气未消的十万大军席卷而来,让洛阳城里的人都替捏了

  • 关羽水淹七军,逼得曹操想要迁都,如他夺取襄樊历史会变成怎样?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关羽襄樊之战真实历史,关羽水淹七军曹操开始想如何应对,关羽襄樊之战会成功吗

    关羽发动的襄樊之战,是他军事生涯的绝唱。在这一战中,关羽发挥了他卓越的军事才能,水淹七军威震华夏。在关羽风头最盛的时候,连曹操都想迁都躲避他的锋芒。但是,由于孙权的偷袭和曹军援军的夹击,关羽终究功亏一篑,未竟全功。在最后一刻,关羽都舍不得从襄樊撤军。那么,关羽为什么这么重视襄樊,如果他攻下襄樊又会带

  • 关羽失荆州是因为大意吗?其实这背后的原因复杂,不仅仅因为大意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在中国的俗语中,对于疏忽大意的情况有一句著名的话,那就是关羽大意失荆州。这句话说的是著名的大将关羽在镇守荆州的过程中,由于自己的疏忽大意,致使荆州被东吴袭取,自己也被东吴擒杀。由于荆州之战的失败,使得刘备的《隆中对》破产,还给蜀汉带来了夷陵之战。那么荆州的失守,真的是由于关羽的疏忽大意吗?一、三方在

  • 关羽在荆州之战败亡,如果他脱险回归,刘备还会发动夷陵之战吗?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关羽没有丢荆州刘备能统一天下吗,假如关羽不失荆州,关羽失荆州后刘备有没有夺回

    荆州之战是三国历史走向的分界点。在此之前,刘备阵营的事业突飞猛进,不但占有了荆州大部,还夺取了益州和汉中。曹操在刘备的攻势面前节节败退,一筹莫展。但是,就在关羽发动襄樊之战,水淹七军,威震华夏时,孙权撕毁盟约袭取荆州,擒杀关羽。此举让刘备在登基后,决定发动伐吴之战,为关羽报仇。那么,如果孙权当时没有

  • 关羽仅三个回合便让文丑胆怯,如果换做赵云,关羽还会取胜吗?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关羽斩文丑和赵云,赵云大战文丑完整版,文丑vs赵云

    要说三国中前十武将谁死得最惨,就要数颜良文丑了,而斩杀此二将也成了关羽的成名战!白马之战,关羽斩颜良于万军之中,其勇猛让人瞠目结舌!延津之战,仅三个回合就让名震天下的河北名将文丑“胆怯”,在逃跑中被关羽追上,一刀死于非命!那问题来了:界桥之战文丑曾与赵云对战不分胜负,如果延津之战时文丑换为赵云,结局

  • 吕布麾下最为骁勇的四大虎将:除了高顺和张辽,还有两人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吕布身边有高顺和张辽吗,吕布高顺张辽关系,高顺张辽谁厉害

    吕布之所以这么能折腾,除了本身武力强悍之外,和他身边有一帮能打之人有莫大关系,其中最为骁勇的有四大虎将,那么除了广为人知的高顺和张辽,还有两人是谁?我们一一来看一下。高顺濮阳之战高顺和他的陷阵营一战成名,从高顺的人生轨迹来看,他很有可能是和吕布张辽一样也是并州军出身,而且是吕布的直接下属;高顺能力突

  • 《隆中对》是诸葛亮提出的战略方案,它未能实现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三国时期,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成为了中国君主礼贤下士的楷模。诸葛亮也不负刘备厚望,一见面就以一篇《隆中对》为刘备指明了夺取天下的方向。因此,对诸葛亮赞赏的人夸奖诸葛亮,说他未出茅庐,先知天下三分。但是也有人认为,蜀汉成也《隆中对》,败也《隆中对》,正是因为《隆中对》里的错误,使得刘备功败垂成。

  • 《三国演义》中,最让人心绪难平的情节,当属诸葛亮最后的巡视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三国诸葛亮的故事,三国演义诸葛亮的重大事件,三国演义诸葛亮的精彩情节

    《三国演义》第一百四回时,诸葛亮祈禳增寿之术失败,知道自己命不久长。于是诸葛亮交代后事,把一切安排停当。但是这个时候的诸葛亮依然心里有所不甘,他强支病体,坐上小车,遍观全营。自觉秋风吹面,彻骨生寒。诸葛亮长叹道,“再不能临阵讨贼矣!悠悠苍天,曷此其极!”每当看到此处,就让人浮想翩翩,心意难平。一、有

  • 三国中英武不凡的赵云,不被刘备重用?三件事道出缘由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赵云为什么不被刘备重用,赵云武功高强为何没被刘备重用,赵云为什么那么牛却不得刘备重用

    五虎上将画像建安十六年,刘备攻取汉中,自立为汉中王,并册封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为五虎上将。曾经有史学家提出,在这五虎上将之中,赵云是最不被重视的一个,一生都不得刘备的重用,最后也只是做了镇东将军一职,那么事实真的如此吗?剧照 赵云赵云身高八尺,英武不凡。他在公孙瓒手下任职时就与刘备相识,不过

  • 15岁拜名师,24岁就出道,年近50三分天下,刘备成功的3个秘诀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刘备成功的三大秘诀,刘备三分天下是如何成功的,刘备从三顾茅庐到三分天下的秘诀

    公元208年,孙刘联军击退曹操,赢得了赤壁之战的胜利,自此,魏、蜀、吴三分天下的局面开始初具雏形,此时的刘备年近知天命。而后刘备战益州,取汉中,正式称王,后来随着曹丕改朝换代,刘备也捅破最后一层窗户纸,当上了蜀汉的第一任皇帝。纵观刘备的一生,他的成功可以用“逆天改命”四个字来概括,因为他虽然出道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