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赵云武力之谜:少年难斩文丑 中年苦战张郃 老年难胜姜维,为何?

赵云武力之谜:少年难斩文丑 中年苦战张郃 老年难胜姜维,为何?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1591 更新时间:2024/2/3 21:34:58

位列五虎上将的赵云,历来是众人最为推举的三国猛将,甚至因其完美无瑕,被列为三国众武将的形象代言人,以至于到最后,我们已经混淆了赵云到底是凭借武力为人所推崇,还是因为其深入人心的形象而被推崇。

若以形象论,赵云确实比关张马黄长得英俊,然若在三国众武将中相比,赵云却并非唯一的帅哥,能与之相比的英俊名将还有很多,比如东吴孙策、周瑜,甚至吕布、公孙瓒也都是一流的帅哥。

若以武力论,赵云的武力表现却是值得深究的,他的武力表现不像张飞、马超、吕布、许褚典韦等人那么明显,比如张飞马超、马超许褚,许褚典韦,都是疯狂大战数百回合,然后以平局结束。其武力的能量有数百回合证明,其武力之高有数百回合决战而互相不能击杀和互伤来证明。

这两个标准是很重要的,一般而言,如果双方单挑不能超过一百回合,若以拳击比赛的等级作为参考,最多算是轻量级。一百回合到一百五十回合算是中量级,一百五十回合到二百回合及以上,方为重量级。

总的来说,以上两个标准体现了武将的三个方面:

第一是力量。作为武将,力量值上不去,连兵器都拿不动,武力的基础就没有了。

第二是兵器的使用。有了傲人的力量还不行,还得能熟练使用兵器,兵器的技巧或者说击杀本领,是一个武将的核心价值。比如关羽一急就玩拖刀计。

第三个是耐力的比拼。然若力量相当、武器的运用技能相当,那么最后比拼的就是耐力,或者说持久力了。相同的力量对抗,不分仲伯的兵器运用,一时不能互相击杀分出胜负,于是耐力就成了最好的裁判。因为体质或体能原因,有的武将力量不错、兵器运用不错,可是耐力不行,时间久了必然有破绽,胜败则很容易判定。

有了这些衡量的粗略标准后,我们回头再看赵云的武力表现。赵云一生战绩是非常多的,说起来那也是驰骋三国、横行无阻的风云人物。那么赵云的武力究竟有多高?因为赵云没有和吕布、张飞等人单挑过,所以无法给出比较明显的判定。因为从某种程度来说,吕布、张飞等人已经成为三国武将武力高低的一个评判准绳。

既然想通过猛将吕布等人来判定赵云武力的愿望无法实现,那么赵云武力之谜到底该如何破解:毕竟他少年时60合难斩文丑,中年时又曾苦战张郃,老年却难胜姜维,到底为何?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让三国的常胜将军在单挑方面显得如此尴尬?

那么今天我们就借助这三个武将来探秘一下赵云的武力情况。

先说文丑,少年赵云为何60回合不能斩杀文丑?

按照通常的印象和理解,文丑是属于力量型的猛将,与许褚、张飞是一个类型的。

由于三国许多武将的出生日期都不详,故没有准确的年龄,文丑也是这样,不过可以根据出道的时间,进行一个大略的推论。文丑应是袁绍的直系旧部,也就是说袁绍回到渤海起兵,甚至在洛阳的时候,文丑颜良已经是袁绍的心腹之将。

袁绍起兵的时间是在公元190年前后,这时候的文丑应该在三十左右,算是青壮年。而赵云出道的时间是在公元191年,此时的赵云是少年,年龄当在十五岁左右。

对于武将而言,尤其是力量型的武将而言,年龄是很重要的。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的退化,力量必然降低。当然年龄越轻,其精力和勇猛程度也越高。

俗话说初生牛犊不怕虎,因此,赵云和文丑的对决在年龄上,不能说差异太大,而是各有优势。赵云年少,但是精力最为旺盛,而且不惧生死,更能增加其勇猛程度。而文丑若是三十多岁,则已是经历诸多战阵,技术更加纯熟,同时他的力量也并未过多消减。

因此,在力量强大,技术更纯熟的情况下,少年赵云的优势便显得单一。在这样的对比之下,小赵云能与文丑大战60个回合,应该算是不错的成绩。若要求赵云斩杀文丑,则有点强人所难。因为这时候的文丑正处于人生的巅峰时刻,而赵云则刚刚出道,还不具备斩杀文丑的条件。

所以说,赵云和文丑的单挑结果存在争议,实际上是因为打了一个年龄差。

再说张郃,为何中年赵云要苦战张郃?

到了中年时期,赵云的武力应该是进入高峰,为何却要苦战张郃?难道赵云不如张郃?

张郃是河北四庭柱之一,如果按顺序,应该是排在第三,其武力是不差的,至少和文丑颜良等差距不大。既然少年时赵云能60合战平文丑,为何到了自己的巅峰时期,却不能快速战败或斩杀张郃呢?

赵云和张郃一共直接正面交锋三次:分别发生在《三国演义》第31回、第41回、第50回。还有第71回,不过二人没有交手。

交手的三次情况:第一次赵云和张郃战三十余合,张郃拨马而走。

第三次是张郃和徐晃共同对战赵云,虽是战平,但这里有一个背景,当时曹军兵败,无论兵将都属于无心恋战,故此,此战基本算是无效战例。

唯有第二次存在争议,这一次发生在长坂坡,赵云找到刘阿斗后,遭遇曹军围困。然看似围困,但实际上并无生命危险,因为曹操爱惜赵云之勇,乃下令不得斩杀。所以说,曹将基本都不上,要么不卖力打,士兵则也是作势。

但赵云不愿被活捉,所以还是要拼劲力气杀出去,回到刘备身边。在这样的情况下,赵云一路杀一路逃,路遇张郃。赵云苦战十个回合,拨马败走。这个战绩情况,有两个原因,一个是赵云疲惫,一个是赵云带着刘阿斗,不能全力一战。其苦,自然也!

最后,再说老年赵云为何难胜姜维?

这时候的赵云已经是老迈之龄,而姜维则恰是少年,原著写道:“当先一员少年将军。”乃天水姜伯约。姜维报名之后,赵云率先挺枪来战。但是仅战数合后,姜维则越发精神抖擞。原文说姜维“精神倍长,云大惊。”

接着姜维的援军赶到,夹攻赵云的部队,赵云只好败走。

此处是老年赵云对少年姜维,恰如当年少年赵云对中年文丑。不过不同的是,少年赵云战平,老年赵云战败。

赵云的主要战绩,基本情况如此,但是其中的区分还是比较复杂。

比如说文丑,关羽曾经三合斩杀,当然关羽的斩杀虽然带有一定的水分和投机。

再比如姜维,与文丑不同,姜维不能算是力量型武将,而是更侧重武技的技巧性武将。

赵云在力量上,没有胜过文丑,在武技上,也没有赢姜维。

张郃虽为五子良将,但在武力的对抗上,仍然不能算是一流猛将,只能算是一流末位的武将。然赵云与其交手三次,在三十回合之内,赵云仍不能将其打得惨败或击伤、甚至斩杀。总是让人不由想起关羽三十合战平纪灵的战况。

除了此三人,赵云并无更杰出猛将进行过较量。

在赵云过于响亮的名声之下,他的武力到底有多高?确实是一个谜团。

更多文章

  • 诸葛亮犯过的3大错:每个都很致命,影响蜀汉的前途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诸葛亮犯了哪三个致命错误,诸葛亮犯下的致命错误,诸葛亮一生犯过的几大错误是什么

    第一错:在刘备面前进言,劝谏灭掉刘封。刘封,乃是刘备义子。在刘备入主川蜀之时,大放异彩,在历史上刘封有三个正向的评价:有武艺,性格刚猛,气力过人。这三个关键词,除了性格刚猛之外,其余两个皆是一代大将应该具备的特点。然而,刘封是怎么死的呢?他并没有死在战场之上,而是死在了诸葛亮的嘴下。在《三国志 蜀书

  • 秦昭襄王的成就与秦始皇比肩,或许能超过秦始皇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秦昭襄王和秦始皇,秦昭王的成就,秦昭襄王为什么能一统天下

    与出道即巅峰的魏国相比,秦国地处西北边陲,土地资源贫瘠,发展相对落后,在秦孝公和商鞅进行变法后,秦国才逐渐强大,特别在战国中后期,秦国逐渐成为中原霸主,这与自秦孝公之后,秦国历代国君的努力不无关系。自秦孝公之后,秦国的历届国君几乎很少有昏庸之辈,大部分国君继位后,都以一统天下作为己任,在这些国君中,

  • 曹丕:不讨人喜欢的小心眼儿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曹丕是好皇帝还是坏皇帝,曹丕当皇帝时老百姓过得怎么样,曹丕是好皇帝么

    这其实是在表面上赞美曹丕文学艺术上很牛之外,说他要是心胸再豁达那么一点点,再多那么一点点的公平公正之心啥的呢,那就堪称是古代最牛的明君了!这到底是夸他啊还是损他啊,抑或是明夸实损,不懂。世人对曹丕鲜有好感,究其原因,怕都是来自那所谓的“七步诗”,当了皇帝就想害死自己的兄弟,这还是人嘛,加上曹植文采出

  • 史上一共有5次三足鼎立,除了三国,你还知道哪次?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三国鼎立,历史上的三国鼎立事件,历史上三国鼎立的时期有哪些

    但在漫长的中国历史上,包括这次三国鼎立在内,历史上其实一共出现了5次三足鼎立,你都知道哪次呢?第一次:魏蜀吴三国与一般人认知不同的是,我们所熟悉的“三国”历史,其实大部分并不属于三国时代,而是东汉末年。包括董卓、吕布、袁绍、袁术这些人,乃至曹操,他们都不是真正意义的“三国”人。三国真正形成的开始时间

  • 刘备发动夷陵之战时,孙权真的毫无准备吗?其实他对蜀汉早有防范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夷陵之战刘备和孙权的关系,刘备发动夷陵之战对孙权的影响,刘备发动夷陵之战蜀汉能存在多久

    而刘备在盛怒之下没有听他人的意见,当即亲率大军,对东吴发起进攻。在战事之初,刘备派出的前锋攻无不克,他们先是攻克了峡口,进入吴地,随后击败了李异等人,就此占据峡口。有人认为,刘备当时的先锋军之所以能如此顺利的攻入吴境,主要是因为孙权毫无防备,否则他不会急匆匆的向曹丕俯首称臣,并在秭归等地沦陷后,才启

  • 刘邦战败,扔下吕雉,大喊7个字,如今成年轻人打游戏时的口头禅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刘邦跟吕雉说的话,刘邦遇到吕雉后发生了什么变化,刘邦为什么会输给吕雉

    这个皇后就是吕雉,公元前241年出生在一个颇有背景的家庭中,后因为被仇家追杀,吕雉父亲就带着老婆孩子到了沛县,当时刘邦还什么都不是,有个很小的官职,也跟着大家去了吕家的乔迁之喜。刘邦官虽小,还是一个地痞无赖,但看不上了沛县的官吏,觉得他们毫无作为。在这词的乔迁之喜中闹了不少的笑话,但吕后父亲说此人是

  • 姜维深受诸葛亮器重,为何成了诸葛瞻眼中的罪人,答案一目了然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姜维与诸葛瞻的关系,姜维为什么投降诸葛亮,姜维在诸葛亮死后的地位

    吴主看罢,与群臣计议曰:“既蜀中危急,孤岂可坐视不救。”即令考将丁奉为主帅,丁封、孙异为副将,率兵五万,前往救蜀。丁奉领旨出师,分拨丁封、孙异引兵二万向沔中而进,自率兵三万向寿春而进:分兵三路来援。却说诸葛瞻见救兵不至,谓众将曰:“久守非良图。”遂留子尚与尚书张遵守城,瞻自披挂上马,引三军大开三门杀

  • 女神算算出他老婆将生天子,此人一高兴就造了反,隔壁刘邦笑坏了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刘邦算命故事,刘邦做了几年皇帝,刘邦破咸阳脑筋急转弯

    乱世出什么呢?告诉大家吧,乱世出神算。秦朝末年就是这样。第一个神算其实就是刘邦的老丈人。他能算出刘邦将来必定贵不可言,所以以当时的首富身份将女儿吕雉嫁给了小混混刘邦。可谓慧眼识珠。不过,下一个出场的才真是第一神算。而且还是个女子。乱世,什么都难以看清,所以许多人就把命运交给了神算子。也别说,有些人天

  • 春秋七国打的北方诸族不敢反抗,为何到了汉朝,刘邦却被打的不敢出头?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刘邦的一生,吴楚七国之乱和刘邦的关系,刘邦灭七国的经过

    在先秦时期,北方的游牧民族并未完成统一,同样和诸侯林立、割据争霸的中原一样。北方草原除了我们印象中比较熟悉的匈奴之外,还分布着几十上百个游牧部落,比如东胡、月氏、楼兰、乌孙、呼揭、浑庾、屈射、丁零、鬲昆、薪犁等国。这些大小不同的游牧部落也和当时中原地区的形势差不多,他们分散在北方草原各地,各部落之间

  • 此人拥兵自重雄踞一方,先叛曹操,再叛刘备,最后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三国曹操刘备,正史的刘备有多少战功,正史上刘备投奔过谁

    东三郡在汉末三国时期是一个特殊的存在,它指的是处于汉中、益州巴东郡、荆州襄阳郡、南乡郡、宜都郡以及关中等地包围之中的上庸、房陵和西城三郡。按理来说东三郡是连接荆州和益州的要道,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应该是兵家必争之地,可是奇怪的是自东汉末年初平年间开始,东三郡保持了长达二三十年的平静,除了刘表入主荆州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