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2
年清帝退位后仅五年的时间,以张勋为首的“复兴派”便开始公然拥护清朝皇帝,张勋复辟这一事件在近代闹得沸沸扬扬。
早年的张勋手下兵力并不十分强悍,联系当时背景。袁世凯搞帝制同样失败,相比较前者,张勋当初手下的五千辫子军实在微不足道,为何他有进入北平复辟的勇气呢?
首先是
1916
年,那时张勋还是长江巡阅使,靠着自己在内部的威望,此人召集各路军阀在徐州开了次大会,会议上张勋义正言辞的表示要集中武装力量“防止暴乱分子私搅政权”。具体的解决办法是将军阀们的兵力集结起来,组成联盟。而这联盟的头头自然是张勋,也就是在这个背景下,督军团诞生,它的作用是紧盯北洋政府的政治行动,在背后搞干扰,可见张勋异心不小。
除此之外这种不满内部政府的事例还有很多。比如
1917
年,军阀联盟大当家张勋在徐州组织会议,会上众人一致同意驱赶黎元洪。黎元洪是当时的大总统,前者因与段祺瑞在争辩中国该不该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一事遭到世人怨恨。张勋就着这个机会对当时的中国政府大批特批,同时建议拥护清帝复辟。
事实上,虽然当时中国人已经开始接受西方新思想,但墨守成规者,愚忠迂腐者还是不在少数,张勋就是其中一位。他深信自己有帮助清朝皇帝重获皇位的使命,并为此一直在私下搞小动作。再者,大军阀徐树铮也看出张勋的小九九,或明或暗的暗示张勋搞复辟,并许诺,不但自己会帮助张勋的复辟大业,其他军阀同样愿意“八方支援”。
6
月初,张勋率辫子军五千人入京,欲“奉命调停国是。”
从徐州到北平,张勋一路上气势汹汹,殊不知自己的一举一动早就被段祺瑞捏的死死的。进京以后,张勋就立刻强迫黎元洪解散国会,黎元洪政治水平太浅,三言两语就被张勋吓着了。就在后者以为国会解散可以控制北洋政府复辟清帝时,民间赞同段祺瑞为大总统的呼声逐渐响起,没过多久的工夫,前者就遭到社会各界批评,曰张勋“不搞实事,破坏民国。”同时,以段祺瑞为首的部队开始讨伐辫子军,原大总统黎元洪逃往外国使馆先是大骂张勋,又表示“再不问政事。”最后,张勋及清帝在全国的谩骂声中暗淡退出历史舞台,属于段祺瑞的时代来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