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汉武帝不惜血本弄来的3千匹汗血马,为何没创造过一次像样的战绩

汉武帝不惜血本弄来的3千匹汗血马,为何没创造过一次像样的战绩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823 更新时间:2024/1/17 11:04:02

汉武帝听了,怦然心动。西汉初中期,国防形势严峻,连年与周边的匈奴等游牧部族开战。而游牧部族最大的优势是富产良马,拥有强大的骑兵。而中原地区由于自然条件所限,本身缺乏足够的马匹,优良的战马更是少之又少,成为汉朝军队的一大软肋。

从大宛弄到一大批汗血宝马,以此增强汉朝骑兵战斗力,从此成为汉武帝的多年夙愿。但因为大宛国远离中原,《汉书》记载,“大宛国去长安万二千五百五十里”,远在万里之外,汉武帝一时鞭长莫及。加之汉武帝在位初期,汉匈战争正值高峰期,汉武帝无暇西顾,只能暂时把此事搁置下来。

直到公元前104年,随着西汉国防形势渐趋稳定,汉武帝才腾出手来,考虑从大宛获取汗血马之事。他先派使者车令,携带一份厚礼:“持千金及金马”,带着千两黄金和一个金马驹,出使大宛,想从大宛国王那里换取一批汗血马。

谁知道大宛国王毋寡是个愣头青,自恃汉朝远在万里之外,奈何不了他,拒绝了汉武帝诚意满满的请求。光拒绝还不算,最可气的是他杀了汉朝使者,把礼物全部占有。暴脾气的汉武帝何曾受过这种气,得知消息后暴怒不已,不顾一切地发起了讨伐大宛国之战。历史上著名的“汗血马战争”由此爆发。

“汗血马战争”从公元前104年开始,到公元前101年为止,持续了三年。贰师将军李广利先后带领十一万汉军两次远征大宛,历经苦战,克服了路途险远、粮秣不继、孤军深入等多种困难,逼迫大宛投降,大宛乖乖交出了“善马数十匹、中马以下牡牝三千馀匹”,汉军得胜而归。但这次战争给汉朝带来的损失也十分严重,因为长途跋涉和频繁作战、粮食短缺等因素造成大量士兵伤亡,“军入玉门者万馀人”,为了汗血马汉武帝可谓不惜血本。

离奇的是,这三千多匹汗血宝马来到汉朝后,从没有在战场上创造出一次像样的、足以和汗血马名声相匹配的战绩。汉武帝讨伐大宛之战结束后,史书中就很少再有汗血马的记载,更没有一次汗血马参战记录,无论《史记》还是《汉书》都是如此。

其实一点也不奇怪。原因之一,汉武帝得到汗血马之后,汉朝对外战争已经度过高峰期,汉朝最强大的敌人匈奴,已经在汗血马入境前的公元前119年前后,被卫青霍去病彻底打垮,车师之战、楼兰之战都已结束,汉朝对外战争频率和密度大为降低,汗血马自然也很少有上战场的机会。

原因之二更为关键。按照养马行业常规,汉武帝费尽九牛二虎之力、不惜血本引进的汗血马,只能把它们作为种马,与本土马匹杂交、来整体改良、提升中原的马匹品质,而不是让这些千金不换的宝贝疙瘩上战场拼命,这也是最为明智的做法。对于冷兵器时代动辄数万数十万人马的大战来说,区区三千匹汗血马即使投入战场也发挥不了什么根本作用,用不了几次就会损耗干净,那才是一种巨大的浪费。

原因之三,汗血宝马离开原产地,跋涉万里来到中原,气候水土都不会太适应,必须要精心喂养调教才能保持很好的状态和战斗力。汉武帝也许会做到这一点,但汗血马引进中原后仅仅十多年,他就龙驭上宾,后世的汉朝皇帝对战马的重视远不如他,汗血马也逐渐被忽视。最终汉武帝旷古烁今的这次引进汗血马行动,就这样悄无声息地被人遗忘。

参考史料:《史记》《汉书》

更多文章

  • 诸葛亮:大丈夫应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诸葛亮曾经说过“大丈夫应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而现在的诸葛亮不是这样的,他已经没有那个心思去了。今年的7月10日是诸葛亮逝世45周年。逝者已逝,留给后人很多的遐想,有人说诸葛亮只是死前做了一些惊天动地的事情,可这些事情也没有引起什么波澜,至少没有掀起什么波澜。因为诸葛亮从出生以来就是以聪慧而闻名,

  • 诸葛亮、姜维,在蜀汉灭亡后,为何会分道扬镳?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诸葛亮死时姜维在干嘛,姜维在诸葛亮死后的地位,诸葛亮和姜维的北伐之路

    姜维。姜维本身是东汉末年人,是蜀中一员猛将。蜀汉灭亡后,姜维投奔蜀汉名将孟达,并与他交好,两人一起从事战争。因为蜀汉灭亡时对诸葛亮大进言论,孟达与姜维反目成仇。因此,诸葛亮在诸葛亮死后,为了笼络孟达,先后派出姜维前往汉中,刘禅、诸葛亮、廖立都对姜维给予厚赏,也给他很多兵权,但并没有真正地征服诸葛亮。

  • 蜀汉集团的统一之路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蜀汉三大集团,蜀汉集团最有可能统一,蜀汉有机会统一吗

    蜀汉集团的统一之路蜀汉虽然也是中原政权的衍生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扩展,但却并没有和西方势力(即现在的欧洲主要是日耳曼各国)有直接的外交对抗行为或者说外交行为也未经受西方主要是日耳曼各国的“压榨”或者“侵略”,所以魏晋以来蜀汉便开始一步步扩张,虽然在汉末魏晋时期整个东吴集团也在进行西化的过程,但是整体的思

  • 甘宁多次劝谏曹操:公子不应该自己带兵,应该分派军队去打仗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甘宁曹操三势阵,甘宁简介,曹操和甘宁的关系

    《三国志》中记载:甘宁被曹操任命为督军,率领边防大军。他虽然身居高位,但他的思想很保守。他知道自己是个主战派,但又没有主张反曹的意思,因此常常以己出战,与曹营的其他将领有所分歧。他被曹操任命为武威、酒泉、张掖等地的将领,他的作战能力也不尽人意,常常屡战屡败。甘宁对曹操有着深深的思念之情,但他并不想投

  • 《世界军事战争史-104》安史之乱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世界历史战争事件大全,安史之乱时的军事,世界战争事件回顾

    唐玄宗李隆基即位以后,励精图治,使唐代出现了鼎盛局面。但到了他统治的后期,沉湎声色,不问政事,骄奢淫逸,任用奸佞,导致朝政日非,政治腐败。在军事上,"内重外轻"的兵力布局逐渐被"外重内轻"所取代。当时掌握边镇军队的官员称节度使(藩镇或方镇),全国共有10个节度使,所辖兵力49万,而中央和内地所控制的

  • 唐朝到底有多开放?就这一种事情,放到现在也不一定被我们接受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不过,毕竟当时的社会是处于封建社会,女权即使再高也不会超过男权,武则天则是个例外,而且自古以来,其他朝代也的女性也是有操纵政权的能力的,毕竟这些人跟最高统治者皇帝走得很近,说不定哪个皇帝耳根子软,行事就都听自己媳妇的了。尽管如此,唐朝的开放程度,已经可以说是封建时期的顶峰了。其实我们今天在各大与唐朝

  • 上官婉儿的陵墓被发现后,专家为何评价她水性杨花?真相让人汗颜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但是武则天虽然是上官婉儿一家的仇人,但是也是因为武则天欣赏上官婉儿的才华,才一步步提拔她这个小小宫女,最后做到了巾帼宰相。在当时上官婉儿可以说是大唐权力最大的几个女子之一。所以她对武则天已经没有原来的恨意了,更多的是无限的崇拜,更加忠心效命武则天。在武则天称帝的道路上面,有着上官婉儿不小的功劳。她是

  • 宇文化及狼子野心,杀杨广,夺萧太后,临死留下一句千古名言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杨广临死前说过最硬气的话,杨广简介及其传说,历史上杨广篡位

    前者的父亲,大家都知道,就是当了皇帝的李渊。而后者的父亲,就是当时在朝中掌有重权的宇文化及。他的父亲名叫宇文述,当年可是先后辅佐过杨坚父子两代皇帝,也才得以官居高位。因为家庭出身显赫,所以宇文化及从小就没有什么上进的动力,他整天不是偷鸡摸狗,就是游手好闲。年纪稍大点的时候,就开始欺男霸女。偏偏他和杨

  • 蜀汉灭亡后,东吴如何单打独斗,对付曹魏和后来的晋朝呢?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东吴北伐曹魏的困境,蜀汉灭亡后的东吴有多强,蜀汉能打赢曹魏吗

    英雄辈出,浩浩荡荡的历史大戏东汉三国最后的赢家竟然是司马家族,这恐怕是任谁也没有想到的。东汉乱世开局的黄巾军,把天下彻底拉入混战的董卓,讨伐董卓的诸侯联盟盟主袁绍,拿了玉玺想要当皇帝的袁术,三分天下有其二的曹魏集团,占据益州、汉中想要匡扶汉室的刘备集团,雄踞江东曾想要划江而治的孙吴集团,这些乱世之豪

  • 陕西挖出上官婉儿墓志铭,6个字颠覆历史,揭露武则天的兽行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武则天与上官婉儿故事,历史上的上官婉儿与武则天,武则天有哪些墓志铭

    2013年在陕西咸阳机场不远的地方挖出了一个规模不是很大的墓,这个墓陪葬品也是很少,但是有一块刻着900多字的墓碑,上面写着:大唐故昭容上官氏铭,看到这几个字,大家都知道这个墓是唐朝的武则天麾下的一名才女,上官婉儿之墓。大家了解过唐朝历史的人都知道,上官婉儿是个才女,政治家,也是名副其实的“女宰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