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宋国:春秋战国时代最后的贵族之国

宋国:春秋战国时代最后的贵族之国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2439 更新时间:2024/1/21 19:59:16

中国之贵族,不为权力所折服,不为富贵所诱惑,不为美色所勾引,亦不为强力所屈。这种性格自古以来,影响深远,多为后世崇尚上古遗风之人所传承。

贵族之时代,起源较早,却数为战争所侵扰。上古贵族时代,是很难受控于绝对权力的,夏商周之时,各色诸侯即便各有势力范围,但多为独立自主,他们所信仰的是天神,他们所供奉的天下共主,不过是借以与上天交流的媒介,他们的自主权力是相当大的。

而作为天下共主,则会代表上天拟订准则,这种准则建立之初可能不会带走太多阶级性的东西,其初心本身应该是为了大家生活得更加美好,其公平性是值得肯定的。直到周国分封体系下的礼乐制度的出台,才导致这种规则逐渐演变成为权力服务的工具。

[var1]

殷商前后出现的易经渊源,其混沌朦胧,其不为任种族或阶级所服务,可为后世各色人等所演习和运用,正是源于其公平。而周王国的建立,随着政治体系的逐渐完善,真正的贵族群体开始发生变化,诸侯之间不再为礼乐,为荣誉而战,而是为疆域,为权力,甚至为女人而战。贵族精神渐渐消亡,唯独宋国,贵族精神尚有遗存。

在春秋五霸中的宋襄公,一方面为后世所耻笑,认为其迂腐,固守所谓的“尊王攘夷”,以传统的上古礼乐为基本准则,但这里要说的是,商人与周人之间的化渊源是非常不同的。一方面又有许多仁人志士,奉承宋襄公为真正的“仁义之君”。

夏商之际,贸易发达,商人尤其注重商业与贸易,《诗经》载:“相土烈烈,海外有截。”这个相土是商王朝的祖先,显然从其时代,商人就已经将贸易发展到非常广阔的疆域。《周书》载:“肇牵车牛远服贾,以孝厥父母”,王亥也是商人的祖先,这里说的就是王亥牵牛驾车到远方进行交易,以养育父母。商人亦对上古政治管理体系进行传承和改革,“禅让”制在商朝历代君主中亦有体现。在夏商之际,除了共主身份的王,其余诸侯某种意义上甚至可以说是与夏商之主平起平坐,直到周王国的公、侯、伯、子、男体系的完整成型,真正的阶级体系才真正完备。

而周人源自农耕文明,靠天给养的思维贯穿始终,其所创造的礼乐体系,亦是来自商人。商人的商业文化的发达,对财富的索取讲究“取之有道”,这种规则亦自影响到整个商人的思维体系和政治管理。从某种程度看,商人对礼乐的固守情绪,要比周人强烈得多。而周人靠天给养的思维,则极可能形成多变的格局,即商人制定的礼乐,商人以之为圣经,周人制定的礼乐,周人的骨子深处是没有完全认同的,他们认为制度是死的,人是活的,这即是春秋战国时代的诸侯们将礼乐体系形同儿戏的根源,亦是贵族血脉断绝的缘由。

[var1]

所谓封建,即是有封才有建,这个词语的产生跟周王国的分封制度绝对有关系。周人的诸侯国都是周天子分封的,因此周天子的共主地位,是自认的,而不是诸侯们所拥戴的,是自上而下,而非自下而上。因此,夏商之前的诸侯或者部落主,多有不同姓氏,到周王国建立后,天下则成了姬姓诸侯的天下,姬姓子弟广布在中土大地上。到春秋时代,齐桓公以非姬姓成为第一个霸主,即是对周王室的冲击。这即让有着先天贵族血脉的宋国人看到了希望,宋国人源自殷商,传承贵族文化,某种名义上甚至是周王室的老师,宋襄公便想重振祖先雄风,壮大宋国。

宋襄公的战败,是对贵族规则的绝对遵循。所谓“君子大其不鼓不成列,临大事而不忘大体,有君而无臣。以为虽文王之战,亦不过此也。”这即是将宋襄公与周文王相提并论,其标准其实就是贵族精神的标准。即便是衰败之际的周王室,周夷王时代也有“勿殄老幼”、“勿怜伤病”的规定,在上古军事作战中,可能这些都是最基本的战争修养。但,到春秋战国后期,“犹尊礼重信,而七国则绝不言礼与信矣!”宋国的贵族风格弥足珍贵,但又显得与时代格格不入,宋襄公可称为春秋战国,是整个宋国乃至整个封建文明时代最后的贵族,也是最后的武士。

更多文章

  • 晋国(2):毕姬——山西倗伯墓研究是如何步入错误迷宫的?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晋国墓葬,晋国历史解说,晋国国君墓发掘

    回顾山西横北墓研究的早期研究文章,可知最大难题是倗字解读。倗伯是谁,对应倗国吗?这里说的“倗”,是指后人对甲骨文和青铜铭文中倗形字的释读,所有传世史籍中并无倗字。 倗字最早出现在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中,但这是鸟形倗,与山西晋墓中的倗字字形并不相同。北大李零教授在《冯伯和毕姬》一文中,提出了冯与倗相通

  • 赵国拥有6万强悍的胡人骑兵,为何仍旧不是秦国的对手?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赵国真的打得过秦国吗,赵国当初有没有战胜秦国的几率,赵国真的能够跟秦国抗衡吗

    [var1]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政策,为赵国培养了一大批骑兵作战的人才,经历过这种军事改革后的赵国军队战斗力非常之强悍,而且赵国拥有大量人口,且周围有游牧民族,可供他练兵,某种意义上还可为其提供大量具有游牧民族血统的骑兵人才。在当时,除了秦国之外,赵国的力量也是东方六国当中数一数二的强国,这也从侧面可

  • 商鞅为什么会身首异处?只因听不进逆耳忠言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商鞅厉害的原因,商鞅经历的重要事件,商鞅的历史事迹及评价

    [var1]商鞅商鞅原本是魏国相国公叔痤的的门下,由于在魏国没有得到重用,才来到了秦国,而这时候秦国的秦孝公正为了广招贤才,使秦国强大起来。商鞅通过秦孝公的宠臣景监的引荐,见到了秦孝公。随后商鞅得到了秦孝公的信任和支持,在秦国开始了变法。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在秦国实施变法改革十八年,其鼓励农耕,抑

  • 孔子的哪位弟子对他帮助比较大?答案不是孔子最喜欢的颜回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孔子最出色的弟子颜回,孔子最得意的弟子有颜回吗,孔子如何看他的弟子颜回

    [var1]我们提起孔子时,总会颂扬他的伟大,但是不容忽视的是,孔子的弟子们对于他的帮助也是巨大的,就拿旷世绝作《论语》来说好了,它就是孔子和他的弟子们共同的智慧结晶。孔子一生当中有不少杰出的弟子,而诸位弟子当中,哪位对于老师孔子的帮助最大,一直被世人讨论着。关于这个问题的答案,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 孔子弟子为何有贫民弟子和贵族子弟之分,不得不说他很有经济头脑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孔子七十二弟子一览表,孔子最受推崇的弟子,孔子的弟子四大分类

    [var1]我们知道孔子开创二流私学,打破了学在官府的状况。之前只有贵族子弟才有资格学习,孔子开创私学后,任何人都可以学习了。不过他虽然打破了这些规矩,并没有完全改变当时的世界。要知道当时还是世卿世禄制,祖孙世代做官的。只有贵族才有做官的资格,贫民是没有做官的资格的。所以即使你认识字也是无法做官的。

  • 寡妇被皇帝纳入宫中,死后58年成为太后,《春秋》为她改名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上守寡的太后,历史上娶寡妇的皇帝,历史上关于寡妇的故事

    在我们印象中,被选入皇宫的女子,都应该是家世清白,没有嫁夫生子的。其实,这完全是受明清的影响。在封建时代早期,特别是南宋程朱理学出现之前,对女子的限制并没有那么多。许多王侯将相对女子是否嫁人并没有那么在意,最明显的就是曹氏父子,曹操多次将敌人的家眷收为己用,曹丕更是将袁氏的媳妇甄姬立为皇后。这种风气

  • 山东发现五千年前高大遗骸,是巨人族?专家:有可能,孔子就挺高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孔子尸骨还存在吗,山东发现孔子墓,孔子坟墓考古

    在喜欢夸张的描述事物的古代,所流传下来的一些故事向来都是让我们这些后人感到惊奇的。并且,在古代的认知水平不高的时代,他们对于一些不太了解的事物,总是喜欢牵扯到一些神秘的观念上,而由于无从考究,加上如今的科学水平,认知水平依然无法解答那些历史群遗留下来的问题,因此,有些人便会开始怀疑自己原本并不曾怀疑

  • 孔子后人现在还享受衍圣公待遇吗?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孔子直系后裔衍圣公,衍圣公府属于孔子后人么,孔子后人基因检测

    [var1]但,有这么一个家族,始于宋至和二年(1055年),历经宋、元、明、清、民国,长盛不衰,它便是孔子嫡系子孙的“衍圣公”家族,历经八百余年,直至1935年,国民政府改封衍圣公孔德成为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止。[var1]一个家族之所以能够辉煌,首要的条件便是要具备其它家族所没有的优势,方能压制其

  • 孔子为何对管仲评价极高,管仲做的这些事拯救了中华文明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孔子为什么要欣赏管仲,孔子对管仲的行为的看法,孔子对管仲评价的主要观点

    [var1]管仲去世后,后世尊称为“管子”,誉为“法家先驱”、“圣人之师”、“华夏文明保护者”、“华夏第一相“。作为圣人的孔子更是说管仲“九合诸侯,一匡天下”。这些评价都可以说非常高。那么,管仲究竟做了哪些事情能让后世对他有这么高的评价。[var1]公元前685年,齐桓公即位后,急需找人来辅佐,因此

  • 嬴政接手的是一个怎样的秦国?如果这都不是内忧外患,那什么才是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嬴政是怎样回到秦国的,嬴政什么时候回到秦国,嬴政是什么时候第一次回到秦国的

    [var1]吕不韦作为外来势力,经历千辛万苦终于将秦庄襄王推上王位,最后得到无与伦比的回报赏赐。秦庄襄王没有给即将为君的儿子嬴政留下什么政治财产,唯一有用值得嬴政开心的便是吕不韦。吕不韦是外来势力,自成一派,秦国本土势力天然敌视他,与吕不韦站在对立面,吕不韦要想继续权倾朝野、要想继续活得久,必须依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