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刘备入蜀有几大功臣,马超、黄忠、庞统、法正、张松谁功劳最大

刘备入蜀有几大功臣,马超、黄忠、庞统、法正、张松谁功劳最大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1750 更新时间:2024/2/3 21:37:19

对于刘备的处境,诸葛亮看得比较明白:“北畏曹公之强,东惮孙权之逼,近则惧孙夫人生变于肘腋之下”。畏惧北面强大的曹操,忌惮东面孙权的威逼,孙夫人又在内府舞枪弄棒,说不定哪天就痛下杀手。

正当刘备“进退狼跋”时,天降好事!远在西蜀的刘璋来信了:刘皇叔,来我这里吧,咱们一起跟曹操干架,要兵有兵,要粮有粮。这正合三顾茅庐时诸葛亮的筹划: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最终,刘备成功入蜀,夺了刘璋的位子,才有了后来三国鼎立的局面。那么,在刘备入蜀的过程中,谁的功劳最大?是武将黄忠马超?还是文臣庞统法正张松

1、黄忠在刘备入蜀中的作用

黄忠是刘备入蜀大军主力部队的虎将,在与刘璋军队交锋中,往往冲锋在最前面,“勇毅冠三军”。也许是刚来投奔,必须要有投名状,黄忠就成了刘备入蜀主要依仗的武将,战后也被封为讨虏将军。更重要的是,蜀汉初定夏侯渊进犯,定军山一战力斩夏侯渊,黄忠的作用无可替代。

正因如此,刘备称王汉中后封黄忠为后将军。为此,诸葛亮曾劝刘备,说让黄忠与让关羽平起平坐,会引起关羽不满。刘备给关羽作了解释后,把黄忠提升到关张同等位置上,还封为关内侯。通过这一系列嘉奖,可以证明黄忠在刘备入川中的作用巨大。

2、马超在刘备入蜀中的作用

马超是刘备与刘璋争夺成都时的终结者!两军相持不下时,马超投奔了刘备,这让刘备大喜过望:成都唾手可得了!果不其然,马超领兵来到城下,“城中震怖”,没动手就吓得刘璋开门投降了。没有马超的到来,也许黄忠等人还要下死力和刘璋的成都兵缠斗一番吧。

马超最主要的作用,表现在对于氐羌族人的安抚上。人生地不熟的刘备,如果没有马超这样重量级人物的加持,很难说不会引发氐羌族人的反对。正是看到这种独一无二的重要性,刘备才把火线投靠的马超封为骠骑将军,兼凉州牧,还封为斄乡侯。

3、庞统在刘备入蜀中的作用

卧龙凤雏,二人得一可安天下。刘备入川,庞统献“平蜀三策”居功至伟。上策:暗派精兵奔袭成都,一举夺城,打个刘璋措手不及。中策:军队佯动,把白水关的刘璋名将杨怀、高沛骗出来斩杀,收编军队再攻打成都。下策:兵退白帝城,召荆州的兵马入蜀,慢慢打下成都。

从善如流的刘备,采纳庞统所献的中策,斩杨怀、高沛,回军成都,才成就了入主关中的大业。可惜庞统英年早逝,没有看到刘备事业的辉煌。如果宠统不死,他在刘备入蜀中的作用不会仅局限于“平蜀三策”。

4、法正、张松在刘备入蜀中的作用

之所以把法正、张松一起来说,是因为二人是好友,而且在刘备入蜀中是策划者、推动者和实施者。从向刘璋献上请刘备入蜀的馊主意开始,两个人一唱一和,成功给刘璋挖了个填不满的坑。张松还给刘备送上《西川地理图》,把刘璋全部家底都抖落得一清二楚。

法正在张松被意外处死后,成为刘备入蜀最大谋主,靠着对蜀中情况了如指掌的优势,在帮助刘备夺取成都、笼络人心、迅速掌控局势中起到基石作用。而且,定军山一战中,黄忠正是听从了他的智计,才成功斩杀了夏侯渊,稳定了刘备入蜀之初的局面。

5、上述5人谁的功劳最大

刘备入蜀,是刘备与诸葛亮隆中对中做出的既定战略,而在具体实施中,主要涉及的人物有黄忠、马超、庞统、法正、张松等人。那么上述5人谁的功劳最大?答案是——武将属马超,文臣属法正,马超和法正相比,无疑法正功劳更大。

设想,如果没有马超火线加盟,刘备攻取成都会付出更大代价。又因为马超在氐羌族人中威望极高,才能在汉中之战中借来氐族万余人,这对刘备政权初期稳固起到定海神针的作用。因此也才有刘备入川第5年,马超带头上书劝进刘备关中称王,关羽张飞诸葛亮的签名都在马超之后。

法正的功劳,不仅表现在是刘备入蜀的策划者、推动者和实施者,还是关键节点上充当了刘备谋主的作用。入蜀之初,头疼于如何与蜀中大族建立同盟关系,法正最终献言,促使刘备迎娶了吴壹胞妹。夺取汉中是法正之计,定军山计斩夏侯渊出自法正……

设想,如果没有法正的辅助,刘备入蜀和入蜀后要在黑暗中摸索多久?看《三国演义》多数人只看到马超、黄忠、张飞、赵云冲锋陷阵,风头无二,其实背后都离不开法正的盘算和谋划,前台表演的越给力越精彩,说明后台的导演和策划水平越高越重要。

刘备入蜀有几大功臣,马超、黄忠、庞统、法正、张松谁功劳最大?每个人都各有各的解读,答案不会完全统一。那么,你认为谁的功劳最大呢?

更多文章

  • 李斯为何要与赵高合谋,害死女婿扶苏帮助胡亥上位?答案一目了然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赵高和李斯为什么逼死扶苏,扶苏为什么斗不过胡亥,赵高李斯和扶苏

    在一次出巡的过程中,秦始皇意外的因病而去世了,而在他临死之际,他写下了遗诏,在最后他所看好的明明是公子扶苏,可是作为丞相以及托孤大臣的李斯,却为什么会转而拥立了胡亥继位呢?据《史记》记载:“李斯以闾阎历诸侯,入事秦,因以瑕衅,以辅始皇,卒成帝业,斯为三公,可谓尊用矣。李斯,是秦国最著名的丞相。他帮助

  • 丢失荆州的锅,到底该谁背?关羽,刘备还是诸葛亮?(上)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刘备丢失荆州是错用了关羽对吗,刘备失去荆州是因为关羽吗,关羽丢荆州刘备的反应

    关羽在分析这个问题之前,首先我们当然要弄明白,荆州是如何一步一步丢失的?赤壁之战后,曹军元气大伤,曹操不得不退回北方再寻南征良机,孙刘两家都心知肚明必须要趁此机会抢夺荆州。交代一下,历史上东汉时期荆州原下辖七郡,分别是南阳郡(含宛城、新野等地)、南郡(含襄阳、江陵、公安等地)、江夏郡、零陵郡、桂阳郡

  • 项伯出于哥们义气救了刘邦,却收到了意想不到的回报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项伯与刘邦是什么关系,项伯为啥对刘邦这么好,刘邦怎么打动项伯的

    项伯项伯出身楚国贵族,是楚国大将项燕的小儿子,项羽的父亲排行老大,项梁排行老二,老三就是项伯。项伯这个人,也是游侠一类的人物,年轻时喜欢行侠仗义(项伯早年任侠),曾经因为杀人藏匿在下邳,受到张良的庇护,所以二人结下深厚的友谊。张良是韩国贵族出身,祖父辈五世为韩国国相,张良就是因为在博浪沙狙击秦始皇,

  • 独立运用骑兵歼灭步兵的经典战例,项羽3万骑兵击溃刘邦56万大军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项羽的十大经典战役,项羽打仗经典案例,项羽与刘邦的著名战斗

    公元前206年4月,项羽分封十八路诸侯完毕,各诸侯纷纷离开咸阳,各自返回封地。然而,项羽这次分封的弊端很快便彰显了出来。秦末十八路诸侯示意图灭秦之战虽以六国贵族为主导,但乱世却是以兵权说话,因而项羽在分封时不得不将原六国贵族改封他地或压缩封地,从而挤出空间分封武将。此外,对于没有跟随项羽西入关中的武

  • 如果关羽、张飞和曹操桃园结拜,跟随曹操,他们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演义第一回中,刘备、关羽、张飞三人结为异姓兄弟,人称“刘关张”,开创了蜀汉基业。如果和关羽、张飞桃园结义的是曹操,不是刘备,“曹关张”结果如何?他俩跟随曹操,南征北战,为之鞍前马后,能混得更好吗?答案是否定的。依据演义及《三国志》中相关内容,结合自己的见解,从曹操称魏王前、称魏王后两个时期分析如下。

  • 蜀汉被神化的600年:东吴才是与曹魏正面对抗主力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蜀汉和东吴到底哪个强,蜀汉和曹魏之间的关系,蜀汉和东吴之间的一场大战

    在汉中之战的刺激下,担负镇守荆州重任的关羽率领荆州地区的军队主力,北上进攻强大的曹操。从当时的敌我态势来看,关羽的进军完全属于孤军深入,很难起到什么战略作用。本来此次行动作为一次战术试探,本也没有什么。但是关羽在外交能力上的软肋造成了他的悲剧,在进攻曹操的行动中,由于军队的军粮出现了问题。关羽竟然擅

  • 汉武帝不惜血本弄来的3千匹汗血马,为何没创造过一次像样的战绩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汉武帝得到汗血马后作为战马了吗,汉武帝时的汗血马,汉武帝射杀军马

    汉武帝听了,怦然心动。西汉初中期,国防形势严峻,连年与周边的匈奴等游牧部族开战。而游牧部族最大的优势是富产良马,拥有强大的骑兵。而中原地区由于自然条件所限,本身缺乏足够的马匹,优良的战马更是少之又少,成为汉朝军队的一大软肋。从大宛弄到一大批汗血宝马,以此增强汉朝骑兵战斗力,从此成为汉武帝的多年夙愿。

  • 诸葛亮:大丈夫应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诸葛亮曾经说过“大丈夫应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而现在的诸葛亮不是这样的,他已经没有那个心思去了。今年的7月10日是诸葛亮逝世45周年。逝者已逝,留给后人很多的遐想,有人说诸葛亮只是死前做了一些惊天动地的事情,可这些事情也没有引起什么波澜,至少没有掀起什么波澜。因为诸葛亮从出生以来就是以聪慧而闻名,

  • 诸葛亮、姜维,在蜀汉灭亡后,为何会分道扬镳?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诸葛亮死时姜维在干嘛,姜维在诸葛亮死后的地位,诸葛亮和姜维的北伐之路

    姜维。姜维本身是东汉末年人,是蜀中一员猛将。蜀汉灭亡后,姜维投奔蜀汉名将孟达,并与他交好,两人一起从事战争。因为蜀汉灭亡时对诸葛亮大进言论,孟达与姜维反目成仇。因此,诸葛亮在诸葛亮死后,为了笼络孟达,先后派出姜维前往汉中,刘禅、诸葛亮、廖立都对姜维给予厚赏,也给他很多兵权,但并没有真正地征服诸葛亮。

  • 蜀汉集团的统一之路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蜀汉三大集团,蜀汉集团最有可能统一,蜀汉有机会统一吗

    蜀汉集团的统一之路蜀汉虽然也是中原政权的衍生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扩展,但却并没有和西方势力(即现在的欧洲主要是日耳曼各国)有直接的外交对抗行为或者说外交行为也未经受西方主要是日耳曼各国的“压榨”或者“侵略”,所以魏晋以来蜀汉便开始一步步扩张,虽然在汉末魏晋时期整个东吴集团也在进行西化的过程,但是整体的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