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清帝国共十二帝,开国拓疆的努尔哈赤和皇太极自然不必多说;入关后,顺治皇帝与董鄂妃的爱情成了家喻户晓的故事;康乾隆盛世的故事更是被安排成影视剧,传看度极高,连小朋友都知道;嘉庆帝知名度偏低一点,但他上台后干掉大贪官和珅的事迹还是比较牛的,这也证明嘉庆不是一个昏庸的皇帝。其次,白莲教造反也成为很多武侠小说取材的依据;咸丰帝蹭慈禧的热度使自己广为人知,而且在咸丰在位时发生了太平天国起义,随之出现的譬如左宗棠似的中兴大臣也让他的人气有所提高;同治帝虽短命,但关于他的八卦传说太多,曝光率极高;光绪主张变法,与慈禧太后的恩怨情仇让他的曝光度极具增加;溥仪更不用说了,一生坎坎坷坷,从大清皇帝到日本傀儡再到阶下囚,世界上没有几个人的人生经历犹如他一样精彩了。
爱新觉罗·奕詝 ——咸丰帝
综上所述,只有道光没什么名气了。原因有这么几点:1,道光身上没有被八卦的元素;2,政绩平平拿不出手;3,国门被打开,爱国的我们不愿意回忆那段历史,从而被遗忘。其实道光帝是一个非常简朴的人,他刚接班嘉庆时就清楚地知道国库现状,于是写了一篇《御制声色货利谕》的文章,中心思想是:‘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大概意思是百姓不穷皇帝不穷,百姓不富皇帝不富。于是乎,道光开始省钱,他以身作则,一省就是三十多年,史书说道光“衣非三浣不易”,裤子破了也不扔,真的是缝缝补补又三年。他的手下臣子们也学着道光开始勤俭持家,可是没几天就坚持不住了,该腐败的,还是得腐败啊!但是皇帝穿补丁衣服,臣子也不能穿得太光鲜亮丽呀,于是满朝文武将自己的衣服故意破几个洞,然后又缝上补丁配合皇帝。
爱新觉罗·颙琰——嘉庆帝
道光是个好人,但是不是个好皇帝,他省钱是为了国家,但是他却不会治国,当他看到臣子们都穿着补丁衣服时,心里十分高兴,还以为自己的榜样作用十分强大。有一次,他问一个大臣,你这补丁打得不错,花了多少银子?大臣其实根本不知道花了多少,于是凭借自己的想象力往低了说:“回皇上,花了三两银子!”道光听后急了,自己的衣服的补丁内务府报的是五两银子啊,于是他又下命令,以后打补丁的工作就交给后宫娘娘吧,反正他们也没什么事儿做。让人发笑的是,道光根本没有意识到三两银子,老百姓已经可以做十套衣服了,他比较的,却是和大臣修补补丁的费用差额。
旻宁 吃咸菜 喝片汤 瘦成这样
道光为啥这么节省呢,第一,贪官横行,腐败严重;第二,小规模农民起义很多,军费消耗大;第三,英国人走私鸦片,白银流失太快。以上三个最重要的原因导致国库没钱,道光自然要节省了。碌碌无为的道光没做出什么好的政绩,也自然没有什么人气可谈了。 除了省钱,最让道光“闪光”的就是他签定的那些不平等条约了,也是因为这样,他成为了满清历史上最气人指数第一的皇帝。
细数一下道光皇帝签署的不平等条约,一共有五个。道光与英国人签署的《南京条约》、《虎门条约》、《中英五口通商章程》三款不平等条约;与美国人签署的《中美望厦条约》;与英国人签署的《中法黄埔条约》。割让香港、赔偿英国人两千一百万两白银、开通通商城市、英国在中国享有领事裁判权等等,其中美国人有一条款,是条约满十二年后,允许再次谈判续约,也就是说,这是一个可以无限制续约的条款。最可气的就当属割让香港这款条约了,道光大笔一挥,以致于今天香港仍然存有隐患,道光气人指数第一应该没有反驳的吧?