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轰轰烈烈的“洋务运动”最终没能挽救大清,但这场改革却影响深远,别的不说,光是在此期间建立的一家企业,如今已成为世界五百强之一,我们随时都能看到它的身影。虽然企业的名字早已更改,但是从根本上来说,却还是从“洋务运动”之中衍生而来的。
在清朝晚期,由于“闭关锁国”政策,清政府是不允许民间私自买卖、租用船只的,但是许多人却钻了大清律法的空子,在洋人那里购买船只,然后又把船只寄居在洋人船厂名下,平时直接使用就行,每年象征性缴纳一些管理费用就可以,这样就逃过了清政府的监管。这让统治者很头疼,最终在日益严峻的形势下,再加上众多进步人士纷纷上书请求,清廷最终下诏同意。同治十一年(公元1872年),在李鸿章的组织筹备下,我国第一家轮船运输公司“轮船招商局”正式建立。一开始提出的方案是由政府出钱办厂,船只也由政府管理。说起来,清政府之所以一直不同意民间办厂,是因为害怕船厂最后落入洋人手里,运送到京城的漕粮进而就会被他们控制。
此时的清政府,内忧外患,人民处在水深火热之中。一批先进的清朝官员,像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认为我们要学习西方国家的技术,来拯救清朝政府。李鸿章等人提倡“师夷长技以制夷”。而清政府当时已经穷途迷路,根本没有其它的救国良策。因此,洋务运动成了清政府的一项自救运动。很多人对这项运动抱有很大希望,幻想着能借此改变我国的命运。在这个过程中,李鸿章主张兴建工厂,鼓励大家经商。此外,他认为教育是最根本的问题,若想解决我们面临的问题,首先要培养一批高素质的人才。因此,他们创办了京师同文馆,选拔了一批优秀人才。
虽然洋务运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但是,不少守旧派并不看好洋务运动。在北洋海军失败之后,洋务运动便以失败告终。虽然这场运动最后无疾而终,但却大大推动了中国的工业革命进程,也给清政府带去了较为先进的武器设备。洋务运动失败了,但是这场运动却给国人带去了许多经验,甚至现在都受益匪浅。在洋务运动期间,李鸿章曾创办了轮船招商局。当时,面对其它国家的多次进攻,李鸿章意识到,若想改变当时的现状,我们必须要有先进的工具,而我们与其它国家的交流,也大都需要跨海。此外,在战争中,轮船也是十分重要的工具。
因此,一大批外国商人便开始集资,创办了轮船招商局,将它的总部设立在了上海。轮船招商局在当时,解决了清政府的燃眉之急。当时制造的船只,在战争中也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后来,轮船招商局的业务范围越来越广,在多个领域拥有重要的地位。
虽然洋务运动失败了,清政府也被推倒了。但是,经历了那么多年,轮船招商局依然存在。此外,它曾开设了分局,也就是现在的招商银行。经历了历史的洗涤,招商银行却越做越大,现在已经成为了世界五百强之一。李鸿章的一生,都在为清政府做事。因此,许多人认为他守旧固执,不该效忠于清政府。但是,作为从小熟读四书五经的学子,他的愿望便是榜上有名,报效朝廷。
所以,他尽忠于朝廷,也并没有什么过错。尽管他代替清政府签订了许多不平等条约,但他并没有忘记自己的使命,也做了许多努力。洋务运动时期的许多尝试,都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经验教训,也给当时的中华民族带去了新的生机与活力。无论怎样,李鸿章为国人做了许多事情,虽然尽忠于清政府,但并非愚昧守旧,而是敢于尝试,身系国民。出生在特殊时期,他还是凭自己最大的努力,为人民做了许多实事,令我们现在都受益匪浅。李鸿章曾说:“丈夫只手把吴钩,意气高于百尺楼。一万年来谁著史,三千里外欲封侯。”他是意气风发,满腹诗论的学者,一心想要报销朝廷。
无奈生于乱世,当时的朝廷面临着重大挑战。他只得用自己的力量,尽力挽救政府和人民。看到过西方国家的先进之后,李鸿章能够及时反思,学习西方国家的先进技术,以此来改变中国贫困落后的状况。虽然最后他的尝试以失败告终,但却为人民做出了重大贡献。他当时创办的一家公司,在一百多年后的今天,日益强大,已经成为了世界500强。
内容素材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