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诸葛亮犯过的3大错:每个都很致命,影响蜀汉的前途

诸葛亮犯过的3大错:每个都很致命,影响蜀汉的前途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1676 更新时间:2023/12/6 20:55:26

第一错:在刘备面前进言,劝谏灭掉刘封。刘封,乃是刘备义子。在刘备入主川蜀之时,大放异彩,在历史上刘封有三个正向的评价:有武艺,性格刚猛,气力过人。这三个关键词,除了性格刚猛之外,其余两个皆是一代大将应该具备的特点。

然而,刘封是怎么死的呢?他并没有死在战场之上,而是死在了诸葛亮的嘴下。在《三国志 蜀书十 刘彭廖李刘魏杨传第十》记载:诸葛亮虑封刚猛,易世之后终难制御,劝先主因此除之。刘封拒绝支援关羽之后,诸葛亮是直接以刘封性格刚猛之理由建议刘备除掉刘封。这个理由看起来非常牵强,也非常自私。在当时,刘封最大的错误就是拒绝支援关羽。但仅仅是这个理由,根本不足以让刘封致死!明代历史学家李贽,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刘封虽不出救,其罪正与糜芳同科,俱是情有可原者也。”,李贽认为当时刘封虽然没有援救关羽,但这条罪状不足以致死罪,而且是情有可原。

对于刘封而言,如果诸葛亮对他稍微宽容一点,后期的蜀国也不会落得没有大将可用的尴尬局面。总体说起来,诸葛亮建议刘备除掉刘封,除了替刘禅扫清了障碍之外,没有一点点好处,对于蜀汉来说。

第二错:北伐期间,斩杀参军马谡。提到马谡,相信不少朋友便会联想到三国时期一个典故,叫“失街亭”,这个典故是三国时期比较重要的一个转折点,特别是对于蜀汉来说。如果,街亭守将马谡当时守住了街亭,那么诸葛亮的北伐大队便有机会踏足长安,如此匡扶汉室也将更进一步。

历史上的诸葛亮,知道蜀国国力远不如曹魏,因此他稳打稳战。实行分兵作战的攻坚战略,首先让魏延、吴壹等将统兵3万攻打冀城。然后派遣马谡、王平等统兵3万扼守街亭、列柳城一线,而诸葛亮亲自统兵大约3万左右坐守在西县,作为中军可以随时支援的机要部队。

如果真的按照诸葛亮的战略来走,倘若马谡真的堵住街亭,让曹魏军马不能及时相救,诸葛亮或许真的可以实现战略蓝图。只不过呢,马谡这个年轻人却不听诸葛亮之言,“依阻南山,不下拒城”,不近水,把军队扎营在山上。马谡直接违反诸葛亮军事调令,不但丢掉街亭,而且也让魏延,诸葛亮的大军都要返回汉中。第一次北伐,也因为马谡失街亭而告终。但是诸葛亮在退军之后,便追究了马谡的责任,诸葛丞相是依照军令状把马谡给斩了。

马谡一死直接导致蜀国后期没有像样的参军人才,以至于后期的姜维几乎成了一个光杆司令。如果,诸葛亮不追究马谡的失职之责,后期姜维伐魏时,便多了一个得力助手。

在历史上,诸葛亮其实也知道马谡是一个人才,但是为了法度,挥泪斩马谡。但这其实就是诸葛亮的不通权变了,倘若是司马懿,他定会找到一个可以不斩马谡的方法。司马懿与诸葛亮最大的差别就是一个按部就班,而另外一个则是非常通达权变之术。第三个错误,设计除魏延。公元234年,诸葛亮与司马懿交战未果,而身将亡之际,诸葛亮下令三军缓缓退回汉中。并且遗计让马岱陈斩魏延。诸葛亮的理由是,在他死后魏延必反!当然了,这仅仅是诸葛亮的单方面考虑。

那么在诸葛亮死后,魏延真的反了吗?其实,关于这个问题,根据《三国志》的记载,魏延他并没有谋反,只不过是带兵准备斩杀跟他不太友好的杨仪。除此之外,魏延似乎并没有什么过分之举!

但是,作为蜀国一代将帅,诸葛亮他却仅仅凭着自我感觉,便把一代大将魏延给设计除去!于公、于私都是说不通的!在蜀汉后期,姜维北伐基本没有可用的先锋大将,以至于廖化批甲上阵。如果魏延尚在,姜维北伐不会如此被动。

再者,前期魏延帮助刘备镇守汉中长达10年之久,这足以看出魏延是一个合格的军事大将。进可攻,退可守,像魏延这样的人,于国,于私,都是有百利的。只不过魏延最大的缺点是跟同事之间搞不好关系,就跟上将军关羽一样,以至于最终落得个被灭三族的悲惨下场。

更多文章

  • 秦昭襄王的成就与秦始皇比肩,或许能超过秦始皇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秦昭襄王和秦始皇,秦昭王的成就,秦昭襄王为什么能一统天下

    与出道即巅峰的魏国相比,秦国地处西北边陲,土地资源贫瘠,发展相对落后,在秦孝公和商鞅进行变法后,秦国才逐渐强大,特别在战国中后期,秦国逐渐成为中原霸主,这与自秦孝公之后,秦国历代国君的努力不无关系。自秦孝公之后,秦国的历届国君几乎很少有昏庸之辈,大部分国君继位后,都以一统天下作为己任,在这些国君中,

  • 曹丕:不讨人喜欢的小心眼儿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曹丕是好皇帝还是坏皇帝,曹丕当皇帝时老百姓过得怎么样,曹丕是好皇帝么

    这其实是在表面上赞美曹丕文学艺术上很牛之外,说他要是心胸再豁达那么一点点,再多那么一点点的公平公正之心啥的呢,那就堪称是古代最牛的明君了!这到底是夸他啊还是损他啊,抑或是明夸实损,不懂。世人对曹丕鲜有好感,究其原因,怕都是来自那所谓的“七步诗”,当了皇帝就想害死自己的兄弟,这还是人嘛,加上曹植文采出

  • 史上一共有5次三足鼎立,除了三国,你还知道哪次?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三国鼎立,历史上的三国鼎立事件,历史上三国鼎立的时期有哪些

    但在漫长的中国历史上,包括这次三国鼎立在内,历史上其实一共出现了5次三足鼎立,你都知道哪次呢?第一次:魏蜀吴三国与一般人认知不同的是,我们所熟悉的“三国”历史,其实大部分并不属于三国时代,而是东汉末年。包括董卓、吕布、袁绍、袁术这些人,乃至曹操,他们都不是真正意义的“三国”人。三国真正形成的开始时间

  • 刘备发动夷陵之战时,孙权真的毫无准备吗?其实他对蜀汉早有防范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夷陵之战刘备和孙权的关系,刘备发动夷陵之战对孙权的影响,刘备发动夷陵之战蜀汉能存在多久

    而刘备在盛怒之下没有听他人的意见,当即亲率大军,对东吴发起进攻。在战事之初,刘备派出的前锋攻无不克,他们先是攻克了峡口,进入吴地,随后击败了李异等人,就此占据峡口。有人认为,刘备当时的先锋军之所以能如此顺利的攻入吴境,主要是因为孙权毫无防备,否则他不会急匆匆的向曹丕俯首称臣,并在秭归等地沦陷后,才启

  • 刘邦战败,扔下吕雉,大喊7个字,如今成年轻人打游戏时的口头禅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刘邦跟吕雉说的话,刘邦遇到吕雉后发生了什么变化,刘邦为什么会输给吕雉

    这个皇后就是吕雉,公元前241年出生在一个颇有背景的家庭中,后因为被仇家追杀,吕雉父亲就带着老婆孩子到了沛县,当时刘邦还什么都不是,有个很小的官职,也跟着大家去了吕家的乔迁之喜。刘邦官虽小,还是一个地痞无赖,但看不上了沛县的官吏,觉得他们毫无作为。在这词的乔迁之喜中闹了不少的笑话,但吕后父亲说此人是

  • 姜维深受诸葛亮器重,为何成了诸葛瞻眼中的罪人,答案一目了然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姜维与诸葛瞻的关系,姜维为什么投降诸葛亮,姜维在诸葛亮死后的地位

    吴主看罢,与群臣计议曰:“既蜀中危急,孤岂可坐视不救。”即令考将丁奉为主帅,丁封、孙异为副将,率兵五万,前往救蜀。丁奉领旨出师,分拨丁封、孙异引兵二万向沔中而进,自率兵三万向寿春而进:分兵三路来援。却说诸葛瞻见救兵不至,谓众将曰:“久守非良图。”遂留子尚与尚书张遵守城,瞻自披挂上马,引三军大开三门杀

  • 女神算算出他老婆将生天子,此人一高兴就造了反,隔壁刘邦笑坏了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刘邦算命故事,刘邦做了几年皇帝,刘邦破咸阳脑筋急转弯

    乱世出什么呢?告诉大家吧,乱世出神算。秦朝末年就是这样。第一个神算其实就是刘邦的老丈人。他能算出刘邦将来必定贵不可言,所以以当时的首富身份将女儿吕雉嫁给了小混混刘邦。可谓慧眼识珠。不过,下一个出场的才真是第一神算。而且还是个女子。乱世,什么都难以看清,所以许多人就把命运交给了神算子。也别说,有些人天

  • 春秋七国打的北方诸族不敢反抗,为何到了汉朝,刘邦却被打的不敢出头?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刘邦的一生,吴楚七国之乱和刘邦的关系,刘邦灭七国的经过

    在先秦时期,北方的游牧民族并未完成统一,同样和诸侯林立、割据争霸的中原一样。北方草原除了我们印象中比较熟悉的匈奴之外,还分布着几十上百个游牧部落,比如东胡、月氏、楼兰、乌孙、呼揭、浑庾、屈射、丁零、鬲昆、薪犁等国。这些大小不同的游牧部落也和当时中原地区的形势差不多,他们分散在北方草原各地,各部落之间

  • 此人拥兵自重雄踞一方,先叛曹操,再叛刘备,最后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三国曹操刘备,正史的刘备有多少战功,正史上刘备投奔过谁

    东三郡在汉末三国时期是一个特殊的存在,它指的是处于汉中、益州巴东郡、荆州襄阳郡、南乡郡、宜都郡以及关中等地包围之中的上庸、房陵和西城三郡。按理来说东三郡是连接荆州和益州的要道,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应该是兵家必争之地,可是奇怪的是自东汉末年初平年间开始,东三郡保持了长达二三十年的平静,除了刘表入主荆州后

  • 汉朝是如何征服贵州的?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汉朝征服了哪些国家,汉朝怎么征服西域的,汉朝谁征服了新疆

    汉初时巴郡之南为南夷,有夜郎、且兰、漏卧、句町、都梦等数十个部落,以夜郎为大,且兰次之。公元前135年,大行令(九卿之一,官职二品)王恢出征闽越,闽越王之弟驺余善,效仿公子阖闾刺吴王僚,杀了闽越王驺郢,将首级送到王恢军前,请求罢兵。武帝令王恢派人南下,趁平闽越的东风,召南越王赵胡入朝。王恢便派鄱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