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征军还朝,朱元璋大封功臣。李善长,徐达、常遇春之子常茂、李文忠、冯胜、邓俞此六人皆被封公侯。刘伯温被位列伯爵的第一位,工资却是最低的二百四十石。为什么刘伯温的待遇这么低呢?这可能与之前,朱元璋问刘伯温谁可为相的问题有关,刘伯温否认了朱元璋的三个选项,却没有给出合适的人选。这次对答刘伯温的形象在朱元璋的心中大打折扣,之后胡惟庸接替李善长成为丞相,刘伯温再次识趣地递了辞职信。
1375年,刘伯温生病,胡惟庸受朱元璋的委托去探病,胡惟庸带来的御医给刘伯温开了病方。刘伯温服药后病情加重,三个月后,刘伯温病逝,享年六十五岁。在明朝来说这个岁数也算长寿了。
▲刘伯温墓
第一种:朱元璋安排胡惟庸下毒,使其病情加重说。
刘伯温看问题一般都比较准,引起了朱元璋的嫉妒。朱元璋利用胡惟庸与刘伯温的矛盾,派个仇人去看望病人,显然不合情理。对于刘伯温,胡惟庸没有得到指示是不敢随便动手的。
第二种:胡惟庸自己主动下手说
在明初,文臣和武将之间不合。胡惟庸是淮西帮武将代表人物,刘伯温是浙东文臣帮的代表。
两边水火不容,再加之,刘伯温曾经说过如果胡惟庸做宰相就像是用劣马来驾车,后果会车仰马翻。翻车论让胡惟庸心生不快,可能痛下毒手。
《明史》和《明太祖实录》中这样一段记载,御史中丞涂节说胡惟庸毒死刘伯温,汪广洋是知情的。朱元璋问汪广洋被老汪断然否认。朱元璋大怒,汪广洋被判为胡惟庸朋党,发配广南,到太平的时候,朱元璋追了道圣旨赐死了汪广洋。
▲明史
第三种说法,自然死亡说
之前一篇文说过刘伯温在元朝为官时,曾经因为剿杀方国珍的意见不被上司接纳,曾经悲愤吐血。可见他的身体并不太好,明朝从朱元璋到朱由检,剔除朱允炆生死不祥外,十五位皇帝的平均寿命也只有四十三岁左右,其实刘伯温在当时来说也算高寿了。如果说身体自然衰弱病死也属正常。
在明武宗朱厚照时期,刘伯温被追封为太师,谥号文成。明世宗朱厚熜时期,刘伯温被配享太庙,这些朱元璋没有给过的荣耀,在经历了多年以后由他的子孙赐给了刘伯温。这也充分说明了刘伯温对大明朝做出的贡献得到了历史的检验,他的功过,自有后人评说!
▲太庙
刘伯温不论是在元朝为官,还是追随朱元璋开创基业,他性格刚直不阿,自然得罪人不少。刘伯温作为浙东文官的领头人物,有意无意间惹恼了朱元璋,遭遇到了一系列不公平的待遇,皆因为他能看破天下事,唯独看不破朱元璋。
刘伯温如果能像张良那样,及时地归隐田园,不问世事可能会多过几年逍遥的生活。
按正史中记载,刘伯温可能死于胡惟庸所下的慢性毒药。可是仔细推敲之下,无眠认为刘伯温自然死亡的说法还是比较靠谱的,从朱元璋安排胡惟庸探病,到刘伯温死亡有三个月之久,一次下毒药能维持三个月,有点不太靠谱。正史方面的记载,无眠认为也不过是朱元璋为了多增加胡惟庸一条罪状,顺便除掉汪广洋,收集皇权废掉宰相的借口罢了。
这三种说法,各位看官认为哪种比较可信?
参考文献《明史》、《明太祖实录》、《诚意伯刘公行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